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52KB ,
资源ID:27129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12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周人用道德观念来解释政权的合法性,“天命无常,唯德是亲”,即天命垂爱那些爱护百姓的王者。这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无法巩固周王朝的统治B. 爱护百姓的统治者才能取得政权C. 血缘不再是国家权力结构的纽带D. 已经有了体恤民众的政治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周的思想。周人认为“天命垂爱那些爱护百姓的王者”,表明当时就已经有了体恤民众的政治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天命垂爱那些爱护百姓的王者”强调的是统治者的统治方式要爱护百姓,

2、并不是指爱护百姓才能取得政权,故B项不符合题意。血缘在古代社会一直都是国家权力结构的纽带,故C项不符合题意。2. “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这表明A. 长期战争导致军事人才匮乏B. 秦朝执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 “太尉”在秦朝主要由皇帝担任D. “太尉”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D【解析】【详解】太尉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将军事大权拱手让人显然不为秦始皇所喜。因此,为了将军国大事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故D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兼并战争使得军事人才大量涌现,故A项不符

3、合题意。秦朝建立之前,各国之间相互进行争霸和兼并战争,并未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故B项不符合题意。在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皇帝兼任太尉一职的说法不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3.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国家刑事法规大诰中规定,“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此规定的目的在于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 整肃吏治和加强社会控制C. 进一步完善监察体制D. 进一步完善选官用人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该规定认为:知识分子,若不被君主所用,这种不受其教化的人,就算是诛杀甚至是抄家,也不为过。表明朱元璋想要利用这一规定整肃吏治和加强社会控制。故B项符合题意。朱元璋废除宰

4、相制度,所以该项规定并不是为了阻止相权的扩大,故A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涉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故C、D项不符合题意。4.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英文官本中文官本中译本To be possessed in perpetuity常远据守主掌永久占有cede给予割让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A. 中英两国的文化心理观念不同B. 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C. 中英两国对香港问题针锋相对D. 清朝否认英国对香港拥有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南京条约中文官本“常远据守主掌”“给予”可看出,清政府仍然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传统观念浓厚。故B项符合题意。仅凭借材

5、料内容,无法反映中英两国的文化心理认同以及两国对于香港问题的态度,故A、C项不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已经明确了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故D项不符合题意。5.辛亥革命后,举职任官,很多时候上级任命的,地方人民或写信或直接去面见地方相关官长,要求换人,甚至更换数次都无法决定。这种现象反映出辛亥革命A. 公众对政治生活热情增强B. 民众共和意识得到明显提高C. 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D. 民国地方政府武力控制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地方人民主动参与政治,积极发声影响官员任免,正是反映了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公众对政治的关注,体现了公众的民主意识的

6、提高,但是“共和”没有体现,故B项不符合题意。行政效率以及民国地方政府控制地方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D项不符合题意。6.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

7、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7.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

8、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皇帝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对于办理中外交涉提出,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 外交政策由灵活转向僵化B. 由捍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 外交政策正逐步与国际接轨D. 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信守条约不能说明清政府外交政策僵化,故A项错误;材

9、料中恭亲王主张信守条约,并不能证明他转向了卖国立场,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咸丰的态度是不必严守条约,但是在第二次片战争后恭亲王意识到,遵守条约才是国际交往的原则,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外交观念正逐渐与国际接轨,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当时清政府并没有足够的主权意识,故D项错误。9.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时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B. 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 抗日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D.

10、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大革命时期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租界,并不是国内的政府、党派和军阀之间的斗争,是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A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进行了土地革命,分给农民土地,以土地满足了人民的要求,使工农武装割据能够得以存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由低谷逐渐走向高潮的基础,证明了汤因比的观点,B正确;抗日战争不是国内的党派和军阀之间的斗争,而是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C错误;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是武力统一,而不是赋予人民内心深处的那些东西,排除D。【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内容,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材料。10.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

11、:“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B. 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C. 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D. 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没有涉及“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

12、度”的论述,故A项排除;材料中是关于中国革命分几步走的问题,没有涉及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故B项排除;依据“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等可知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依据“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得出第二步必须与国民党斗争,故D项排除。11.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

13、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旨在说明A.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 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D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世界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的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根据“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A、D项的具体表现,更明确具体,更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D项,故选B。【点睛】

14、A、D项的说法都正确,但不如B项更能体现材料主旨,所以在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选项进行逐一辨析,以选出最合适的选项。12.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A. 冷战下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B. 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 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D. 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A中“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表述太绝对,排除;B与“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不符,排除;材料“冷战是两

15、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即指的是美苏之间,强调的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故选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3.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A. 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特征B. 土地兼并是瓦解等级社会的重要手段C.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要素D. 封建社会土地耕作面积并未显著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在封建经济内小农和地主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这就会使所有人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

16、经济内的竞争性,故C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个人经济地位处于变化中,具有不稳定性,并不是小农经济,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土地兼并,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强调土地耕作面积是否增加,故D排除。14.轮班匠是明代官府手工业中服劳役的工匠。1485年允许轮班匠可以缴银代役,不愿出银的仍旧当班。1562年轮班匠一律改为征银。这一变化A. 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自由流动B. 反映了官营手工业普遍衰落C. 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以银代役的做法,反映了国家对工匠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有利于增加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项正

17、确;材料只涉及到工匠,并没有涉及到社会各阶层,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工匠的管理制度有所变化,并不能反映官营手工业普遍衰落的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白银在社会的流通情况,故无法得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的结论,故C项错误。15.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政府这发展战略意在A. 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B. 便于接受苏联技术援助C. 建立合理的工业结构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生产力分布极不

18、平衡,建国后我国实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从平衡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和国防安全出发,决定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改善我国传统的工业布局,故A正确;一五计划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中原因之一是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排除B;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主要是出于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而不是建立合理的工业结构,排除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年以后,排除项。【点睛】根据关键信息“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联系所学建国后我国实施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分析解答。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英国在采掘业、冶铁业等行业中已经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了一些雇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企业。1855年,英国认可了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质。1862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股份公司制企业基本上处于单一单位公司的形态,即一家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至多只有两三家工厂。19世纪最后30年中发生的新的技术革命,再一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电力、石油、汽车和化学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出现了,重工业发展迅速,开始在整个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股份公司则成了加速资本集中、加速垄断形成的有力杠杆,大量中小公司合并为少数大垄断公司或垄断公司兼并大量中小公司,以扩充实力、巩固垄断地

20、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遍及于各个主要的工业部门。摘编自江满情中国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的演变材料二 1872年由官方先垫一部分官款,由李鸿章责成大沙船主朱其昂主持向社会招股集资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股份制企业一轮船招商局。在1873年制定的章程中表明“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同时还规定:“资本一百万两为率,先收五十万两作一千股,每股五百两。”投资入股者便是本局股东,拥有由招商局刊印发的“股份票取息手折”,即股票。股票需“编列号数,填写姓名籍贯,并详注股份册”,且可以出让,但“必须先尽本局,如本局无人承受,方许卖与外人”,并规定“不准让

21、与洋人”。虽然开始时集股相当困难,但经过70-80年代的经营,还是取得显著效益。1876年面额100两的招商局股票只值40至50两,到了1882年便涨到200两以上,最高时达270两。据记载,当时社会上对招商局招集资本的反应已是“争相附股”。轮船招商局试办成功,开了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先河。“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从1873年到1883年在上海募集资本的煤、铁以及其他金属矿业至少20家。摘编自李春梅从轮船招商局看中国股份制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此趋势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22、,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与西方股份制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兴起原因的不同及其影响。【答案】发展趋势:由中小企业到垄断性大企业;由单一单位公司到多单位(或复合)大公司。成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法律的支持;自由主义(自由竞争)的影响。(2)特点:官督商办;已具备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的特征。(不同:西方股份制公司的产生是其内部迅速发展的生产技术导致的结果;而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是在学习西方股份制基础之上,为了对外竞争的需要而产生。)影响:吸引和推动了社会上的私人资本积极向近代新式企业投资;促进了中国近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解析

23、】(1)由材料“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了一些雇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企业”和“股份公司则成了加速资本集中、加速垄断形成的有力杠杆”,可见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变大。第二小问,由时间“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联想到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由材料“1862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可见西方企业组织的发展有立法保障。(2)由材料“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结合所学,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已具备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的特征。不同点可以从产生的推动力作答,而而影响要从近代化角度突出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同时要肯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24、。17.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 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1959年1

25、1月4日)。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从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二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徐从周是在避难所里。我对他说,现若他仍在农村,目击心伤,如何过去?(1959年11月4日)刨红薯,民工过路,歆慕不已,都到地头捡残屑,驱之不去。一个新发明,红薯藤磨粉。(1959年11月13日)顾准商城日记材料三 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经济参考报)

26、(1)材料一表明农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答案】(1)原因: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状况:陷入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大跃进运动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3)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必须帮助贫困农民

27、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的信息可知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依据材料一“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的信息可知是自然灾害严重。 “新道路”:依据材料一“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可知指的是1953年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状况:依据材料二时间1959年并联系所学大跃进时期可知当时中国陷入三年经济困难原因:依据材料二时间以及所学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破裂回答。(3)途径:依据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的信息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依据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从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以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回答。【点睛】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