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复习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三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装多少块玻璃?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1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17.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
2、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18.一包A4复印纸,每天用25张,20天正好用完。如果每天少用5张,那么可以用多少天?19.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20.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21.园林工人沿公路的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3、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2.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23、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
4、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3. 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