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4KB ,
资源ID:27255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25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距今(2020年)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形成礼乐制度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出现早期国家2.商朝历史成为“信史”得益于 ()A.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B.甲骨卜辞与姜寨遗址的印证C.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D.史记记载与神话传说的印证3.商朝统治者推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2、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与商朝内外服制相比,西周的分封制 ()A.扩大了中央王朝统治疆城 B.遏制了诸侯间的攻伐战事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建立起了有效的官僚体制4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其间,八方来朝。”这种观念推动了 ()A.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向 B.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C.宗法等级观念的形成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5.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

3、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7.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

4、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8.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9.费孝通在描绘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时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

5、的这种认识是基于古代 ()A.宗法制度文化 B.“家国同构”理想C.森严的等级制 D.“三纲五常”原则10.“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将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材料意指这种制度 ()A.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开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体现了家国同构模式 D.开始形成“家天下”的格局1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加强了中央

6、对地方的管理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12.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1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多次发布“招贤令”,甚至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一些政治军事重大决策,也向有名望的贤士征求意见,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这反映出 ()A.战国时期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C.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

7、破 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1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 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15.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井田制已趋向瓦解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16.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

8、,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1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作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1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9、书同文,人同伦19.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0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 ()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 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朝廷所垄断C.郡县制的缺陷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 D.中央集

10、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2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22.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23.“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

11、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2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25.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反映出 ()A.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

12、B.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26.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 ()A.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 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27.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

13、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28.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C.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29.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淸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主要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的弊端 B.察举制的弊端 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科举制兴起的背景30.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

14、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唐朝 ()A.专制皇权加强 B.三省相互牵制 C.皇帝受到牵制 D.实行集体决策31.据新唐书记载,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反映了 ()A.拒绝攀附皇权导致士族的衰落 B.门第意识影响着时人的婚姻观C.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 D.抵制联姻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32.18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15、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33.“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34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35.从南宋中期开始,郡邑间对科第的角逐

16、日趋明显,各地捐田置产,筹办“贡士庄”或“兴贤庄”以补助本籍举子赴临安参加礼部考试。这说明科举制度 ()A.既符合社会价值且显祖荣宗 B.是平民功成名就的重要途径C.可以扩大郡邑的政治影响力 D.促进了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3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37.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

17、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事权的分割3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39.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

18、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40.“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巅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国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虚君政治的实现。”材料意在说明“有明一代” ()A.内阁与皇帝共同决策,效能低下 B.专制皇权强化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权力运作混乱41.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19、4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中央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负责朝廷的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43.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汉高祖大朝群臣为太上皇祝寿时戏言以天下为产业(明太祖)祭祖时以天下赋役黄册与鱼肉果蔬并陈。”这主要表明了中国古代 ()A.天下为公 B.儒法并施 C.以农为本 D.家国一体44.“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这一现象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 A.礼乐制度的建立 B.封建等级制度建立 C.专制皇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20、45.纵观明代历史,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现象。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4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47.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只叫“值庐”,入值的军机大臣不按照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没有品级和年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出 ()

21、A.军机处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 B.军机处并不是国家正式机构C.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处人员精干,事务清闲48.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 ()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49.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22、()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D.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50.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二、材料题(25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

23、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许绰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

24、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钱穆国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25、。(9分)射洪中学校高2020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5:DACBC 6 10:CCAAC 1115:CDBAA 1620:CDBDD 2125: BADCC 2630:BCDBC 3135:BADAA 3640:CDDDB 4145:ACDCB 4650:DBCCA二:材料题:【答案解析】(1)变化趋势: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选官制度方面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军功爵制取代,之后又出现察举制;君主制度方面国君被皇帝取代。影响:为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分)(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形

26、成。(4分)(3)原因:秦代大一统后推行郡县制,贵族政治让渡于官僚政治,皇帝公选无法推行;中国民众对世袭元首的认可和包容。深远影响: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走向极端,极权主义根深蒂固。(9分)射洪中学校高2020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5:DACBC 6 10:CCAAC 1115:CDBAA 1620:CDBDD 2125: BADCC 2630:BCDBC 3135:BADAA 3640:CDDDB 4145:ACDCB 4650:DBCCA二:材料题:【答案解析】(1)变化趋势: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选官制度方面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军功爵制取代,之后又出现察举制;君主制度方面国君被皇帝取代。影响:为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分)(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形成。(4分)(3)原因:秦代大一统后推行郡县制,贵族政治让渡于官僚政治,皇帝公选无法推行;中国民众对世袭元首的认可和包容。深远影响: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走向极端,极权主义根深蒂固。(9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