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为偏裨,屡建勋绩,由是知名。二年,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时史思明陷洛阳,光弼守河阳,贼兵锋方盛,光弼谓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若何?”光弼曰:“过期而救不至,任弃城也。”贼帅周挚领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次南城,将陷之,抱玉乃绐之曰:“吾粮尽,明日当降。”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
2、。抱玉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挚军退。固河阳,复怀州,皆功居第一,迁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兵部尚书。抱玉数上言:“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京城南面子午等五谷群盗颇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领兵为五谷使招讨,连月不捷,乃诏抱玉兼凤翔节度使讨之。抱玉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乃设奇潜使轻锐数百南自洋州入攻之。贼帅高玉方与诸偷会,遽为锐卒数十人掩擒之,因大搜获偷党,
3、悉斩之,余党不讨自溃,旬日内五谷平。以功迁司空,余并如故。时吐蕃每岁犯境,上以岐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处三公。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恳让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书。上嘉其谦让,许之。大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辍朝三日,赠太保。(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裔:后代。B抱玉乃绐之曰 绐:欺骗。C吐蕃寇京师 寇:进犯。D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 亡命:逃命,逃亡。【解析】 亡命:指亡命之徒,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答案】D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
4、表明李抱玉沉毅有谋的一组是()屡建勋绩,由是知名 吾粮尽,明日当降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 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 寄在抱玉,恩宠无比ABC D【解析】间接表明他的沉毅有谋;表现他的小心忠谨;表明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宠爱。【答案】C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抱玉是功臣之后,爱好骑射,常常跟随军队幕府,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而他的堂兄弟们,有的学习礼乐儒术,感染的是士人的风习。B乾元初年,李抱玉被李光弼引荐为偏将,在固守河阳、收复怀州的战斗中,他均功居第一,升任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C在薛景仙率兵为五谷防御使,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战胜群盗的情况下,李抱玉
5、被委以重任,十天之内五谷就被平定,李抱玉也因功升任司空。D李抱玉职高位重,秩同三公,但十分谦让,受到了皇帝的称赞。去世后,皇上深深哀悼他,停止朝政三天以表达哀思。【解析】“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应该是在乾德二年,李抱玉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后的事。【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_(2)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_ 【答案】(1)李抱玉趁机得以修缮设备。第二天,李抱玉坚守壁垒请求交战。叛军受到欺骗十分恼怒,加紧进攻。(因:趁机。缮完:修缮。坚壁请战:坚守壁垒请求交战。欺绐:欺骗。
6、)(2)我籍贯属于凉州,本姓安,因为安禄山造成灾祸,以和他同姓为耻。(贯:籍贯。以:因为。构祸:造成灾祸,制造祸端。耻:以为耻。)【参考译文】李抱玉是武德年间功臣安兴贵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河西,善养名马,为当时的人所称道。他的堂兄弟们,有的迁居京城,学习礼乐儒术,与士人通婚,逐渐感染了士人的风习。抱玉在西州长大,爱好骑马射箭,常常跟随军队幕府,性格沉着刚毅有谋略,品性小心谨慎忠诚。乾元初年,太尉李光弼引荐李抱玉为偏将,屡建战功,由此知名。乾元二年,由特进、右羽林大将军升为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当时史思明攻陷东都洛阳,李光弼驻守河阳。叛军攻势正猛,光弼对李抱玉说:“将军能为我守二日南城吗?”抱
7、玉说:“如果超过期限怎么办?”光弼说:“如果过期援军还没有赶到,任由将军弃城而去。”叛将周挚统率安太清、徐黄玉等先进攻南城,南城危在旦夕。李抱玉就欺骗叛军说:“我军粮食已经耗尽,明天一定投降!”叛军听后大喜,收整军队等待。李抱玉趁机得以修缮设备。第二天,李抱玉坚守壁垒请求交战。叛军受到欺骗十分恼怒,加紧进攻。李抱玉派出奇兵,内外夹攻,杀伤敌人非常多,周挚不得不率叛军撤退。固守河阳,收复怀州,李抱玉均功居第一,升任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代宗即位后,抱玉被提拔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又加统领陈、郑二州,升任兵部尚书。抱玉上书说:“我籍贯属于凉州,本姓安,因为安禄山造成灾祸,以和他
8、同姓为耻。先前在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如今请求将籍贯归属京兆府长安县。”代宗允许,因此将他的整个宗族都赐予国姓。广德元年冬天,吐蕃进犯京城,皇帝到达陕州。败兵及其附近城乡的一些亡命之徒相聚为盗,长安南面子午等五谷群盗严重侵害居民。朝廷派薛景仙率兵为五谷防御使,引兵招捕,一连几个月都不能取胜,皇帝便下诏李抱玉兼任凤翔节度使率兵讨伐。李抱玉探听到贼帅出入的地方,先分别派兵驻守诸谷要地,再设奇计悄悄派遣精锐士兵数百人从南边的洋州进攻他们。贼帅高玉正与诸盗聚会,立即被几十名精锐士兵活捉,并乘势大加搜捕盗贼党羽,将他们全部斩杀,其余党羽不用讨伐就自行溃败了,十天之内,五谷就被平定。李抱玉因功升任司空
9、,其余官职如旧。吐蕃每年都要骚扰边境。皇上因为岐阳为国家的西部门户,将守卫西部国门的重任寄托在李抱玉身上,对他恩宠无比,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同三公。李抱玉因自己职高位重,坚持上疏恳辞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求退授兵部尚书。皇帝称赞他的谦让,批准了他的请求。大历十二年去世,皇上深深哀悼他,罢朝三日,追赠太保。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
10、,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
11、,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
12、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厉:洪亮、激昂B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 亟:危急C麾诸军毕济 麾:指挥D潜刻期而去 期:约定日期【解析】亟:急忙、赶忙。【答案】B6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伯颜不
13、答。明日又来,又不答ABC D【解析】是由于伯颜的外貌和语言很特别而获得世祖的欣赏,写伯颜的勇武。【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C伯颜能严格约束部下。当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伯颜没有同意,并且贴出告示: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者按照军法论处。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解析】A英
14、勇善战、深略善断是伯颜受到世祖欣赏并重用之后显示出来的才能。B.伯颜不是身先士卒,而是果断地指挥军队。C.是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不是贴出告示。【答案】D8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_(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_【答案】(1)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2)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想杀掉他。【参考译文】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
15、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各部门的官员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军队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万户武秀做先锋,部队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
16、这个小小的湖泊吗!”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癸巳,部队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伯颜打算率部队从藤湖乘船过汉江。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十月戊午,部队在大泽中行进,
17、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部队迎头攻击他们。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军队名册,派遣官员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法论处。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乙未,军队驻扎在菜店。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
18、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军队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于是就指挥军队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军队支援汉阳。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伯颜说:“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所以想杀掉他。伯颜说:“什么时候没有盗贼呢?现在根据谁的命令来杀掉他们?”大家都佩服他有见识
19、。伯颜有很深的谋略善于决断,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宋朝,就好像是率领一个人一样,众将领对待他像对待神明一样。伐宋事情完成后回朝,他的行装仅仅是一些衣服被子而已,也从来不夸口言说自己的功劳。死于大德八年,追封为淮安王,谥号忠武。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
20、于民,世祖嘉其忠。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
21、,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
22、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节选自元史)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次桓、抚间次:驻扎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C被旨入见便殿 被:遭受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解析】被:承奉【答案】C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城邑规制,为之一新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胁从之徒,不足治也岁凶,发廪赈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询及民间利病ABC D【解析】表现他善于治理地方,表现他宽容,是说皇帝。【答案】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
23、长去死。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解析】“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的不是皇帝,而是安西王。【答案】C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_(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_【答案】(1)年
24、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凶”:年成不好;“发”:打开;“闻”:使之闻;“不之罪”:宾语前置。语句通畅。)(2)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械”:戴着刑具;“鞫”:审问;“情”:情况;“伏辜”:服罪。语句通畅。)【参考译文】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自幼失去父母,由堂兄抚育。因年岁饥荒,前往平州去谋生,途中遇到强盗,要杀他们,堂兄甘愿受死。赵炳当年只有十二岁,他哭着请求代堂兄去死。强盗很惊异,把他们都放了。刚满二十岁,因为是勋臣之子,赵炳在王府侍奉还未登基的世祖,勤谨不懈,于是深受世
25、祖钟爱。世祖驻扎在桓州、抚州间,让赵炳做抚州长官。(赵炳就任后,)城镇的格局规模为之一新。己未年,蒙古大军伐宋。不久北方有警事,官府征兵及搜刮民间财物,使燕、蓟骚动。蒙古军北还,赵炳在中途迎接圣驾,把北方所发生的事一一向世祖报告,并受命去追查所征兵卒以及搜刮的民财,把这些都归原主,世祖嘉奖他忠诚。中统三年,李璮反叛,占据济南,赵炳请求领兵征讨。官军围城,赵炳领兵千人独自挡住北面,将所俘叛军立即释放回去,对他们说:“你们是胁从,不值得治罪。”济南李璮反叛平息,赵炳入朝任刑部侍郎。后来济南妖民作乱,(命赵炳去镇压,)赐给他金虎符,加封济南路总管之职。赵炳到济南,只惩办首恶,其余全部释放。年成不好,
26、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至元九年,皇帝考虑关中重地,想找一个刚毅耿直的老臣去管理,因而授赵炳为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在秦地建王府,皇帝诏令赵炳督建宫室,一切由赵炳裁决。王府差役蛮横凶暴骚扰百姓的,赵炳就向上级陈述自己意见,对违法者加以惩处。安西王说:“今后有犯法者,不必禀告,可自行处治。”从此以后,豪猾之徒收敛了许多,秦地百姓才得安宁。朝廷决定,将解州的盐税作为王府经费。年深月久,拖欠二十余万缗,官府追征,仅收三分之一,百姓就已负担不了。赵炳私下对安西王说“:十年所欠之税,责令一日还清,谁能承受得起?与其催征使百姓困苦,不若施恩惠给百姓。” 安西王认为他的
27、话有理,立即下令免征。十五年十一月,安西王去世。十六年秋,赵炳奉旨入京,在便殿拜见皇帝,皇帝慰劳他说:“卿去了几年,头发斑白,衰老至如此,关中的事繁多可以知道了。”问及民间情形,赵炳一一陈奏,顺便指出在王去世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取权力,为非作歹。世祖原是躺着的,听了赵炳的陈奏,立即起身说:“听了你的话,使老者精神振奋。”给他饮用上等马奶。改任安西王相,其它职务像从前一样,并立即派他乘驿车,带领皇帝的几个特使前往审查郭琮等罪行。赵炳到了以后,郭琮就假造嗣王的旨令,诬告赵炳,将赵炳及其妻室儿女囚禁起来,赵炳的儿子仁荣向朝廷申诉,朝廷诏令近侍二人快马向西去把赵炳解救出来,并且逮捕郭琮等人。郭琮
28、等把朝廷使臣灌醉,先派人用药在狱中毒死赵炳。这一夜有星陨落,响声如雷。当时赵炳年五十九岁,这是十七年三月的事。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拍着大腿叹息说:“失我良臣!” 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十七年六月,赵炳的冤情得到昭雪。特赠中书左丞,谥号“忠愍”。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罗绍威,魏州贵乡人,形貌魁伟,精悍明敏,明达吏理。袭父位为留后,朝廷因而命之,寻正授旄钺。初,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军”,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
29、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主帅废置,出于其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诛。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绍威见唐祚衰陵,群雄交乱,太祖兵强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每虑牙军交易,心不自安。天祐初,乃定计图牙军,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太祖许之,遣李思安会魏博军攻沧州。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亲率大军济河,声言视行营于沧、景,牙军颇疑其事。是月十六日,绍威率奴客数百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余人,迟明尽诛之。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翌日,太祖自内黄驰至魏。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不数月,复有浮阳之役,绍威飞车免馈运,自邺至长芦五百
30、里,叠迹重轨,不绝于路。又于魏州建元帅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备、军幕、什器,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及太祖回自长芦,复过魏州,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及登极,加守太傅、兼中书令。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储庚山积,惟京师军民多而食益寡,愿于太行伐木,斫船三百艘,置水运自大河入洛口,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太祖深然之。会绍威遘疾革,遣使上章乞骸骨,太祖抚案动容,顾使者曰:“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及讣至,辍朝三日,册赠尚书令。绍威在镇凡十七年,年三十四薨。(选自旧
31、五代史梁书十四,有删改)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垂:将近B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 赞:辅助C绍威乘间谓太祖曰 间:机会D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 罢:废除【解析】罢:结束。【答案】D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绍威有远见的一组是()必知有禅代之志迟明尽诛之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遣使上章乞骸骨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ABC D【解析】是说到天亮(牙军)已全部被杀,说明罗绍威办事强悍;说明罗绍威办事能力突出;是说罗绍威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答案】B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绍威处置牙军毫不手软。牙军骄横,
32、其中凶狠者,违法犯令,目无主帅,罗绍威于是在以太祖的军队为外援的情况下,消灭了牙军。B罗绍威对太祖忠心耿耿。他一心结交太祖并且想要归附太祖。太祖也曾被罗绍威私下里劝说他登基的话打动,称帝后给罗绍威加了官。C罗绍威能力突出。在浮阳战役中,他主管后勤,确保了物资供应,还在魏州建立了元帅衙署,沿路设置转运站,各种物品无一缺乏。D罗绍威深受太祖器重。病重时,太祖派使者转告说假如真有不幸,会让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富贵作为回报,去世后又追赠他为尚书令。【解析】“太祖派使者”错,据原文可知,使者是罗绍威派出的。【答案】D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_(2)自是
33、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_【答案】(1)罗绍威鉴于以往牙军给人们带来的祸害,虽然也用财物笼络他们,对他们迁就退让,但内心却痛恨他们。(2)从此之后,罗绍威虽然除掉了牙军的威胁,但是不久也后悔自身受到了削弱。【参考译文】罗绍威,是魏州贵乡人,身材魁伟,精明强悍,明于事理,反应敏捷,通晓官理。继承了父亲的官位,担任了留后,朝廷趁机加以任命,不久正式授予节度使的官号。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窃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在军中召募子弟,置于自己的手下,号称“牙军”,对这些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这些人非常骄宠。随着年代延伸,他们父死子继,亲戚朋友相互联结,盘根错节,其中凶狠者,强取豪夺,违法犯令
34、,长官都不能禁止。他们更换主帅,就如同儿戏一般。自田氏以后的近二百年内,主帅的废止和拥立,都出自牙军之手。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会举族被杀。罗绍威鉴于以往牙军给人们带来的祸害,虽然也用财物笼络他们,对他们迁就退让,但内心却痛恨他们。罗绍威见唐王朝国运衰落,群雄混战,太祖的军队天下最强,料定(太祖)有取而代之的志向,因此就一心结交全力归附,以助成其事,可是又常常顾虑牙军发生变乱,内心无法自安。天祐初年,定下计策图谋除掉牙军,于是派遣使者告诉太祖,请求太祖派兵作为外援。太祖答应了他的请求,派李思安会同魏博的军队进攻沧州。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声称要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对此
35、很是怀疑。这月十六日,绍威率领家奴、门客几百人进攻牙军,当时住在牙城里的有一千多人,到天明已全部被杀。牙军总共有八千多家,全部举族被杀,州城也因此变得空荡荡了。第二天,太祖从内黄飞快赶到了魏州城。从此之后,罗绍威虽然除掉了牙军的威胁,但是不久也后悔自身受到了削弱。没过几个月,又发生了浮阳战役,绍威主管后勤供应,自邺城至长芦的五百里之间,车辆拥挤,络绎不绝。他还在魏州建立了元帅府的衙署,沿路设置了转运站,供应牲畜、酒食、军用幕帐、日用物资,上上下下几十万人的东西,无一缺乏。等太祖自长芦返回又路过魏州时,绍威找了一个机会对太祖说:“邠州节度使、岐州节度使、太原节度使最后都有称帝的狂妄野心,只是目前
36、各以兴复唐朝为托词罢了,您应该自己去取得帝位,以断绝他人的企望,上天赐给而不接受,这是古人都非议的。”太祖深为这些话打动。等到太祖登基称帝,给绍威加官太傅,兼中书令。罗绍威认为,海岱结束战争时间已久,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只有京城军民人口众多粮食缺乏,希望从太行山伐取树木,造船三百艘,开办从黄河到洛阳的水运,每年可以漕运粮食一百万石,用以供给京城的军民,太祖对此深表赞成。绍威患病垂危,派使者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太祖抚摸着书案很感动,看着使者说:“赶快回去告诉你的主人,替我劝他努力多吃些饭,假如真有不幸的话,告诉他我会让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富贵作为回报。”他的讣告传来之后,太祖为此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
37、为尚书令。绍威在魏博担任主帅总共十七年,死时三十四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以讲学自给。(后)周显德初,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后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召为户部郎中。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38、”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三年,迁给事中。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伦清介醇谨,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囋其肤,童予秉箑(扇子)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微时娶阎氏,
39、无子,妾田氏生继宗。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选自宋史沈伦传)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领:担任职务B皆署从事 署:委任,交给C奏便宜十数事 便宜:利于治国、合乎 时宜的办法或建议D愿得制度狭小 制度:规章,办法【解析】制度:规模。【答案】D1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沈伦“清廉爱民”的一组是()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岁余尽焚其券ABC D【解析】表明沈伦受皇帝信任,这是郡长吏的语言。【答案】D19下列
4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伦年轻时学习周礼仪礼礼记,以讲学谋生,后因人举荐为官,最终官至宰相。B沈伦来自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当他发现百姓闹饥荒时,便采纳了他人的意见,请求皇上动用军粮,开仓济民,并且力排众议,拯救了天下苍生。C沈伦年少好学,后随军作战期间,仍爱惜图书,因此他日后信奉佛教,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希望以此积德求福。D沈伦对住宅低矮毫不在意,但为了母亲也曾购买木材建造佛舍,皇帝并未因此责备他,反而派人为他修建住宅,皇帝对他的恩遇由此可见一斑。【解析】强加因果关系。【答案】C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
41、任其咎?_(2)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_【答案】(1)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军粮收不回来,谁来担当这个责任?(2)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适逢饥荒,(对)乡里来借粮食的人他都借给他们,差不多借出去一千斛。【参考译文】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县人。从小学习三礼(周礼仪礼札记),凭借讲学养活自己。后周显德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担任同州节度使,宣徽使(官职名)昝居润和沈伦关系很好,把沈伦推荐给宋太祖,沈伦就留在了太祖的幕府中。宋太祖后来又陆续接管滑、许、宋三镇,都让沈伦担任从事,掌管钱库,因为廉洁著称。等到宋太祖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任命沈伦担任户部郎中。(沈伦)奉命出使
42、到江浙,回来后上奏了十多条合理化建议,皇帝都采纳了。一次奉命出巡经过扬州、泗水,适逢这年发生饥荒,百姓饿死的很多,郡县的官员对沈伦说:“郡里储备的军粮还有一百多万斛,如果借给百姓,那么到了秋天,收了新米再偿还给官府。这样公私都有利,这事非得您去请示不可。”沈伦回到京都后把详细情况向皇上汇报。朝堂议论的人反对说:“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军粮收不回来,谁来担当这个责任?”宋太祖就问沈伦,沈伦说:“国家用库存的粮食赈济灾民,自会招来和气,庄稼丰收,怎么还会有水旱灾害?这事应当由您来决定。”宋太祖立即下令打开粮仓借给灾民。建隆三年,沈伦升任为给事中。朝廷的军队讨伐蜀地,沈伦被任命为随
43、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攻入成都,都争相掠夺百姓家的玉帛、女子,只有沈伦居住在佛寺,吃青菜,有人拿珍异奇巧的物品当作礼物献给他,沈伦都拒绝了。回到东部以后,他行李箱中的东西,只有几卷图书罢了。在这之前,沈伦的宅第低矮简陋,他住在里边却和从前一样心情平静。当时的权贵大多违反禁令到山西、陕西一带采购巨大的木材,来营造私宅,等到事情败露,都到皇上面前自首。沈伦也曾经给母亲采购木材修建过佛舍,因此也奏明了这件事。宋太祖笑着对他说:“你没有触犯禁令。”宋太祖知道他没有修葺宅第后,就派太监按照图纸监督工匠替他修建。沈伦暗地告诉太监,希望修得狭小一点儿。太监告诉了皇上,皇上也没有违背他的意向。沈伦清廉耿
44、介,淳朴谨慎,喜欢佛教,相信因果报应。曾经盛夏时候坐在房里,让蚊虫任意叮咬自己的皮肤,童子拿了扇子来,沈伦把他们都喝退了,希望以此来求取福分。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适逢饥荒,(对)乡里来借粮食的人他都借给他们,差不多借出去一千斛。一年后把借条契约都烧掉了。沈伦卑微时娶阎氏,没有生子,妾田氏生子,继承家业。沈伦在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追赠侍中。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
45、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
46、,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
47、改)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按:追究,查办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打发C. 有能居贩自赡 赡:养活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 挠:阻止【解析】挠:(使)屈服。【答案】D2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的一项是()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ABC D【解析】表现的是王鼎的谦让,表现的是王鼎爱民,表现的是王鼎的善待家人,生活节俭。【答案】A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8、是()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关键是翻译出“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
49、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由此推断是曲解原文,应是仁宗用不要效仿“三虎”的做法告诫傅惟几。【答案】A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_(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_【答案】(1)(王鼎)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相揭发贪官污吏,甚至对微小隐蔽的罪行也不宽恕。(重点词语“竞”、“擿发”、“贷”,大意准确)(2)在任二年,王鼎被任命为使者。先前,使者大多搜购南方的特产,趁着到京城述职,就拿着这些特产赠送权贵。(重点词语“居”、“因”、“遗”,大意准确) 【参考译文】王鼎字鼎臣,凭借进士及第,多次升
50、迁担任太常博士。当时天子担忧吏治大多毁坏,监察部门不履行职责,而范仲淹等人刚刚执政,就挑选各路使者让他们查究检举不法官吏,任命王鼎为提点江东刑狱。王鼎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相揭发贪官污吏,甚至微细隐藏的罪行也不宽恕。因此他们属下的官吏怨恨他们,把他们看作“三虎”。仁宗听到了这些情况,很不高兴,后来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不要效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范仲淹等人被罢免,王鼎与杨纮、王绰都被人指责,当时王鼎任提点两浙刑狱,降职为深州知府。第二年,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赈救灾民,非常尽力。迁为建州知府,那里的风俗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订条例教育乡民,禁止他们这样做。当时偷
51、贩茶叶和盐的人很多,(王鼎)全都杖责后打发走了,监司屡次表示不满,王鼎不为此改变。王鼎迁任提点河北刑狱,处理贪官污吏更加急迫,他弹劾检举官员,不回避权贵和有势力的官员。他被召为开封府判官,改任盐铁判官,多次升迁担任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河设置驿站牵引漕舟,每年可节省役夫六万,王鼎议论以为这样做不行。杨永德横暴狡诈,宰相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一员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根据实际情况连发八问,杨永德均不能回答。王鼎于是上疏说:“陛下幸亏考察任用了我,不应该过分听从小人的话,随便加以改变,而耽误国家大计。”于是永德的奏请没有被采纳。在任二年,王鼎被任命为使者
52、。先前,使者大多搜购南方的特产,趁着到京城述职,就拿着这些特产赠送权贵。王鼎一样特产也没买,专心处理政事,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自己亲自处理。凡是调发官员运输货物,王鼎估计漕路的远近,确定运期的先后,制订成规章制度,因此劳逸均等,官员不能拈轻推重。官船禁止私人搭载物品,舟兵不能养活自己,就偷官船上的米来干坏事。有舟兵贩米养活自己,买米的人抓住他们违法的把柄,不肯偿还拖欠的米。王鼎就发文书要州县监督偿还,舟人有办法自给了,就不再干坏事了,而所运的米也不曾短缺了。王鼎生性廉洁不欺骗人,曾经任用过他的儿子,族人想让他给儿子虚报年龄来谋求早点做官,王鼎不允许。王鼎的父亲死了,就把他的遗产分给儿子们,王鼎把
53、遗产全部分给他的弟弟。他曾经担任临邛县知县,转运使选择他代理新繁知县,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它散给族人,一天就送光了。所到之处不扰民,只买一些饮食日用物品,并且加价来付钱。他事奉继母很孝顺,教导哺育孤侄很周到,自身的奉养十分节俭。当官明智敏捷,坚强正直不可屈服。他所推荐的士人中有许多人很知名,其中有些人王鼎一生不曾认识他们。七、(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黄山游记钱谦益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
54、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
55、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
56、,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囷,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实其腹实:充满B陟老人峰 陟:登上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 夸:赞美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征:验证【解析】夸:夸耀。【答案】C 2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泉之奇,莫奇于汤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有幢幢如羽葆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其身与皮、干皆石也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解析】均
57、为介词,表比较,比。A.连词,因为/介词,用。C.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D.第三人称代词,它们的/第一人称代词,我。【答案】B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山下有泉,山上无泉;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C黄山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
58、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解析】“山下有泉,山上无泉”是泉水的一般属性,不是黄山特有之处谈不上奇特。作者说黄山泉奇,以汤泉为最,虚带笔,属于略写,本文重点还在奇松上。【答案】A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_(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_【答案】(1)始信峰北侧的高崖之上,有一株松树覆盖住南边的山崖,可以攀着它的树枝渡到南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接引松。(重点词语“被”、“援”、“度”、“所谓”,句意通顺)(2)可是有人却想将它们砍挖下来,当作盆景放在
59、眼前赏玩,不是很浅薄吗?(重点词语“顾”、“斫”、“玩”、“不亦乎”,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黄山的奇特,因为那里的泉,因为那里的云,因为那里的松。水奇,没有比白龙潭更奇的了;泉奇,没有比汤泉更奇的了,它们都环绕着黄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和白云溪则向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条小溪都流淌在山脚下。山谷中空空荡荡,是水,填满了山的腹部,一条条小溪在喷溅,在奔流,都出自山腰以下,因此,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黄山极高,雷雨都在山下,云气聚集从山中涌出,游荡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间飘荡,每每望见天都等山峰,白云生成一条长长的飘带,却不能到达它的顶峰。过了一段时间,云气腾涌弥漫,合拢成一片,遮住
60、下面的天空,山峰却矗立在白云之上。铺展开来的云朵,放眼望去,就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忽然之间,又一下子散开,好比是受惊的野鸭和兔子,顷刻之间逃得无影无踪。黄山诸峰高高地耸立在云层之外,天空是那么辽阔高远,是因为云气没有依附其上。从汤寺以上,山上都生长着笔直的松树和各种名贵的树木,如桧树、楩树、楠树等等,藤蔓罗络其上,芳草覆盖其下,清幽的树荫会集在一起。登上老人峰,就会看到悬崖峭壁上一棵棵奇形怪状的松树,背靠石壁,横空出世。从这里往上走,没有哪一棵树不是松树,没有哪一棵松树不奇特:有树干细得像人的小腿,可是树根却盘旋曲折延伸几亩土地的;也有树根只有一丈长短,可是树枝茂盛修长遮蔽道路的;有的沿着陡崖
61、度过深谷将靠近两边的石壁,好像悬空度过的;也有穿过石头的缝隙,从石缝中伸出头来,好象从悬崖的一侧生长出来的;有高高竖起团团簇拥,好像羽毛制成的车伞的:也有昂首挺立英武不凡,好像一条游龙的;有横卧着又竖起、竖起后又横卧着的;也有连在一起又分开,分开后又连在一起的。文殊台的左侧,百步云梯的背面,山势几乎垂直向下,却都有松树蹲踞其上,它们歪歪斜斜地相互靠拢在一起,与游人低头抬头之间亲近嬉戏,这是最为奇特的。始信峰北侧的高崖之上,有一棵松树覆盖住南边的山崖,可以攀着它的树枝渡到南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接引松。它的西边,巨石林立像一座屏风,有一棵松树,才不过三尺来高,枝叶铺展开来,却有一亩之广,虬曲的树干
62、撑破石崖挺身而出,又从上往下穿过石头,巨石因此而裂为两半,枝干纠缠在一起,张牙舞爪,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扰龙松。石笋矼和炼丹台,顶峰上巨石耸起,孤峰耸峙,没有支脉,也没有多余的山头,一块石头上一株松树,好比是头上有一支发笄,马车上有一把伞盖,参差错落,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则像一棵荠菜,真是奇特啊,诡怪啊,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啊!黄山松下面没有土壤,就把石头当作土壤,如此一来,它们的树身、树皮、树干都像石头一样坚硬,受到云雾与雨水的滋润,又受到霜雪严寒的肃杀,吸收宇宙的原始之气而萌发,在遥远的古代破土而出,大概也就等同于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一类的名贵之物,不同于寻常草木了。可是有人却想将它们砍挖下来,当
63、作盆景放在眼前赏玩,不是很浅薄吗?登上百步云梯往东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屈曲伸展,被雷电击中,倒伏在地上,绵延有数十丈,树皮松针好比龙鳞龙鬣,傲慢地张开,路过的游人,都觉得可惜。我笑着说:“这是造物主有意开个玩笑,违逆它,折辱它。过上千百年之后,更无法想象它是怎样的错落盘曲,蔚为奇观呢!江浙一带卖梅花的园艺人,总是要挑拣梅树的老枝,将它们折弯、捆束,每到春天,就拿出那些造型最为奇特的瓶花来相互攀比夸耀。这棵松树,大概也就是造物主制造的折枝吧!”千年之后,一定会有人验证我今天的说法,然后会心一笑的吧。B组八、(2013全国课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932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
64、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
65、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
66、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解析】“登”应为“考中”之意。【答案】A3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BC D【解析】“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表现马文升忠于国事;“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是让其他大臣劝勉太子的。【答案】B31下列
6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
68、家乡。【解析】“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错,是大盗到钧州骚扰,因为是文升家乡,又放弃骚扰离开了。【答案】D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_(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_【答案】(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绝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伟很有力气。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
69、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干什么的?”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
70、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邪之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
71、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大风雨毁坏房屋,有些树木被连根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请求离职,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
72、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九、(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336题。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
73、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日定心饮。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
74、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胜国:前朝。劣:仅仅,才。磬折:弯腰。较然:明显的样子。吊:悲伤。3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 慑: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解析】“虞”应解释为“忧虑、担心”。【答案
75、】D34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是中极暗烟郁勃满洞中心骇乱恐甚如是,仅里所有泣者,恚者,诟者喜幸生手其额者ABC D【解析】根据题干中“间接”一词,可以排除,这两句是直接表现山洞的危险难行;表明此山洞很短,未表现山洞的艰险。【答案】D3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
76、篇“记”。【解析】C项,“定心饮”是给入洞游玩的人压惊的酒,喝酒的是入洞的人,而非洞外饮酒的人,文章也未体现饮“定心饮”是当地风俗。【答案】C3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焉,若高阔可步。_(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_【答案】(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参考译文】历下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龙洞山尤其优美。龙洞山在历下城东南三十里,以前叫禹登山。查看九域志,大禹治水时登上这座山,所以才叫禹登山。山中有一水潭,时常冒出云气,干旱时祷告就会下雨,前朝曾经封它的神为灵惠公。山前,层层山峰高耸入云,叫锦屏峰
77、、独秀峰、三秀峰,佛家僧人漂泊居住在这里。由锦屏峰到佛刹山,山岩险峻环合,飞鸟也仅能飞到它一半的高度。靠近山,看到山上有供奉佛像的石屋,大小可以容纳十多个人,洞壁四周镌刻的佛像很多。兵乱的时候,逃避战乱的人很多躲到这里。上下紧靠着有两个洞,下面的洞在侧边,可以曲折绵延地从东边出去,它叫龙洞,就是这个洞,看上去深不可测。我想和同来的几个人入洞去看看。有人说洞中非常暗,没有火把不能进去,就派仆人点了草把在前面带路。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不久,要低头走;不久,要弯腰走;又不久,要跪着走;又不久,就匍匐而行;又不久,就全体伏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进。适逢引导的火把熄灭了,生出的浓烟弥漫在洞中。
78、想退回去,身体不容许;带领着继续前进,前面却比较狭窄,而且烟雾浓重,于是闭上嘴,捏住鼻子,屏住呼吸。心里慌乱非常害怕,自认为要死在这里,不能再出去了。我大声喊,叫大家快速前进,大家都因为浓烟的缘故,没有发出声音呼应的,我心里特别感到害怕。我刚好处在众人之前,忽然看到一点点亮光,我料想这山洞的尽头就在这里,就拼尽全身的力气,像鱼跳跃一样,才脱身而出。到这里,大约仅仅一里路。众人会面之后,有哭泣的,有发怒的,有诟骂的,有相互讥笑的,有跺脚后悔的,有耸肩喘息的,有以手加额庆幸自己活下来而高兴的,有摘下帽子露着脑袋,具体讲述他们狼狈样子的。只有带路的人年纪小,体形瘦小,先出来,好像没有受什么苦,看众人
79、都受了苦,就也假装因为危险而害怕。那些在洞外喝酒的人,就举酒敬进洞的人,每人两杯。即使是平常不喝酒的,也一定要让他喝,这叫定心饮。我于是暗想,当年韩文公登华山,到了山顶,遇到梗阻不能返回,连日嚎啕大哭。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我曾经怀疑这件事未必真有。从今天的事看来,那么韩文公的嚎啕并非虚构的。唉,不登高,不临深,前圣的训诫明明白白,而我们这些人为了游乐,使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差点儿被压没也不悲伤。希望以此为戒,难道仅仅是至死不忘?我担心后代来龙洞山的人可能不知道,误到这里,所以记下这件事来告诉他们。到山洞中游览的有七个人,某官员某某人;在洞外坐着喝酒的四个人,某官员某某人,总共十一个人。时间是延祐龙集丁巳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