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895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的产物,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 古希腊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源头B. 代议制的核心是民主与议会C. 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D. 美国首创资产阶级代议制【答案】C【解析】【详解】古希腊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而代议制是间接民主,排除A;代议制当然不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而是既有承继又有发展,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体现了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继承与发展,

2、故选C;代议制的核心不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而是公民如何行使权力,排除B;英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但没有体现“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限定,排除D。2.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前夕,对美国民众说“我们唯一感到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又说“当人们自由地追求真理时,真理就会被发现。”下列各项中,对“恐惧”原因和追求“真理”的理解最为贴切的一项是A. 一战爆发和美国参战 B. 经济危机和国家干预C. 法西斯主义和民主制度 D. 竞选失败和竞选成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以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前夕,A时间不符;法西斯主义和民主制度是二战时

3、的;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前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给人民以战胜危机的信心,让民众不要害怕和恐惧,鼓励人民主动寻找解决绝危机的办法,C正确,D与题干不符。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背景3. 周礼地官司市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段材料能够说明A. 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B. 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C. 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D. 西周时期打破了“工商食官”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记载,西周的市场分为“大市、朝市、夕市”三类,对各类

4、市场的贸易人员、开市时间都有规定,说明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4.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 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 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答案】C【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排除ABD,选C。5.“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

5、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这个时间线索,可知材料中的“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至隋朝之间,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而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后,打破了特权垄断,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的局面,故C正确。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是在秦朝建立之时,故A错误。 三省六部制体现

6、的是中央权力互相牵制的特点,并不是“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体现,故B项错误。豪门望族势力的壮大,反而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不会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故D错误。6.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

7、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

8、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7.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A. 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 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C. 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D.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希望人们建立道德价值观念,具有美德;从而智者学派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D项正确。反对研究自然界并不是材料的主旨,而是强调通

9、过建立道德价值观念,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排除A。苏格拉底没有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B项说法错误,排除。苏格拉底提倡人发现自我,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排除C。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决定推行训政及地方自治。为此,1935年蒋介石致电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会熊公哲,“令其对王安石遗规作一深切研究,并作庐山训练教材之一”。据此判断,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遗规”是A. 将兵法 B. 保甲法 C. 保马法 D. 均输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以大致从30年代初推行训政伊始,国民党政府颁布了

10、保卫团办法,其后在地方推行以重建保甲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地方自治,在县以下推行保甲制度,严密基层统治网,加强对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军队的控制,严密防范、镇压共产党的活动,强化对民众的统治,从而王安石变法的保甲法受到重视,因为王安石的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平时种田,闲时练兵,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军事力量,减少了军费开支,符合当时国民政府的需要,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政府训政9.“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这段话评述应指A. 反

11、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 冷战局面的结束C. 欧盟的诞生 D. 世贸组织的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A项与材料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制度遭遇了巨大的挫折,材料“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可知当时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这都是冷战局面结束后出现的局面,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不全面,只符合材料“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材料没有涉及世贸组织的成立的内容,故排除D项。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冷战的结束10.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

12、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A. 分封制度瓦解B. 王位继承混乱C. 宗法制度松弛D. 中央集权确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中信息表明秦国王位继承方式多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没有严格的执行,这说明秦国宗法制度松弛,故C项正确;、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不如B项更体现这一现象的本质,B属于题中的现象,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先秦时期,广大庶人与奴隶是没有氏的,他们不属于任何宗族集团。社会地位也低于有氏的居民。宗族成员因血缘就能获得较高

13、的社会地位,因而他们是古代社会的贵族。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动,旧有贵族、平民、奴隶的界限开始趋向崩溃。自战国始,平民和奴隶获得姓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先秦宗法制度亦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秦汉以后出现的封建宗族便广泛地包括了不同阶级的居民,从而使宗族和宗法关系明显地带上了阶级关系的痕迹。11.对比近代英、德两国政治制度,选择正确的内容填入表格空白处A. 君主凌驾议会之上,掌握国家实权B. 议会至上,君主是国家的象征C. 君主权力有限,只掌握行政权D. 君主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下,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所以君主的权限应该是君

14、主是凌驾于议会之上,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故选A;B属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故排除;C是英国在内阁制形成之前的君主权限,不属于德国,故排除C;D本身不属于君主的权限,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D。12.刘谕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目,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基于美国A. 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B. 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C. 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D.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美国两党虽然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但是政见有很大的分歧;C不对,国民的民主意识是一方面

15、,但更重要的是政治制度;B不对,贬低了美国的民主选举;D符合题意,不管谁上台,美国的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都有利于保证民主。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分卷II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

16、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

17、(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

18、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信息“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结合材料信息“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再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2)问从材料信息“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

19、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注意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流传的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文学流传的趋势及认识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其间每当更迭朝代的时候,便有所谓“群雄并起”,这种“群雄”,就是封建的割据之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些狡黠者,利用朝代更迭人民骚动的时机,来攫取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保持地主阶级宰割天下的局势。所以朝代只管更

20、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材料二 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瑕疵,并且可以给他们本国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黄

21、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美)房龙:人类的故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并分析这一不同背后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1)不同:中国:重农抑商;西方: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原因:中国: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西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关系:经济政策是

22、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战国时期中国井田制崩溃,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出现重农抑商政策;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此产生“重商主义”政策;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重商主义被摒弃,产生自由经济政策。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迟迟不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重商主义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自由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材料二信息“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到了19世纪,重

23、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再分析原因:中国封建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小农经济;西方则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注意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指出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战国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出现;后来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经济政策产生。另一方面指出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如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后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的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则在不同时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

24、世界市场的扩大。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5.【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穆罕默德阿里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

25、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3)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答案】(1)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学习西方改革军事。(2)改革的核心是军事改革。采取的措施:创办了埃及军官学校,从国外聘

26、请教官,培养军官。招募士兵,加强训练。不断扩建军营,加紧征兵,使军队数量迅速增加。大力发展海军。(3)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从改革过程看,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采用的是封建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导致管理不善,生产混乱。从外部原因看,外商不愿传授先进的技术,破坏生产,引进的设备也比较陈旧。从发展进程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不断侵略东方国家,致使改革不能成功。【解析】【详解】(1)由材料“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可见,要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角度说明阿里向西方学习。如: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仿效欧洲国

27、家改革行政制度,学习西方改革军事。(2)第一小问,由材料“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可见阿里改革的核心军事改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培养军官、训练军队质量,提高军队数量和发展海军等方面作答。 (3)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相比较,可以从根本目的、改革过程、外部原因和发展进程等角度作答,如: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只学器物不变制度、都在发展上受制于外国和都受到列强的侵略等。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有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的材料:“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杜绝秘

28、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裁减军备;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要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联合机构。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其矛头指向哪一国家?目的是什么?(2)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在当

29、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主张公开缔结和约;航行自由;贸易自由;裁减军备。矛头指向了世界霸主英国。目的:在重新瓜分世界中争得战利品;利用经济优势夺取海上霸权、贸易霸权等;集中体现了美国在战后进行扩张的要求。(2)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允许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土耳其统治下的一些民族小国实现独立;削弱苏俄和德国缔结和约的影响。作用: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由“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可见主张公开缔结和约;“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可见航行自由;“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可见贸易自由;“裁减军备”,可见裁减军备。联系一战后

30、的英美争夺世界霸权,判断其矛头指向了英国。由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可知,美国要利用经济优势夺取海上霸权、贸易霸权等,在重新瓜分世界中争得战利品,集中体现了美国在战后进行扩张的要求。(2)第一小问,由材料“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可见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由材料“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可见允许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土耳其统治下的一些民族小国实现独立;由材料“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要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可见削弱苏俄和德国缔结和约的影响。第二小问,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主张分

31、割战败国的殖民地,在当时有利于欧洲新兴国家的建立。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5年,凯末尔党人废除了一夫多妻制;1926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1934年,国家规定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26年上半年,土耳其开始采用欧洲历法,并同时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1925年9月,土耳其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同年11月,国家禁止男人戴传统的土耳其费兹帽,代之以西方式的礼帽。昝涛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材料二 M哈坎雅乌兹在评价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时,认为尽管国家实行世俗化的政策,但对于

32、民众来讲,伊斯兰教仍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俗化政策使得土耳其国家和社会逐渐疏离。国家与社会疏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而凯末尔是以一种专制代替了另一种专制,同样造成国家与社会的疏离,似乎说明其改革少有进步可言。周术情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答案】(1)学习西方,民主化、世俗化、现代化。(2)观点一:错误。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打破传统宗教文化对政府、对民众的束缚,有利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提高民众的生活和文化水平,使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观点二:正确。世俗化改革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操之过急;伊斯兰教仍然留在社会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民众一时难以适应改革;通过政府强制手段推行,容易形成专制。观点三:不全面。综合内容论证。【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废除了一夫多妻制;1926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等信息可以看出凯末尔改革的特点。(2)材料二认为凯末尔改革消极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可以赞同这一观点,也可以反对这一观点,也可以认为这种观点不全面。对每一种观点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亚洲觉醒”的先驱凯末尔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