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2 ,大小:589KB ,
资源ID:26825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82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doc

1、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一、二节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40题每题分共0分,41-50题每题2分共20分一、单选题(共60分)1(本题1分)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D前者是后者的基础2(本题1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A有丝分裂过程中B受精作用过程中C配子形成过程中D个体发育过程中3

2、(本题1分)下列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提供实验证据的是( )A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B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C摩尔根用红眼和白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子二代只出现白眼雄蝇D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4(本题1分)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D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5(本题1分)下列关于受精卵中的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的线粒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B受精卵中的DNA分子一半来自精子,一

3、半来自卵细胞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卵中的RNA分子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6(本题1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7(本题1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A复制-联会-分离-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复制-分离-联会-分裂8(本题1分)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种类最多有( )A6种B2种C8种D4种9(本题1分)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aXHXHBAAaaCAAX

4、HXHDaaXHXh10(本题1分)如果已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11(本题1分)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AF2表现型的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比为1:112(本题1分)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A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

5、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有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13(本题1分)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内不可能含有( )A44条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B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C44条常染色体YY性染色体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14(本题1分)果蝇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易饲养、后代多,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B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常染色体,雌果蝇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

6、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15(本题1分)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F1,F2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B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眼色和性别的遗传表现为自由组合D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16(本题1分)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17(本题1分)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

7、A着丝点的分裂B非同源染色体联会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8(本题1分)如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分裂后每一个子细胞均具有生殖功能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D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19(本题1分)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征是( )A染色体进行复制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C有纺锤丝的牵引D着丝点分裂20(本题1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及减半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

8、期和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联会和中期21(本题1分)假设某生物体细胞内有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不会有( )AABBaBCAaDab22(本题1分)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2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BCD23(本题1分)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aBbBAabbC

9、aaBbDaabb24(本题1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与亲本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占()A1/6B2/16C4/16D9/1625(本题1分)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下列关于他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通过测交实验提出了合理的假说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26(本题1分)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子一代紫花豌豆Aa产生的配子情况为( )A全是雄配子,或全是雌配子B雌配子Aa,雄配子AaC雄配子A:a=1:1,雌配子A:a=1:1D雄配子数量与雌配子数量大致相

10、等27(本题1分)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28(本题1分)已知羊毛的白色对黑色是显性,两只杂合的白羊为亲本,生下四只小羊,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这四只小羊的情况可能为( )A三只白羊,一只黑羊B三只黑羊,一只白羊C全是黑羊或全是白羊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9(本题1分)下列关于

11、遗传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是隐性类型30(本题1分)为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小球(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球并记录。则对此模拟实验的叙述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抓取完应将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中,保证每种配子被抓的概率相等B两个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C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但是每个桶内的D和d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D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但是每个桶内的

12、D和d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31(本题1分)在正常情况下, 下列个体中自交后代肯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 )A优良性状个体B显性性状个体C隐性性状个体D有害性状个体32(本题1分)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

13、呈红褐色33(本题1分)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34(本题1分)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35(本题1分)如图是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示意图,其中一定不会出现在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BCD3

14、6(本题1分)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核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37(本题1分)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某细胞内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则该细胞( )A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将形成精细胞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在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38(本题1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基因型不相同的生物,表现型可能相同 D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39(本题1分)如图表示细胞

15、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核DNA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C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40(本题1分)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和皱粒为显性。现有甲(黄色圆粒)与乙(黄色皱粒)两种豌豆杂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如果让甲自交,乙测交,则它们的后代表现型之比应分别为( )A9331及1111B3311及11C9331及11D31及1141(本题2分)人类秃顶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顶,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顶,而

16、在女性中表现正常,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秃顶儿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秃顶儿子与其父亲的基因型相同C杂合子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可能与性激素有关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顶儿子的概率为1/242(本题2分)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 g,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 g,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210 g,甲桃树自交,F1中每个桃子重150g。乙桃树自交,F1中每个桃子重120-180g,甲、乙两树杂交,F1中每个桃子重135-165g。甲、乙两桃树的基因型可能是( )A甲AAbbcc,乙 aaBBCCB甲Aa

17、Bbcc,乙 aabbCcC甲aaBBcc,乙 AaBbCCD甲AAbbcc,乙aaBbCc43(本题2分)香豌豆的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两株白花香豌豆杂交,子一代植株均开红花,继续自交一代后,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红花与白花性状分离比约为9:7.下列有关香豌豆花色遗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亲本在杂交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B香豌豆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C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控制花色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子二代的白花均为稳定遗传的植株44(本题2分)蚂蚁中,雌蚁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蚁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蚂蚁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蚁是AADD、AADd、AaDD、

18、AaDd;雄蚁是AD、Ad、aD、ad,这对蚂蚁的基因型是()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45(本题2分)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另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有角无角甲虫雄性TT、Tttt雌性TT、Tt、tt牛雄性FF、Ffff雌性FFFf、ffA两头有角牛交配,子代出现无角牛,则子代无角牛应为雌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B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C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个体与无角个体的比例为3:5D如果子代甲虫中有

19、角个体均为雄性、无角个体均为雌性,则亲本的交配组合为TTTT或TTTt46(本题2分)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47(本题2分)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中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20、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F2中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致死B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C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D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48(本题2分)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49

21、(本题2分)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50(本题2分)将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杂合子(Aa)分别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大的交配方式和两者比例的差值分别是( )A自由交配,1/4B自交,1/4C自由交配,3/4D自交,1/2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共5分)51(本题5分)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2、,且为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1)该实验设计原理遵循遗传的_定律。(2)完善下列实验设计:第一步:_ _(填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3)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若第一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为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则无需进行第二步。若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则需进行第二步。若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出现红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三、综合题(共35分)52(本题6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

23、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00雄蝇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3)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4)子代雄果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是_。53(本题4分每空分)遗传学家摩尔根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1910年5月摩尔根在实验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想知道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便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

24、验:(1)根据F2中果蝇性别表现,摩尔根提出的假设是_。(2)为验证此假说是否正确,可选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若此杂交后代果蝇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则假说是正确的。54(本题8分)如某动物细胞中核DNA含量为2个单位(c)。如图分别为一个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A是_细胞,与之相对应的曲线线段是_(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2)细胞B有染色体组_个,与之相对应的曲线线段是_。(3)细胞C中有DNA_个单位,C细胞最终能形成_个成熟生殖细胞。(4)在曲线为4时,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时_分离,分别进入

25、两个子细胞。55(本题5分)下图表示统计的1355只某种蝴蝶的性状。这些蝴蝶是由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2(亲本杂交产生F1,然后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蝴蝶的眼色和翅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和E、e)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图中数据进行分析,眼色和翅色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2)双亲基因型组合可能为_;图中F2绿眼紫翅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_。(3)如果雄性个体受到某种环境影响导致含翅色基因E的配子致死,其他配子和性状不受影响,选取F2绿眼紫翅个体中双杂合子(BbEe)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的表型种类有_种。56(本题7分)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

26、性状(由基因D、d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得F2,F2有四种表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丁的基因型是_。(3)F1形成的配子有_种,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4)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 57(本题5分)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分别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

27、。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F1株数F2株数红花白花红花白花红花白花780451149红花白花85077351(1)杂交组合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2)杂交组合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共有_种,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3)根据杂交组合_可以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1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

28、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二者的实质不同,A错误;B、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二者揭示的都是有性生殖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B正确;C、由于生物体内都含有多对等位基因,单独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考虑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C正确;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分离是考虑一个性状,而自由组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状,因此基因分离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

29、组合定律、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的区别与联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遗传定律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符合。2C【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基因的“分离”是指减数

30、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A、B、D错误,C正确。故选C。3C【分析】1、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成单存在,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31、(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2、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用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是萨顿假说的依据之一,A错误;B、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是萨顿假说的依据之一,B错误;C、摩尔根用红眼和白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子二代只出现白眼雄蝇,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是萨顿假说的依据之一,D错误。故选C。4B【分析】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1、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2、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

32、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3、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4、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B、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D、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有性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B。5C【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

33、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来自卵细胞,A错误;B、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因细

34、胞质几乎全来自卵细胞,所以细胞质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B错误;C、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C正确;D、受精卵细胞质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包括线粒体等细胞器以及RNA分子)几乎全部来源于卵细胞,D错误。故选C。6B【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

35、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B。7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

36、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复制联会分离分裂。故选A。8B【分析】解答本题需采用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aa只能产生a一种配子;BB只能产生B一种配子;CC只能产生C一种配子;Dd能产生D、

37、d两种配子。再采用乘法法则计算出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即1112=2种。B正确,ACD错误。故选B。9C【分析】纯合体是指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AABB、AAbb、aaBB、AABBcc、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纯合体。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会发生分离。【详解】AD、AaXHXH、aaXHXh均是一对杂合基因和一对纯合基因组成的,属于杂合子,AD错误;B

38、、AAaa中A和a组成的属于杂合子,B错误;C、AAXHXH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属于纯合体,C正确。故选C。10B【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遗传定律,可以将两对等位基因分开考虑,子代中YYYy=11,所以亲代基因型YYYy;子代RRRrrr=121,所以亲代基因型RrRr,因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子代关于Y/y的基因型比为4YY(1+1+2)4Yy(1+1+2)=11,

39、所以可以推断关于这对基因应是YYYy;同理,子代关于Rr的基因型比为2RR(1+1)4Rr(2+2)2rr(1+1)=121,所以可以推断关于这对基因应是RrRr,组合后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即B正确。故选B。【点睛】11B【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详解】A、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B正确;C、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

40、而不是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B。12D【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的证据:(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A正确;

41、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B正确;C、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13B【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而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详解】A、如果经减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X染色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后期时含有44条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A不符

42、合题意;B、XY性染色体在减过程中已经分离,所以细胞内不可能含有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B符合题意;C、如果经减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Y染色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后期时含有44条常染色体YY性染色体,C不符合题意;D、由于减后期着丝粒分裂,经复制得到的相同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所以细胞内可能含有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人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14B【分析】果蝇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体细胞中染色体数较少,相对性状

43、多且区分明显,所以常作为研究遗传学的材料。【详解】A、果蝇易饲养、后代多,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等,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A正确;B、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有3对,雌果蝇含有2条X染色体,B错误;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果蝇的白眼基因,C正确;D、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B。15C【分析】根据题意,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子二代中白眼只有雄果蝇,说明是伴X遗传。子二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说明子

44、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则亲本为XBXBXbY。【详解】A、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均是红眼,所以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B、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眼色基因与性别决定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因此眼色和性别的遗传不表现为自由组合,C错误;D、在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白眼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D正确。故选C。16C【分析】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即基因在染色体上,具体内容为:(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45、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成单存在,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详解】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由此可见,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

46、: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B错误;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点睛】18D【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

47、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示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具有同源染色体,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B、图示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细胞中只有一个子细胞(卵细胞)具有生殖功能,B错误;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8条,C错误;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点睛】19B【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48、的比较:【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要进行染色体复制,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B正确;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C错误;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B。20A【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使得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详解】减数分裂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而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减半。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C【分析】

4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而在正常情况下,生殖细胞中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aBb的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可产生含AB、Ab、aB、ab四种类型的卵细胞,不可能出现含Aa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卵细胞,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22C【分析】要验证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通常可采用子一代杂合子自交,若后代出现9:3:3:1及其变式,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分析题干可知抗螟非糯性水稻(G

50、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的基因型为GgHh,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23B【分析】从题图看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的比值为3311。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分析即可。【详解】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分析:子代中白色:黄色=3:1,则亲本是AaAa;盘状球状=11,则亲本是Bbbb;故“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C【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含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个体自交,后代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详

51、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分别为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和1/16aabb。所以后代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只有AaBb,占4/16,ABD错误,C正确。故选C。25C【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 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 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 利用统计学方法

52、。(4) 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在分析生物性状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了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了验证,C错误;D、科学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C。26C【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

53、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详解】A、子一代紫花豌豆既可以产生雌配子也可以产生雄配子,A错误;B、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B错误;C、雄蕊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雄配子和a型雄配子,雌蕊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雌配子和a型雌配子,C正确;D、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D错误。故选C。【点睛】27D【分析】分析题中信息:“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均为淡棕色马,随机交配,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可知马的毛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详解】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B、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

54、错误;C、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4+2/41/4=3/8,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16,C错误; D、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1,,表现型为淡棕色马与棕色马,比例为1:1, D正确。故选D。【点睛】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马毛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然后再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写出每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可得出准确答案。28D【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则两只杂合白羊的基因型都为Aa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Aa:aa=1:2:1,表现型为白羊:黑羊=3:1。【详解】从统计学上讲,两只杂

55、合的白羊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白羊与黑羊的比例应为3:1,但因为子代小羊数量少,不符合统计学要求,A、B、C三项均有可能。故选D。29D【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据此答题。【详解】ABC、孟德尔的假说认为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ABC正确;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都是隐性类型,如杂合子含有隐性遗传因子,但属于显性类型,D错误。故选

56、D。30D【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为了保证每种配

57、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正确;CD、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代表雌雄配子的数量不同,但是每个桶内的D和d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代表雌性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或雄性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并且这样也可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正确,D错误。故选D。31C【分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优良性状个体、显性性状个体和有害性状个体都有可能为杂合子,所以自交后代都有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隐性性状个体肯定是纯合子,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肯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详解】A

58、、优良性状个体有可能为杂合子,所以自交后代有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B、显性性状个体有可能为杂合子,所以自交后代有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隐性性状个体肯定是纯合子,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肯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D、有害性状个体有可能为杂合子,所以自交后代有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C。【点睛】32C【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杂合子测交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详解】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

59、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A错误;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33B【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

60、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详解】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连续自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故选B。【点睛】34C【分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缺乏实验证据,不能说明结论正确,A正确;B、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

61、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基因分为核基因和质基因。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质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正确。 故选C。35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

62、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题图分析,A为初级精母细胞,B为初级卵母细胞,C为次级卵母细胞,D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详解】A、图A细胞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细胞质会均等分开,显然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定不会出现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题意相符,A正确;B、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定发生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题意不符,B错误;C、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一定发生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与题意不符,C错误;D、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63、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可能发生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A。【点睛】36D【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数目的比较:【详解】A、人体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为4N,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条、核DNA为N个,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均不同,A错误;B、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为2N,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或2N条、核DNA为2N,核DNA含量相同,B错误;C、卵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为2N,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核DNA为N,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均不同,C错误;D、初级卵母

64、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核DNA含量为4N;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所以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DNA含量一定不同,D正确。故选D。37B【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是某二倍体动物,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含有同源染色体;题中“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已分裂,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题中“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缢裂趋势明显”,表明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则该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子细胞中只有5条染色体,没有同源

65、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只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C、根据分析,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C错误;B、根据分析,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观察的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某细胞,所以分裂后形成精细胞,B正确;D、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38B【分析】1、表现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一般来说杂种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详解】A、兔的白毛与黑毛是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B、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与隐性个体杂交的子代中

66、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错误;C、基因型不相同的生物,表现型可能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基因型不同,但在完全显性时其表现型相同,C正确;D、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正确。故选B。39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其中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丙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丁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详解】A、甲乙

67、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核DNA数目加倍,A项正确;B、丁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常在此时期进行染色体的观察,B项正确;C、丙戊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包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项错误;D、戊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D项正确。故选C。40C【分析】1、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

68、,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3)基因分离定律性状分离比:具有1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具有2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详解】A、由题意可知,甲与乙杂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则依据分离定律,甲(黄)乙(黄),后代存在两种表现型,即黄与绿,则甲(Yy)乙(Yy);甲(圆)乙(皱)杂交,后代存在两种表现型,则甲(Rr)乙(rr),故甲基因型为YyRr、乙基因型为Yyrr。故甲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69、为黄色圆粒(Y R ):黄色皱粒(Y rr):绿色圆粒(yyR ):绿色皱粒(yyrr)=9:3:3:1,乙测交(即Yyrr和yyrr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皱粒(Yyrr):绿色皱粒(yyrr)=1:1,A错误;B、甲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 R ):黄色皱粒(Y rr):绿色圆粒(yyR ):绿色皱粒(yyrr)=9:3:3:1,乙测交(即Yyrr和yyrr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皱粒(Yyrr):绿色皱粒(yyrr)=1:1,B错误;C、甲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 R ):黄色皱粒(Y rr):绿色圆粒(yyR ):绿色皱粒(yyrr)=9:3:3:1,乙测交

70、(即Yyrr和yyrr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皱粒(Yyrr):绿色皱粒(yyrr)=1:1,C正确;D、甲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 R ):黄色皱粒(Y rr):绿色圆粒(yyR ):绿色皱粒(yyrr)=9:3:3:1,乙测交(即Yyrr和yyrr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皱粒(Yyrr):绿色皱粒(yyrr)=1:1,D错误。故选C。41C【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说明表现型与性别有关,但由于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不属于伴性遗传。【详解】A、人类秃

71、顶的遗传虽然与性别相关联,但仍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秃顶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Bb(),他们生的秃顶儿子的基因型为Bb,与父亲的基因型不同,B错误;C、杂合子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而基因又不位于性染色体上,说明其表达可能与性激素有关,C正确;D、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Bb(),再生一个秃顶儿子Bb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故选C。42D【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而每个显性等位基因使桃子增重15克,所以根据子代显性基因的数量可判断其

72、重量,如6个显性基因的AABBCC桃子重210克,5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的桃子重195克,4个显性基因的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的桃子重180克,以此类推,3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65克,2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50克,1个显性基因的桃子重135克。【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甲桃树自交,F1中每桃重150 g,可知甲为纯合子,并且含有2个显性基因,可以排除B,乙桃树自交,F1中每桃重120-180 g,由于120g桃重的情况表示其基因型为abbcc,则乙中每对基因中至少含有1个隐性基因,所以排除A、C。故选D。43

73、C【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株白花香豌豆自交,F1均开红花,F2中红花:白花9:7,所以香豌豆花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设控制花色的基因为A、a和B、b,则A_B_为红花,白花包括A_bb、aaB_和aabb【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亲本杂交产生子一代自交,经过基因重组使F2中红花:白花9:7,双显性基因都存在时为红花,其余为白花。亲本在杂交过程中没有产生的基因突变,A错误;B、由分析可知,香豌豆花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F1(AaBb)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使决定红花的两显性基因

74、组合在一起,C正确;D、子二代白花中包括A_bb、aaB_和aabb,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错误。故选C。44C【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分析题干,雄蚁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蚁基因型是AD、Ad、aD、ad,所以卵细胞是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雌蚁的基因型是AaDd,雌蚁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蚁基因型是AADD、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AD、Ad、aD、ad,所以精子是A

75、D,故亲本蚂蚁的基因型是AaDd和AD,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45D【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详解】A、两头有角牛交配,子代出现无角牛,则亲代为FF(雌牛)Ff(雄牛),子代中雄牛(FF、Ff)都有角,雌牛中既有有角牛(FF),又有无角牛(Ff),A正确;B、无角雄牛(ff)与有角雌牛(FF)交配,子代的基因型是Ff,雄牛有角,雌牛无角,B正确;C、雄甲虫(Tt)与雌甲虫(Tt)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均无角,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1/2;子代

76、雄性个体中无角个体(tt)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1/41/2=1/8,有角个体(TT、Tt)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3/41/2=3/8,故子代中有角个体:无角个体=(3/8):(1/2+1/8)=3:5,C正确;D、若要使子代甲虫中有角个体均为雄性、无角个体均为雌性,则子代的基因型不能为tt,故亲本甲虫的交配组合可能是TTTT、TTTt或TTtt,D错误。故选D。46C【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

77、,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问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求出子一代显性基因的个数范围即可。【详解】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6+2=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6+42=14厘米,故选C。47D【分析】按照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若无异常情况,则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ABD、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开黄花(aaB_)和蓝花(A_bb)的个体,

78、说明F1同时含有A、a、B、b基因,故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没有致死情况,则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bb=9:3:3:1,事实上,F2的表型及比例是红花(A_B_):黄花(aaB_):蓝花(A_bb):白花(aabb)=7:3:1:1,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则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又由A_bb(蓝花)的比值是1而不是3,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A、B错误,D正确;C、结合分析可进一步推知,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bb,C错误。故选D。48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

79、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

80、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49C【分析】分析曲线图: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且无限接近于1/2;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因此,图中a表示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表示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详解】A、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对应于图中曲线a,A正确;B、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并且它们的比

81、例相等,因此显性纯合子=1/2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1/2,对应于曲线b,B正确;C、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相等,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也可用b曲线表示,C错误;D、杂合子的比例为(1/2)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即c曲线,D正确。故选C。50B【分析】1、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2、杂合体(Aa)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频率为50%,自由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详解】杂合

82、体(Aa)连续自交两代,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2)2=1/4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4 ;杂合体(Aa)自由交配两代后,基因频率不变,既A=50%,a=50%,因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50%50%2=50%,纯合子的比例为1/2,故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大的交配方式是自交,两者比例的差值是3/41/2 =1/4,ACD错误;B正确。故选B。51基因分离 紫花植株自交 杂合子 DD或dd dd 【分析】由于题中未明确显性性状,紫花植株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因此需分情况交配,如果紫花是显性性状,可采用自交的方法,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

83、子,此时再利用紫花和红花进行杂交看后代表现型。【详解】(1)该实验涉及到的是一对相对性状,因此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根据实验结果预测中的信息可知,第一步是让紫花植株自交,根据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判断紫花是否纯合。如果是纯合子(DD或dd),则后代全部为紫花;如果是杂合子,则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再根据实验结果预测中可知,第二步是将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为紫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如果全为红花或出现红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第一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杂合子;若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是纯合子,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还需要进一

84、步确定。若第二步后代全部为红花或出现红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应用范围、设计实验鉴别植株的基因型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等,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52常 X BbXFXf; BbXFY 1:5 BBXfY或BbXfY 【分析】分析表格: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子代雌蝇全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相对于分叉毛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XFYXFXf。.所

85、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详解】(1)分析表格可知,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在雌性后代中为3:1,在雄性后代中也是3:1,所以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在雌性后代中为1:0(全是直毛),在雄性后代中为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子代灰身与黑身的比例为3:1,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且双亲都是灰身,基因型为Bb;子代雌性全部是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性状,父本是直毛(XFY),而子代雄性性状分离比是1:1,说明母本是显性杂合子,即XFXf,因此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和BbXFY。(3)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基因型为B_XFX-,其

86、中纯合子BBXFXF的比例为1/31/2=1/6,所以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4)已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和BbXFY,所以子代雄果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BBXfY或BbXfY【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出这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其表现型和计算相关概率。53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 【分析】根据红眼和白眼杂交,F1都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红眼自交后,红眼白眼=31,说明控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基

87、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子二代中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说明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摩尔根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验证假说采用测交,即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出现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则说明假说正确。【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由上述杂交实验可得到的实验结论为: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或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2)摩尔根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可红眼基因为B、白眼基因为b,则上述实验的遗传图解为

88、:(3)为了验证上述假说,可选用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交配,若后出现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则说明假说成立。【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及实验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4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45 1 56 4 1 同源染色体分离 姐妹染色单体 【分析】1、减数分裂: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

89、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原始的生殖细胞如卵原细胞,成为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1)染色体组指的是一个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集合。(2)减数分裂显著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分裂得到的生殖细胞中的核DNA和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减半。(3)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2、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

90、式是二分裂;细胞增殖是细胞数量的增加,既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也包括二分裂。(1)减数分裂显著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分裂得到的生殖细胞中的核DNA和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减半。(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都会出现着丝粒分裂的现象。【详解】(1)据题意可知,细胞示意图为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图,且该动物体细胞核DNA含量为2c,推断体细胞具有2个染色体组。图A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故图A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和体细胞相比),但是核DNA含量和体细胞的一样,故对应曲线45。(2)图B细胞没有染色单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故图B细胞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91、对应曲线为56。(3)图C细胞出现四分体,为初级卵母细胞,核DNA数目为体细胞的2倍,故为4C个单位。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成熟生殖细胞)和三个极体。(4)曲线为4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各自形成一条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点睛】减数分裂是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常见的考点,在学习时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以此来区分各种细胞类型。注重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异同点,注意区分其细胞分裂过程当中细胞质的分裂情况。55绿眼 紫翅 BBEEbbee或BBeebbEE 1:8

92、4 【分析】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蝴蝶的眼色和翅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B、b和E、e)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中紫翅对黄翅为一对相对性状,并且紫翅:黄翅3:1,因此紫翅是显性性状;绿眼对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并且绿眼:红眼3:1,因此绿眼是显性性状。【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F2中绿眼:红眼3:1,紫翅:黄翅3:1,所以,眼色和翅色的显性性状分别是绿眼、紫翅。(2)对眼色这相对性状来说,绿眼:红眼3:1,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来说,紫翅:黄翅3:1,亲本的基因型为EE和ee,所以,双亲的基因型组合为 BBEEbbee或 BBeebbEE。F2中绿眼紫翅(B

93、_E_)占9/16,其中纯合子是BBEE,占F2个体总数的1/16,题目中问的是“F2绿眼紫翅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纯合子只有一份,杂合子为9-1=8份,故比例为1:8.(3)BbEe雌雄个体交配,由于本题中有一特殊条件“雄性个体受到某种环境影响导致含翅色基因E的配子致死”,所以雄配子只有两种,即Be、be,可以用棋盘法写出后代的情况然后进行统计。 雌配子雄配子BEBebEbeBeBBEe绿眼紫翅BBee绿眼黄翅BbEe绿眼紫翅Bbee绿眼黄翅beBbEe绿眼紫翅Bbee绿眼黄翅bbEe绿眼紫翅bbee绿眼黄翅【点睛】56毛颖 抗锈病(两空顺序可颠倒) DDrr、 ddRR ddRr 4

94、 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4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DDrr,乙的基因型为ddRR,丙的基因型为DdRr。【详解】(1)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由此可知,显性性状是毛颖、抗锈病。(2)由于亲本为纯种,因此亲本甲的基因型是DDrr,亲本乙的基因型是ddRR,结合题意分析可知,F1(丙)的基因型为DDRr。

95、单独分析抗锈病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病:感锈病=3:1,说明F1和丁中相关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则F1和丁中相关基因型分别为Dd、dd,综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ddRr。(3)F1(丙)的基因型为DdRr,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DR、Dr、dR、dr,共4种。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F1(DdRr)与丁(ddRr)杂交得F2,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F2中光颖感锈病植株(ddrr)所占的

96、比例是1/21/4=1/8。(5)若丙(DdRr)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与丁(ddRr)的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2=1/8。【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出丁的基因型。57Aabb或aaBb AaBb 8 1/5 【分析】分析杂交组合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它自交后代为773和51,约为151的性状分离比,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植株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表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杂交组合的F2红花白花31,说明其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2)杂交组合的F2红花白花151,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其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一共有9种,其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白花,因此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共有8种,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故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3/15,即1/5。(3)杂交组合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它自交后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该植株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点睛】本题重点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关键是杂交组合子二代比例为9331的变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