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86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3)环境污染加剧等。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知识点二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连线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知识点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1)构成2连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

2、执法和宣传教育。一、理解运用能力1(2009广东卷)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答案:D2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的正误。(1)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2012江苏卷T24A)()(2)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2012江苏卷T24D)()(3)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2010北京卷T5C)()(4)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2010北京卷T5B)()(5)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北京

3、卷T5D)()二、读图析图能力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据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哺乳动物:偷猎和丧失栖息地;鸟类:丧失栖息地。(2)据表中数据分析,应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理清脉络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典例1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

4、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是“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答案B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针对练习1下列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因自然资源丰富,虽然人口增长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析:选B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环境容纳量。人口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口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考点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DNA(基因)的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根本原因)

6、(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典例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解析运用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

7、保护,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方式,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时,引进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答案C不能正确理解富营养化的原因(1)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2)引起的后果:“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针对练习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结合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考查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富营养化产生的危害。 22010年8月深圳海域发生了大规模赤潮,影响海域达15平方千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赤潮的

8、颜色主要取决于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海水中N、P含量较高,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会造成水体缺氧,引起虾、贝类等生物的大量死亡赤潮的发生,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ABC D解析:选A引发赤潮的生物主要是一些藻类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这些藻类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覆盖在水体的表面,影响光的透过,同时它们的细胞呼吸又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致使水体缺氧,引起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可见,赤潮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实验探究能力材料分析型实验(高考常考实验)典例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

9、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已知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污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水样编号A组(原始水样)0.20.30.311010776.5B组(添加N)11.522.52019181718C组(添加P)899.510119.57.57.57D组(无添加)0.20.20.31109776.5请回答有关问题:(1)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

10、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2)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B组和C组分别添加N和P的目的是使B组与D组、C组与D组分别形成条件对照。通过比较加入N或P的水样与污染源下游的水样中的蓝藻数量来分析原水样的污染原因。B组加N以后,在工厂排污口下游的明显增加,说明污水中含N量并不多,而C组在中的蓝藻数目基本未变化,可知污水中本身含P超标。答案(1)工厂排污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2)对照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材料分析型实验题的呈现形式及答题策略1材料分析型实验主要包括的三

11、种形式(1)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2)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实验控制的条件;(3)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2材料分析型实验题应对总策略(1)注重分析实验程序:在实验教学和复习中,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处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既要知道怎么做,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实验程序往往是分组标号单一变量处理和无关变量处理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如果实验之前材料或者所需溶液没有配制,往往第一步需要处理材料和配制溶液。单一变量处理和无关变量处理顺序可以调整。如果现象的观察需要特殊的工具,如显微镜,则需要制备临时装片。(2)结论分析离不开实验类型:探究

12、性实验结论可以有多个,支持假设或者否定假设,需要根据不同结果来讨论。验证性实验,结论是唯一的,结果是支持假设的。(3)注意结论和假设的呼应:实验首先给出假设,最后需要补充结论,要注意结论与假设相呼应。结论或者肯定假设,或者否定假设,依据实验结果的不同而不同。课堂对点练题组一人口与环境问题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选D地球人口仍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

13、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最长久的国家是()A甲国B乙国C丙国 D丁国解析:选B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题组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3(2010江苏高考)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14、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选B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该小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故并非对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长在路边的小草可能含有一些利于生存的抗性基因,故可能对人类有重要价值;路边的小草可为某些动物提供栖息环境,该动物可能是某种害虫的天敌。4(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

15、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解析:选B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改变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并迅速扩散,对农田产生了危害,属于生物入侵;麋鹿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丹顶鹤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5(2013江苏高考)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

16、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多选)()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解析:选AB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秸秆残留量下降最快,因此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呼吸,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的进行;图中纵坐标为秸秆残留量的百分比,因此提前处理,曲线位置

17、不会上移;堆放时氧气相对充足,但残留量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6(2013广东高考)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测定项目红壤红壤污泥红壤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土壤PAHs含量(g/kg)5271 079765黑麦草叶绿素含量(mg/g)2.02.12.3黑麦草每盆干重(g)1.72.32.7黑麦草PAHs含量(g/kg

18、)401651428(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_加强,_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_,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_,但生物质炭的输入_,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解析:(1)土壤的通气状况改善,细胞有氧呼吸增强,合成更多的ATP,为根吸收矿质元素提供大量的能量。(2)由表可知施用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的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增加,从而使黑麦草的光合作用增强,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

19、的PAHs含量都增加,但生物质炭可以吸附PAHs,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答案:(1)有氧呼吸ATP(2)能增加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使光合作用增强升高能吸附PAHs物质循环再生课下提能练一、选择题1(2014桂林模拟)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 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要保

20、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解析:选A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用合理捕捞措施。2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入该

21、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解析:选A抓住题干信息中湖泊的前后变化及经济发展变化,比较二者,不难发现环境污染的同时,生物种类减少,生物的减少,导致污染物净化的减慢,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3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

22、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选D引进外来物种和栽种当地经济作物不能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 闭,等待自然恢复,不能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4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但研究人员并不是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将它们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A充分

23、利用杂种优势B保护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C保护自身知识产权D避免出现新基因解析:选B四倍体鱼生长快、抗病性强,直接投入生产可能会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而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鱼杂交,所得的后代为三倍体,高度不育,这样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5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

24、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解析:选B根据生态学原理,引入外来物种适当,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其次是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6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曲线是()A BC D解析:选D污染开始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加,

25、达到一定限度后,随有机物含量的减少,水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又逐渐减少。7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3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物、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A3、1、2、4 B3、1、4、2C4、2、1、3 D2、4、3、1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3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程度最重,因为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

26、,且发出刺鼻的气味;1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的程度较重,因为草履虫数量多,说明水体中细菌数量大大增加;2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的程度较小,因为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4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程度最小。8下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选B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量比原来的环境容量小。9(2014惠州一模)为

27、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解析:选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0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

28、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形成了3个种群解析:选A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并非一直稳定

29、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3个亚种群间麋鹿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11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所示是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

30、,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解析:选B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不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出生率升高,同时死亡率降低,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维持时间变长;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12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31、,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解析:选C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挺水植物能

32、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圈内所有的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_、_、_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 ,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解析:图中的、分别是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不同层次说明生态

33、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答案:(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直接负反馈间接14(2013 海淀二模)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_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_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呈增加趋势。(

34、3)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_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_关系发生改变。(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结构。(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解析:(1)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要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2)据图分析发现,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

35、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3)比较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可以发现,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答案:(1)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生物量)(2)1、2年生禾本科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3)禾本科和豆科竞争(4)垂直(空间)(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5(2014

36、开封高中月考)研究发现,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等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_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目前人们依据_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2)甲基汞通过_的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_。(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

37、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_。(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_。解析:(1)紧扣题图中无机汞、有机汞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联系图中各生物种群的分布,因问题指向不具体,所以答案“空间结构”也不可具体化。(2)通过“甲基汞”、“富集”等字眼可知考查点为生物富集。“高度亲脂”可与生物膜(突触前膜)联系,“与蛋白质结合”可与受体(突触后膜)联系,乙酰胆碱作用后即被灭活,灭活过程需要乙酰胆碱酶,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据图可知,B类细菌将甲基汞(有机汞)转变为无机汞,此类生物为分解者。(4)“有效降低”即将原有水体中的汞减少,可联系

38、浮床工艺;根据题干“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可得出增加B类细菌可增强对有机汞的分解。答案:(1)净化水体空间(垂直和水平)(生物)群落演替(2)食物链甲基汞导致突触前膜过量释放乙酰胆碱(也可从影响酶活性的角度回答,也可从影响受体蛋白的角度回答)(3)分解者流向分解者和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种植能大量吸收汞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投入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投入能分解甲基汞的真菌) 生态系统的表格数据分析类试题必备答题流程 运用表格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即将【析表】过程中得出的数据特点、数据变化规律等与教材基础知识

39、相联系,将表格数据蕴含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联系,通过有效的信息转换,归纳总结出相应结论一看行和列:看清表格名称、行标题与列标题、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等,找出关键信息。二看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数据上升、下降还是某个数据点后保持不变等。三看关键的数据点: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高或低的数值等,另外,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在识表的基础上,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是理顺行与列的相关性,必要时可用数形转换、拆分表格等方法;在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纵横比较等方法找出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主要进行以下分析:分析行标题、列标题的生物学含义,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40、;分析关键数据(如最大值、最小值、零值、转折值等)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其产生原因;分析比较行内、行间、列内、列间的数据,结合设问列出变量关系式,借助恰当的方法进行分析推导 案例技法展示典例 为研究含铅、汞的污染物对当地生物的影响,科技人员对下列四种生物体内的铅、 汞含量做了一个调查,见下表。请据表回答以下问题:生物种类RQ铅(pb)汞(Hg)A某种小乔木0.550.75B某种植食动物0.841.36C某种大型真菌0.480.91D某种肉食动物1.352.25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41、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 kg至少消耗A_kg。(3)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4)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越高,生物体内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时具有富集作用。(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信息:表格内容表示的是铅、汞等污染物对四种生物的影响。信息:由RQ值的大小可判断污

42、染物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信息:由表格可知,小乔木、大型真菌体内铅、汞的RQ1;肉食动物体内两种污染物的RQ1,且数值最大。信息:由表格可知,去掉C(大型真菌)后,从上到下,RQ值依次递增;在每种生物体内汞的RQ都大于铅的RQ。解读:由信息及表格中的四种生物可知,A、B、D三种生物可组成一条食物链,即ABD。解读:由信息可知,铅、汞污染对小乔木、大型真菌无影响;铅污染对植食动物几乎无影响,但汞污染对其有影响;铅、汞污染都对肉食动物有影响,且影响最大。解读:由信息可知,小乔木、植食动物、肉食动物体内铅、汞的RQ依次递增,说明营养级越高,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越大;汞的RQ都大于铅的RQ,说明汞污染

43、对生物的影响更大。 1设问(2):A(小乔木)为生产者,B(植食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大型真菌)为分解者,D(肉食动物)为次级消费者,因此,A、B、D三种生物可组成一条食物链,即ABD;由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得出,D每增重10 kg至少消耗A:1020%20%250 (kg)。2设问(3):由A、B、C、D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关系,便可绘出碳循环简图。3设问(4):铅、汞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时具有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污染物在体内的含量越大。4设问(5):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Hg)的RQ1,铅和汞污染将会威胁D、B的生存,而汞污染的威胁更为严重;A和C

44、内两种污染物的RQ1,因此,生物A和C的生存不会受到这两种污染物的威胁。由于污染,D和B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将会大量死亡或灭绝,A的生物数目将会大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进而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会被破坏。 标准答案失分防范(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输入四项中漏掉任何一项不得分,第二空答“能量供应”也得分(2)有机物250(3) 图示中四种生物和CO2漏掉任何一项都不得分,箭头方向错误不得分(4)营养级(5)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铅和汞将会威胁D、B的生存,而汞的威胁更为严重;对生物A和C的几乎无影响。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45、影响:由于污染,D和B将会大量死亡或灭绝,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会被破坏。只答对B、D或A、C的影响得一半的分只要答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被破坏”即可 易错探因(1)混淆了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形式(有机物)及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的循环形式(CO2),而错答设问(2)。(2)由于书写食物链错误,把分解者也写入了食物链中,进而能量流动计算错误和碳循环过程书写错误。 大题冲关集训1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生物

46、种类地点A(山腰)地点B(山腰)地点C(山腰)草3种5种9种蕨类7种5种8种灌木15种4种2种松树0种2种0种落叶树20种5种0种非生物因素地点A(山腰)地点B(山腰)地点C(山腰)风速低高高距地1.5米的光强低中高土壤湿度/%483515土壤中有机质/%6.53.82.5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kg19.44.52.3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_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_为止。(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

47、阳光能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4)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5)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A、B、C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A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过程。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在地点A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

48、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1)A(2)次生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稳态(3)A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4)微生物的分解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2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

49、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能力增强。(4)当各项调查数据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解析:

50、(1)在已有植被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该地区各种调查项目的数据,在调查时间内都逐渐增大,表明该生态系统正向着更稳定的方向演替,即该地区营养结构向复杂的方向发展。调查该地区植物的丰富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要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应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的分层情况。(2)生产者的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即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4)一个群落发展到顶级群落,表明各种调查数据能长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51、的状态)。答案:(1)次生逐渐增加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2)如右图所示(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自我调节(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3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花、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的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回答以下问题:(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区域,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

52、群落的_结构。(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动物类群消化道内容物植物昆虫螺沼虾鱼类蛙蛇鸟类蝗虫螺沼虾鱼类蛙蛇鸟类野化的家猫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杀除蝗虫等“害虫”,则不利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试分析其原因_。(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解析:(1)由于水分的影响,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喜湿植物

53、和旱生植物在不同的地方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深度水域的植物种类不同则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四种成分,表格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蝗虫等昆虫、螺、沼虾和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鱼和螺有共同的食物,两者为竞争关系,鱼还以螺为食物,两者又构成捕食关系。(3)清除多种野生植物,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1)水平(2)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蝗虫等昆虫、螺、沼虾、鱼类竞争与捕食蝗虫等昆虫是食物链(食物网)的重要环节,通过食物链

54、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或其他合理的答案)(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4下图是为了处理污水(含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而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表1是对该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表示分解者。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表1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kJm1a1)体内贮存的能量(kJm2a2)呼吸消耗的能量(kJm2a1)体内DDT含量(ppm)甲145.962.883.10.066乙870.7369.4501.30.002 3丙0.90.30.60.94丁141.061.979.10.085戊211.520.1191.4

55、0(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请据表1数据画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表1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_。(3)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 L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表2项目COD(mg/L)BOD(mg/L)总氮量(mg/L)进水750360700出水1505025COD、BOD值越高,表明_污染程度越高;总氮量的降低表明,植物的吸收作用可_(填“降低”或“升高”)水体富营养化

56、程度。(4)该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流入设计了流量和流速控制开关,并且在系统的底部铺设了通气的管网。前者是因为_,后者的目的是促进_。解析: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在食物链(网)中,能量越多的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另外,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知,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据此可以得出:乙是生产者,即处于第一营养级,甲、丁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COD和BOD是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两指标的数值越高,表明有机物的含量越高。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33%(2)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3)有机物降低(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好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