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2KB ,
资源ID:26855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85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A.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B. 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 手工业生产方式D. 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耕织结合”的特点,这种特点就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故答案选择A项。B选项错误,前面一句叙述的是男子的作用;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业;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内容。2.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

2、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A. 鼓励农业生产B. 关心粮食供应C. 重视政府税收D. 促进边地开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可知,政府查隐漏田亩就要原因在于增加政府税收。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的税收3.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该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人

3、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由此可见,汉文帝A. 抑商政策有所放松B. 提升了商人地位C. 注重发展对外贸易D. 注重与百姓同乐【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时期,允许人们进山自由樵采、捕捞,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汉文帝时期,抑商政策 有所放松,A正确;BC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只是涉及允许人们进山樵采、捕捞,没有体现与民同乐的信息,D不正确。4.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A.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 巩固了

4、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

5、和民营手工业的消长分析解答。5.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A.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B. 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C. 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D. 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从事海外贸易活动,阻碍了中国和外国的往来,材料“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表明康熙年间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进而推动了上海对

6、外贸易的发展,B符合题意;C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鼓励,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的机会,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但闭国锁国政策在某些时期有所松动,材料即是闭关锁国政策松动的表现。6. 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答案】D【解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体现了农耕经济的封闭性,故A不符合题

7、意;“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故B不符合题意;“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也体现了农耕经济的封闭性,故C不符合题意;“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反映了商人外出经商,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男耕女、自给自足、安土重迁等方面入手,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7.“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你认为促成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 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B.

8、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C. 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加剧D. 工业革命的扩展【答案】D【解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大陆的大动荡、历史性变革,指的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扩展,故D项正确;工人运动是由于工业革命导致,故A项错误;B和C项也同样隶属于D项。8.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自由主义的盛行B. 世界市场的形成C. 资本输出的带动D.

9、 垄断资本的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以来,英国在海外和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越来越多,这是资本输出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金融,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银行是垄断资本,故D项错误。9.17世纪的时候,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国家,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被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所述国家应是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C【解析】17世纪,荷兰凭借强大的造船业,成为“海上马车夫”,是世界上最大殖民强国,

10、故C项正确;A和B是16世纪殖民强国;D是18世纪的殖民强国,排除。点睛:“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地说明了荷兰在17世纪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等各方面所拥有的殖民霸权。其殖民霸权地位是以雄厚的商业和殖民实力为后盾的。10.“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A. 引发了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B. 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宗教改革深入发展C. 促进阶级关系的变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 加剧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

11、场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后果之一是引起“价格革命”,“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A项,以圈地运动推动工业革命持续发展的状况,发生在英国,并非西班牙,故A项错误。引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非西班牙的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的现象是由“价格革命”引起的,“(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故C项正确。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之后资本主义市

12、场最终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故D项错误。1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是()A.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D. 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社会环境并不稳定,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市场条件,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是科技条件,故D项错误。12.新航路开辟后,世

13、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B. 东西方的借鉴学习C. 正常的文化交流D. 宗教思想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航路开辟后”,联系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正是经过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把亚非拉的落后国家卷进世界体系中,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所以A项符合题意;东西方的借鉴学习、正常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想传播有利于推动人类历史的统一,但不符合“新航路开辟后”,故排除B、C、D。13.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14、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英国还和各殖民地、附属国结成“英镑集团”,采取共同保护关税政策。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A. 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解析】19301932年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各国提高进口关税的目的是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故B正确;各国提高进口关税只会导致关税大战,不利于解决经济危机,故A错误;提高进口关税与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无关,故C错误;提高进口关税是限制进口,不是限制出口,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301932年提高进口关税,对外国商品征

15、收重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时期关税大战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4.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一经济理论主张A. 国家放松干预经济B. 强化国家干预经济C. 完全的自由放任D. 积极仿效计划经济【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强调市场的作用,说明实际上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尊重市场规律。故答案为

16、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主张完全的自由放任,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5.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该措施的直接影响是A. 使农民的利益收到损害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 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农产品的价格得到回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罗斯福

17、新政的内容,注意题干的限制词“直接影响”。针对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暴跌的危机,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让农民减耕减产,防止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C项不是缩减农业的直接影响。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16.在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先后建立起“国内资源保护队”,“公共工程管理局”(PWA),“国民工程管理局”(CW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工程进展署,全国青年管理处,工程振兴局,重新安置局,等等。这些机构成立的共同目的是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 落实“以工代赈”,增加就业C. 提高民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D. 保

18、护环境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新建的各种机构都涉及新的国家工程或项目,需要不少人力,都增加了就业,从而实现了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工代赈”,故B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部分领域,没有体现“全面”的特点,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调动民众参与管理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政府促进民众就业的努力,故C错误。从材料可知这些机构只有部分有保护环境的目的,故D错误。1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A. 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 推行自由放

19、任政策C. 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答案】D【解析】“衡量进步的标准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这说明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D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的经济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否定了自由放任政策,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尽量避免企业国有化,故C项错误。 18.据说,1931年美国的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工人自由快活,美国工人没有民主自由B. 苏联工人工资高,美国工人工资低C. 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大量失业D. 苏联工人剥削农民,美国工人被资本家剥削【答案】C

20、【解析】1931年美国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工人大量失业;而苏联正大力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工人有“铁饭碗”,故选C;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工人并不自由快活,工资也不高,排除AB;工人不能剥削农民,排除D。19.“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工业成就的取得得益于A. 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 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答案】A【解析】【详解】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较大的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实施新

21、经济政策的是列宁,故B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时候苏联引进过西方国家先进技术,但不是岛主苏联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20.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A. 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B.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斯

22、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21.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这样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地区地加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中央的推动和压力B. 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C. 农民资源,主动性增强D.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推动【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全盘集体化的措施,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各地农村出现集体化浪潮。它在短时间内将所有地区的农业生产纳入集体农庄体系中。但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苏联

23、农业发展滞后,粮食产量不足供应国内需求,故A正确,BC项错误。1927年底,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大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由此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22.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材料从根本上反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 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 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并非闭关自守而是也重

24、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等字眼足以证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并不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并未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是依赖外国技术而非依赖外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3.苏联解体表明A. 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B. 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自我调节功能丧失C. 苏联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进入低潮时期D. 苏联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答案】B【解析】苏联解体表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即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自我调节功能丧失,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苏联已经解

25、体,故C项错误;苏联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2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D. 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发展中国家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错误。符合题意;、B和C都是经济全球化正确说法,排除。25.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

26、性组织是A. 联合国B. 欧共体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是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全球性的政治组织,与题干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欧共体属区域性经济组织,与题干国际性组织不符,故B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原则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不符合“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故D项正确。点睛:解答

27、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从选项中选出属于国际性金融组织的选项即可。26.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发展差距。“穷国”的根本出路在于A. 不参与全球化B. 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C. 采用武力方式解决D. 寄希望于发达国家政策的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穷国”指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不是“不参与全球化”,故A错误;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故发展中国家应该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只有

28、如此,才能根本改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故B正确;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武力方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故C错误;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其政策不可能倾向于发展中国家,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根本出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当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应对策略入手,抓住关键信息“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7.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实质上反映了A. 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B. 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C. 美国确立了在世界

29、经济中的霸主地位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得以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反映出以美元为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从而使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故C项正确;AD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说法错误,错在“暂时”。2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 他到浮梁买茶叶时顺便到娱乐场所“瓦肆”听戏C. 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 他将茶叶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答案

30、】A【解析】草市是在远离商业中心的边远地区形成的,属于农村集市贸易。唐朝时期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因此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故答案为A项。“瓦肆”的出现是在宋朝,排除B项;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排除C项;“海禁政策”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D项。29.法拉第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水,“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印象深刻至极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这一现象说明( )A. 伦敦人口急剧增长B. 重工业是主要污染源C. 曼彻斯特工业水平高D. 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泰晤士河水被污染的

31、现象,主要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而不是人口急剧增长,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工业的信息,不能推断出重工业是主要污染源,B项错误。材料没有特指曼彻斯特,也无法体现曼彻斯特工业水平高,C项错误。30.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西葡两国普遍认为海洋不是开放的,所有海域属于发现它的国家;17世纪初,在荷兰产生了海洋主权观念;二战后,国际上逐渐形成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海域分类。这种变化反映了A. 西葡殖民体系分崩离析B. 荷兰人成为海上马车夫C.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 海洋问题的法制化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海洋问题,从个别国家的主权意识、

32、主权观念到国际上逐渐形成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海域分类,形成国际共识,这体现了法制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葡殖民体系分崩离析,而且西葡殖民体系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排除A。荷兰只是在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后来被英国打败,丧失殖民霸权,排除B。材料强调海洋问题的法制化趋势,而不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排除C。二、非选择题31.世界近代史上,以中英为代表的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互关联、渗透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

33、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材料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马嘎尔尼的遭遇映射了当时中国怎

34、样的社会现状?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答案】(1)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的三角贸易比较繁荣,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亚洲。(4分)(2)背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对外需要广阔的

35、市场和原料。(4分)现状: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夜郎自大,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抵制外来贸易。(3分)(3)变化:西方国家以武力打开中国门户,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2分)问题: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欧洲对外贸易的状况,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等,分析、认

36、知,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三角贸易”比较繁荣,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中处于弱势力地位,欧洲大量白银流入亚洲。(2)本问考查的是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乾隆五十一七年(1792年)”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经济上两个方面把握。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题干“社会现状”要求,侧重于从经济方面把握,把握到以下方面: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夜郎自大等。(3)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37、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等,对比材料一、二,不难得出答案。关于第二小问,注意题干“文明史观”角度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围绕“工业文明战胜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不敌工业文明”维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概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

38、经济不断走向解体;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认识文明史观【名师点睛】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著称于世。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古代中国工商业比较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自然经济等多种经济并存的局面。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39、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稍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

40、世界史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友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41、。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友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灾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解析】本题据材料“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即可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例如: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的贫富分化、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环境破坏、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等方面作简要评析。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3.在近代大国崛起的舞台上,海洋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

42、答问题。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二 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航海条例(NavigationActs)。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

43、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百度百科材料三 “海权论”的集大成者马汉(18401914,美国海军理论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一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李家成、李普前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1)材料一主要反

44、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54年取消航海条例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简述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分析马汉提出“海权制胜论”的历史背景,【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间的隔绝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和物种交流;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2)取消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拓展世界市场。(3)观点:控制海洋对于国家的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背景:总结西方列强的经验;第

45、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实力增强;满足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对外扩张的需求;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人类文明的转型等方面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本题根据材料二“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以及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等方面分析英国1854年取消航海条例的原因。(3)本题依据材料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即可简述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美国国力的上升等方面分析马汉提出“海权制胜论”的历史背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