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16KB ,
资源ID:27266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26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粤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5.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粤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5.doc

1、专项知能检测(15)(见学生用书第239页)一、(2012东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性沉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应。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

2、署文本别驾。从击辅公岋,典檄符。进署行台考功郎中。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注,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

3、,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选自新唐书)【注】藉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更家江陵更:调换B辨对哀畅无所诎 诎:屈服C文致华赡 赡:简短D师古练时事 练:处理【解析】A更:迁移;C.赡:富丽、丰满;D.熟悉。【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4、的一组是()A时颜师古为侍郎 逾年为令B李靖复荐于帝 长于文诰C孝恭善之 命罢之D延颈以望真主 师古以谴罢【解析】A都是动词,担任。B.介词,向/介词,在;C.代词,指岑文本/代词,指戒严令。D.连词,表修饰/连词,因为。【答案】A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从伐辽东,事一委倚朕自举一人,公毋忧ABC D【解析】表现的是颜师古;表现的是太宗信任岑文本,让他管理后勤事宜。【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文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岑之象受冤无法

5、申诉,十四岁的他为父亲申冤当场作赋,令人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B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虽没有接受举荐去获取秀才名号,却在萧铣割据政权中出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C唐李孝恭平定荆州时,其部下打算掠夺百姓财物,岑文本劝说李孝恭严申军令,禁止掳掠。李孝恭接受了他的意见。D在对辽东的战争中,岑文本主管后勤事宜总是筹算不离手。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岑文本在幽州病故。【解析】文中没有表明岑文本少年时代就博览经史。【答案】B5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始 文 本 贵 常 自 以 兴 孤 生 居 处 卑 室 无 茵 褥 帏 帟 事 母 以

6、孝 显 抚 弟 侄 笃 恩 义 生 平 故 人 虽 羁 贱 必 钧 礼 帝 每 称 其 忠 谨 吾 亲 之 信 之。【答案】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始文本贵”中间不断开亦可)(2)翻译下面的句子。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译文:_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译文:_【答案】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参考译文】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他把家迁到了江陵。父亲岑之象,

7、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告了一状,无法申冤。岑文本十四岁那年,到司隶官处申理冤屈,辩论和答对的言辞悲伤流利而又无所屈服,为众人所注目,司隶叫他作莲华赋,做成之后,整个官署的人都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最终也得以洗雪。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作文章,见多识广融会贯通。本郡推荐他为秀才,岑文本没有应召。萧铣越分自称帝号,召他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他部下打算掠夺百姓,岑文本劝说李孝恭道:“自从隋室无道,海内百姓为了活命都伸长脖子盼望真命君主。萧氏君臣之所以决心归顺,是为了远离危亡而寻求安定。大王您如果纵兵剽掠,恐怕江、岭以南,人们的归顺之心受阻,从而造成人人自危的局

8、面。不如好好安顿荆州,以此来劝勉还未归附的人,陈说天子的大恩大德,那么谁不愿意成为我朝的百姓呢?”李孝恭认为他说的对,立即下令制止侵扰掠夺,任用岑文本为别驾。后跟随李孝恭攻打辅公岋,主管文案印信。升任行台考功郎中。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与情致华丽丰富。李靖又把他推荐给皇上,他被提升为中书舍人。这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

9、意思也没有遗漏的。颜师古因过错被免职,温彦博替他向皇上求情说:“颜师古熟悉时事,擅长草拟文诰,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希望能重新任用。”皇上说:“朕亲自举荐一人,您不要担忧了。”于是授任岑文本为侍郎,专门掌管机要事务,封江陵县子。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岑文本上疏给皇上,劝勉皇上崇尚节俭,陈述了嫡与庶的本分,认为应当对魏王有所限制。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赐给他布帛三百段。过了一年岑文本任中书令,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关于粮食运输的目次、兵器甲胄的总目、物资配给的等级都要办理,岑文本总是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和

10、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走到幽州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岑文本病死,终年五十一岁。当天傍晚,皇帝听见夜间戒严的声音,说:“岑文本去世了,我不忍心再听见这种声音。”于是下令停止。皇上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起初,岑文本显贵后,常自以为起家书生,因而保持本色,住处简陋,室内也没有茵褥帏帟一类装饰。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礼平等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并说:“我喜欢和信任他。”二、(2012江门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

11、,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有力者使于人,用心

12、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

13、不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圬w:粉刷墙壁。镘mn:粉刷墙壁的工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其言,约而尽约:简明B稼而生者也 稼:种植C非所谓食焉怠其事 怠:松懈D吾之心悯焉 悯:忧患【解析】悯:怜悯。【答案】D2下列各组

14、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圬之为技发人为兵B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其它所以养生之具C弃之来归 舍于市之主人D粟,稼而生者也 必蚕绩而后成者也【解析】A都是动词,作为/当。B.都是介词, 拿,把/用来。C. 代词,指官勋/ 助词,的。D.都是连词,均表承接。【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承福以泥瓦匠“自得”的一组是()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ABC D【解析】是王承福自叙经历,是作者对他的指责,评其言的警示作用。【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

15、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镘做工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B王承福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才能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C王承福一直都是在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D选文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行,对王承福所言,世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解析】原文体现不出“一直都在”。【答案】C5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又 曰 功 大 者 其 所 以 自 奉 也 博 妻 与 子 皆 养 于 我 者 也 吾

16、 能 薄 而 功 小 不 有 之 可 也 又 吾 所 谓 劳 力 者 若 立 吾 家 而 力 不 足 则 心 又 劳 也。【答案】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译文:_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译文:_【答案】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占据高位的结果吗?【参考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

17、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认可的功勋。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食物价钱的高低,来增加或降低他粉刷墙壁的工价,(然后)交给房主约定的租金。有钱剩余,就把它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

18、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泥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用力使它拥有智慧。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

19、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啊!”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占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

20、,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我韩愈最初听了感到迷惑,然后又按照他的说法想一想,才明白他是个贤能的人啊,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独善其身”的人啊。但是我还是有指责的话要说,就是说他为自己考虑太多了,为别人考虑太少了,他效仿的是杨朱的那一套吗?杨朱的哲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毛而利天下。而做为人因

21、为有家而劳心,不愿意劳心来生养他的妻子儿女,他肯劳心来为他人吗?虽然如此,(但是)他比世上那些担心得不到好处,(得到好处)又担心失去,来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贪婪邪恶而忘记道义从而丧命的人,好的多得多啊!还有他的话有可以警示我的地方,所以我为他作传,来给自己做为借鉴啊。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

22、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

23、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圣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肆匹夫之情哉肆:铺子,店肆B权谢昭曰 谢:道歉C将军何有当尔 当:妥当D

24、孤岂为子布有爱乎 爱:偏心【解析】“肆”在文中的意思是“放纵”。 【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一以委昭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B策且亡,以弟权托昭 所言不从,怨咎且兴C乃用顾雍 年少虑事不远,乃以此惭君D孝廉何得寝伏哀戚 何以对天下【解析】A第一个是介词,把;第二个是介词,来。B.均为副词,将。C.第一个为连词,于是;第二个为副词,竟然。D.第一个是副词,怎么;第二个是疑问代词,什么。 【答案】B3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不

25、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ABC D【解析】孙权不同意张昭担任丞相一职的借口;都是孙权评价张昭的话,不是直接表现其“耿介忠正”。 【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有时孙权只承认而不加改正。C丞相孙邵死后,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 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想到了张昭,但张昭不愿进殿相见。【解析】张昭没有真正辅

26、佐过孙策,文中没有这一意思。 【答案】A5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答案】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2)翻译下面的句子。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译文:_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译文:_【答案】当今是多事之秋,统率百官之职的人责任重大,不是用来优待谁的。假使张昭在座,蜀国使者不被折服也会感到沮丧,哪里还能自吹自擂呢?【参考译文】张昭,字子布,是彭城人。小时候就爱好学习,博览群书。孙策创

27、立大业,任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大事,全部把它们交付给张昭处理。孙策将死的时候,把弟弟孙权委托给张昭,张昭率领其他官员立孙权为君并辅佐他。张昭上奏章给汉王室,(向孙权)移交下属各城,对朝廷内外的将校官员,都命令他们要忠于职守。孙权因伤感还没有处理政事,张昭对孙权说:“作为人君的后代,贵在能担负先辈交付的重任,完成其父兄的遗业,来成就不朽的功业。当今天下动乱,郡盗满山,你怎么能一直沉溺于伤心之中,放纵普通人的情感呢?”就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这以后众人的心里知道有所归属。张昭又担任孙权的长史,像以前一样接受重任。孙权每次打猎,常常乘坐战马射杀老虎,虎曾经冲上前来攀住马鞍。张昭脸色严肃

28、地上前说:“将军这样做妥当吗?作为一个君主,就是说能够统率英雄豪杰,统领各位贤才,难道是所谓在野外追逐野兽,同凶猛的野兽较量勇武吗?如果一旦发生灾患,用什么来面对天下?”孙权向张昭表示歉意说:“我年纪轻,做事不能深谋远虑,竟然因此愧对先生。”但(孙权)还是不能就此罢休。张昭虽然直言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起初,孙权打算设立丞相一职,众人商议应由张昭担任。孙权说:“当今是多事之秋,统率百官之职的人责任重大,不是用来优待谁的。”后来孙邵死了,百官又推荐张昭,孙权说:“我哪里是对子布有偏心呢?担任丞相事情烦琐,而他性格刚烈,(如果)他说的话别人不听从,怨恨将会产生,不能给他增加权力。”于是任用雍担任

29、了丞相。张昭每次朝见,言辞慷慨,脸上充满正气,他曾经因直言违背了皇帝的旨意,皇上不再召见他。后来蜀国使者来,称赞蜀国人的美德,而群臣没有人能应对的,孙权感叹道:“假使张昭在座,蜀国使者不被折服也会感到沮丧,哪里还能自吹自擂呢?”第二天,孙权派遣使者慰问他,就请求拜见张昭。张昭离席谢罪,孙权跪下阻止他。张昭坐定后,仰头说:“过去太后、桓王不把老臣嘱托给陛下,而把陛下嘱托给老臣,因此我想竭尽做臣子的忠节,来报答他们的厚恩,也考虑如果我死了之后,有值得称道的了。而自己考虑事情目光短浅,违背皇上的旨意,料想定会深自沉没,必死无疑,没有料想又被皇上召见,能够在皇上身边侍奉。然而我内心用来报效国家,志在忠

30、心,完成自己的使命罢了。如果自己竟然改变志向,来讨取别人的欢心,这是我不能做到的。”孙权就告辞了。张昭容貌端庄严肃,有威风。孙权经常说:“我与张昭说话,不敢随便。”整个吴国人都敬畏他。张昭活了八十一岁,嘉禾五年去世。死前叮嘱用帛素棺,入殓就穿平时的服装。孙权身穿素服亲临凭吊,追赠他“文侯”的谥号。四、(2012广州测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诘旦,舆

31、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

32、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注】摽:把持。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暴:施加恶行,欺侮。毒:怨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访于众僧访:拜访B舆者坦步里许 步:步行C蔓草被径 被:覆盖D委舆于地 委:丢弃【解析】访:咨询,询问。【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按图记以求名迹或摽田宅以便其私B舆者安坐于草间 委舆于地C至

33、崖而反者 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解析】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目的,来。B.介词,在。C.连词,表转折,却。【答案】D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故蹊径可寻者希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ABC D 【解析】是众僧所讲的事实;是“我”去探寻的决心;老僧勉励“我”去探寻。【答案】B4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

34、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他地方去了。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解析】这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众僧的观点。【答案】B5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夫 舆 者 之 诳 即 暴 于 过 客 不 能 谴 呵 而 创 惩 之 也 而 怀 怒 蓄 怨 至 此 况 小

35、 人 毒 正 侧 目 于 君 子 之 道 以 为 不 利 于 其 私 者 哉 此 严 光 管 宁 之 俦 所 以 匿 迹 销 声 而 不 敢 以 身 试 也。【答案】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译文:_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译文:_【答案】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参考译文】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

36、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石龙鼻流淌之处,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

37、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

38、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令人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像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

39、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五、(2012湛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注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其二曰,王

40、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41、。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王氏:王安石。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一扣之扣:求教B问菜把直几何 几何:多少C俟卖菜者过门 俟:等待D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遗:遗失【解析】遗:赠送。【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蕲人之知久之人皆信服B公亦拳拳于彼 尤邃于周易C与所缺而未知者 为邑人所敬D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解析】B两

42、个“于”都是介词,“对,对于”的意思。A.代词,代他;音节助词,不译。C.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D.表反问语气;代词,他的。【答案】B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ABC D 【解析】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是侧面表现其贤。【答案】D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

43、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解析】“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答案】A5翻译和断句。(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答案】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

44、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译文:_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译文:_【答案】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或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参考译文】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

45、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造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二人相得甚欢。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造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其二说,

46、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生活,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造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他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其四说,周日章,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