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15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7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教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 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第1讲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闭关政策”被打破,被迫对西方国家开放通商口岸。(2)列强对华疯狂倾销商品,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

2、入超局面。(3)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4)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史论术语填后背诵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实业”一词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随着实业一词开始流行,其含义逐步扩大。张謇认为“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

3、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官僚资本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1937年是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的统治实际上就是四大家族的统治。1936年底,四大家族对全国金融业垄断的完成,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2.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

4、化。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迅速发展。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国民党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以及美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民族工商企业破产倒闭。1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

5、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解析:选D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新的经济形式开始出现,促成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故D项正确。2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A.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B.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C.君主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是洋务企业,故

6、A、B两项错误;清末新政的君主立宪并不是实质性的改革,故C项错误;“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可知手工业发展了,由此可见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故D项正确。3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 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解析:选A1895年之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初步发展机会,故A项正确;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属于

7、民国时期,故C项错误;题干的时间是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出现,不是盛行,故D项错误。4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A.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B.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D.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解析:选C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5年12月”,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故C项正确。5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

8、”,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统一的实现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解析:选C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国家统一被破坏,故A项错误;1931年开始,日本加紧对华的侵略,故B项错误;19121919年期间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19271937年期间国民党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在整个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主题一“欧风美雨”下的晚清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史料一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

9、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史料二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年份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钱庄外国洋行外

10、国在华银行合计1897年底70141241001898年底51113801001899年底850150100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的是随着洋纱、洋布输入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以第一个省略号为界限,分为女工参与传统工业和参与近代工业两部分,体现了从传统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变。处反映了外国经济侵略冲击着传统的纺织业。史料二以“中国近代银行的创办”为切入点,说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银行通过对民族工商业和交通业进行放款,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由处可知,虽然没有摆脱列强的控制,但这是中国民族工

11、商业发展的表现,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史论形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1)经济形式发生变化。由单一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2)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生产方式产生。(3)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由工场发展为工厂。(4)生产部门和流通方式发生变化。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起步;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5)社会阶级发生变化。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业工人等新兴社会阶层出现。主题二 在夹缝中生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史料一下表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

12、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 910 94410028 302 4031005 299 5171001914105 207 580108.516 696 94558.94 951 47193.4191751 989 18553.62 309 16043.6191849 890 29351.51 568 85329.6 史料二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

13、,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19011911年纺织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水电业机器业矿冶业数量(家)82705328602073资本额(万元)1 332.1556.9786.81303 813.8352.12 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教你读史两则史料均包含表格史料,分析时应注意横向比较,纵向梳理,综合归纳。史料一以列强对华贸易为切入点,反映了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一方面体现了欧洲各国忙于一

14、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另一方面体现了在夹缝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史料二应注意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分析,可从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部门和资金来源等角度归纳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史论形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

15、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史料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探究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提示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

16、“织”分离;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史料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探究据史料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提示特点: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工业增长迅速。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使

17、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国历届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史料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百年巨商探究概括“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提示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技术设备先进。原因

18、: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一、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品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3)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

19、经济的解体。(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2评价(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3)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逐步沦为资本主义附庸的过程。二、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

20、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

21、,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题组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2015全国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题提示:抓关键: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答案

22、:D2(2015全国卷)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题提示:抓关键: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答案:A3(2014全国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

23、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题提示:定时空:1853年隐含信息是鸦片战争后。抓关键: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答案:D4(2014山东高考)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题提示:关键信息:“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遂使

24、家家置纺车”说明对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江浙丝织业发展。答案:D5(2014浙江高考)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解题提示:关键信息:由题目中的信息“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矣”可知该官员认为修建铁路有利于国家的富强。答案:A6(2014江苏高考)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

25、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题提示:抓关键:“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表明自然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D题组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7(2015江苏高考)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 383.58104.92191

26、52 097.3493.3019162 062.0741.4219171 559.4385.4719181 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题提示: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答案:C8(

27、2015四川高考)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 B.C. D.解题提示:抓关键:“1935年”“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1935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答案:A9(2015山东高考)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

28、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解题提示:解题关键:图表中的时间与数据信息。1871年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其对华贸易因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而持续发展。答案:D10(2015浙江高考)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解题提示:

29、解题关键: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答案:C对应学生用书配套卷“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 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解析:选B“洋财”是指洋行四处派人收购中国农产品,洋行

30、是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故B项正确。2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解析:选A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排

31、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曲折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解析:选C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的表现是兴办军事工业,因为“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而题目问的是其“再进一步”的举动,故A项错误;创办民族工业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是私人性质,而材料强调的是洋

32、务派再进一步的表现,故B项错误;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之后,为了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又创办了民用工业,符合题目“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层次上局限于器物方面,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改变,故D项错误。 4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解析:选A“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商部”“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有

33、利于工商业、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这些措施没有实现富国目的,故B项错误;政治上清政府仍然坚持君主专制,政治改革停滞不前,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5(2016山西联考)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A.维持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B.联合同业,共同发展C.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D.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解析:选B“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和“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

34、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可知联合同业,共同发展,并非维护封建秩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无法体现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故C、D两项错误。6(2016河南检测)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出现的两种工厂组织结构简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近代工厂()A.生产分工更加细密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C.未能摆脱封建性质 D.管理体制趋于科学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组织结构简图,不是生产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保障制度,故B项错误;图1还停留在工头、领班来管理,而图2设置机构来层层管理,说明摆脱封建性质,管理体制趋于科学,故C项错误,D项正确。7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

35、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解析:选D抗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史实。8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

36、踵而起。”这表明,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C.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D.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的推动解析:选C辛亥革命的影响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主语是民国政府的政策,未涉及列强及一战,是内部原因而非外部原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由于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的政策,工商界活跃,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业救国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9(2016洛阳期中)以下是18721894年中国各类近代工业所占份额示意图,此图反映了()A.外国资本掌握中国经济命脉B.洋务企业规模最大C.中国的

37、民族企业规模比较小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外国企业的资本总额、企业数量都占优势,但不能体现出对重要行业或重要资源的控制,故不能得出A项;从图片可知洋务企业资金和数量都不是最多的,故B项错误;从图片中商办企业的资本和数量可知,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相比民族企业规模较小,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0(2016荆州质检)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类别比重(%)年平均增长率(%)1921年1936年轻工业44.130.75.46重工业54.662.99.94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B.积累了抗日的战备

38、物质基础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1936年较1921年重工业比重上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抗日积累战备,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均未体现。11(2016黄冈质检)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A.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C.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解析:选C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没有实现中国货币的现代化,故A项错误;“币制改革”有利于稳定外汇价格,但不是其突出作用,故排除B项;从资本主义发展看,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

39、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C 项正确;官僚资本的发展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2(2016全国名校联考)下图是1936年与1935年相比中国民族工业中各主要行业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导致图中各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促进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C.国内战争刺激了市场的需求D.国内爱用国货运动的促进解析:选B国民政府法币改革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持续有效的政策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才有了各项工业数据的提高,故B项正确;战争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更主要体现在军事工业

40、上,故C项错误;爱国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年份总计(包)从广州出口从上海出口数量(包)百分比(%)数量(包)百分比(%)18431 7871 787100184513 2206 78751.36 43348.7184618 7463 55419.015 19281.0185362 8964 5777.358 31992.7185679 19679 196100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41、材料二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

42、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图表“总计”的纵向一栏可以总结出生丝出口数量逐年增多的特点,从表格的出口地点来总结广州生丝出口数量减少,上海生丝出口数量增多的特点;第二

43、小问,可从导致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出发,结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加以归纳。第(2)问,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鸦片战争的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这一时代背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原因: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2)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3)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

44、。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14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初创与转型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二辉煌与停滞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 000多名矿工死

45、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李鸿章”及“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等信息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题干时间“1908年”从洋务运动结局和甲午战争后晚清政府政策归纳回答。 第(2)问,从题干时间“1936年”结合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及采取发展经济措施及“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答案:(1)变化:近代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46、原因: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2)因素:国民政府形式上实现全国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日本全面侵华,进行经济掠夺。第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演变的过程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是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的,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内容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活动,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广泛领

47、域。1.近代以来,中国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是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中西结合,由落后和保守走向进步和时尚。2.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史论术语填后背诵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中山装与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居民。删繁就简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1)交通工具

48、从外国传入,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铁路、水运、航空获得一定发展。(3)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比乡村显著,东部沿海比内陆地区显著。(4)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史论术语填后背诵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传统的轿子、马车、帆船等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近代邮政的建成和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中表现。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49、观念和生活方式。(1)以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商业报纸:内容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的商情和时事为主。(3)政论性报刊:是宣传政治纲领的喉舌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4)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专门满足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民国成立后,实现了专门分工。 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史论术语填后背诵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

50、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1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解析:选A“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

51、”说明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区别,“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体现了平等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西方服饰,未提及传统服饰及新式礼服,故B、C两项错误;民国建立引起服饰的变化,说明社会习俗变化快,故D项错误。2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解析:选D当时上海存在着“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3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

52、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材料反映了当时()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B.传统的社会习俗受到挑战C.妇女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D.白话文已成传媒主体语言解析:选BA项中“普遍”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通晓中西学术门径”“悉照文明通例”说明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挑战,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妇女教育的信息,故C项错误;“白话文已成传媒主体语言”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4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

53、份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香港版出刊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解析:选B据“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可知申报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却不能说明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故B项符合题意。5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

54、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解析:选D材料里提到的“自主”之理即民主思想,结合该份报刊是西方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份中文刊物,所以说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故D项正确。主题一东西方文明碰撞中的“文明开化”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一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

55、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史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

56、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演变特点。抓住史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式”“旧式”两词体会史料内涵。据可知新旧习俗并存。史料二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扬气”变为“洋气”,体现了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据可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西化、“洋气”了。史论形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

57、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主题二 走向近代化的“桥梁”和传递信息的“利器”近现代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史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 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

58、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史料二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教你读史史料由第二个省略号分层,分别讲了中国铁路修建的特点、作用。由可知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由可知铁路建设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

59、和思想观念以深刻的影响。由可知,电话的广泛使用,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汽车成为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史论形成全面理解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1)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3)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

60、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1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史料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王文泉等中国近代史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及原因。提示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原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深受西方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

61、2近代电影事业的发展史料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探究近代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特点。提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迅速,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外国影片在中国占的比重较大,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和压力。电影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娱乐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一、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

62、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

63、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三、综合分析

64、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2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

65、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题组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5江苏高考)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解题提示:抓关键:“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遛狗者”“流浪儿”反映了对下层民众的侮辱与伤害,照片中看不到战争场面,符合“没有硝烟”。答案:C2(2015四川高考)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

66、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题提示:抓关键:“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答案:B3(2014安徽高考)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

67、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解题提示:关键信息:题中对于人们穿着西装只是进行了描述,并没有盲目排外或者批评,从而体现了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4(2014福建高考)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解题提示:定时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属于民国时期。关键信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有关,从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间可以判断中华民国建立推动人们审美观念变化,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答案:B5(2014江苏高考)右面漫画

68、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题提示:关键信息:辫子未全部剪掉,反映了一部分人对旧有观念不能彻底决裂。答案:C题组二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的发展6(2014全国卷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题提示:关键信息:

69、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答案:C7(2013浙江高考)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解题提示:定时空:由时务报可知为维新变法时期。关键信息: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4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

70、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答案:C8(2013江苏高考)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解题提示:抓关键: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答案:C对应学生用书配套卷“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吉林联考)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

71、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大门的武器是()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观念 D.欧洲风俗习惯解析:选B坚船利炮是打开中国近代国门的武器,故A项错误;“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大门”是洋纱洋布,故B项正确;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故C、D两项错误。2上海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抗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近

72、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B.普通民众不接受新生事物C.上海、广州等地最为开放D.近代我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层面解析:选A根据“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可知,近代文明的传播在城市和农村发展并不平衡,故A项正确。3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 “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

73、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解析:选C材料侧重介绍西餐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但其影响仍局限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故A、B两项错误;西餐在通商口岸和部分大城市出现,报刊加以宣传,“华人间亦往食焉”,说明西餐受到部分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西餐馆的出现,不能说明已经取代中国饮食习俗,故D项错误。4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74、)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解析:选D据材料“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和“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说明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故D项正确。5(2016黄冈质检)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成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解析:选A中国的旗袍的变化直接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故A项正确;审美观发生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新潮女性日益增多是旗袍变化的结果,故

75、C项错误;裁剪和工艺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6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我”婚姻态度转变的社会条件不包括()A.社会制度的变革B.社团组织的支持C.法律保障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解析:选D从“1950年9月”可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革,故A项不符合题意,据“加入家庭妇

76、联”“加入学习班”可以看出社团组织的支持,故B项不符合题意;据“新婚姻法的颁布”可知有法律保障,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故D项符合题意。7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交通

77、是促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要素是私人投资和雇佣劳动,但在材料里没有涉及,故A、C两项错误; 木材市场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8.(2016山西联考)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解析:选D材料并未反映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不能说明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故C项错误

78、;据材料图片和文字可知汽车的使用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故D项正确。9(2016洛阳期中)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解析:选B从“风气固判然两截”可知城乡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不是对材料“本质”的反映,故A项错误;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 城乡观念差距是由于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差别巨大,故B项正确;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是材料中现象

79、的体现,故C项错误;交通发展会带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但不是影响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故D项错误。10(2016唐山摸底)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报1835年1871年1886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企业的分布,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故C

80、项错误;从材料中上海和重庆先后使用西方发明的时间在缩短,表明东西部发展差距在缩小,故D项错误。 11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 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解析:选B材料没有反映出新闻来源单一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显示建国前后,由于国共两党政权互换,使得舆论监督管理严谨,故B项正确;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与材料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81、不符合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12(2016黄冈质检)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A.互动性、娱乐性和现代性B.广泛性、准确性和及时性C.前卫性、科学性和广泛性D.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解析:选D传统媒介具有娱乐性、准确性、前卫性、科学性,故A、B、C三项错误;借助互联网技术,现代媒介具有了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这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

82、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三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材料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

83、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6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分)(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分别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可得出明朝中后期婚恋观的成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概

84、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历史地看”可得出材料的评价方法是历史的评价,由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来评价可知是辩证的评价;第二小问,结合影响可得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 答案:(1)婚恋观:材料一遵守礼制(三从四德),坚守妇道;材料二追求个性、婚恋自由。成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2)特点: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影响: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

85、存的使命感。(3)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的评价。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14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 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

86、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艘)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5 860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 9221898日本大阪46 581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5 743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 289吨。武

87、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逐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揭示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图表中“船只”“吨位”情况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末长江航运业特点的

88、成因。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词“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可得出远洋航运有所发展,根据材料“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交通近代化、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3)变

89、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昆明摸底)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解析:选A“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当时出现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

90、故A项正确;晚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1840年清政府并未放弃抑商的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故D项错误。 2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最主要体现在()A.中国的大门已完全打开B.自然经济已经瓦解C.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冲击D.工业体系已经形成解析:选C近代中

91、国的大门被打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是经济受到冲击,还有政治等领域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受西方冲击的影响,一方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民族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剧变,B项相对片面,C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D项错误。3(2016洛阳期中)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D.重视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解析:选B洋务派没有政治变革,故A项错误;从“摒除官场陋

92、习,悉照买卖常规”可知主张用市场经营方式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从开平煤矿招商章程可知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其经营方式是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吸引民间资本的内容,故D项错误。4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类别工矿、纺织铁路运输数量18个364千米投资额1 546万元1 251万元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解析:选A据19世纪7090年代判断属于清政府在洋务企业中的投资,“工矿、纺织”和“铁路”为民用企业,属于清政府“求富”范畴,故A项正确;洋务企业不是民族

93、资本主义企业,故B、D两项错误;民用企业产品部分面向市场,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未起到遏止的作用,故C项错误。5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迁 B.列强的经济侵略C.民族工业的兴起 D.自强求富的探索解析:选A从古代中国家庭纺织到列强在中国办厂、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再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体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B、C、D三项分别对应后三张图片,而不能说明总体,故A项正确。6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

94、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解析:选C依据题干时间1902年,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排除D项。7(2016安徽皖南联考)阅读下面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注册商标和外国洋商在中国的

95、注册商标统计图,出现表中变化的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C.中国政府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解析:选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日本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会导致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受挫,而不是促进,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36年,国民政府采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错误。8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

96、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解析:选A“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占全国财政收入3.2%”可以得出对于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故A项正确;题中材料的描述恰恰是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的表现,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指1935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故D项错误。9(2016全国名校联考)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97、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解析:选D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 10.(2016东北名校调研)右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

98、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解析:选D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不可能普遍使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电灯点烟枪说明了“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11中国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报刊主要报道地方性的和商业性的新闻。而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此变化不能反映()A.广大民众的觉醒 B.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C.时代主题的变迁 D.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解析:选A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破产,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寻求立国之道,反映出时代主题的变

99、迁,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第一要务,同时也说明维新派受西学影响,开始从制度层面寻找救国之路,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广大民众的精神状态,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2近代以来,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列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A.1839年,广州市民通过阅读申报了解虎门销烟情况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C.1949年,南京居民收听北平和谈最新进展D.1999年,济南市民在街头观看国庆阅兵直播解析:选A申报创办于1872年,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渔光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时间是1935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广播在中国出现是20世纪20

100、年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现实可知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棉纺织业纱厂纱锭数(枚)14 65369 564474.7机制面粉业产量(万包)2 0476 766330.5缫丝业出口量(担)3 0394 175137.4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 56945 278117.4内地丝车数(台)7 94329 270368.5卷烟业资本额(万元)85154181.2火柴业资本

101、额(万元)126241191.3水泥业产量(万吨)68190279.4机械采煤业产量(万吨)89145162.3许涤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二下表为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进口商品年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16.017.517.065.482.4出口商品时间原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制造机器制造手工制造机器制造 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

102、.417.211.932.96.8191039.10.713.114.728.38.0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三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

103、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4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从材料一中提炼,应从整体、行业与地区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应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对比材料二表格前后,逐一概括。第(3)问,实际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作用,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生活等角度简要概括。答案:(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迅速。成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

104、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等。(2)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日甲午战争后:现代化加快,进出口贸易发展。(3)论证:经济上推动工业化;政治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上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生活习俗近代化等。14(2016惠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陕西省韩城县党家村反映了中国古代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的特点。党家村的宗祠规定男人60岁就成为“老人”,可以参与宗族议事并具备参与竞选族长的资格。在宗族祭祖时,“老人”要进入主祭位置,领受双份祭品。村里一般由党、贾两

105、姓宗族推选出八位广受尊崇的“老人”组成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从中再选择六位担任“公直”。 “盗窃,拨弄是非惹村人不和,以及让村人不能容忍的各种劣迹,都可能受到公直老人的处分。”村中还规定“在牧牛羊之所,早种杂粮等物,当其盛长之时,须要紧围,若遇践食,点照赔还。未值时届禁关牛羊,践食者,不可藉端罚赔”;“禁地方至春忙栽种之际,各户不许放牛。羊、鸡、鸭踩食田禾,如有遗失等情,各将田蔸赔苗,如有不遵,任凭送究”;“遇旱年,各田水渠,各依从前旧章,取水灌溉,不许改换取新,强塞隐夺,以致滋生讼端。天下事,利己者谁其甘之”等,以此约束村民行为。在党家村,家家门楹或刻以“诗书第、诗书传家”,或刻以“孝、悌、

106、慈”等内容,每家门楼前刻有诸如:居之安、和为贵、庆有余、慎和谦、耕读第等大字。中国古代乡村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基本特点材料二在梁漱溟看来,近代中国乡村之所以被破坏甚至崩溃,“完全是受外国影响的”,“还有中国人自己的因素”。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述略(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党家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观点。(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村里一般由党、贾两姓宗族推选出八位广受尊崇的老人组成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从中再选择六位担任公直”“家家门楹或刻以诗书第、诗书传家,或刻以孝、悌、慈等内

107、容”归纳特点;第二小问,可以从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宗法制影响归纳。第(2)问,首先要概括观点,即近代乡村的破坏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又有中国内部的因素;其次要对观点进行评述,可以先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西方文化的入侵分析国外因素,从中国国内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和苛捐杂税等分析国内因素。答案:(1)特点:建立老人制、公直制;敬重老人;宗族势力干预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色彩浓厚;建立以乡规民约为自治契约的调解机制;重视儒家伦理文化的熏陶等。原因:宗法制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儒家思想的影响。(2)观点:近代乡村的破坏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又有中国内部的因素。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量洋货进入,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经济,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乡村走向衰败;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植入,破坏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的自救运动,进行了政治、经济、教育等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活动,波及乡村;兵祸匪乱、苛捐杂税、天灾等多重打击,传统乡村走向崩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