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4 ,大小:3.81MB ,
资源ID:27231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231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设计》2015届历史一轮总复习:把握线索+主干知识+核心解读+热点突破+演练提升: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设计》2015届历史一轮总复习:把握线索+主干知识+核心解读+热点突破+演练提升: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WORD版含答案.doc

1、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第2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三民主义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

2、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轻巧识记“睁眼看世界”概念阐释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而言,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狭义而言,指晚清民初欧美学术思想的传入。林则徐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维的先驱,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显著标志。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轻巧识记制度变革辨析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比

3、较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主张,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认识进一步加深,由学习技术层面过渡到制度和经济层面。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

4、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这虽是运动的一大缺陷,但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别是运动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轻巧识记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易误指正“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它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

5、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的革命纲领。自主探究以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根据上述史料,评价“中体西用”思想。史论形成多种史学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

6、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主题二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根据史料分析康有为的

7、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史论形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主题三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据上述史料,总结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史论形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2)有思想战线和文

8、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主题四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据以上史料,归纳新三民主义有何特点?史论形成新三民主义的特点(1)内容新: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主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

9、不同命运题源材料摘自2012年浙江高考T38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问题设置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答案提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归纳升华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

10、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二、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题源材料摘自2009年天津高考T12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

11、义问题设置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答案提示主张:平均地权。变化:增加“节制资本”。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归纳升华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

12、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热点追踪(六)思想解放彰显社会进步热点关注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或者说社会变革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如果没有思想解放或不解放思想;社会变革是不会成功和彻底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做到解放思想、怎样实现思想解放?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大问题。历史回声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发展都起了巨大推动作用。2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

13、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为标志,不断探索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典题印证(2013天津高考)“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

14、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仅摭拾泰西皮毛”批判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批判洋务派“不识国民之原理政治之本原”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五年考情统计西学东渐(5年37考)新文化运动(5年28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5年9考)林则徐、魏源思想(7)洋务思想(8)维新思想(22)新文化运动(28)三民主义(9)考点一西学东渐例1(2013安徽高考)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

15、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抓关键:“戊戌政变记”“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以待他日之用”。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材料认为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正确选项B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错误选项C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错误选项D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错误选项考题演练1(2013重庆高考)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

16、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亲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解题提示:抓题眼: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施;关键信息:“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可知该书的主题核心是探求抵御西方侵略的方法。答案:B2(2013福建高考)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

17、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题提示:抓关键: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关键信息:“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答案:A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例2(2013江苏高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新文化运动时期。抓关键:“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

18、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解读片面,传统文化不仅仅包括旧道德错误选项B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该信息错误选项C材料强调的是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错误选项D从题干材料可以判断,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正确选项考题演练1(2013海南高考)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解题提示:抓题眼:向西方学习历程体现了;关键信息:“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把握这一阶段特征。

19、答案:C2(2013上海高考)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题提示:抓题眼:“老先生”与“新人物”同席笑谑;关键信息: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新”与“旧”并坐讨论。答案:D考点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例3(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

20、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同盟会成立初期。抓关键: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中国工商业虽不发达,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干扰选项B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错误选项C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正确选项D材料中并没有把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作为实现民生主义的前提错误选项考题演

21、练1(2012海南高考)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解题提示:回答词:正确理解;关键信息:从题干“注重西北”“俄国”中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答案:C2(2011重庆高考)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22、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解题提示:抓题眼:民权主义;思维切入:民权主义所要解决的是政体问题。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答案: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全椒模拟)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 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解析:选D本题宜用排除法。鸦片战争时期清朝自认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而林则徐已经看到中英存在巨大差距,排除A项;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

23、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潮流,排除B项;C项未体现,排除。故选D项。2.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解析:选C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西方制度,选择C项。3.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符合当时

24、的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明显的落后性解析:选A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但是其经济发展道路并不是救治中国的理想方案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良方,故排除B、C两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项说法与题干的主旨不符。4(2014绩溪二模)“(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解析:选B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近代思想解放历程

25、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纹章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解析:选B在康有为看来人民群众的革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变革,而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则可以避免因革命引发的社会动荡,故选B项。6(2014吉林毕业班摸底)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

26、“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解析:选D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共同主张,故C项不符合题意。7.“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

27、喊出来了”该评论意在说明()A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影响不大B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指导思想骇人听闻C文学革命是一个历史错误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解析:选D结合“废除汉字”等主张可知,这些口号明显过激,该评论侧重于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排除A项;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不能等同于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表明作者侧重强调文学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评价其对与错,排除C项,故答案为D。8.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段话()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张以民主

28、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解析:选B材料认为,拥护民主和科学需要反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和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通过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这实际上是以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9陈独秀说:“内地风气,还是不开。各处维新的志士设出多少开通风气的法子。排些开通民智的新戏唱起来,看戏的人都受他的感化,变成了有血性、有知识的好人,方不愧为我所说的世界上第一大教育家哩!”这表明陈独秀认为()A新文化运动应倡导戏曲改革B新戏对启蒙内地民众更有普遍意义C新戏的社会启蒙作用最有效D社会启蒙应从内地普通民众做起解析:选B本题要抓住

29、题干中的侧重点,题干强调内地风气不开,可以通过排新戏来开。D项提到的应从内地普通民众做起,而在题干中陈独秀则在强调内地风气没有开,所以与题意不符。A、C两项说法错误。10.“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解析:选B孙中山“革命”含义应从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来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民族即以暴力方式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民权即推翻封建君

30、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平等的共和国;民生即要消除贫富不均。故B项正确。11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A自由主义 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解析:选D“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具体来说,土地国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节制资本,发展“国家社会主义”。材料内容体现了民生主义,故选D项。12(2014湖北训练)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

31、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解析:选C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这些人以“平民”的代言人和利益的代表者自居,被称为“平民知识分子”,孙中山正是这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孙中山看来,社会主义革命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实现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

32、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

33、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8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8分)解析:第(1)问回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小问,回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第二小问。第(2)问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认识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

34、和“伦理”三个阶段。回忆教材知识可以回答“背景”。第(3)问理解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原因”。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

35、,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

36、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6分)(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

37、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6分)(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2分)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努力。第(1)问第一小问把握材料一中的“维新”;第二小问中把握材料中“革命”即可。 第(2)问把握材料三中的“妥协”“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等即可。第(3)问把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可。第(4)问是开放性试题把握孙中山为国为民不断努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即可。 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变化:维新变为革命。(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

38、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4)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言之成理,均可得分。)第29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

39、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轻巧识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易误指正新文化运动前后不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等人则继续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思想,后期则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轻巧识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易误

40、指正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因此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概念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

41、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轻巧识记1新时期的理论探索2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4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自主探究以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据以上史料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有哪些?史论形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中国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2)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因而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

43、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题二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根据史料分析毛泽东思想有何特点?史论形成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主题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与历史地位 据上述史料分析邓小平理论

44、有何特点?史论形成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与历史地位1主要特色(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相联系的结果。(2)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的产物。2历史地位(1)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合作探究通过

45、题源材料思悟历史探究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意义题源材料摘自2012年福建高考T38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问题设置据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答案提示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归纳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所决定的。其次,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2)意义:指

46、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史法研究(十)历史学的价值方法阐释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运用感悟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47、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和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记录,也可以通过文物遗传得到体现,不只是在书架上和博物馆的橱柜里,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史学有认识价值,史学有借鉴功能,史学有教育功能,史学有文化继承和传播的功能,史学有经济价值。史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解说词史料二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

48、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史学教育功能:史料一反映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孙中山一生为国为民奋斗不止,为实现革命理想,他不畏艰难,愈挫愈坚;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料二反映了毛泽东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归纳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49、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典题印证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地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解析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指导人们现在的活动,使之更为理性化。所以,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沿革、认识变迁进化的因果关系的社科类基础学科。由材料中描述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

50、向。答案C五年考情统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年12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思想(6)邓小平理论(4)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例(2012广东高考)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由“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抓关键: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

51、产阶级化。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错误选项B材料没有涉及选项信息错误选项C材料没有涉及外交方面的信息错误选项D关键信息中的“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选项考题演练1(2011浙江高考)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BC D解题提示:抓

52、题眼:介绍马克思;关键信息: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判断。答案:B2(2010山东高考)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解题提示:回答词:强调;关键信息:“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答案:B3(2010上海高考)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

53、全面的()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解题提示:抓题眼: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回答词:直接推动了。答案: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泗县测试)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十

54、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故选D项。2.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解析:选A从材料“忠告运动”“呼声革命”内容可以判断A项正确。材料主张“无血革命”,故B项不正确;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3“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要根据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该材

55、料出自毛泽东哪一著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可知,毛泽东以是否支持革命作为划分朋友和敌人的依据,指出支持革命的是同盟军。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状况对革命阶级进行划分而阐述的思想,故选A项。4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A土地革命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国共合作方针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析:选B请注意本题提示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56、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5(2014裕安期末)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著作内容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选C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史实,A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国民大革命);B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57、(国共十年对峙);C项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项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人民解放战争时期)。6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 一概念。其历史依据是()A毛泽东思想已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结合中国国情C毛泽东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D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解析:选D王稼祥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其历史依据要从过去的历史条件中寻找,A项是两年后即1945年中共七大上的规定,B项是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C项是其历史作用,均排除。7.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

58、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析:选B本题掌握住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便知B项正确。8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A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B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选D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否定了“文革”的错误和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都是以1978

5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排除 A、B、C三项。9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至1987年的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竖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这“两大突破”与中共十三大相关的是()A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B突破了党内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C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进一步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由所学知识可知,十二大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大提

60、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与十五大主要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决策,据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10.(2014利辛统考)“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 BC D解析:选C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材料中未能体现,C项正确。111992年初,88岁的邓小平,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

61、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A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B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C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解析:选D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62、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B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C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析:选C邓小平理论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

63、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6分)(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10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

64、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4分)解析:第(1)问考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把握建国初到中共八大的史实即可。 第(2)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即可。 第(3)问把握两大理论的继承发展关系即可。答案:(1)成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八大会议的召开。借鉴:注意防止“左”倾错误。(2)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

65、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奋斗目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前后衔接和转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14.(2014江苏四市二模)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

66、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讲话名称发表日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春摘自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

67、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6分)(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审题时一定注意考查的是“民权的变化”,实际考查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实际回答新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等。第(2)问,抓住时间段“20世纪2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即可。第(3)问表格题,注意对“讲话名称”栏内容分析。第(4)问是开放性习题,结合前面的设问,综合性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68、:(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 一、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名称不同中国维新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思想主张中国维新思想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

69、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教权、王权、特权;主张“天赋人权”与“人民主权”,“三权分立”与“理性王国”历史作用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却昙花一现,很快就夭折了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主要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70、,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参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科学)不断深化的历程,对西方文化

71、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5发展曲折各阶级或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三、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时间代表人物代表阶级主张实践结果19世纪4050

72、年代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展洋务运动,最终失败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派)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20世纪初孙中山(革命派)民主共和领导辛亥革命,最终失败20世纪初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酝酿组织工人阶级政党四、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没有马

73、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3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开始迈入小康社会。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为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74、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5党的十七大,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旗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西学东渐”下的思想解放潮流编写缘由近年来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考查:通过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表现,考查近代中国人观念的变化;通过地主阶级洋务派的

75、“中体西用”思想及实践活动,考查对西方器物层次的学习;通过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考查对西方制度层次的学习;通过新文化运动,考查对西方思想层次的学习;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及对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考查“走自己的路”。补遗“西学东渐”下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解“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突出特点,可高屋建瓴地应对高考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考查。一、“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1“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大量涌入,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所谓“西学”,泛指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在“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思

76、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开启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2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政治派别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阶级属性地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活动时间鸦片战争前后19世纪609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设议会、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变法救亡,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思想特征重技术重技术、轻制度重视制度缺乏系统理论重视制度形成系统的理论实践活动未真正实践开展洋务运动未实践开展“百日维新”目的强兵;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富国强兵

77、;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主要作用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揭开了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序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西学特点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全面学习西方,但主要是政治制度“器物”层面“制度”层面二、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潮流时间背景宣传手段特点内容维新变法思潮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创办报刊,成立学会,同顽固派展开论战将维新变法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思潮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国留学生显著增加

78、创办报刊,发表文章,与保皇派进行论战批判封建思想,宣传革命主张,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倡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19151922年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创办报刊,发表文章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与旧伦理道德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反对专制、愚昧、旧道德和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三、近代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争论最多的问题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思潮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经典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

79、,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四、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1观念之争(是否学):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2内容之争(学什么):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政体之争(学哪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

80、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俄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4模式之争(向谁学):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英、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美、法;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俄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凤阳二模)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解析:选B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

81、人物,主张“中体西用”。结合1907年国内形势,不难理解“存国粹”即保存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儒家伦理道德,“息乱源”即抵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以阻止革命。2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解析:选D关键信息“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政治目的”。严复是维新代表人物,D项正确。A项“纯学术角度”说法错误,其意为维新变法辩护;从题干政治目的角度分析,B项不符合题意;C项“无所作

82、为”说法错误。 3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宣传“西学”为

83、“中体”服务,有利于新式学堂的创办,故选D项。4(2014寿县调研)“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A本题考查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能力。从材料“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相符合。5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

84、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6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钳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适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适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打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彻底打倒传统的权威,不再因循传统,大力传播现

85、代思想文化,解放了思想,故D项正确。7(2014湖南十校联考)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D由材料“1918年”“盲目输入西方学说”“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可以推断出是新文化运动。正确答案为D项。8近代中国,对外交、西方科技、人民地位的认识上分别经历了从“夷务”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变化。这类变化集中反映出()A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B思想文化观念逐

86、渐西化C社会半殖民地化日益加强D民主科学取代专制愚昧解析:选A本题以近代称谓的变化为切入,考查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转变所体现出的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从外交、西方科技两个方面反映我国思想与经济上的近代化,人民地位的认识上反映政治近代化,A项正确。B、C、D三项不能全面概括。9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由“民生就是政

87、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看出孙中山强调的是民生主义的地位,是政治经济的根本,A选项符合题意。B项与民生主义的含义不符合;C项表述本身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10. (2014桐城质检)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析:选B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时间上判断,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是在新文化

88、运动前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在19世纪末,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属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C、D三项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符。11(2014吉林摸底)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解析:选D 当时中国国情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负起革命重任,故革命重任历史性

89、地落在无产阶级身上。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即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12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这是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讲话针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故选A

90、项。这次讲话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故可排除B、C、D三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时间课程内容备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矣聿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文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八年中

91、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请回答:(1)据

92、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8分)(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格致之学”、西方语言等,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其他小问。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孙家鼐认为,仅仅学习西方的语言、科技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习“西国政治及律例”,可见其对京师同文馆持否定态度;从分析

93、京师同文馆教育的不足、分析孙家鼐思想的优点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从材料中“征之科学”“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入手,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核心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救亡的特点。答案:(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派别:洋务派。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态度:否定。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进步: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3)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共同点:积极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14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材料一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

94、“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材料二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

95、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6分)(2)依据材料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李贽的思想冲击了旧的正统思想,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认为孔教是中华文明之魂;回忆

96、教材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注意从材料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认识分析第一小问;联系民国初年思想状况回答第二小问。答案:(1)看法: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魂。意图: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3)态度: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尊重和崇敬孔子。原因: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通史滚动检测(三)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西

97、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BC D解析:选D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故中的“夸大”说法错误,由此也可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2. (2014潘集诊断)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

98、瓦裂,都亦必惊。”梁启超等人的观点()A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B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C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解析:选B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侵华的野心,此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等人对割台湾后果的认识很快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故选B项。A项中的“夸张”与史实不符;C项并非是梁启超的主旨;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3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

99、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南方先进城市,因为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而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量强,故A正确。B项在古代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故不正确;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不正确;交通发达与能否成为革命舞台,关系不大,故D不正确。4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

100、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中国农民深受各种剥削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性,“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正是“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认识的体现。5(2014祁门一模)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101、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农民编织的棉花制品“紫花布”,在外国受到欢迎。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30年代。A项说法错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当时英国使用机器生产,中国依然是手工劳动。D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劳动,材料没有体现这种生产方式。C项正确,“紫花布”的风靡,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6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民族工

102、业长期稳定发展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解析:选C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民族工业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故A项不正确;B、D两项说法不正确,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等特点决定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民族工业生产结构不可能平衡或合理。故C项表述正确。7下表为18941936年中国和外国产业资本的比重变化表,该表不能反映出()中外产业资本比重年代合计(万元)本国资本外国资本万元%万元%18948 952.63

103、519.139.35 433.560.71913154 095.630 386.219.7123 709.480.31920236 825.070 079.229.6166 745.870.41936821 000.0177 600.021.6643 400.078.4A.外国资本的增速约为本国资本增速的一倍B中国经济现代化主要是由外国资本促成的C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依附外资的性质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增长速度解析:选D图表反映外国产业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并远远高于本国资本,故A、B、C三项说法正确。中国产业资本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中,图表没有反映出农村商品经济情况,故D项不正确,符合

104、题意。8(2014宜昌二模)近代以来,婚姻自主日益成为城市社会主流,但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式婚姻具有稳定婚姻关系、追求生活幸福及家庭和睦等积极内容。”同一时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妇女从事农业和制造业,尤其在纺织工厂更多,但当时也有人认为家务和厨房是妇女适合的领域。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拉美妇女的地位低于中国B中国与拉丁美洲都很落后C社会变迁过程遇到了阻力 D不同文明的融合与冲突解析:选D注意本题求答的是“原因”,即归纳对近代中国的婚姻新现象、同时期拉美殖民地妇女职业的状况等现象的主要原因。联系两个地区的近代史实,可知都是由于西方的政治思想和生活习俗,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生活与习俗,故D项符合题

105、意。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妇女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这是近代化的重要表现,并非是拉美妇女的地位低于中国,也并非表明拉美很落后,故排除A、B两项。材料中“近代以来,婚姻自主日益成为城市社会主流”、“尤其在纺织工厂更多”,反映了两个地区的社会变迁进展很大,故C项不准确。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他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A阐述历史进化的必然性 B论证维新图强的必要性C说明中华文明的停滞性 D.批驳革命共和的荒谬性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将会继续延续,不会发生改变。其潜台词则是,此时中国已经面临列强环伺,

106、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故传统社会无法延续,中国只有进行变法才可以救亡图存,故B项为其真实意图。A、C、D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均可排除。10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材料表明()A女子教育普遍化B民国政府反对男女同权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D民国初年妇女地位没有改善解析:选C根据题干民国后教育总长的教育观念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男尊女卑”根深蒂固。故选C项。11(2014太湖一模)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

107、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中国不仅要全面学习西方,而且要全面改造中国,中国原有的社会传统文化,都要“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选C项。12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李

108、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A BC D解析:选B本题题眼是19161926年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是在1917年,是在1918年,是在1924年,此三项都是在这10年当中提出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在1927年以后提出来的,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南陵一模)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延续的同时,也抑制

109、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任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材料二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何兆武中西史化交流史论(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中国文化的内涵。(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8分

110、)(3)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6分)解析:第(1)问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即中国文化所维护的政治统治、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核心三方面回答。第(2)问近代化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第(3)问中国的近代化,从过程、内容特点和主动性等方面回答;结合所学可知开启时具有被动性,内容上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过程上经历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演进过程。答案:(1)政治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2)14世纪以后,欧洲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

111、革和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17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18世纪后,通过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逐渐实现了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日益近代化。(3)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逼迫下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中国近代化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或: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经历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演进过程。14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监于二代(注:夏礼和商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材料二人物言论核心主张(3分)共同点(4分)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

112、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梦想及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2)表格体现了中国近代部

113、分有识之士的梦想。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相关内容。(7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述的观点。(10分)解析:第(1)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剧烈动荡中,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因此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第(2)问材料中三位人物的言论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三人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第(3)问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姓社姓资”的问题,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存在社会制度的差

114、异,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答案:(1)梦想:恢复周礼(或贵贱有序;建立大同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或分封制崩溃)。(2)人物核心主张(共3分)共同点(共4分)李鸿章中体西用(或主张技术变革)主张学习西方;追求国家富强、进步。梁启超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或主张制度变革)陈独秀民主、科学(或主张思想文化变革)(3)观点: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新的突破(或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奠定了基础);苏东剧变的教训(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影响:推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