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92.50KB ,
资源ID:26851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85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模块基础训练(4).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模块基础训练(4).doc

1、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展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2.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A.传统文艺B.传统思想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3.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中国先贤孔子2 560年诞辰。本届孔子文化节以“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

2、。这一主题说明 ()儒家思想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加以弘扬和传承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传统文化,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A. B. C. D.4.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C.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思想运动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5.“中秋明月夜,情系日月潭妈祖之光祈福大型电视晚会”于2009年10月2日晚在台湾著名景点日

3、月潭畔举行。每到中秋佳节,无论是祖国大陆还是宝岛台湾,都会通过吃月饼、赏明月等习俗来欢度中秋。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习俗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6.2009年4月20日,海内外数千华人聚集绍兴,隆重举行公祭大禹陵典礼。作为祭禹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学者举行了以“弘扬中华大禹文化、构建两岸交流平台”为主题的研讨会,共同探究历史,解读当代。这启示我们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就必然能推陈出新A. B.

4、C. D.7.(2010南京模拟)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A. B. C. D.8.(2010惠州模拟)“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9.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

5、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10.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B.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要

6、毫不保留地全部抛弃C.否定一切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D.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1.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2.北京四合院是堪称最能体现北京特色的建筑,北京现存大约2 000

7、座四合院,其中约600多座已被挂牌保护。这说明 A.保护古老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B.北京四合院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 C.这是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相交融的需要 D.北京四合院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3.关于中国传统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它是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B.它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全面继承并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D.它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精华14.教育部决定从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等10省(市) 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对于京剧进课堂,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全面继承

8、我国的传统文化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15.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 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 B. C. D.16.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

9、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7.右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 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

10、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由此看来,继承传统文化应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海纳百川,熔铸百家18.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19.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与世长辞。季老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这是因为 () 本民族传统

11、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20.“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 ()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以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 二、非选择题:21.(2010杭州模拟)阅读漫画,回答问题。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漫画进行简要评析。22.在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500名幼稚童声吟唱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世人留下深刻印

12、象。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即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13.2009年8月31日,某市举行新学年拜孔子活动,包括成年礼和拜师礼,旨在弘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倡导尊师重教风尚。活动结束后,某校高二(3)班学生以“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为主题,展开了一场辩论。如果你是评委,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13、就双方观点进行点评并举例说明。 文化生活第四课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2B、3C、4A、5D、6C、7D、8C、9A、10D、11D、12D、13A、14C、15B、16C、17B、18B、19D、20C21、答:(1)题中漫画“传统文化是包袱”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则是我们前进的包袱。用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就可能成为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阻力”和“包袱”。(3)传统文中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是宝贵的财富,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14、”; (3)我们要辩证地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结合起来,传统文化也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宝贵资源与财富。(4)笼统地把传统文化看成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包袱是片面的22、答:(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扬。(2)要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不可照单全收。(3)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注意方式,不要搞一刀切。(4)创新与继承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

15、外来文化。23、答案:(1)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绝对地说它是包袱,也不能绝对地说它是财富,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其影响和作用。(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成为财富。例如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新的内涵。(3)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就不是财富,反而成为包袱。例如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

16、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生活第五课参考答案17、答:(1)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既继承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许多时代因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学习、吸收了历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

17、。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于山东经济、文化建设的实践,抓住新机遇,打造山东特色文化品牌。坚持发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8、答:(1)不赞同该同学观点。理由: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发展成为时尚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面对传统文化,

18、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创新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无论时尚文化,还是传统文化,只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都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2)中学生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应追求的“时尚”,诸如:参加校园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多读书,读好书;参观历史博物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等。(说明

19、:答案应紧扣现实文化生活举例所举事例要具体)19、答:(1)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求,对外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同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