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932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学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1-6题要求涂在答题卡上;第三题和第四题只能选中11或12其中一个方框涂黑)。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左传襄公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

2、计划”。2002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因此,“和谐社会”一问世,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外交部的一本刊物北京共识立即赞誉“中国的决策者正在寻求和谐”。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中国人比较熟悉“小康社会”,应当看到“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小康社会”本来就应当是和谐社会。由于一直被认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因此,“和谐社会”就变成了主

3、要是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经济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我们都喜欢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完全正确的。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请看世界上有多少“手中有粮”的人心中仍然很慌啊!这个简单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协调,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不行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用现代人的经济眼光看,落后得很呐!为什么流传千古?还不是因为历朝历代的人都羡慕那既稳定而又“怡然自乐”的和谐吗?社会是经济的环境,社会是经济的导向,社会是经济的动力。环境有好坏,导向有正误,动力有大小,只有和谐社会才是好环境,才是正导向,才是真实的动力、持久的动力。中国人喜欢讲“社会稳定”,应当看到“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

4、后相继的关系。社会不稳定谈不上和谐。在实现了社会稳定以后,紧接着就应当向“和谐社会”迈进。“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稳定是有多类型的。死水一潭,固然稳定得连一点涟漪都没有,可那毕竟是死水,容易腐臭。高压下的稳定是表面的、短暂的,不是真正的稳定;和谐的稳定是内在的、持续的,是真正的稳定。和谐也有多种。静态的和谐固然可贵,动态的和谐更加难得。从古希腊到黑格尔都阐述过“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和谐不是原地卧倒,不是故步自封。动态的和谐才是美,才是艺术。动态的和谐使人心情舒畅,能调动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谐”与“稳定”,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动、静相间,

5、社会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中国人已告别“斗争哲学”多年。那么,应当取“斗争哲学”而代之的是什么?今天明确了,是“和谐”哲学。“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的体现。事物之间有矛盾,也必然有斗争,可斗争是第二位的。斗争,不是为斗争而斗争。斗争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和比较和谐的社会。尤其是在两大对立阶级基本消失以后,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大同小异,完全可以做到“和而不同”。各种利益集团之间互惠、互利、互补、互动,更应当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和谐社会”是当代“和谐哲学”的一种体现。1对文中“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康”包含着“和谐”,“和谐”对“小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B“

6、小康社会”是就经济目标而言的,它重视经济发展,所以就忽视“社会稳定”。C“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D没有社会稳定,就谈不上“小康”与“和谐”。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开头,引用左传襄公的话意在说明中国人一直处在政治和社会的和谐之中。B作者认为“和谐社会”是指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C作者引用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的话,说明动态的和谐才是美,是调动社会积极性的主要因素。D世界上有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人心中仍然很慌的原因是经济还不够发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新修滕王阁记韩 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

7、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见注释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

8、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

9、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注释】三王所为序、赋、记:“三王”指王勃、王仲舒、与王绪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滕王阁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壮其文辞 壮:认为壮美B.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躬:鞠躬,弯腰C.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假:假借,做借口D.窃喜载名其上 窃:偷偷地,暗中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愈未到滕王阁”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系官于朝 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受约束于下执事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 乃不辞而承公命A B C 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无事且还,

10、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5分)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月 杜 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 ,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8、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分)9、分别简析“万里”、“时时”、“夜久”这三个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

11、分(6分) ,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紫。 滕王阁序天之苍苍, ? ? 逍遥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_,_,不逾矩。” 论语乙 选考题请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答题前务必将答题卡上所选做的题号的方框涂黑,只能涂黑其中一个。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曾经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

12、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

13、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

14、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

15、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6、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

17、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端午节2009年6月4日1430,著名学者纪连海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就如何传承端午节习俗等问题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主持人(以下简称“主”) 中国自古就是个尚“礼”的国家,各种典礼和仪式都是组成传统节

18、日文化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可能通过提倡重新举办大规模的典礼来宣传传统节日,但没有了先人最朴素的崇拜感和庄严感,传统节日就很容易变淡、变味了。您怎么看“过节的概念已经很淡化了”这样的现象?纪连海(以下简称“纪”):我觉得是这样,过节的概念淡化了,是因为他不了解我们的节日,如果他了解了我们的端午节,那么他一定不会淡化。比如说中华民族这么多的节日,除了给神和鬼过的以外,给人过的其实就是端午节。当然这个端午节真的就是给屈原过的吗?历史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中华民族的端午节真正的起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起源于吴越,今天的江苏和浙江地区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龙,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那么我们如何和

19、自己的祖先进行交流呢?这样就有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我们现在都会说我们是龙的子孙,那么你的纪念和你的仪式在哪里呢?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划龙舟,划龙舟代表我们是龙的子孙。现在包粽子是给人吃的,过去是给蛟龙吃的,是我们祭祀祖先的一个方式。过去过端午节的时候南方比较普遍。过去南方过端午节的时候都缠五色丝,因为龙有龙纹,过去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因为他身上纹着花才得名。后来这个纹身比较痛苦,就衍变成为系五色丝以代表我们是龙的传人的后代。过这种端午节本身就有回味祖先的意思。主: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像端午节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节日,您是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纪:端午节有两个源头,最后这两

20、个源头落脚点是在屈原这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很多人,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荆楚地区的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等到了宋朝的时候却把这个节日划定成为我们的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呢?从宋朝到现在一千年,屈原的诗,屈原的离骚在我们印象里比较深。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屈原呢?中国的老百姓说要纪念屈原,其实并不是屈原投江自杀,而是他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我要起身抗争,我要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我要保持一种清白。那么屈原说的话,不是像我们老百姓这么容易理解,那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屈原。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

21、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其实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比屈原早多了。吴越划龙舟划了3 000多年,中原像我说的挂艾蒿这种东西也有3 000年了,都比屈原要早上1 000年。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越是封闭落后的地区的传统文化保存的越是完整,内容和形式也越丰富;相反,越是发达和现代化的地区的传统文化越单薄和冷淡。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纪:这种现象要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这个现象在过去应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越落后、越封闭的地区传统的文化保护得更好,而越开放、越发达的地区这种民族节假日的味越淡,

22、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没有时间过节。第二、随着我们中西交流的增加,很多人会去过西方的一些节日,所以看起来传统节日的味道就淡一些。第三、由于我们前面诸多的原因,再加上我们近一百年来对这种节日的宣传和了解比较少。端午节原来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防病治病的,这样的话,你还会不过吗?这两年,每当中华民族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网友在网上纪念,你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所有节日都有一批人在推广,他们是义务的,他们就是在推广中国人要过中国节。这就是因为当一个民族足够强大的时候,一定会问三个问题:第一、我是谁?第二、我从哪里来?第三、我去向何方?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我要

23、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改变、影响整个世界,所以不要说我们的发达会让我们的文化消失,恰恰相反,在发达地区,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思。主:您觉得有给其他人物设立纪念日节日的必要吗?纪:我觉得这个人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屈原就是独一无二的,屈原之后有千千万万的屈原,但是屈原之前没有。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一个人是官吏?是伟大的诗人?既是文人又是官吏,忧国忧民,最后又在国破家亡之际投江自杀呢?如果我们真的能讨论出来有这样的人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个人一定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比如说我们讲屈原,我们讲中华民族周围的很多的国家

24、都是要过端午节的,如果我们找出一个人也能有这么广泛的认知度我是赞成的。(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人们的传统节日意识之所以淡化,是因为传统节日都是为鬼神过的,端午也不例外。B历史真是不简单,人们为和祖先交流就产生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真的是为纪念屈原。C人们在端午节纹身,后改为系五色丝以示自己是龙的传人,都有回味祖先的意味。D这篇访谈有一个亮点就是主持人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过传统节日的话题联系起来。E被访谈者认为:屈原的独一无二是因为他独特的身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诗人兼官吏。(2)以“端午节”为话题,主持人提了四个问题,请概括这四个问题的要点,并归

25、纳概括访谈的主题。(6分)答:_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思”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_ (4)纪连海先生认为: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为屈原设立的,而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资格达到这样一个被以节日的形式来纪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以这样的形式来纪念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答:_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

26、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牛衣对泣的地步。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C、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D海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15、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

27、,透着现代的气息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BCD1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谦恭”为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从容是一条舒徐而不滞缓的溪流;从容是一缕和暖而不熏蒸的春风;从容是一次淡定而不盲目的攀登。答:17、西方一颇有影响的防务学者奉政府之命给“人道干预”作了如下解释。请将它们改为一个长句。(5分) 要求:(1)涵盖材料全部内容,(2)必须是单句。人道干预是由一些国家采取的武力强制行为。人道干预不必得到被干预国的同意。人道干预的目的是预防或制止严重而广泛违反人权或国际人道法。人道干预的实施可以经过联合国授权也可以不经

28、过联合国授权。答: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上海,甘肃,内蒙,新疆,陕西,吉林)六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