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右图为1907年神州日报漫画过渡。画面中一个穿着“革”的船夫,与穿着“宪”的船夫正争相划渡,问题是朝向正好相反。画中配诗曰:“日薄西山可奈何,保皇革命两蹉跎。那堪入夜风波恶,驶向沉舟侧畔过”。(1)漫画中的船夫、船分别象征着什么?(2)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船夫”在“争相划渡”中的共同主张和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船夫身上的字体“革”和“宪”来回答;通过漫画判定“船”为中国的前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革命派和保皇派的共同点来回答;第二小问,可从两者对民主思想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来作答。答案:(1)“船夫”:分别代表革命派和保皇派,“船”
2、象征着中国的前途。(2)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作用: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2(2015福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
3、0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说明其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要求说明康有为提出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可以结合材料一时间1902年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史实综合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两则材料归纳对比,“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说明康有为否定法国大革命,“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说明梁启超反对全
4、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第二小问考查对梁启超思想的简要评价,可以抓住其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作答。答案:(1)观点:认为政治变革要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推行“新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人坚持保皇改良立场。(2)不同:反对全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评价:梁启超的观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3(2015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
5、建国基础案。该案提出确立民主法治制度的理由之一,便是中国近年来国家日趋统一,政府权力日益扩大,有许多以往并不属政府管理范围的事,如今也统归政府处理因此,该案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该案表示:它并不谋求改变目前政府由国民党指导和组织这一现实,“然由党所组织,且受党所指导之政府,仍应向国民负责。国民如依法对政府表示不满,政府仍不能设法满人意时,党应分别轻重,加以改正或改组。”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1)根据材料概括参政员提案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其实质。(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参政员提出该提案的背景和作用。解析:第(
6、1)问第一小问,梳理材料中的三方面建议即可得出;第二小问,其实质应围绕“民主”一词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1939年前后的阶段特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共专制倾向有上升趋势,人民民主意识增强等;第二小问,该提案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回答。答案:(1)内容:政府应该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化。实质: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2)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专制倾向增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力量壮大。作用: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4(2015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派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
7、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材料二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参议会,选举了林伯渠、徐特立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中国现代史下册材料三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79岁的前清贡生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抗日战争史话(1)材料一突出反映了哪些内容?材料二中徐特立为什么退出竞选?这说明了什么?(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联系?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际的反
8、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分层提取材料信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可以直接得出其原因;第三小问,结合前两小问的问题答案,即可得出中共言行一致的结论。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可知其赞扬的是中共言行一致,认真执行原则;第二小问,结合“三三制”原则实施的影响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内容:中共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愿望和组织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原因:因为中共人数超过三分之一。说明:中共认真执行施政纲领中规定的原则,言行一致。(2)联系:中共认真执行了“三三制”原则,得到开明地主的支持和赞扬。实际:实行“三三制”,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