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学生用书第85页)【考点对应练】 对点一:炼字炼句(一)炼字1(2009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考查炼字。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儿,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
2、“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动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了准备。【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铺垫。2(2010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
3、巧妙之处。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的考查切入点在于“炼字”。“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具体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二)炼句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4、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_【解析】“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这才是词中的“词眼”,是这首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春之将去,残花尚且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充满了眷恋之情,这能不引起词人的思考吗?【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破”“来”“弄”等词,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了
5、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春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谢将军:东晋谢尚,官至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考查语句赏析。解答此题,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诗句写了什
6、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三是这样写有何作用。【答案】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三)诗眼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注】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_【解析】本诗“一船寒月到江村”句,“一
7、船寒月”四字妙,到江村的不仅是由船而载的月(其实月在天上,何能载之),一种“寒”的心情也被船带到江村。但月亦终不能慰诗人寂寞故园高楼若不可睹,此身若犹在天涯,则此寂寞将长随诗人,挥之不去,绝非外物可得解慰。故此月由诗人感来,则不能不为“寒月”,盖其心境已寒,故月亦寒意瑟瑟矣。一“寒”字,点出本诗凄清之境,由此可推知,全诗莫不在寒中,疏影、玉笛、高楼,亦无非寒影、寒笛、寒楼而已,不寒者在梦中,梦醒来皆是寒。 【答案】“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6阅读下面一首宋
8、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_【解析】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一个“缺”字,不仅写
9、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次第,人何以堪!【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对点二:语言风格7(2009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
10、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语言风格的欣赏和判断能力。宋代的词人从语言风格上来分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是以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诗歌的语言和内容上看,本词应属于豪放派。【答案】苏轼、辛弃疾豪放派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壬戌清明作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注
11、】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诗歌常用的各种语言风格及其特征;其次,要认真分析所考查的两联诗句,具体说明诗句具有的风格。【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
12、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举一反三练】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翻:反而。(1)诗歌颔联是被人传诵的名句,其中“翻疑梦”三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_(2)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_【解析】(1)这首唐诗写故友久别乍见的惊喜,不敢相信为现实,反而怀疑为梦境,“翻疑梦”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2)诗歌颈联描写的景物,渲染了作者悲凉
13、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从手法上分析这一联,要结合具体语境,仔细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1) 因为诗人与韩绅久别重逢,突然相见,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见的不易。“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2)颈联借景抒情,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不仅渲染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注】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
14、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糜,糊状食物。(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_(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_【解析】(1)本问考查形象鉴赏。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独喜遗编”“青灯有味”“叠鼓冬冬”“秋夜渐长”等准确概括。(2)本问考查语言鉴赏。这两句诗形式上对仗工整,内容上对比鲜明。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答案】(1)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2)“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
15、仗工整,对比鲜明;“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滚动提升练】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泊岳阳城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这首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_(2)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指其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有停顿转折。请结合这首诗歌,简要赏析杜甫诗歌的这种风格。_【解析】(1)诗歌画面凄凉,冷风、江浪、飞雪和寒灯是诗歌的主要意象,抓住意
16、象特征,并能用双音节词语概括出画面特征。(2)第二小题为语言风格题,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描绘出它所展现的情景,特别注意本诗中情感的变化,最后点明这种语言风格对作者表情达意的作用。【答案】(1)描写了一幅风吹浪翻,飞雪纷纷的凄凉画面。由冷风、江浪、飞雪和寒灯构成。(2)作者虽然身处逆境无法前行,但心中的雄心大志却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深厚博大。在表达这种感情时,承转顿挫:开篇写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山城有百层之高,起笔豪迈;接下来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然后写自己临危弥坚,不弃不馁,又转为豪迈;最后以鲲鹏自喻,将感情推向最高潮。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7、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请简要赏析本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_(2)颈联中“独”字与“空”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_【解析】这首诗抒发了离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第一题考查艺术手法,即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情感的。首先找出物象“柳态”和“啼鸟”,然后分析其手法是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上主要是通感。(2)第二题考查语言鉴赏。“独”和“空”是两个形容词,结合诗歌的意境,分析它们在描摹情景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即可。【答案】(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离别后的伤感和思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使筝声更加形象可感。(2)“独”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情景,“空”字表现了望见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伤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