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292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11(2012年湛江模拟)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2)以卡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

2、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有一次,他接到素丹的一份诏谕,激动地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我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不错,我已经站稳脚跟。”接着,他狠狠敲打着这份诏谕说:“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穆罕默德阿里的夙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材料四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乡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

3、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英国旅行家兰恩请回答:(1)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阿里改革。3(2012年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

4、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认为阿里聪明主要是指什么?(2)材料二认为阿里的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看法你有何认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主要从“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

5、法”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归纳;第(2)题原因主要是“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即没有变革社会制度,回答认识主要是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关键是说明理由。从本题的解答可以看出复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答案:(1)打击马木鲁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对外贸易;学习西方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2)原因: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或没有变革封建制度)。认识:这种认识是正确的。阿里的改革确实使埃及的实力得到了增强,也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进程,但是由于其改革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再加上对外战争激化了各种矛盾,改革最终归于失败。4(2012年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6、,回答问题。1860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1)材料中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西方模式”是指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改革中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它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应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表述。第(2)问,“俄罗斯特殊性”应该是相对“西方模式”而言,是不同于西方的方面。答案:(1)经济上

7、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表现:废除了农奴制;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影响:废除了农奴制,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保留了封建残余,民主政治发展缓慢。5(2012年南京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材料二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

8、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1861年2月19日宣言材料三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

9、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刘祖熙改革和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3)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比较,材料三中的规定有哪些进步?还存在着哪些问题?(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联系1861年改革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注意从高级法院服务的对象和管辖的范围回答;第(2)问,需要根据材料的信息归纳,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公民权;第(3)问,首先要对材料三与材料一的信息进行比较,然后从法院管辖的范围和诉讼程序分析“进步”,从地主在审判中的作用回答“说明”;第(4)问注意从“作用”的角度回答“

10、认识”。答案:(1)法院专门为贵族设立;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2)权利: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获得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说明:农奴获得了公民权。(3)进步: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司法更加平等、公开。问题:农村地区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4)认识: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6(2012年烟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

11、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这把烈火”的含意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

12、对待外来文化?7(2012年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9月19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

13、店(2005年版)整理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

14、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中华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变革以图强。第(1)问,根据材料一进行精炼概括要点;第(2)问,要了解戊戌政变之根源在于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第(3)问,从材料几种观点的矛盾冲突,可见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应当去伪存真。答案:(1)因素: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戊戌政变的发生是维新与守旧、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不成立。从材料可见,袁世凯告密是在

15、戊戌政变发生后。关系:袁世凯的告密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3)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材料二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面对日本提出的苛刻要求,清廷难以接受。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竭力申说”,试图降低日方的过分要求,日方对此不予理睬。4月10日

16、,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李鸿章本想在最后关头使谈判有所转机,没想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开始便以不容置辩的语气恫吓他:“但有允、不允而已。”最后,更以战争再起和进攻北京相威胁。一度拒绝签约的光绪帝最终无可奈何地在条约文本上盖了玺印,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维基百科材料三变政全在定典章宪法,日本如此成效大著,中国今欲大改法度,可采而用之。日本政变考康有为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根据材

17、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维新变法的影响。(3)结合材料一和四,从国内社会背景层面分析中国变法失败的原因。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材料,并根据题意要求答题。第(1)、(2)、(3)问均强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答案:(1)国家大力扶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开始对外扩张,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中国国人的觉醒,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同时,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中国变法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3)中国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势力弱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