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946KB ,
资源ID:27021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02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2A卷.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2A卷.doc

1、试卷类型:A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二历史适用地区:课标地区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考查范围:(中外政治文明演进历程、古代中国社会经济、近代中外经济、选修三) 建议使用时间:2012年9月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2苏、锡、常、镇调研)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2、 A B C D2(2012济南三模)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代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 王位世袭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C. 选官制度D. 监察制度3(2012黄冈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

3、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4(2012安徽文综T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5. (2012新课标全国卷T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

4、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6. (2012湖北七校联考)近代以来,在中亚地区广泛出土过“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货币,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索里德”金币。这些发现表明当时A.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 B.中国同东罗马帝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C.中亚或西亚货币可以在中国流通 D.中国货币

5、可以在中亚或西亚流通7.(2012永州二模)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每个官员任职以前要宣誓:他们将公正和依法从政,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这说明古代希腊崇尚A. 法律至上 B. 直接民主 C. 公民意识D. 权力制衡8.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以上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9.(2012全国文综大纲版T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

6、、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10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此后符合预言中“革命化”含义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 D南京国民政府深入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1.(2012浙江文综T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

7、、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2(2012汕头质检)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13.(2012肇庆二模)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

8、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4.(2012宁波二模)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资料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以下对此表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成为清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9、外贸易发展促使关税增加 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带动工商杂税大幅度上升A. B. C. D.15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16.(2012浙江文综T18)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

10、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17.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宪法是简明扼要的,总是可以根据特殊的需要而在重点和安排上有所改变,而无需动摇其基本形式但愿正常的行政和立法分权完全足以应付我们所面对的史无前例的重任。然而,史无前例的要求和迅即行动的需要也可能使我们有必要暂时背离正常分权的公开程序。”材料中的“基本形式”指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 B宪法实施的程序 C宪法的基本内容 D三权分立18 “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

11、发现。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这一说法 A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B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C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D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批评“欧洲中心论”19(2012烟台二模)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B.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C.第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D.第段说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2

12、0(2012宝鸡质检)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21(2012上海单科T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22(2012海南单科T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

13、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23右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24. (2012惠州模拟)观察右图,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时间定格在1971年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C外交上“一边倒”D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毛泽东将楚辞集注赠送田中角荣25.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

14、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 (2012浙江文综T39)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

15、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

16、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5分)(2)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3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分) 27(2012青岛二模)人类文明的进程总体呈现出由地

17、域性向全球性方向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形成和解体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

18、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4分)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它不仅改变了英国面貌,也改变了世界面貌。如下图。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本国和世界面貌的。(4分)28(2012威海二模)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

19、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足,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女儿经)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的向姊妹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学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20、)材料三 这场革命(工业革命)对女性的影响极为深远,正如几百万年前农业革命对她们所产生的影响一样。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妇女遭受种种压迫的具体表现。(3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3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述近代西方妇女地位改变的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

21、势。(3分)2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材料二 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6分)(2)根据所

22、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6分)参考答案试卷类型:A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二1【解析】选C。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中的“最早”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表述错误。中“完整的宗法结构”应该包括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题目中显然是不完整的,因此表述也是错误的。从“册封”“侯”“土田”等信息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故表述正确。从关键词“青铜器”“西周康王”可以判断的表述是正确的。故选C。2【解析】选B。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3、;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分割地方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康熙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3【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材料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分析是针对中国古代的情况。A项“近代”时间范围不对;C项只是明清时期的情况;D项材料并非涉及政治领域。故正确答案为B。4【解析】选A。本题以夜市和瓦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夜市“通晓不绝”、瓦子“不觉抵暮”强调的均是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北宋开始,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故C项与史实不符;坊和

24、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坊是指居住区,市是指商业区,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不能说无区别,排除D项。根据以上分析答案选A项。5.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史料分析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能力。题干规定的时间是明朝后期,这一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的地位有所提高。材料展示了正德以后去农从商者大增,去农游手谋生者也大增,体现了人口结构发生变化,B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的衰退,农业的衰退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贫富相差悬殊的内容,所以C项不正确;D项以偏概全,所以排除。6. 【解析】选A。结合材料情况,只能说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其余三项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故选A

25、。7.【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从两则材料看,一个强调“遵守法律”,一个强调“公正和依法执政”,故符合的为A项。8. 【解析】选A。分析材料 “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可排除C、D两项,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在地点上与材料不符。根据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与材料不相符,本题选太平天国运动。9.【解析】选B。从张謇的评论看,“某人”应该是积极兴办洋务运动,创设大量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的洋务重臣,首先可排除D项。其他三人中,综合评价,“某人”应该是李鸿章。10【解析】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民

26、族工业的发展。注意时间限制是甲午战后;有效信息:中国“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11.【解析】选C。本题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时间看,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刚刚出现,社会经济结构并未出现大的变动,A项不正确;近代国人办报最早是1872年创办的申报,B项不正确;当时中国自然经济的存在,外国商品只能是少数富有的人追求时尚的选择,不可能促进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12【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从材料信息“素未经见”“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推断A、B、D错误;从“喜色”“喝彩”可推

27、断出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故C项正确。13.【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从材料所述的时间“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表明并非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事情,排除C、D两项;而材料所述的并非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而是生活习俗的变迁,A项也错误。正确选项为B。14.【解析】选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促使农业税增加,其比重应有所上升,故项可以排除。其他三项皆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15【解析】选C。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材料信息即是此情景的反映。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928年”可知当时正值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8、,因此排除B项。从材料中关税、盐税收入等信息可知此情景与整顿税务有关,与倡用国货无关,故排除A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16.【解析】选B。本题考查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19411943年发展最为迅速,这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B项正确。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A项不正确;C项在图中体现不出来,排除;开办工厂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侵略,强调“经济侵略”是错误的,故D项不正确。17.【解析】选D。资本主义制度是本质,不是基本形式,排除A项。据材料中“背离正常分权的公开程序”的信息可判断程序是可以变化的,不符合基本形式“无需动摇”的限定,排除B项。而宪法的内容材料中明

29、确表示“有所改变”,故排除C项。故选D项。18【解析】选C。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评价。从材料信息“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表明其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事实的否定;从信息“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表明其对“欧洲中心论”的推崇。所以正确答案为C。19【解析】选D。本题考查代西方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D项中的第段说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错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是17651840年左右,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是1870年-20世纪初。A、B、C三项项说法均符合史实。故选D。20【解析】选C。本题考查第一

30、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从信息“沿着河岸”“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也增多”这明显反映出改良蒸汽机普遍应用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21【解析】选C。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棉纺织厂实行工厂化管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受它的影响,别针工场进行制作工艺的分工,每名工人单独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故选C项。22【解析】选A。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885年汽车发明,到20世纪初,汽车、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性能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利于洛杉矶居民向郊区搬迁,答案选A项。23【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理解。根据所学知

31、识可知,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结合图示自由贸易大树下的英国受到美、法、俄、荷等国等国挑战,故C项错误。24.【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图片反映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该事件标志着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故选D。25.【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由此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不是某一大国称霸,而是多种势力均衡发展。A项符合题意。26. 【解析】第(1)问结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法国来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光荣革命”的史实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结合第(

32、1)问中体现的世界潮流、第(2)问中体现的“不流血”以及材料三所体现的先进性来全面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5分)(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转变)。(3分)(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

33、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5分)27【解析】第(1)问据材料形成自东汉以来,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此形成的原因可联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东亚各国交流频繁等;解体原因可根据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伍于世界的角度回答。第(2)问关键是准确分析材料把握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即西葡两国积极需求新航路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从全球化角度分析影响,即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第(3)问按要求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结

34、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参考答案】(1)形成原因: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领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东亚国家区域内部贸易活跃。解体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等。(4分) (2)内在动力:王权强化,积极对外扩张;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影响:打破世界各大洲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4分) (3)对本国:纺织工业和煤、铁等重工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铁路、航海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海外贸易;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对世界:

35、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答出两点即可)28【解析】第问解答,依据材料一中的引文提取信息,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归纳。第问解答时,注意材料的出现时间、关键信息。第问答题时,要注意依托教材知识和材料三中的重要信息“工业革命”“公共学校”等。第问时要注意结合所学三则材料总结政治、经济、思想等反映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政治上,男尊女卑,无政治权利;经济上,依附男性,无财产权;文化上,无受教育权;婚姻上,无自主权,从一而终;社会上,无地位和独立人格;身心上,被迫缠足。(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社会制度

36、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分)(3)政治: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就业机会增加;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教育:受教育机会增加。(4分)(4)政治日益民主;经济日益发展;法制日益健全;社会日益开放;思想日益解放。(3分)29【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回答;第二小问,材料一的评价从苏联一方进行评价,材料二从苏德双方来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第(2)问,结合苏德双方在二战爆发前夕的史实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2分)材料二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特殊背景下签订的,暂时有利于苏联,长远来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2分)方法:全面、辩证、客观、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2分)(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的备战赢得了时间;但丧失警惕,致使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侵略野心;推迟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