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3.50KB ,
资源ID:26971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97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新地”。秦昭襄王晚期将“迁”纳入律令体系,使其稳定化与制度化,成为刑罚的一种。秦国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A. 扩大王朝统治疆域B. 瓦解地方反抗势力C. 巩固宗法血缘体系D. 适应集权政治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新地”主要是为了瓦解这些新占领地区的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这些地区的反抗势力,从而达到加强对地方统治的目的,而将“迁”入刑的根本原因是集权社会的基本成型,

2、只有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君主才可以通过律令体系直接支配每一个人,才可以通过包括刑罚在内的各种方式使他们成为迁移的对象,故选D项;这些迁移的地区都属于秦国统治区域,与扩大王朝统治疆域无关,排除A;B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秦国这些举揹利于削弱地方宗法血缘体系,而不是“巩固”,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秦汉“以迁入刑”的目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A. 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B. 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C. 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 强化了北方的政治

3、中心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汉音”是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语言问题,与“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关系不大,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的准确解读,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

4、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 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B. 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C. 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D. 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反映了统治者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生产,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缓和社会矛盾的问题,故A错误;限制百姓的赋税并不能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故B错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

5、生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 精耕细作的传承B. 人地矛盾的显现C. 稻麦种植的减少D. 技术交流的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均体现了要多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的特点,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多地少的矛盾,B不正确。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5.有学者说:“

6、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神权政治。辛亥革命后,除了袁世凯准备称帝时祭过天,国家元首已经取消了这种活动。此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这么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学者意在强调A. 辛亥革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B. 民主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C. 军阀割据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D. 辛亥革命确立了新的政治“合法性”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出现的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政治已基本上脱离了神权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使主权在民的权利合法性原则得以肯定,故正确答案为D项。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C

7、项。故选D。6.1949年前,中国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含义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阐释:一、国民党政治力量强调五四学生运动会的爱国主义面向,但对新文化运动持否定态度。二、共产党政治力量主要凸显五四运动的政治运动面向将其阐释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三、知识分子群体强调“民主”“科学”等现代观念和思想在中国的塑造,并力图与政党政治实践保持一种文化的张力和距离。这三种不同阐释说明A. 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B. 五四运动代表的是一种深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C. 五四运动的价值含义与中国的政治文化实践紧密相关D. 五四运动引发了一个新文化复兴和爱国主义的新时代【答案】C【解析

8、】【详解】依据表格中国民党、共产党以及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含义阐释可以看出,国民党强调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突出五四运动是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共产党强调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突出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识分子强调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与政党政治实践保持一种文化的张力和距离,突出五四运动是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由此可以看出三种阐释都是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实践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表格中的三种阐释突出的是五四运动的时代特征,不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故A项错误;BD项只符合国民党和知识分子的阐释,排除。7.从1937年到1945年,美英苏等国给国民政府提供27笔贷款,

9、总额达34.7亿银元。其中仅美国的贷款就达26.2亿银元,占总数的75.4%;1948年,美国对华投资达14.1亿美元,占全部外商投资总额的44.1%。这反映出A. 列强已经主宰中国经济B. 美国既帮助中国抗战又干涉中国革命C.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 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对华投资的主角【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近代中国近代政治经济。1937年到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美国的“贷款”有助于中国抗战,1946年,中国步入解放战争时期,此时美国的对华投资干涉了中国革命,B项正确;A项“主宰”的结论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故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无法支撑D项结论,故排除8.

10、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A. 民族意识开始兴起B. 外交策略改变C. 国人认清列强本质D. 外交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外交新词汇体现了国际外交理念及国际主权意识,反映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项正确;A项,民族意识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且题干并未全面体现民族意识,排除;B项

11、,题干不能体现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与国人对列强的认知,排除。9.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B. 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C. 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融合D. 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可知,新文化运动使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融合,故选

12、择C选项,排除A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中的抉择,故排除B选项;结合所学,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民主思想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思想,故排除D选项。10.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科学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A 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B.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 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D. 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满负荷工作法”中的承诺与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信息未

13、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排除。C项,题干中的措施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活力,并未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题干中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但并未完全实现管理体制转变,排除。11.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A 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B. 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C. 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D. 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给予原先各邦君主较大权力,“责任内阁制只能

14、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说明议会成员不赞同宪法给予的既定权力,体现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保守性,故C项正确;德意志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故A项错误;德意志是皇帝掌握国家的实权,故B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控制内阁和议会,故D项错误。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12.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

15、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 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B.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C. 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D. 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1961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适应冷战需要,故选A;B不是美国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与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关系不大,排除C;当时,美苏争霸,这一举措并非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排除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是最早进入工

16、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5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负责中等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专门机构科学和艺术局,对实施科学和艺术教育的学校提供资助。1856年,皇家艺术学会成立,开始组织科学及贸易课程的考试。从1860年开始,科学和艺术局实施了科学教育考试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这是英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开端。1881年成立了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考察西欧各国职业教育,1887年成立全国技术教育促进会。1889年和1890年先后通过技术教育法案和地方税收法,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相应保障。此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摘编自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材料二 自同治五年设立福

17、建船政学堂以来,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洋务学堂。这些学堂以培养近代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科主要为军事技术、工矿电报以及外国语类。甲午战败,洋务学堂为实业学堂所替代。此时农、工、商、矿学堂设立较多,特别是在官方主办的学堂之外,民间资本也创办了一批实业学堂。学堂科目的设置也多为与国计民生、民族资本主义相关的工矿技术、农业、纺织、林业、兽医、商业等。清末实业学堂上承洋务学堂,下启民国初期的职业教育,可视为近代职业教育学肇端的代表。但是,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多种原国,清末实业学堂困难重重。摘编自葛孝亿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

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积极作用。(3)结合中英近代职业教育的不同发展命运,谈谈给你的启示。【答案】(1)特点:基于工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有立法和财政保证;19世纪末以后获得长足发展。(2)背景:洋务运动的影响;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外交流的加深(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的传播)。积极作用:培养了大量实业技术人才,推动了近代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教育体系,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改变了人们的职业观念,冲击了传统的职业价值体系。(3)启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19、相应的经济基础;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其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得出基于工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根据“英国政府成立了负责中等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专门机构科学和艺术局,对实施科学和艺术教育的学校提供资助”得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1881年成立了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考察西欧各国职业教育,1887年成立全国技术教育促进会”得出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根据“通过技术教育法案和地方税收法,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相应保障”得出有立法和财政保证;根据“此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得出19世纪末以后获得

20、长足发展。(2)背景:根据“自同治五年设立福建船政学堂以来,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洋务学堂。”得出洋务运动的影响;根据“清末实业学堂上承洋务学堂”并结合所学得出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根据“学堂科目的设置也多为与国计民生、民族资本主义相关的工矿技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结合所学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外交流的加深等角度概括。积极作用:根据所学从培养人才、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冲击传统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近代化等角度概括。(3)启示:根据前两问的内容及所学,可从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经济基础、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国家支持、职业教育要求的思想环境等角度和方面概括启示。14.阅读材料

21、,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世界大事年表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东欧剧变;APEC成立。1991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海湾战争;苏联解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问世;澳门回归中国。2001年“911”事件;以美国为首的驻阿联军发起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11年北约军队发动利比亚战争。2015年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俄国出兵叙利亚。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

22、案】【答案示例1】论题:冷战结束后,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阐释: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数地区性冲突中,都有美国的身影。美国相继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且不断制裁伊朗,扶植亲美政权,企图控制伊斯兰教国家。1999年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0年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公然黄海海域进行军演,近年来又不断挑动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在我国东海、南海地区滋事。支持北约东扩,加强以菲律宾等盟友国家的控制。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借重充当世界宪兵的力量,妄图建立自身领导下的单极世界。【答案示例2】论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阐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格局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23、,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此后,欧盟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又加剧了世界格局多极化。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所拥有的与美国可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崛起等都冲击了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世界多极化至今仍然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解析】【详解】本题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解答时首先提取表格材料信息,可拟定一个有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具体论题,如: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15.材料 公元805年2月,唐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

24、士,行使内相职权;提升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执掌起草国家文件法令之权,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这就是有名的“永贞革新”。政治上革新派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行,下令取缔“官使”,禁止“五坊小儿”为非作歹;针对藩镇军阀割据分裂国家的现状,提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在用人路线上,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惩抗拒朝廷的官员。经济方面革新派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政令,加强盐税管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军事方面,一是设法委派素有威望的老将范希朝,担任右神策统军;二是任命韩泰为行军司马;三是准备在铲除恶势力的同时,进而削平藩镇。

25、在短短456天内,如此迅速的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革新目标没有能够实现,最终以失败告终。据卫克兴柳宗元与“永贞革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永贞革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代“永贞革新”。【答案】(1)特点:在皇帝主导下进行;涉及多个领域;进程急剧、力度大;持续时间短。(2)评析: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革新派力量薄弱,阻力过大,没能实现中兴的目标【解析】【详解】(1)由材料“唐顺宗任命提升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可得出在皇帝主导下进行;由材料“政治上革新派针对宦官专权.针对藩镇军阀

26、割据分裂国家的现状在用人路线上经济方面军事方面”,可得出涉及多个领域;由材料“短短456天内,如此迅速的革新”,可得出进程急剧、力度大,持续时间短。(2)由材料“针对藩镇军阀割据分裂国家的现状,提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由材料“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行”,可得出整顿了吏治;由材料“加强盐税管理,整顿财政”,可得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材料“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革新目标没有能够实现,最终以失败告终”,可得出革新派力量薄弱,阻力过大,没能实现中兴的目标。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在进攻波兰的战争中,德国使用内

27、击战战略,以每大3050公里的速度实施钳形究去围歼破军,波军伤亡20万,被俘42万。9月27日攻陷华沙,波兰被迫停止抵扰。德国攻陷波兰后,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政西欧国家。英法虽然向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从宣战日起到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前,双方在法德边境集结大量军队互相对峙,没有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斗。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网史纲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就波兰政府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罗斯福提议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政府;在古尔极力为流亡政府辨护,争取让它在新政府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苏联则力主以临时政府为核心,吸收部分流亡政府的成员。最后苏联的主张占了上风。西方国家在不能控制波兰

28、政府的情况下,力图限制其疆界西移的幅度,只同意以奥德河为其西界,但苏联坚持要进一步西移到奥德一西尼斯河一线,取得成功。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波兰在二战前、后期面临的不同国际局势。(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筇西方国家对波兰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答案】(1)二战前期:德国采用闪电战袭击波兰,波兰沦陷;法西斯势力疯狂对外扩张;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波兰建立何种政府引发争议。(2)绥靖政策导致德国在西线迅速取胜;波兰复国,疆域西扩;苏联获得了对波兰的控制权。【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在进攻波兰的

29、战争中。德国使用闪击战战略波兰被迫停止抵抗。”、“德国攻陷波兰后,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攻西欧国家。”、“英法虽然向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可从德国采用闪电战袭击波兰,波兰沦陷、法西斯势力疯狂对外扩张、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等方面说明波兰在二战前期面临的国际局势。依据材料“雅尔塔会议就波兰政府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可从雅尔塔会议召开、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波兰建立何种政府引发争议等方面说明波兰在二战后期面临的国际局势。(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前期英法等西方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导致德国在西线迅速取胜。二战后期英法等西方国家未能控制波兰,波兰在苏联的支持下组建以临时政府

30、为核心,部分吸收流亡政府成员的新政府,疆域西扩,而苏联取得了对波兰的控制权。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在唐代的诸多诗人中,李商隐是较为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一个,其涉及政治、民生的诗作不下百首,占了总诗作的将近1/6。李商隐在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揭露、展示了社会的各种弊端,既有大唐王朝衰落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都在长诗中得到揭示。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幻想能够实现王朝的中兴。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多次

31、作诗歌颂在平叛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屡屡提出尖锐的批评。如针对朝廷军队的腐败现象,他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由于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这让李商隐的诗作于思想和深度上要超过前人。摘编自龚书铎、刘德麟主编隋唐五代: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商隐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艺术品格。【答案】(1)唐朝日益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激化了社会矛盾;一些将领对藩镇用兵,在平叛战争中立功。(2)直面社会现实,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敢于揭露问题和批评朝廷,体现了正直无私的创作品质;歌颂评判

32、中立功的将领,希望国家统一,升华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从李商隐诗中揭示的“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 等,可知那个时代国运走向和各种社会问题;从“多次作诗歌颂在平叛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可知他的创作素材来自社会现实的具体存在,并由此得出正面的背景要素。(2)根据材料“涉及政治、民生的诗作不下百首,占了总诗作的将近1/6。”可得出其创作内容、风格;根据材料“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屡屡提出尖锐的批评。”这种敢于揭露问题和批评朝廷的做法,可知其正直无私的创作品质;根据材料“李商隐多次作诗歌颂在平叛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可得出其政治主张和价值观。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