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新疆塔城三中高二(上)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M=1,2,3,N=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NMBNMCN=MDNM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一个()A棱台B棱锥C棱柱D圆柱3如图是某运动员在某个赛季得分的茎叶统计图,则该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是()A2B3C22D234函数y=x+1的零点是()A0B1C(0,0)D(1,0)5某校高二年级共有600名学生,编号为001600为了分析 该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情况,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了 一个样本容量为6
2、0的样本如果编号006,016,026在样 本中,那么下列编号在样本中的是()A010B020C036D0426已知一个算法,其流程图如图,则输出的结果是()A10B11C8D97在ABC中,M是BC的中点,则+等于()ABC2D8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有一内切圆,现从正方形内取一点P,则点P在圆内的概率为()ABCD9已知直线a,b和平面,那么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若a,b,则abB若a,b,则abC若ab,b,则aD若ab,b,则a10下列函数中,以为最小正周期的是()Ay=sinBy=sinxCy=sin2xDy=sin4x1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3、A=135,B=30,a=,则b等于()A1BCD212直线2xy+1=0与直线y1=2(x+1)的位置关系式()A平行B垂直C相交但不垂直D重合13四个函数y=x1,y=x2,y=x3中,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的是()Ay=x1BCy=x2Dy=x314已知数列an是公比为实数的等比数列,且a1=1,a5=9,则a3等于()A2B3C4D515不等式x(x3)0的解集是()Ax|x0Bx|x3Cx|0x3Dx|x0或x316若正数a,b满足ab=a+b+8,则ab的取值范围是()A(0,16B4,16)C4,16D1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7计算=18
4、已知函数,若f(3)=10,则a=19某校共有学生2000人,其中高三年级有学生700人为调查“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情况,现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0的样本,那么样本中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是20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等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1已知sin=,0,求cos和sin(+)的值22如图,正方体 A BCDA1 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1)证明:BD1AC;(2)证明:BD1平面 ACE23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x22x+2=0的两个
5、根,且2cos(A+B)=1求:(1)角C的度数;(2)边AB的长24甲,乙两组各4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知多少”抢答比赛,他们答对的题目个数用茎叶图表示,如图,中间一列的数字表示答对题目个数的十位数,两边的数字表示答对题目个数的个位数(1)求甲组同学答对题目个数的平均数和方差;(2)分别从甲,乙两组中各抽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答对题目个数之和为20的概率25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n2+n+1,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n项和Tn26已知圆C:x2+y2+4x2y+a=0,直线l:xy3=0,点O为坐标原点(1)求过圆C的圆心且与直线l垂
6、直的直线m的方程;(2)若直线l与圆C相交于M、N两点,且OMON,求实数a的值2016-2017学年新疆塔城三中高二(上)12月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M=1,2,3,N=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NMBNMCN=MDNM【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分析】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结合题意易得结论【解答】解:M=1,2,3,N=1,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得NM,故选:D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一个()A棱台B棱锥C棱柱D圆柱【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分析】通过
7、三视图画出几何体的图形,判断结果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几何体是棱锥故选:B3如图是某运动员在某个赛季得分的茎叶统计图,则该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是()A2B3C22D23【考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析】根据茎叶图写出这组数据,把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排列,最中间的一个或最中间两个数字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解答】解:由茎叶图可知:这组数据为12,15,22,23,25,26,31,所以其中位数为23;故选:D4函数y=x+1的零点是()A0B1C(0,0)D(1,0)【考点】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分析】直接令y=0,求解x的值即可,【解答】解:令y=0,x+1=0,x=1,1是函数
8、的零点,故选:B5某校高二年级共有600名学生,编号为001600为了分析 该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情况,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了 一个样本容量为60的样本如果编号006,016,026在样 本中,那么下列编号在样本中的是()A010B020C036D042【考点】系统抽样方法【分析】根据系统抽样的定义,求出对应的组距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600人中抽取样本容量为60的样本,则样本组距为60060=10,则6+310=36,故另外一个同学的学号为036,故选C6已知一个算法,其流程图如图,则输出的结果是()A10B11C8D9【考点】程序框图【分析】根据题意,模拟算法的流程图的运行过程,总结规律
9、,求出满足条件x=109时x的值【解答】解:模拟算法的流程图的运行过程,是求和运算,即x=0+1+1+1+1+1,当x=109时,输出x:10;故选:A7在ABC中,M是BC的中点,则+等于()ABC2D【考点】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分析】作出三角形的图象,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由图象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如图,作出平行四边形ABEC,M是对角线的交点,故M是BC的中点,且是AE的中点由题意如图+=2故选:C8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有一内切圆,现从正方形内取一点P,则点P在圆内的概率为()ABCD【考点】几何概型【分析】由于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内切圆半径为1,然后求出正方形面积
10、及其内切圆的面积,代入几何概型公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正方形的边长为2,正方形的面积S正方形=22=4,其内切圆半径为1,内切圆面积S圆=r2=,故向正方形内撒一粒豆子,则点P在圆内的概率为故选:C9已知直线a,b和平面,那么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若a,b,则abB若a,b,则abC若ab,b,则aD若ab,b,则a【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由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性质,知A正确;若a,b,则a与b相交、平行或异面;若ab,b,则a或a;若ab,b,则a或a【解答】解:由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性质,知若a,b,则ab,故A正确;若a,b,则a与b相交、平
11、行或异面,故B不正确;若ab,b,则a或a,故C不正确;若ab,b,则a或a,故D不正确故选A10下列函数中,以为最小正周期的是()Ay=sinBy=sinxCy=sin2xDy=sin4x【考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分析】根据函数y=Asin(x+)的周期为,求出各个函数的周期,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由于函数y=sin的周期为=4,故排除A由于函数y=sinx的周期为2,故排除B由于函数y=sin2x的周期为=,故排除C由于函数y=sin4x的周期为=,故选:D1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135,B=30,a=,则b等于()A1BCD2【考点】正弦定理
12、【分析】由A与B的度数求出sinA与sinB的值,再由a的值,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的值即可【解答】解:A=135,B=30,a=,由正弦定理=得:b=1故选:A12直线2xy+1=0与直线y1=2(x+1)的位置关系式()A平行B垂直C相交但不垂直D重合【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分析】化简直线方程为一般式方程,然后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解:直线y1=2(x+1),化为2xy+3=0,而与2xy+1=0的斜率相同,并且在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1和3,所以两条直线平行故选:A13四个函数y=x1,y=x2,y=x3中,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的是()Ay=x1BCy=x2Dy=
13、x3【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分析】利用幂函数的性质,直接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在区间(0,+)上,y=x1是减函数,y=是增函数,y=x2是增函数,y=x3是增函数故选A14已知数列an是公比为实数的等比数列,且a1=1,a5=9,则a3等于()A2B3C4D5【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由题意可得q4=,可得q2,而a3=a1q2,代值可得【解答】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R)由题意可得q4=9,解得q2=3,a3=a1q2=3故选:B15不等式x(x3)0的解集是()Ax|x0Bx|x3Cx|0x3Dx|x0或x3【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14、法【分析】结合函数y=x(x3)的图象,求得不等式x(x3)0的解集【解答】解:由不等式x(x3)0,结合函数y=x(x3)的图象,可得不等式x(x3)0的解集为 x|0x3,故选:C16若正数a,b满足ab=a+b+8,则ab的取值范围是()A(0,16B4,16)C4,16D16,+)【考点】基本不等式【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出【解答】解:正数a,b满足ab=a+b+8,化为0,解得,ab16则ab的取值范围是16,+)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7计算=5【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分析】利用指数和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求解【解答
15、】解:=3+2=5故答案为:518已知函数,若f(3)=10,则a=7【考点】函数的值【分析】由函数性质得f(3)=3+a=10,由此能求出a的值【解答】解:函数,f(3)=10,f(3)=3+a=10,解得a=7故答案为:719某校共有学生2000人,其中高三年级有学生700人为调查“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情况,现采用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0的样本,那么样本中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是140人【考点】分层抽样方法【分析】用样本容量乘以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即得所求【解答】解:样本容量为400,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为,故样本中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是
16、400=140,故答案为14020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等于5【考点】简单线性规划【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设z=x+2y,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设z=x+2y,则y=,平移直线y=,当直线y=经过点A时,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z也最大,由,即A(1,2),此时zmax=22+1=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1已知sin=,0,求cos和sin(+)的值【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分析】由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cos,再利用两角和的
17、正弦公式求得sin(+)的值【解答】解:,22如图,正方体 A BCDA1 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1)证明:BD1AC;(2)证明:BD1平面 ACE【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分析】(1)连结 BD,证明ACBD,ACDD1,推出AC平面 BDD1,然后证明BD1AC(2)设ACBD=O,连结OE,证明O EBD1,然后BD1平面ACE【解答】证明:(1)连结 B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ACDD1BDDD1=D,BD平面BDD1,DD1平面BDD1AC平面 BDD1BD1平面BDD1BD1AC(2)设 A
18、CBD=O,连结O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是BD的中点E为DD1的中点,OEBD1OE平面ACE,BD1平面ACE,BD1平面ACE23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x22x+2=0的两个根,且2cos(A+B)=1求:(1)角C的度数;(2)边AB的长【考点】余弦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知cosC=cos(A+B)进而根据题设条件求得cosC,则C可求(2)根据韦达定理可知a+b和ab的值,进而利用余弦定理求得AB【解答】解:(1)C=120(2)由题设:AB2=AC2+BC22ACBCcosC=a2+b22abcos120
19、=24甲,乙两组各4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知多少”抢答比赛,他们答对的题目个数用茎叶图表示,如图,中间一列的数字表示答对题目个数的十位数,两边的数字表示答对题目个数的个位数(1)求甲组同学答对题目个数的平均数和方差;(2)分别从甲,乙两组中各抽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答对题目个数之和为20的概率【考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分析】(1)写出甲数据,根据平均数以及方差的公式求出甲的平均数和方差即可;(2)写出乙的数据,设事件“两名同学答对题目个数之和为20”为事件A,求出所有的基本事件以及满足条件的事件的个数,作商即可【解答】解:(1)由图可得
20、,甲组答对题目的个数:8,9,11,12,=10,=(4+1+1+4)=;(2)由图可得,乙组答对题目的个数:8,8,9,11设事件“两名同学答对题目个数之和为20”为事件A,以(x,y)记录甲,乙两组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满足“从甲,乙两组中各抽取一名同学”的事件有:(8,8),(8,8),(8,9),(8,11),(9,8),(9,8),(9,9),(9,11),(11,8),(11,8),(11,9),(11,11),(12,8),(12,9),(12,11)共16种满足事件A的基本事件为:(9,11),(11,9),(12,8),(12,8)共4种P(A)=,答:两名同学答对题目个数之和
21、为20的概率为25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n2+n+1,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n项和Tn【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分析】(1)运用数列通项和前n项和的关系:当n=1时,a1=S1;当n1时,an=SnSn1,计算即可得到所求通项公式;(2)求得当n=1时,T1=;当n2时, =(),由数列的求和方法:裂项相消求和,化简即可得到所求和【解答】解:(1)当n=1时,a1=S1=1+1+1=3;当n2时,Sn=n2+n+1,Sn1=(n1)2+(n1)+1,两式相减得:an=SnSn1=n2+n(n1)2(n1)=(2n1)+1=2n但a1=3不符合上式
22、,因此an=;(2)当n=1时,T1=;当n2时, =(),前n项和Tn=+=+(+)=+()=且T1=符合上式,因此Tn=26已知圆C:x2+y2+4x2y+a=0,直线l:xy3=0,点O为坐标原点(1)求过圆C的圆心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m的方程;(2)若直线l与圆C相交于M、N两点,且OMON,求实数a的值【考点】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确定圆心坐标,和直线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可得直线m的方程;(2)由OMON得,即x1x2+y1y2=0,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得出x1+x2=2,代入上式即可得解【解答】解:(1)由题意得,C(2,1),kl=1,由ml得,kmkl=1,km=1直线过圆心(2,1),直线m的方程为x+y+1=0(2)设M(x1,y1),N(x2,y2),则由OMON得,即x1x2+y1y2=0由得,2x24x+15+a=0x1+x2=2,y=x3,y1=x13,y2=x23,将代入得a+18=0即a=182017年5月7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