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14KB ,
资源ID:27117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11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doc

1、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和向下通过时,波速突然下降,消失C和在向下通过时,波速均明显减小D界面上下的物质均为固态,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2是哪两个圈层的分界面()A地核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解析:1.B2.D第1题,图中、分别是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波速较快,且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经过界面时,纵波波速明显下降,横波消失;通过界面时两种波波速都明显加快。第2题,界面为莫霍界面,是

2、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砾石和大理岩 B页岩和石灰岩C砂岩和玄武岩 D石英岩和花岗岩解析:选B有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页岩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B.C.D.解析:选D岩浆经过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都可经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都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都可重熔再生成新的岩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岩石类型,正确的是()A甲沉积岩 B乙喷出型岩浆岩C丙变质岩 D丁侵入型岩浆岩6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重熔再生 B外力作

3、用C地壳上升 D固结成岩作用解析:5.C6.D第5题,图中甲、乙均由岩浆所形成,为岩浆岩,其中甲形成于地表且可直接变成沉积物,说明为喷出型岩浆岩,则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由沉积物所形成,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第6题,是岩浆形成侵入型岩浆岩的过程,为岩浆侵入;是变质岩形成岩浆的过程,为重熔再生;是各类岩石形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为固结成岩作用。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78题。7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A5 km处B17 km处C33 km处D2 900 km处8该地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C南极点 D太平洋解析:7.A8.D第7题,图中波速开

4、始明显增加的深度为5 km左右,所以莫霍界面大约位于5 km处。第8题,莫霍界面深度为5 km,得出该地应该位于地壳薄弱的海洋上。甲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乙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读图完成910题。9翡翠属于()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10在乙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A BC D解析:9.D10.B由图中各物质的相互关系可知: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D为沉积岩,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为重熔

5、再生、为冷却凝固。第9题,由题意可知,翡翠形成于低温、极高压条件下,且岩石进行重新结晶,成分发生改变,属于变质岩。第10题,翡翠的形成需要的是变质作用()。一、选择题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估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12题。1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B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

6、不可开发利用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1.A2.A第1题,根据材料,浅层地能存在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17 km,所以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壳,A对。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A对。浅层地能分布普遍,储量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利用,B错。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尚未普遍使用,C错。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已经能开发利用,D错。(上海高考)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

7、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完成34题。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BC D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3.D4.D第3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4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5岩层A、B、C、D按由老到新的关

8、系排列应是()AA、B、C、D BA、C、B、DCA、C、D、B DA、D、C、B6关于图中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A层含有珊瑚化石,E处岩石可能是大理岩BB处岩石中发现有花岗岩和玄武岩CC岩层主要受外力作用形成,A岩层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DA、B、C、D各处的岩石中都有可能发现化石解析:5.B6.A从图示内容看,A、C属于成层分布的岩层,有层理构造,可推断为沉积岩,其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并且A层在下,C层在上,这说明A层形成年代早于C层;B层穿透了A、C两层。且没有层理构造,可推断B层是由于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岩浆岩,其形成年代晚于A、C层;D层为上覆岩层,与B层成垂直接触,可判断其形成

9、年代晚于B层。含有珊瑚化石的A岩石可能为石灰岩,E处为A岩层的变质岩,可能为大理岩。下面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 m,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7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8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火山喷发A BC D解析:7.B8.A第7题,材料中告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丁为岩浆。第8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可判断其形成过程为:首先岩浆侵

10、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如此形状。二、综合题9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和_。(2)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3)图中序号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4)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5)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解析:正确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表示的地质作用依次是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2)(3)(4)花岗岩、大理岩。(5)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环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