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36MB ,
资源ID:2711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11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必做部分】一、选择题1.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A. 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B.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C. 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D. 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从商代的“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特征发展到西周中期的“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从重神事向重人事发展,C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青

2、铜礼器“装饰花纹”变化,不能说明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开始“衰退”,与青铜器的“功用”无关,更不能说明工官制度遭到了破坏,不再是父子相袭,ABD三项错误。2.夏曾佑曾指出:“盖汉儒之与方士,不可分矣儒家尊君,君者王者之所喜也;方士长生,生者亦王者之所喜也。二者既同为王者之所喜各盗敌之长技,二家之糅和成焉。”由此可知,两汉时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A. 儒家学说实现了宗教化B. 汉朝强化神权政治C. 道教建立影响逐渐增强D. 与汉代儒学相适应【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其中新儒学中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

3、等思想具有神学迷信色彩,因此出现两汉时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现象,D正确;儒家学说在西汉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未宗教化,A排除;材料与强化神权政治无关,B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儒学的影响,与道教的影响无关,C排除。故选D。3.宋史载:宰相薛居正之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相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这反映出,在北宋A. 封建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 男尊女卑的观念发生改变C. 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发展D. 婚姻观受到商品经济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士大夫争相求娶宰相薛居正之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原因在于其携资再嫁,可见婚姻观受到商品经济发展影响,选项D正确

4、;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宋代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未发生变化,争相求娶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柴氏将携资再嫁,选项B排除;材料并未反映理学,排除C。4.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A. 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 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C. 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D. 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明初设置巡抚,深受君主信赖,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说明巡抚的设置是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故选A;B不符合材料主

5、旨,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根据“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可知,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统治,并非完善监察体系,排除D。5.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对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员,并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作出了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下列表述最符合这种“转型”的是清政府A. 放弃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宗藩隶属关系B.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C. 不断地与西方国家签订各种类型条约D. 主动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使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主动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

6、使馆,说明中国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B是天津条约中外国获得的特权,无法体现“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排除B;C无法体现平等的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排除。6.下表是1920年时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部门总产值合计(万元)新式产业传统产业总产值(万元)占合计(%)总产值(万元)占合计(%)农业10494941049494100制造业5143468828717.1642605982.84矿冶业290501056636.371848463.63运输业583032837748.672992651.33总计16511931272307.70

7、152396392.30A. 新式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B. 生产方式的近代化程度较低C.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D. 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式产业有所发展,但所占整体比重仍然很低,故B符合题意;而材料没有反映新式产业的采用机器生产的比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表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表明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D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下表是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思想观点的变化情况五四运动前五四运动后对帝国主义的看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是“现在世界上的第一好人”,大同盟(国际联盟)果然成立,

8、那秘密条约,不正当的借款,过分的军备,强国的跋息,都不能够存在。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空话。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即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对人民群众的看法群众意识,每喜从同,恶德浊流,惰力甚大。非有先觉哲人,力抗群言,独标异见,则社会莫由进化。必有一班糊涂的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以上变化表明五四运动A.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B.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C.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D.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五四

9、运动后人民群众认识到帝国主义的虚伪和工人运动的力量,这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D正确;五四运动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是并未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A排除;材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立和为中共成立奠定阶级基础无关,C排除。故选D。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该作品 A. 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B. 表达了工业落后面貌改变后的喜悦C. 反映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计划性D. 体现了民众交通工具实现巨大飞跃【答案】C【解析】【详解】漫画里的两幅图分别代表了1953年和1954年,两幅图体现了自行车向摩托车的转变,表现了一五计划的计划性和步骤性,故C 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

10、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故A不符合题意;工业化面貌改变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影响,此时一五计划还在进行中,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民众交通工具的进步,D不符合题意。故选C。9.苏格拉底认识到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没。“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A. 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B. 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C. 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D. 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答案】D【解析】【详解】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指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苏格拉底提

11、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故D符合题意;ABC是外在的社会建设,不属于“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排除。10.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民主政体是动乱和争论的图景,同个人安全或财产权不相容共和政体就不同了,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这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 摒弃代议制民主政治B. 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C. 倡导联邦制中央集权D. 维护有产者群体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民主政体是动乱和争论的图景,同个人安全或财产权不相容”可知,麦迪逊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以此来维护个人安全或财产权,即维护有产者群体利益,故选D。材料中的

12、麦迪逊只是认为要用共和制来弥补民主政体所带来的弊端,而非否定民主政治,A项既曲解了材料,也并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描述权力的运行机制问题,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中麦迪逊论述的是单纯实行民主政体的弊端,并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主政体是动乱和争论的图景,同个人安全或财产权不相容”,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切记要严格依托材料规定情境进行合理推论。11.下图反映的是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中变化说明 A. 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B. 美国民众的购买力提升C.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增强D. 原有

13、货币体系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从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看出,黄金的价格上升,实际上也反映了美元的贬值,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美元的购买力下降,故选A,排除B;美元贬值,说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下降,排除C;D图表无法体现,排除。12.该文学流派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与这一流派风格相似的文学艺术作品是A.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B.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C.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D.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答案】B

14、【解析】【详解】材料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的描述,其中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B正确;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A排除;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C排除;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D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时期耕地面积(亿亩)粮田面积(亿亩)人口(亿)人均粮田(亩)粮食亩产(公斤/亩)人均占粮(公斤)战国末期0.90.850.24.26108460.5西汉末期2.382.240.63.76132496.5唐朝2.111.990.533.76167

15、628宋朝4.153.91.043.75154.5579.5明朝4.654.21.33.23173559清朝中期7.276.183.611.71183.5314据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

16、国际贸易研究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21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粮食生产的情况,并说明晚清粮食生产的变化。(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基本情况:粮田占比高,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人均所占粮田持续下降,人地矛盾尖锐;粮食亩

17、产量呈上升趋势,生产技术进步;人均占粮呈下降趋势,粮食短缺。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粮食大量出口;(答“鸦片战争后粮食大量出口”即可,或“粮食生产受粮食大量出口影响”。)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粮食生产和消费,导致粮食短缺。(答“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即可。)(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政局日趋稳定;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如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技术等;人民的辛勤劳动。意义:消除饥饿,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

18、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析】【详解】(1)情况: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变化可归纳出基本情况是粮田占比高,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人均所占粮田持续下降,人地矛盾尖锐;粮食亩产量呈上升趋势,生产技术进步;人均占粮呈下降趋势,粮食短缺。变化:根据材料“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可归纳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粮食大量出口;根据材料“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

19、求”可归纳出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粮食生产和消费,导致粮食短缺。(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生产增加的原因可从社会环境稳定、政策调整、党的重视、人民群众的努力及技术的改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意义: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粮食增加的意义可从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展不应该仅仅被视为欧洲的成就。更恰当地说,它们乃是世界发展过程的产物,而世界发展过程的空间焦点以前长期在东方徘徊,当时才

20、开始向西方移动。真正关键的问题与其说是促成工业革命的“独特的”西方特征或因素是什么,不如说是为什么和如何发生了这种从东向西的转移。这种转移的原因应该在“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起”这两个方面来寻找。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等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评分说明:本题实行按层次给分的原则,下面列出三个等级的赋分及主要标准,供阅卷教师参考。评卷要做到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保护学生的多样思维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特点、趋势和推动力量的综合把握,论证要明晰,要有宽度和深度,史中见识。

21、无论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还是反对材料中的观点,只要符合题意,阐释充分,持论有据,均同等给分。论证(提炼材料主题,提出个人观点)一等 紧扣材料主题,观点明确;精准引用史实,进行深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 能够结合材料主题,观点较明确;正确引用史实,评论较好;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 偏离材料主题,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一: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工业革命出现以前,欧洲通过“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对世界的认知,开辟了通往东方的商业通道,世界各地的联系开始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及正当贸易的扩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

22、积累,推动了欧洲近代的社会转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政治基础。同时,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和日益频繁的东西方贸易,也为欧洲商品提供了潜在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这也成为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在当时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下,东西方都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示例二:“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起”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出现以前,东方国家政治上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然经济占据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发展缓慢,逐渐丧失了世界领先地位。东方的衰弱给西方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印度等部分东方国家甚至在西方殖民入侵之下逐渐丧失了政治经济独立

23、,日益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西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西方开始逐渐超过东方。综上所述,“东方的衰弱”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资本、原料产地和市场等要素,“西方的兴起”则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技术积累,两者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解析】【详解】首先,从材料中截取出带有结论性的语句使其成为立论的观点。如可从材料“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展不应该仅仅被视为欧洲的成就它们乃是世界发展过程的产物”可归纳出观点“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其次,依据观点罗列相关史实并阐释清楚其中缘由。如在论证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时,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的开

24、辟和殖民掠夺与扩张等史实入手论证全球化是如何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所需的市场、政治、劳动力等条件的。最后,总结回应观点,再次点题。15.材料一 安徽风阳龙兴寺画像 大明王帮北京太庙画像材料二 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孝文陵神功圣德碑时早着力刻画朱元摩非凡的外鲍。龙髯长郁,然项之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明太祖实录在追述朱元璋少年之事时赞曰:“上稍长,资貌雄杰,志意廊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明史据此写道:“(上)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摘编自胡丹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1)材料一中的左图和右图均为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人们对这两幅画像中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朱元璋存在纷

25、争,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朱元璋相貌出现争议的原因。【答案】(1)材料一中左图和右图反映了两副迥然相异的朱元璋面貌。说明:由于朱元璋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形象,才会产生两副迥然相异的朱元璋面貌。一方面,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的旷代圣主和明君,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暴君,在野史、戏剧中出现了大量描写他猜忌、多疑、滥杀的故事。(2)原因:朱元璋圣明的正面形象是官方、正史的语言,突出帝王的威严;那些掺杂了各种离奇、惊骇内容的故事形象,主要出自民间的演义与加工。【解析】【详解】(1)材料一中左图和右图反映了两副迥然相异的朱元璋面貌。说明:结合所学可从朱元璋既是雄才大略的旷代圣主和明君

26、,又是一个暴君的角度分析回答。(2)原因:根据“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孝文陵神功圣德碑时早着力刻画朱元摩非凡的外鲍”得出朱元璋圣明的正面形象是官方、正史的语言,突出帝王的威严;根据“明太祖实录”“上稍长,资貌雄杰,志意廊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得出那些掺杂了各种离奇、惊骇内容的故事形象,主要出自民间的演义与加工。【选做部分】一、选择题16.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 推广儒家礼仪B. 实现儒学生活化C. 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

27、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正确。推广儒家礼仪、生活化均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AB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错误;故选D.17.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A. 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 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 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 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见其“1902年,多系举人、

28、廪贡、秀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可见,1902年1905年的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这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A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文化运动,而不是解放了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B以偏概全;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当时科举制内容是儒家经典选拔人才,与军队近代化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1905年9月才废除科举制,而与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之优秀分子”不符,D错误。18.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

29、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A. 寻求共产国际帮助B. 发动护法运动C.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D. 创立黄埔军校【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可知,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之后,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共产党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正确;A说法违背史实;据材料“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可知,护法运动就是其失败的教训之一

30、,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材料“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可知,创办黄埔军校不是“唤起民众”,D错误。19.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面对这种状况,毛泽东提出争取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控制,这样中国在五十年代与苏联等东欧国家建交基础上,又同早已建交的瑞士、瑞典、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增进了友谊,又同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意大利和奥地利互派

31、商务代表,故B符合题意;A项中与欧洲国家建交只有四国,与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符,A错误;C是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与材料不符,C错误;D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不符,D错误。20.下表是1969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其中,乙国是国家数量(个)分布比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甲24528.418.8728乙224940.031.528.5丙8156669.324.1丁51921.828.349.9A. 英国B. 法国C. 联邦德国D. 美国【答案】A【解析】【详解】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与海外子公司数量相符,从总数来判断,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

32、国,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排除。21.1919年,在禁酒运动的影响下,美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禁止酒类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但在1933年12月废除了此前的修正案,授予各州管理酒类的优先权,实质上取消了禁酒。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B. 刺激生产和消费C 回归自由放任政策D. 强化各州自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取消了禁酒,目的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缓解经济危机,故B符合题意;取消禁酒与刺激生产和消费关系不大,排除A;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回归自由放任政策,C排除;D不是在经济大危机下美国取消禁酒的主要目的,排

33、除。二、非选择题22.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徳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

34、人标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解析】【详解】(1)不同态度:据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可知,荀子认为能使圣人尊贵的能统一天下,而能使贤者尊贵的能称霸诸侯,故荀子主张敬“贤” 、贵“贤”,则主尊下安; 据材料“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可知,慎子认为确立君主而尊贵贤人,会造成社会动乱,故慎子反对敬“贤” 、贵“贤”,认为这样会造成社会动乱。相同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法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2)意义:据材料“故古者圣王之为政

35、,列徳而尚贤”和材料“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知,墨子和李悝都主张选贤任能,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共同作用都有力的打击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强化了人才意识,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点睛】墨子主张“尚贤”“兼爱”“非攻”、“节俭”。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董仲舒对于当时社会贫富不均,豪富广占土地的现象极为不满意,然于国家直接统制各种事业亦极反对。后人转述其言云:“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是,塞兼并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成。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武帝)一面与商人角力,一面开疆扩土,安能容纳董仲舒之

36、策。武帝之算缗,虽不在于平均地权,然却有抑制豪富,推毀大地主之效。(董仲舒)乃一面主张限田,一面复主张盐铁皆归于民。是非但与武帝功利政策相忤,即在其建议之本身,亦有自相抵触之嫌。摘编自李剑农著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经济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董仲舒的经济主张未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答案】(1)限民田,反对土地兼并;反对盐铁官营,盐铁皆归于民;轻徭薄赋。(2)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攻打匈奴,巩固国家统一;打击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算缗具有抑制豪富的效果;董仲舒经济思想存在自相抵触的局限。【解析】【详解】(1)根据“限民名田以澹不是,塞兼并之路”得出限民田,反对土地兼并

37、;根据“盐铁皆归于民”得出反对盐铁官营,盐铁皆归于民;根据“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得出轻徭薄赋。(2)根据“国家直接统制各种事业”“一面与商人角力”得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据“一面开疆扩土”得出攻打匈奴,巩固国家统一,打击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武帝之算缗,虽不在于平均地权,然却有抑制豪富,推毀大地主之效”得出算缗具有抑制豪富的效果;根据“其建议之本身,亦有自相抵触之嫌”得出董仲舒经济思想存在自相抵触的局限。24.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

38、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

39、同?说明理由。【答案】(1)有天朝上国心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详解】(1)特点:据材料“当知天朝法度尊严”、“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等信息,再结合材料中所提及的时间点道光元年(1821年),可知该时期的清政府坚守“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在对外交往中有以下特点:第一,有天朝上国心态,第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据材料“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

40、”可知其地位交往的特点是司法自主。(2)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842年所签订的中英条约中,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据此可知,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其处理结果应该是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25.如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类别年份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7012.00.41.83.617242.40.41.93.817543.00.61.86.417744.10.72.28.517849.60.92.110.7

41、179415.40.82.519.0180427.41.11.733.8181436.41.50.728.0182438.51.00.932.6183447.72.51.942.1184451.05.23.551.4185489.46.611.685.31864165.310.425.3142.71874173.423.747.1205.31884169.024.659.6196.61894156.430.675.3173.5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答案】1701-1894年英国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42、,即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和19世纪末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比例增加迅速,而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总趋势是下降;工业制成品工业革命时期出口迅速上升,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较小。这是因为此时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对原材料和海外市场的严重依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英国表现出极大地抵制,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仍然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比例增加迅速,工业制成品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口迅速上升,但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比重有所下降。【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

43、合所学可知,1701-1894年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因此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可依据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和19世纪末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对原材料和海外市场的依赖可分析英国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及工业品的进出口情况。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且英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对原材料和海外市场较依赖,故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同时大量出口工业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相对落后,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比例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有所下降等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史实分析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