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89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笔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 1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显著增加,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大,采集和渔猎已不能满足人类对稳定的生活来源之中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可用于解释A人类从事贸易的必要性B争夺土地资源的紧迫性C奴隶社会出现的可能性D原始农业出现的必然性2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1978年

2、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分封制遭破坏C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宗法等级森严3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禁忌)而民弥贫,法物(即为合法地纳民之物)滋章,而盗贼多有。”因此他强调治理国家要坚持A兼爱B无为C礼法 D民本4秦汉时期,朝廷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可下达到最基层的亭、里及黎民百姓。由此可见,秦汉文书政治A维护了统治政权的长期稳定B激发了地方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地方与中央保持统一D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5元封五年,武帝置十三部刺史,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

3、,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据此可知,汉代刺史制度A缘于王国问题日益严重B反映中央体制调整C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体现刺史位卑权重6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7东晋时期,皇权受制于士族门阀,朝廷中重要官职均为门阀士族把持,庶人不能染指。至于左右朝政的六品以上的宰辅,更是完全由士族垄断。

4、这反映出当时A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B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C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D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8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新全球史主要强调了“此项工程”的兴建A加速了城市发展B巩固了国家统一C促进了南北交通D增加了财政负担9唐朝三省因分工不同,中书、门下省之间常有政见冲突,出现“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情况,影响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致使政事常被贻误。为解决这一问题,唐朝实行A六部制 B政事堂制度C科举制 D内外朝制度10“即使在把道家奉为正统,以老子为虚拟祖先的唐朝,

5、儒家和佛教的发展也是迅速的。在中国现实中,往往一座山上既有道观,又有寺庙,还有孔庙,而且个个香火旺盛,没有干扰。”上述材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A多样性 B延续性 C包容性 D开放性11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诗中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通过对唐诗的深入研究,他撰写了元白诗笺证稿等史学名著。这说明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B唐诗真实反映唐朝社会状况C诗歌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D历史研究必须用诗歌来印证1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

6、代中国医学A重视临床医学B医生学识渊博C注重调试病人心理D浸润儒家文化13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皿上,莲花纹是主要装饰图案之一。北魏晚期还出现一种图案比较抽象的莲花瓦当,同时很多石窟里以莲花为构图中心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反映了该时期A佛教在社会上影响大B统治者视佛教为正统C佛教与政治紧密结合D儒学出现了严重危机14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己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己,民己因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因,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因,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行政不统一影响政府的

7、治理效果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15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这些举措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16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A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B基于辽境内社会发展不平衡C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D旨在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17戏场原为临时性设置,宋朝时形成了“逢场作戏”现象,即每

8、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逢场作戏”的出现表明宋朝A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C坊市制度瓦解D传统文化受到冲击18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两广盗贼多起,广东和广西巡抚互相推诿。朝廷决定任命韩雍为总督,开府梧州,统管两广,“三司皆长跪白事”。总督的设立旨在A提高地方的政务处置效率B分化事权以实现相互牵制C防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D调整地方体制以强化皇权19有人说内阁是“有名无实”的宰相,也有人说内阁是“有实无名”的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有决策权是丞相B内阁有决策权但仅备顾问C内阁无决策权但地位低

9、D内阁无决策权但权力较大201582年(明万历十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玛窦被派往中国传教。来到中国后,他换上儒生的服饰,用中文撰写福音,积极融入士大夫的圈子,甚至不惜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这些举动意在A便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B有利于官方对传教的支持C掩盖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减少其在中国的传教阻力21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这表明他A要求全面接受西方文明B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D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22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碰

10、撞下中国沿海城市化过程加速,但是明显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加上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近代城市未能成功转型为现代化都市。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城市化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23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而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记载,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说明了当地民众A逐渐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B比珠江其他地区民众更具爱国情怀C宗族家乡观念强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D逐渐意识到落

11、后的清政府无法依靠24辛亥革命失败后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由此,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民主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25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共两党的代表在广东高等师范学院的礼堂内,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出席,他的座位号是39号。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革命统一战线形成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D爱国统一战线形成26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失去了固定的版图共产党人不得不暂时把建立人民政权的初心

12、,带到了马背上。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左倾错误导致军事受挫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D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路线271931年通过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没收富农出租的土地,保留其自己经营的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这种调整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实施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8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

13、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A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29“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模仿了苏联模式B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C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两场改革都是原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14、3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3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A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B文字和国家机器的出

15、现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D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32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封建主常常既有自己的封君,又有自己的封臣,但封君只与自己的直接封臣有联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该学者旨在表明,该制度A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局面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实现了君民共治的结果D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33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年)热心于航海事业,其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还想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基督教君主)联盟,发动一次新的十字军运动。这说明葡萄牙的早期航海活动A以宗教传播为主要方式B受到欧洲宗教改革的深刻影响C得到东亚宗教势力支持D带有经济与宗教侵略的双重性3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

16、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C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D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非美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上35下面是1510一1609年英国物品价格指数趋势图。影响1510-1609年英国物价指数趋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重商主义B殖民战争 C价格革命 D工业需求36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

17、、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欧洲殖民者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37“Je pensc,donc je suis”(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著名的哲学命题。在他看来,人类共同的本性即理性,把人与非人区分开来;人也不需要依靠神祇,通过理性即能把握世界。据此可知,笛卡尔的思想A体现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B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C倡导人的绝对自由和理性精神D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3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但联邦政府行使宪法

18、未授予的权力时,各州有权拒绝。这表明该宪法A解决了奴隶制存废问题B体现了中央分权制衡原则C确保全体公民权利平等D给予地方政府较大自治权39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选举席位。这说明英国A政治制度具有渐进性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D君主立宪制曲折发展402019年12月13日,保守党领袖鲍里斯约翰逊正式就任英国首相。据此可知,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约翰逊因国王支持而赢得胜利B保守党赢得英国议会下院选举C约翰逊获得内阁成员一致认可D反对党失去国王与民众

19、的支持411765年英国颁布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于外国,违者褫夺国籍没收家产,并对招募者处以监禁和罚款。1788年对输出工具或机器者处以罚金,以后又多次颁布类似法律,直到1824年才撤销。这些法令A保护了英国的传统行业B有利于英国确立工业优势C维护了英国的商业利益D促进了英国垄断组织形成42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创新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许多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B缓解了劳资矛盾C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结合D反映了国家干预4319世纪初,英国思想家欧

20、文已经洞悉资本主义的剥削,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度、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欧文的主张A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启发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C指出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D没有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44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发动了两次起义,分别喊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1836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的要求,这些运动A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B表明工人阶级逐渐觉醒C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D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45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

21、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A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6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它是由民族主义泛滥造成的,还有人认为其是列强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巴尔干危机加剧B欧美列强争夺世界市场C英德争夺殖民地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47在1938年9月的一次国际会议结束后,英国首相张伯伦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无论报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

22、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人一场战争。由此可知,英国将A纵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B援助波兰抵抗德国侵略C表达对被侵略国的同情D加入德国意大利的阵营48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逐步开始对经济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尤其是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义务交售制为农产品采购制以及大规模开垦荒地并种植玉米作物。这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49有学者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为了促进自身经济的进步,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一些发达国家抛弃的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于环境要求的标准日渐提高,阻碍和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企业的成长

23、。据此可知,发展中国家A需采用多边贸易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B在经济全球化下机遇与挑战并存C只有融入世界经济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D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以实现共赢50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这说明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A积极迎接挑战B树立合作共赢意识C坚持利益优先原则D增强自身实力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

24、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材料二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材料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延续了几千年,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虽然王朝更替,但是政治制度还是一朝一朝延续下来。这种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和在沿袭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阶段性,以及各项具体内容之间不可分割的整

25、体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进行的,这个核心就是皇权。秦统一全国以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和强化,官僚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成为支配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种基本形式。中国长期的封建时代虽然不断经历改朝换代但只是更换皇帝而已。究其原因,实是顽固的人治观念在作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吏的任免、铨选、考课、奖惩等逐渐制度化,其体系之完整,规范之详密,制度之完备,均居于同时期世界的前列。摘编自姚伟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与特征(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5分)

2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5分)52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二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

27、、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

28、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并指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2分)。(4)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3分)5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社会主义3

29、00年材料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部分)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乌托邦意为“空想的国家”)。1817年以后圣西门的著作论财产和法制、论实业制度和新基督教等著作,阐述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欧文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4年后失败。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1871年巴黎公社。1880年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划分的依据。54

30、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密切。(14分)材料一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

31、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

32、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3分)(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和意义。(6分)14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D B B C C 610 B D B B C 1115 C D A C D 1620 B B A D D 21

33、25 D D C B B 2630 A A B D B 3135 D A D C C 3640 B C D A B 4145 B C A B C 4650 D A C B B二、材料分析题51(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血缘关系为纽带。(2分)(2)职责:教化百姓;扶弱济贫;执掌司法等。(3分)原因:统治者的高标准要求;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分)(3)特征:发展呈现出延续性、阶段性、整体性的特点;皇权至上;政治制度呈现官僚化;重人治,轻法治;政治制度日益完备。(5分)52(1)原因:没有形成完整和系统性的政策;对恢复商品市场关系的结果有不同认识。(2分)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

34、的政治经济危机,为了恢复和稳定政治形势。(2分)(2)模式:建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南斯拉夫模式。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捷克斯洛伐克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3)特征: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2分)(4)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3分)53示例:阶段1:15161848年,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形成阶段。(3分)依据: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阐述了理想的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圣西门和欧文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但是他们

35、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9分)阶段2:1848年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与实践阶段。(3分)依据: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9分)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54(1)特点:独立发展;各具特色;相互渗透。(3分)(2)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流,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使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4分)(3)背景: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2分)意义: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有利于中国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助力沿线各国快速发展,实现参与各方的共同繁荣;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