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川二中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历 史 试 卷总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促成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原因是( )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各民族密切交往,互通有无中外经济交往频繁交通发达,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较畅通A、B、C、D、2、有人认为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犁发展到成熟阶段,其最主要的改进之处是( )A、可用双牛挽拉B、解放了人力C、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D、可以灵活调节耕地深度3、右图货币开始使用的年代是( )A、隋文帝开皇年间B、唐高祖武德年间C、唐太宗贞观年间D、唐玄宗开元年间4、唐代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
2、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5、以下几个少数民族的势力曾到达并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的是( )突厥吐蕃六诏回纥A、B、C、D、6、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外国科技文化成果的是( )缀术医术十进位记数法大化改新A、B、C、D、7、“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密(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我们可看到这段材料记载的最早书籍是( )A、隋朝的书籍B、唐初的书籍C、唐朝中期的书籍D、唐朝末年的书籍8、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标志是( )A、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
3、则B、制订历书“太初历”C、大衍历的制订D、张衡对月食作出较科学的解释9、对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 赵州桥设计和长安城扩建是当时标志性建筑采用了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都城的建设风格影响了日本的城市建设A、B、C、D、10、与唐朝的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 )A、唐朝的强盛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C、开明、兼容的政策D、科举制实行11、“诗仙”李白的诗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
4、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12、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免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C、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条件D、使中央有足够的“岁币”搞议和13、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文臣任知州实行保甲法编练禁军设置转运使A、B、C、D、1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
5、理军事15、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农田水利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16、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主要区别在( )A、是否为了维护封建制度B、是否在统治危机的背景下进行C、是否能从根本上挽救危机D、是否在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17、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置南面官,下列有关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权力等同北面官A、B、C、D、18、唐朝末年许多中原地区人民来到契丹境内,主要是因为( )A、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乱B、契丹势力不断扩大C、契丹人希望学习汉族先进经验D、汉族人要帮助契
6、丹人向封建制过渡19、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族进行抗辽到灭辽、灭宋说明了( )A、从正义性转向非正义性B、为了女真族人民的利益C、女真族向封建社会过渡D、是野蛮落后的社会制度征服先进的文明20、岳飞赢得后世的尊敬,在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主要是因为( )A、在保卫汉族政权,对抗少数民族的抗争中战功显赫B、功勋卓著却惨遭杀害,得到后人的同情C、抗击少数民族贵族的掠夺符合人民的利益D、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严明的治军方略21、绍兴和议与澶渊之盟的相似之处是两宋( )A、割让土地B、屈辱称臣C、贡纳岁币D、战败议和22、苏轼说:“今国所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引文中的“二虏”是指( )A、党项和蒙古B、党
7、项和契丹C、契丹和女真D、女真和蒙古23、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隔阂在增大24、成吉思汗的历史作为不包括( )A、统一蒙古各部B、建立蒙古政权 C、发动大规模征伐战争D、迁都燕京25、对元朝灭南宋的战争和文天祥抗元的看法,正确的是( )元灭南宋是统一全国的战争蒙古在南下过程中激化了民族矛盾文天祥抗元是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行为元朝的统一和文天祥的抗元都应肯定A、B、C、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让园宅,遍满海
8、内,四方物尽为所收”。材料2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运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3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匹绢未穷。”材料4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各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回答:(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哪些现象?(3分)(2)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
9、么实质问题?(3分)(3)材料3和材料4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是何种社会实质的反映?(5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太平治迹统类材料2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3(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按:指辽、西夏之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
10、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4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回答:(1)依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3,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2与材料4对宋初改革措施的不同看法,简要谈谈你对宋初改革的评价。(6分)28、北宋与辽、南宋与金议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6分)简要评述两次议和的影响。(6分)29、简要评述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主要政策及其作用。(13分)答题卡一、单
11、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3)27、(1)(2)(3)28、29、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D 3、B 4、B 5、D 6、D 7、C 8、C 9、D 10、D 11、C12、C 13、D 14、B 15、C 16、D 17、D 18、A 19、A 20、C 21、C22、B 23、C 24、D 25、D二、非选择题26、(1)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3分)(2)唐朝前期,商贾中一些富
12、商的资本非常雄厚。(3分)(3)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3分)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代正起着微妙的变化。(2分)27、(1)藩镇割据问题。(2分)从皇帝控制兵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2分)(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预防,内患“深可惧”。(2分)基本出发点在于: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2分)(3)宋初的措施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但由此却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的负担,而且地方兵弱财困也不利于抵抗辽、夏的进攻,这些都成为后来北宋社会危机出现的重要因素。(3分)28、(1)背景:1004年宋辽战于
13、澶洲,辽军受挫。只好谋求议和,北宋皇帝对抗辽本身就缺乏信心和决心,双方一拍即合,于第二年达成和议。(3分)以岳飞为代表的抗金派取得抗金壮举争重大胜利的时候,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解除岳飞、韩世忠的兵权,并诬陷岳飞谋反而将其投入狱中,宋金开始议和。(3分)(2)影响:澶渊之盟尽管对宋来说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但它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沟通了宋辽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宋辽双方都获得了好处。(3分)宋金议和,形成了长达近百年的对峙局面。南北相对稳定,南方经济继续发展,明显超过北方,北方经济也得以恢复。(3分)29、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平靖边疆:东突厥强大,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源兵击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2分)加强管理: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理;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2分)册封首领:西突厥首领接受册封。(2分)和亲通婚: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同他结婚。(2分)作用:唐太宗实选择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