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1.11MB ,
资源ID:27353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35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2.1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2.1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二 中国近代文明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专题综合概览】【核心要点突破】一、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1.中英鸦片战争 (1)时间:18401842年;发动国家:英国。(2)主要结果及影响: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发动国家:英国、法国。(2)主要结果及影响: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英法俄美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

2、895年;发动国家:日本。(2)主要结果及影响: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发动国家: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2)主要结果及影响: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论对位:试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原因:主要原因是抗战的领导者清政府腐朽落后,客观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势力强大,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典题训练】(2010海南高考)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

3、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B。通过材料“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一信息分析各选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获利最多;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获利最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所签订的辛丑条约,参战国均获利;故可排除A、C、D三项。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不但享有英法同清政府所签订条约的一切特权外,还单独和清政府签约,占领了中国东北、西北

4、大量领土。故B项符合题意。来源:ks5u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1.理解: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用暴力手段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史论对位: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5、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典题训练】(2010安徽高考)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选A。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图中葫芦有个地点四川,瓢上有个地点鄂,再联系时间,这是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

6、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史论对位: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抗战胜利的意义:(1)抗战胜

7、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

8、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典题训练】1.(2010安徽高考)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选B。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战争。A是辛亥革命期间;C是在抗日战争时期;D是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表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胜利进军

9、。 2.(2010北京高考)“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解析】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A项抵抗抵抗八国联军侵略并不是全民族抗战,主要是农民阶级,而且主要在京津地区。B、C项主要体现阶级矛盾。【高考真题探究】1.(2010新课标全国卷)中日双方

10、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命题立意】本题以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命题必有的题目类型。来源:高考资源网【规范解答】材料

11、展现的是中日双方对甲午战争同一事件的不同记录存在巨大差别,原因是都站在各自立场上。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不是导致中日在双方记录差异的原因,而是给后人研究历史带来的困难;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和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2.(2010山东高考)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命题立意】本题以近代化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难度不大。【规范解答】选A 。注意图片材料中的“打击了外国

12、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联系到太平天国运动,特别是“破坏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个信息很重要。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反封建,提出了资政新篇,战火发生于广东省。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会造就大量小农经济,产品统交圣库等政策,这些是历史的倒退。故选A。B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不符合题干要求。C项辛亥革命与D项北伐战争并未阻断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恰恰相反是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国的近代化而做的努力 。3.(2010天津文高考)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13、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命题立意】本题以大公报载文国人的觉醒作为入题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获取、解读有效信息、把握历史本质特征的能力,难度稍大。【规范解答】选C。 从材料中的“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民族自觉史的开端”等关键词不难看出应是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争,故选C 。甲午战争爆发、中华民国建立之后的抗争只是有识之士

14、的抗争,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并非全民族,故不选A 、B两项,D项与材料无关。4.(2010江苏高考)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命题立意】本题以一幅地图为情景,考查学生阅读图片信息、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规范解答】选A。地图提供了以下关键信息:“威海卫”和“刘公岛”,据此可以判断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威海战役以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由此判断A正确。反割台斗争发生在甲午战争后;邓世昌是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丰岛海战发生在

15、清军运兵朝鲜途中,所以B、C、D都不正确。5.(2010江苏高考)(9分)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

16、命题立意】本题以学者费正清对辛亥革命的两种说法切入,体现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运用判断、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和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规范解答】第(1)问考查学生判断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种说法是“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说明辛亥革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由此可以判断此种说法是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一场政治革命。另外,结合第二种说法是从社会革命的角度看待,也可以推断得出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革命结论。既然是政治革命,结合辛亥革命时期重大政治事件,就可以准确回答问题。第(2)问考查学生论证历史结论的能力。学生解答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从“社会思想”

17、和“ 社会生活”两个角度列举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论证。第(3)问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整理五四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专题模拟演练】一、选择题:1.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

18、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 (2011佛山模拟)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以后,画了一幅漫画(见右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四十年代来源:K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九十年代3.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4.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

19、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5. 20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 B C D6. (2011嘉兴模拟)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

20、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7. 最符合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戴军帽的帽徽的是A B C D来源:高考资源网8.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地位 D决

21、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9.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专制走向共和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愚昧走向科学10. 研究课上,历史老师将收集到的几幅国外绘画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图片展示给学生,要求他们按照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分别给图片写内容简介。学生在动笔之前,要按年代的先后顺序将这些图片编号。以下几幅图片的正确排序应为 AB C D11. 2009年底,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对中日近代不幸的历史研究第一阶段达成一些共识,但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双方各执己见;对中日战争原因,日方的观点是“日本被军部的一部分势力拖

22、人战争,从而将战线扩大”,中方观点是“日本有计划的侵略”。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第一阶段中日共同研究存在分歧 日方承认在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事实日方否认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中日历史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A B C D12. 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C国共重庆会谈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结束13.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生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

23、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14. 下面两幅图片选自于天安门浮雕,它们的共同主题是图一19371945年 图二1949年 A反抗外来侵略 B反对本国反动势力黑暗统治 C完成民主革命 D国共合作,完成民族统一15. (2011高考训练模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 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C粉碎国

24、民党的重点进攻 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二、非选择题:16. (37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古鉴今是我们学历史的目的之一,历史对今天有何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启示一: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材料一:历史学家们估计,在全球诸文明中,上层统治阶级仅总人口的1%2%。各国,无论在哪里,它们都侵占了整个国民收入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显然,文明的到来对人类的平等来说是一种倒退。但是,就人类的整个历史而言,重要的是人类的确取得了进步。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呢?在过去,文明既是诅咒又是福音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1)以雅典城邦文明为例,你认为“文明的到来对人类的平等来说是一种倒退”的说法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5分

25、)试以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为例论证文明既是诅咒又是福音。(6分)启示二:发展中的社会与受到阻滞的领先材料二:在从约500年到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可以理解,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什么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2)结合所学知识说

26、明在500年到1500年中中国发达的主要表现。(6分)据材料说明中国走向没落的原因启示三:曲折的逆境奋斗材料三:“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 1912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3)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8分)(4)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描绘的理想是否得以实现?说明理由。(6分)1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尽心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

27、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材料二:“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的演说材料三:“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1945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材料四:“今年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作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中共中央1948年劳动节口号请回答:(1)在材料一、二中,毛泽东都提到要彻底实现三民主义,这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的这种说法的

28、政策依据是什么?(2)材料三中提到“国共双方同认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事实上双方在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上是否真的完全一致?如不是,那又有何原则分歧?国民党的主张的实质是什么?(3)材料一、二和材料四,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绝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A。香港和上海是在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割占或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得。在外国商来源:ks5uks5uK品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快,发展迅速而很快超越其他地方。2. 【解析】:B 注意图中的“经学难抵洋枪洋炮”,明显是指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大开,封建主义难以抵挡西方资本主义的进攻。3.

29、【解析】:D。抓住题目时间“19世纪中叶”在这个时间内,1856年中国主要面临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爆发的原因是19世纪50年代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继完成,扩大了国内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和市场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4. 【解析】:D 注意时间信息。光绪二十七年是1901年,因此“上年”是指1900年,因此,选D项。5.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义和团运动虽然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盲目排外,排斥西方工业文明,与现代化背道而驰,所以选B。6. 【解析】:

30、A。从材料中中国乃是中国人之中国的含义,可知,辛亥革命使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的意义。7. 【解析】:B。 1938年的八路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在华北地区的部队改编而来,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统一使用国民政府的军队编制,故帽徽应该是国民政府的标志。8. 【解析】C 。1922年中共二大在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这一重要内容的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此后领导工人罢工一直是党的斗争方式,A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工农武装割

31、据”思想,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B、D项此处错误。来源:K9. 【解析】B。“第一次巨变”实际指的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0. 【解析】:D 准确记忆事件顺序是答好此题的关键。上述六幅图片对应事件依次为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徐州会战。依时间顺序排列,应选D。11. 【解析】:B。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概括能力。由“达成一些共识”可排除,再由“对南京大屠杀残废人数双方各执己见”可知日本并未否认南京大屠杀,可排除。12. 【解析】:B。毛泽东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是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召

32、开的中共七大上提出的。13. 【解析】:B。题干关键句在于“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14. 【解析】:C。根据图示一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抗日战争,图示二反映的是阶级矛盾人民解放战争,所以此题考查的是中国革命的性质属于民主革命,所以应该选择C。15. 【解析】:C。工农武装割据主要是在南方地区,所以A项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日军早已占领华北地区几年后,1940年的决策,所以也应排除。D项实施战略反攻主要是进军大别山以及另两路配合进攻豫皖苏和豫陕鄂,所以排除。二、非选择题:16. (1)正确。雅典城邦文明本质上是奴隶制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阶级的暴力工具。福音:西

33、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动西方民主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 诅咒:加大了贫富差距,激化阶级矛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沉重但灾难,激化了民族矛盾;环境的破坏等(2)主要表现:完备的政治制度;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繁荣的手工业、商业;先进的科技;高度发展的文化(如儒家文化).原因:因领先而产生盲目自大的心态。(3)时代精神:向西方学习,建立资本主义新中国(或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进入大企业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

34、世界狂潮,国际矛盾尖锐(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矛盾尖锐)。(4)否,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大乱。17.(1)中国当时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毛泽东在这里提“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其政策依据是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2)否。原则分歧在于国民党要先军队国家化,然后再政治民主化。中共要先政治民主化,然后再军队国家化。国民党观点的实质是要中共先交出军队,这样,政治民主

35、化就毫无保障,成为一句空话。(3)材料一、二均系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发言,当时国共合作尚未完全破裂,蒋介石还是争取的对象。1946年6月,蒋介石挑起内战,所以材料四对他的态度与前面完全不同。【备课资源】高考题库1.(2010海南高考)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来源:K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解析】选C。由广州白银流入绝大部分来自英国可知,英国对华贸易不可能以鸦片换取白银或以鸦片换取丝茶,可排除A、B两项;在17001830年间,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发生

36、,其棉布质优价廉,也不可能以白银换取中国的棉布,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此时,英国最需要的是中国的丝茶等传统手工业和农产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2.(2010上海高考)“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解析】选D。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通过这一事件很容易得出结论,是之后于1913年爆发的二次革命;A选项护国运动是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李烈钧1915年发起的护国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3.(2010海南高考)孙

37、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解析】选B。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起义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次要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

38、道”说明当时人们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时,则很少听到“恶声相加”,反而同情、惋惜,说明此时人们对清政府所抱有的幻想以彻底破灭了,故正确选项为B项。A、C、D三项和材料叙述明显不符。4.(2010新课标全国卷)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来源:ks5u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解析】材料中“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是最为有效信息,可知是八路军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指挥一百多

39、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大规模攻击,先后进行战斗1800多次,击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5000多人攻克据点2900个,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中第一次军事上胜利;武汉战役是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例。5.(2010江苏高考)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到

40、处被破坏”,可知该战事是一场交通破袭战,根据“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可知该战事涉及整个华北地区,并且战果辉煌。百团大战就是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交通破袭战,由此判断A正确。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都是发生在山西一省,分别是伏击战和大会战,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主要在江苏境内,B、C、D三项不正确。6.(2010北京高考)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C 。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所以此题正确的选项是C。辽沈战役主要是东北解放军,淮海战役主

41、要是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平津战役是在辽沈战役已经结束和淮海战役很快就要胜利的形势下进行的,所以东北解放军入关和华北解放军一道解放了华北全境,取得胜利,A、B、D三项显然与题干的信息不符。7.(2009天津高考)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阅读通讯标题,由标题内容可知是北京学生举行游行,力争青岛主权问题

42、,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被攻击,这三方面综合了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斗争目标。A、B、D三项在材料中皆不能体现。8.(2009江苏高考)“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材料可知英国的政策是中立,B、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不符,A项符合材料史实,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43、时,英国宣布“中立”持观望态度。9.(2009安徽高考)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来源:ks5u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美国军事和政治人物以及记者去延安,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壮大,作用日益突出才引起的关注。10.(2008广东高考)“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

44、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选B。本题以诗词为呈现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诗词获取的信息有:民主、五色旗,这些内容与辛亥革命有密切的关系,这首诗词实际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的场景。11.(2008天津高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解析】选A。本题以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理解抗战时期的主要矛盾和政策环境,

45、在解题时注意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当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共实行“双减双交”政策,目的是既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C、D中的“保护”、“ 废除”都是不确切的。12.(2010山东高考)(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46、?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解析】第一问注意图示的观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得出“设郡县,修驰道。”第二小问意义我们可以从加强对地方管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等角度去考虑作答。第二问注意观察实线部分的交通路线是在全面侵华之前修建的,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部;虚线部分主要是全面侵华之后,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部,便利了运输抗战物资,有利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通过对材料二“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

47、出了巨大牺牲”文字材料读取,可以看出来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各民族团结的精神。【参考答案】(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应从“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精品题库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

48、日战争【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被轰出中世纪”指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C.圆明园系甲午中日战后日军所烧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圆明园是英法联军所烧,而非八国联军所烧,并且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3.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

49、势力的打击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运动时间的长短【解析】选C。本题以近代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为命题情境,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对两个历史事件的识记、比较、分析的能力。两场运动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对中外反动势力给予了沉重打击,这是其共同点,教材上有明确依据,很容易判断。本题出现失误主要在于对C、D两项的判断上。C项反映的是两场运动的主张、内容,是内在的实质性的区别,D项反映的是两场运动的表面区别,故答案应选C项。4.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50、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题干中的信息综合了辛亥革命的史实,如“革命”、“武汉”、“排满兴汉”由此判断D项正确。5.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主要是指(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根据“嘉兴南湖”、“四十二年前的往事”等信息判断,这里的“星星火”指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6.最近,中共

51、“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解析】选C。本题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和论据的认识。通过分析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地点是上海,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7.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

52、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根据“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这句话可以判断该会议时间是1945年。因此选C。8.据文献记载: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出现了唯一的一次负增长时期,由六万多锐减到一万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A.国共合作共产党员纷纷加入国民党B.北洋军阀残酷镇压革命屠杀共产党C.北伐战争中大量共产党员英勇牺牲D.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镇压共产党【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依据

53、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时间上判断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共产党员被大量捕杀符合史实,A、B、C三个选项并不是主要原因。9.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作战地点和作战成果可以判断B项正确。10.“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C.

54、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题干中的口号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题,A项反映的是反封建的国内革命战争,B项反映的是反帝的民族战争,D项与A项意义相近,只有C项全面概括了反帝反封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1.海疆,即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55、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材料四 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人民网(2002年9月27日)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

56、)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这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4)分析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解析】本题以中国的海防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史实联系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答出。第(2)题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第(3)题从制度的差异得出原因,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说明海疆主权的破坏。第(4)题从国防

57、建设的角度来组织答案。第(5)题可以通过古今对比得出结论。答案:(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有海无防)。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割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口开埠(或海防主权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商埠也可)。(2)奏议正确。举措:兴办洋务运动,创办海军舰队,修旅顺、威海卫海军基地。(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进一步破坏: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盛,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了海防安全。(言之成理即可)(5)认识:清王朝的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

58、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的近代化和有效地保卫海疆);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有海无防”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海军舰艇编队成功的环球航行是其体现,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12.历史铸就纪念章,纪念章深化人们对难忘历史瞬间的印象。材料一 淮海战役纪念章(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8分)材料二 1949年将要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的的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2)材料二所说的会议,召开时的正式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完成了哪几项重大任

59、务?(8分)材料三 战争和政局变动给鞍山的钢铁工业造成严重的破坏,以致有日本人说,鞍钢从此以后只能种高粱了。东北解放后,人民政府即着手重建鞍钢。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盛大的开工典礼,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赠予“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锦旗。1953年,鞍钢三大重点工程完工,毛泽东致电祝贺:“我向参加这三项工程的全体职工、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全体苏联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深切的感谢。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是对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发挥你们的智慧和力量。” 据鞍山党史人物卷徽章的故事(3)材料三为我们了

60、解和探究中国现代化进程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6分)【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回顾为主题,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题注意纪念章从党、军队、人民三个方面突出了主题;第(2)题可以联系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来回答;第(3)题要拓展思维,从鞍钢的成就、方针、原因等方面来组织答案。答案:(1)胜利原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参战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人民群众(民工)的大力支援。意义:歼敌数十万,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创造了重要条件。(2)名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或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成任务: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答: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员(可答具体人员及职务,此略);决定首都、国徽和代国歌。(3)为了解和探究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程提供了如下一些重要信息:中国经济现代化经历了曲折。全国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发展钢铁工业(重工业)是工业化的重点。鞍山(东北)是钢铁工业(重工业)的重要基地。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建设得到苏联帮助,同时也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2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