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1KB ,
资源ID:26818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81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三诊)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宜宾市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三诊)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宜宾市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三诊)试题(含解析)1.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魏国大臣白圭经商有道,“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子贡凭借其财力,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使鲁国免于兵祸。这些事例旨在体现当时的富商大贾A. 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B. 义利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C. 抑制了兼并争霸局面D. 扶危济困与勤俭节约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和“使鲁国免于兵祸”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富商大贾能够做到勤俭节约与扶危济困,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B项中的“根本的改变”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

2、除;材料没有反映富商大贾的做法能够起到抑制兼并争霸局面的作用,排除C项。2.开元时,内廷开销陡增,诸司及地方供应不足部分,由京兆府在民间市场进行采买,称“宫市”;安史之乱后,外吏不再 “与闻禁中事”,由宦官负责宫市,强赊买物之举屡见不鲜。“宫市”的变化主要说明唐中后期A. 宫廷奢靡之风盛行B. 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异C. 商品经济遭到破坏D. 君主决策权力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外吏不再与闻禁中事,由宦官负责宫市”等信息可以看出,宦官在内廷权力扩大地位上升,说明唐中后期中枢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异,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奢靡之风盛行,排除A项;C项说法夸张,“强赊买物之举屡见不鲜”

3、并不表明商品经济一定遭到破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3.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后来又设大理寺,与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这一举措A. 避免利用权力干预司法B. 使皇帝的权力渐趋衰弱C. 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D. 遏制了朝廷官场的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可以看出,明初采取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对官僚机构的监督,有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故答案为C项;这一举措不能避免权力对司法的干预,排除A项;这一措施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项:D项中的“遏制”说法绝对,排除。4.

4、清朝乾隆年间,在松江府下属的州、县,种稻谷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棉花者则有十之七八。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松江地区A. 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B. 重农政策有所松弛C. 自然经济出现了解体的趋势D.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答案】A【解析】【详解】种棉花者较多,能够为纺织业提供原料,说明当时的松江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棉花属于农作物,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排除B项;自然经济的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棉花种植,看不出种类繁多,排除D项。5.同治年间,广州城内的圩市增加到29个,宣统末年,广州南海县圩市数从明代后期的19个增加到269个,其中包括桑市、茧市、谷

5、市、猪市、花市、卖书坊、灯市等33个专业市场;同时的番禺县圩市也达132个。说明当时的广州地区A. 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 农副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C. 手工业产品竞争力增强D. 经济的封闭性进一步减弱【答案】D【解析】【详解】圩市和专业市场的增多,说明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增多,产品交流的扩大化进一步减弱了经济的封闭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草市,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副产品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手工业竞争力的变化,排除C项。6.对于西晋灭亡后百余年的历史,曾有“五胡乱华”之说。1914年新版本国史教材表述为“五族同化和汉化”、“孝文帝慕华于中国”;至二三

6、十年代,又有部分教材称中华各族同源,文化平等交融,不存在同化一说;今天的教材则表述为北方民族内迁。由此说明A. 两种解释均背离了历史事实B. 历史意见不如时代意见可靠C. 历史解释映射着时代的需求D. 政治动荡影响史学稳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原来认为“五胡乱华”,现在表述为北方民族内迁,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说明历史解释映射着时代的需求,故答案为C项;两种解释只是对历史的认识不同,没有背离历史事实,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没有反映政治动荡的影响,排除D项。7.1936年,国民政府在蒋介石五

7、十寿辰之际,发起了为空军建设捐款的献机祝寿活动,颁行集款购机办法等,各界政府捐出一日薪金收入,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反蒋人物白崇禧也筹款十万,其中海外华侨购机最为踊跃。国民政府此举,主要目的是A. 树立蒋介石绝对权威B. 培养爱国和团结意识C. 摆脱政府的财政困境D. 缓解国民党内部矛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反蒋人物白崇禧也筹款十万,其中海外华侨购机最为踊跃”来看,国民政府这么做是为了在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下,培养爱国和团结意识,故答案为B项;在日本侵华步步加剧的情况下,这么做的主要目的不是树立蒋介石绝对权威,也不是缓解国民党内部矛盾,排除A、D项;C项中的“摆

8、脱”说法绝对,排除。8.1978年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很小。1984年开始,国家允许农民自带口粮在城市务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了人口在城乡的自由流动。这一变化A. 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 消除了城乡间的差异C. 开启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D. 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解放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国家允许在城市务工和实现城乡人口自由流动,这一变化适应了改革的要求,故答案为A项;城乡差距仍然存在,排除B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民能到城市务工无关,排除C项;农民进城务工,对农业现代化没有影响,排除D项。9.柏拉图说“如果公民大会上

9、讨论的是兴建一个工程或建造一条船,他们只听专家的意见;但如果讨论的是国家事务,任何人包括木匠、铁匠等也能表达意见,没有人会因为他没有专业知识而反对他”。公民大会体现了A.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B.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C. 公民意志的充分性D. 民主制度的健全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任何人包括木匠、铁匠等也能表达意见,没有人会因为他没有专业知识而反对他”来看,公民大会能够充分保障公民发表意见的权利,说明公民大会体现出公民意志的充分性,故答案为C项;柏拉图没有提到民主决策的非理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主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公民意志能够充分表达,不能得出民主制度健

10、全的结论,排除D项。10.18201850年英、法、美三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年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英国法国美国英国法国美国18205015-201027961840451125971850391522117反映了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A. 工业水平决定世界市场地位B. 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C. 经济结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D. 贸易范围影响其世界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英国占世界工业比重有所下降,相应地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有所下降,而美国正好相反,说明工业水平决定世界市场地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三国对外扩张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结

11、构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贸易范围对世界地位的影响,排除D项。11.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从西方国家获得了贷款,还引进了一些设备、技术和人才。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苏联A. 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现代化B. 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的发展方向C. 经济发展依赖于国际资本D. 继续以新经济政策为指导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期间,西方国家爆发经济危机,资本家在本国投资环境恶劣,苏联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了苏联现代化,故答案为A项;斯大林模式没有改变,排除B项;C项中的“依赖”说法绝对,苏联只是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排除;新经济政策已经放弃,排除D项。1

12、2.1949年,杜鲁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援助落后地区经济开发计划。为此,20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多领域的援助。美国此举A. 扩大了马歇尔计划的范围B. 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影响力C. 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 将美苏争霸的重心转移到非洲【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对非洲国家进行援助,提高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削弱了原先在非洲进行殖民扩张的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影响力,故答案为B项;美国此举不属于马歇尔计划,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在1961年形成,排除C项;美苏争霸的重心仍然在欧洲,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制宪会议结

13、束后,不同政治派别就新宪法进行了一场大辩论,联邦派汉密尔顿除极力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应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外,在当时还强调“行政权之强而有力”,认为行政首脑集权力于一人最有利于明智审慎,最足以取信于人民,最足以保障人民的权益;而行政首脑一职多人就会在国家处于最为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妨害乃至破坏政府至关重要措施的执行;尤有甚者,派系分歧还可能使社会分裂成各走极端、不可调和,他们分别拥戴组成行政首脑部门中不同的个人,常使整个社会的重要利益牺牲于个人的虚荣、自负、顽固。这些主张从学理、经验和历史上作出了审慎的探究和精细的分析,超越了一时一地的斗争,为后人提供了永恒的意义。摘编自

14、谭彦德联邦党人文集导读等材料二 1903年,梁启超借助于来自德国国家学的思想资源,阐述出一种“国家主义”:欲救当日之中国,必须保留清朝皇帝,以君主立宪的方式行政治革命,这样才能在保证国家安全和疆土完整的同时建立近代的国民国家;一个民族,其心志强盛,虽足以立国,但其人民议论不合,方向各殊,势不得不分立数国;当时的中国,人们误解和滥用自由、平等等观念,思想过度而能力不足,用时人的话说就是,“无三人以上之法团、无能支一年之党派”。中国今日所最缺点而最急需者,在有机之统一与有力之秩序,而自由平等直其次耳。摘编自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密尔顿的治国理念对近代

15、美国政治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治国理念与汉密尔顿治国理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作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打消了人们对新宪法的隐忧和疑虑,推动了1787宪法的实施;有利于联邦总统共和制的确立发展,使其成为美国政治的一种发展模式;有利于提高总统的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美国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保证了美国政治的稳定。(8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相同:用制度追求权力的相对集中。不同:汉密尔顿治国理念是希望建立一个权力强大而又受限制的联邦总统共和制国家,把集权与分权结合;梁启超的治国理念是试图在民

16、族独立下建立主权在君的立宪制国家,并限制民众自由。原因:汉密尔顿:启蒙思想影响;邦联制的弊端,政治体制出现危机;不同政治派别对宪法认识存在分歧。梁启超: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国民自由平等观念模糊;维新变法的失败,面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试图坚持用改良思想来抵制民主革命;受德国立宪君主思想的影响;政党政治不成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密尔顿和梁启超的治国理念,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汉密尔顿的治国理念对近代美国政治形成的促进作用,根据“联邦派汉密尔顿除极力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应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外”可以看出

17、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根据“认为行政首脑集权力于一人最有利于明智审慎,最足以取信于人民,最足以保障人民的权益”可以看出打消了人们对新宪法的隐忧和疑虑,推动了1787年宪法的实施;根据“而行政首脑一职多人就会在国家处于最为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妨害乃至破坏政府至关重要措施的执行”可以看出有利于联邦总统共和制的确立发展,有利于提高总统的行政效率;根据“尤有甚者,派系分歧还可能使社会分裂成各走极端、不可调和”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美国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2)梁启超的治国理念与汉密尔顿治国理念内涵的相同之处,根据“欲救当日之中国,必须保留清朝皇帝,以君主立宪的方式行政治革命”可以看出是用制度追求权力

18、的相对集中。不同之处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汉密尔顿的治国理念是希望建立一个权力强大而又受限制的联邦总统共和制国家,把集权与分权结合;根据“中国今日所最缺点而最急需者,在有机之统一与有力之秩序,而自由平等直其次耳”,可以看出梁启超的治国理念是试图在民族独立下建立主权在君的立宪制国家,并限制民众自由。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汉密尔顿受启蒙思想影响、邦联制的弊端、不同政治派别对宪法认识存在分歧来回答;从梁启超生活的时代民族危机加深、国民自由平等观念模糊、维新变法的失败、受德国立宪君主思想的影响和政党政治不成熟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9、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她的语言文字和学术传统的发展保证了自身文明的连续性,语言文字成为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学术传统的发展也能保证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我们认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的实质,绝对不在于什么凝固不变性或停滞性,而恰恰在于中国文明具有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阅历了无数惊涛骇浪,穿越了无数深峡险滩,其间有过许多光辉灿烂的时期,也有过不少风雨如晦的朝夕。但她都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

20、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示例一白寿彝认为“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此观点正确。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着。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也发生过民族的移动,还建立过不少由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权。但是这些变化在本质上都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以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过以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但这些皇朝和以汉族为最高统治者的皇朝一样,在本质上都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只不过是

21、具体结构有所不同而已。 总之,此观点认识到了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示例二白寿彝认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绝对不在于凝固不变性或停滞性,而在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此观点正确。中国社会并不因为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的长期存在而使中国文明处于凝固不变或停滞,以明朝为例,政治上君主制的成熟、完善,使传统专制政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经济上出现了很多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因素,在手工业特别是在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空前解放,追求权利,追求个性,追求功利;科学文化上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西方文化展开了对话和交流。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变革期

22、,表现出承古萌新的特点。由此看出,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更新发展,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和吸纳,使中华文明继续发扬光大。示例三白寿彝认为“中国文明有过不少风雨如晦的朝夕,但她都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此观点正确。鸦片战争以来,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以变来代替不变,但甲午一役,终究失败;到维新时期,康有为把公羊三世说的历史变异观改造为历史进化论,随着顽固势力的坚决反对,后来也是昙花一现;后来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欲想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又历经北洋军阀的割据统治;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民主和科学,随后发生

23、分化,最终,马克思主义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此时民主和科学被安放在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由此看出,一百多年来,西方列强多次侵略,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未屈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出路,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文明才能焕发新的生机,这是中国人民做出的历史选择。其它答案提示:观点1:白寿彝认为“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发展也能保证自身文明的连续性”,此观点正确。(论证:儒家思想的演变、文字的发展、选官制度的发展等等(略)阐述的内容要求:阐述的内容如儒家思想的演变,明清的承古萌新,中国

24、近代的探索与抗争等,应按照相应的逻辑(历史时空顺序及因果、递进、并列等)展开论述。结论:在阐述后,应进一步说明观点说产生的意义或影响或作用或关系,不得摘抄原文。【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白寿彝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学术传统的发展也能保证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的实质,绝对不在于什么凝固不变性或停滞性,而恰恰在于中国文明具有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但她都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观点后,任取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如确定“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

25、所中断”,可以联系所学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尽管有过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时期,但这些变化在本质上都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这些皇朝和以汉族为最高统治者的皇朝一样,在本质上都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只不过是具体结构有所不同而已。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如确立其他观点,也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论述。阐述过程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5.材料 据统计,194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为6.7人、病床数为1.5张,医疗人员绝大部分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根据共同纲领“提倡国民体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26、等规定,号召、动员和吸收社会医务人员参加各级医疗机构工作,各级政府开始培养以基础医疗为主的医生并提倡和鼓励医务工作者到农村和工厂去,全国各地(市)县、工厂、单位基层卫生防疫组织相继建立。结合抗美援朝运动,人民政府还在全国城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群众性的卫生委员会。曾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了。到1952年底,县级卫生院已全部建立,全国医院的病床数已达到13.8万张。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发展的意义。【答案】(1)建立和健全医疗

27、机构;加强医疗队伍的建设;重视基层卫生工作;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改善了我国的医疗条件;保证大多数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变化,根据“号召、动员和吸收社会医务人员参加各级医疗机构工作”可以看出建立和健全医疗机构;根据“各级政府开始培养以基础医疗为主的医生并提倡和鼓励医务工作者到农村和工厂去”,可以看出加强医疗队伍的建设;根据“全国各地(市)县、工厂、单位基层卫生防疫组织相继建立”,可以看出重

28、视基层卫生工作;根据“人民政府还在全国城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群众性的卫生委员会”,可以看出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发展的意义,可以根据“曾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了”“到1952年底,县级卫生院已全部建立,全国医院的病床数已达到13.8万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改善了我国的医疗条件、保证大多数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等方面来回答。16.材料 1954年6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人之祸”演讲。他在演讲中警告,在一场使用氢弹的世界战争中,朋友、敌人和中立者都将被

29、消灭,并呼吁所有具有良知的人,牢记自己的人性,忘掉其他东西。后来他将“人之祸”演讲改写成宣言,并得到爱因斯坦的支持,1955年是7月,包括爱因斯坦等十名科学家联名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在人类所面临的悲剧性的情况下,我们觉得科学家应当集会对这种由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险做出估计,并且按照所附草案的精神进行讨论,以达成一项协议”。并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宣言中所表明的中立立场得到了东西方科学家的认可,也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信任,促进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核武器不扩散条约和反弹道

30、导弹条约的签订,对不断升级的核军备竞赛起到了“刹车”作用。摘编自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的转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答案】(1)主要内容:解决国际争端时不主张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历史地位的转变:从开始时的科学家的宣言逐渐转变为使各国政府积极响应,签订核不扩散的实际行动。(2)评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约组织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战争危险增大的情况下而发出的核不扩散倡议;它反映了科学家的理性精神,认识到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破坏,也反映了科学技术应用于人类

31、的福利而不是毁灭,是各国科学家永恒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主要内容,根据“我们觉得科学家应当集会对这种由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险做出估计”等信息可以看出,是解决国际争端时不主张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其历史地位的转变可以根据“宣言中所表明的中立立场得到了东西方科学家的认可,也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信任,促进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核武器不扩散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签订”等信息分析得出。(2)评析罗素爱因

32、斯坦宣言,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这一宣言出台的背景是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战争危险增大、这一宣言体现出科学家的理性精神和对世界和平的责任、这一宣言有利于减少核武器扩散和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来回答。17.材料 明穆宗朱载垕(15661572在位)因“临朝无所事事”而饱受诟病,但其在位期间,明朝各项政策均发生过重大调整。穆宗即位之初,将前朝在宫中得势的炼丹求仙道士下狱,罢黜把持朝政多年的严嵩父子。1567年,改太祖时期“寸板不许下海”,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同时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自此到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自嘉靖皇帝以来“言开马市者

33、论死”,蒙古首领俺答汗 “遂大举内犯, 边患始棘”,1571年,穆宗下诏曰:“朕惟天地以好生为德,莫不上体天心,下从民欲,包含遍复,视华夷为一家”敕封俺答汗为义顺王,与蒙古进行重开互市。同时,调谭纶与抗倭名将戚继光督理蒙古、女真活动频繁的蓟、辽、保定军务,蓟镇之兵练成北方防务劲旅。1572年,弥留之际,穆宗将太子托付于多有才干并勇于任事重臣高拱和张居正等人。1573年,张居正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改革。摘编自明史明穆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穆宗政策调整的内容。(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明穆宗时期政策调整的积极作用。【答案】(1)内容:对外政策,放松海禁,实行开关,允许民间对外贸易;流通领域

34、:逐步在官民中推行银本位;民族关系:改善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重开边贸互市,册封民族领袖,实行羁縻怀柔;军事国防:任用名将戍边练兵,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防御;内政用人:整顿吏治,消除迷信,选用有才干的人委以重任。(2)作用:推动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逐渐确立了银本位,改善了财政,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缓和了民族关系,推动了边贸往来;一定程度上整肃了官场和宫廷风气;为后来的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穆宗政策调整的内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1)明穆宗政策调整的内容,根据“允许民间远

35、贩东西二洋”,可以看出在对外政策方面放松海禁,实行开关,允许民间对外贸易;根据“朝野上下率用银”可以看出在流通领域中,逐步在官民中推行银本位;根据“敕封俺答汗为义顺王,与蒙古进行重开互市”,可以看出在民族关系方面改善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重开边贸互市,册封民族领袖,实行羁縻怀柔;根据“调谭纶与抗倭名将戚继光督理蒙古、女真活动频繁的蓟、辽、保定军务,蓟镇之兵练成北方防务劲旅”,可以看出在军事国防方面任用名将戍边练兵,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防御;根据“将前朝在宫中得势的炼丹求仙道士下狱,罢黜把持朝政多年的严嵩父子”“穆宗将太子托付于多有才干并勇于任事重臣高拱和张居正等人”,可以看出在内政用人方面整顿吏治,消除迷信,选用有才干的人委以重任。(2)明穆宗时期政策调整的积极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的措施并联系所学,从对外政策方面对商品经济、对外贸易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流通领域的措施对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确立银本位、对财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民族关系方面的措施缓和了民族关系、推动了边贸往来,以及内政用人方面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整肃了官场和宫廷风气、为后来的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等等来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