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宁波三中 毛敏露1、顾名思义是概念研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历史上,某一朝代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体现了古人的制度创新。该制度是A秦代的郡县制 B汉代的刺史制 C唐代的三省制 D元朝的行省制2、“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3、“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
2、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4、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A18世纪末的英国B19世纪末的美国C1920年代的苏联D1930年代的德国5、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 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
3、的是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C“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D“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6、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设置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使用高转筒车A B C D 7、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
4、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8、“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9、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里的“代替”是指A.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B.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C.新教代替天主教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10、如果拍摄纪录片记忆中国1984年,可以选择的事
5、件有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A. B. C. D.11、下列作品中,以战争为创作题材的是A狂人日记 B老人与海 C格尔尼卡 D海燕12.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
6、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黍稷粟麦豆麻稻马牛羊狗猪 五谷六畜图鸡犁耕图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
7、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2)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6分)(3)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150019世纪末是人类文明交流的冲击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6分)(4)阅读下表,结合“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各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11分)(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张一元”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900年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1906
8、年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1925年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193040年代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1956年公私合营“文革”期间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1982年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1992年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1995年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1999年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2002年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14、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
9、,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
10、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
11、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4分)(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6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12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4分)叁考答案:1D 2D 3C 4B 5C 6D 7B 8B 9A 10D 11C 12B13(26分)(1)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3分)(2)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
12、文明。(2分)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4分)(3)表现:经济: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经济附庸。(2分)政治: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亚非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在亚非拉地区传播,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2分)(4) 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19251956: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561999: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1999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
13、革深入。(11分)14(26分)(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2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4分,答出其中二点即可)(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2分)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分)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心的史
14、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确性。(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自选模块历史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回答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
15、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1) 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3分)材料二 “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7分)参考答案:(1)商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商业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商业要服从农业的发展。(3分)(如写重商但同时抑商可酌情给分)(2)相同观点:商业过度发展导致农业
16、衰退,应以农业为本。(2分)实践:实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官府干预商品交换,直接参与经营商业活动,调控商品价格。(5分)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右图),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材料二 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
17、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请回答:(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4分)(2)材料二中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1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2分)说说今天我们要保护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3分)参考答案:(1)生、旦;(2分)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答出两点就得2分)(2)长期衰微的处境;(1分)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2分)面临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改革。(答出三点就得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