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2)“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口号激励。(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4)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任务。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5成就(1)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
2、,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2)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关键点拨“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2“文化凋零”的主要表现(1)“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焚,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许多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遭到批斗。(2)江青等
3、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戏曲电影中“样板戏”一枝独秀。(3)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3后果: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认知提升政治运动对文艺的冲击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尤其是十年“文革”中,许多文艺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遭到批斗或被下放到农场改造,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文革”证明“双百”方针不应是一个暂时性的,而应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政策。三、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1)“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2)1
4、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2表现(1)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2)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3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点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
5、会阻碍其发展。主题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如何全面认识“双百”方针的内涵实质?(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
6、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允许在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材料(1)材料中,图片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事业上的方针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2)实施该方针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答案(1)“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
7、和保留意见的自由。(2)目的: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用图解法掌握“双百”方针主题二“文革”时期“双百”方针的破坏1“文革”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1)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国家文物遭摧残。(2)优秀文艺人士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遭批斗甚至迫害致死。(3)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戏曲电影中“样板戏”一枝独秀。2“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1)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8、。(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3)“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材料“文革”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依据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界的状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状况:“文革”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化作品遭到封杀,仅留八个“样板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原因:在“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
9、化专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肆意篡改和歪曲。列表法教你辨析历史概念百花齐放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百家争鸣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主题三新时期“双百”方针的发展1“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有何内在联系?(1)“二为”是指“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工农兵、知识分子、干部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人们服务。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二为”方向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在“
10、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2)可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为人民服务,都鼓励文化工作者发挥创造性。在作用方面都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两者的主旨一脉相承,体现了党的文化方针政策。2“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弘扬
11、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材料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到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总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具体方针、政策、要求、办法,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1)“二为”是指什么?(2)“双百”与“二为”的关系是什么?答案(1)“二为”指“文艺为人民服务,
12、为社会主义服务”。(2)“双百”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二为”方向概括了新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符合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二为”方向是“双百”方针的补充和发展,为“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文化事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一、一、二、三”数字法掌握“双百”方针一个目的:调动人民大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一个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两个层面: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三个阶段:文化繁荣(十年探索时期),文化凋零(“文革”时期),文化春天(新时期)。1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
13、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另起炉灶”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的是“促进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繁荣”,故D项正确。2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B、C三项说法
14、刚好与之相左。3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A文艺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左右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的问题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该剧经历了好评批判恢复上演的曲折经历,在这一曲折过程中,因为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影响而遭受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事业拨乱反正,一切又重回正轨。本题易误选C项,这只是直接反映的问题,不是问题的本质。4“双百”方针和“二
15、为”方向()A都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B都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和破坏C都对“茅盾文学奖”的设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D使中国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迈进答案A解析C项错在“直接的推动作用”;B项不符合“二为方向”;D项明显错误。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与其不符的是()A它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B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D不仅影响到国内,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答案D解析“双百”方针吸取了中国
16、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影响是在中国国内,不可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6阅读下面材料:材料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新来的青年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斗争的故事。有人认为,小说以反对党的基层领导的官僚主义做主题,是完全错误的,因而应受到政治批判。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组织部里新来的青年人是在什么方针的背景下发表的?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这一方针?(2)王蒙的小说为什么会受到批判?(3)“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总结教训,明确提出要处理好什么关系?答案(1)“双百”方针(或
1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2)由于一些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遭到错误批判。(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三者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基础巩固1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
18、“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信息以及人物信息,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李森科学派打击摩尔根学派的学术政治化倾向,因此C项是错误的。2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对“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旨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ABC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和大规模经
19、济建设逐步展开的情况下,为满足人们对社会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它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3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项。4观察下图(曲阜孔庙的塑像被砸毁),图中现象
20、的发生表明()A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破旧立新B儒家思想已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C“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文物惨遭洗劫D新时代需要对孔子的形象重新进行更新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物的巨大破坏。5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
21、需要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答案C解析从观众对“百花奖”选票的热情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A、B、D三项的观点都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题目的要求,故应排除。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A制定了“星火计划”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答案B能力提升7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两者共同宗旨是()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
22、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答案D解析“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而胡锦涛十七大报告的主旨是强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两者共同宗旨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8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
23、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原因。“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毛泽东材料二材料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2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新局面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能否就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谈一下你的认识?答案(1)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2)反映了195
2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4)正确的文艺方针和政策能够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反之会妨碍发展。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再现“双百”方针的内涵、发展历程。理解“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学习思考】1(P83)新中国
26、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数量上:作品众多,体裁广泛。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方针上:“双百”方针。形式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潮。2(P84)“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提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及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自我测评】1(P86)新中
27、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期?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提示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2
28、(P86)结合史实,说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摧残。提示“文化大革命”中,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被划入“文艺黑线”的圈子,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剧种、剧目和文学形式被勒令停止上演。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材料阅读与思考】(P86)以上材料是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节选。结合材料,探讨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示(1)文艺要为人民服务;(2)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思想;(4)勇于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