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7KB ,
资源ID:26800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80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课后演练提升试题 含解析 1-2-5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课后演练提升试题 含解析 1-2-5 WORD版含答案.doc

1、课后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认为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吸收世界文明,故选B。答案:B2(2011漳州模拟)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

2、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解析:结合甲午战后的时代背景,阅读材料,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发展教育,促进人们思想文明的开化,以达到拥护变法的目的,故答案为B。答案:B3(2011丹东模拟)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解析:由“满”到“新”的变化,说明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辛亥革命密切相关。答案:B4梁启超主张“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者也”。以下对历史规律

3、的认识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C历史由人民创造 D往而不返进而无极解析:梁启超认为,历史的撰述是叙述进化之现象从而发现其历史规律,此处主要强调历史撰写的性质和范围,根据其意思可知为D。答案:D5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A实业救国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D法制救国解析:本题考查对实业救国思想的理解。解答本题需理解材料,分析选项中的概念。从材料可以分析出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建设新的国家充满了期待,产生了

4、“建造铁路”等实业救国的思想,故A项符合材料观点。答案:A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解析:阅读材料,可知张謇取名“大生”的含义是积天地之大德,要关注大多数百姓的生活,反映了关注民生的本质目的,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多为轻工业,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不符。答案:C7(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1900

5、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结合时间“1900年”可判断属于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指中央政府,张之洞等代表地方势力,东南保护约款表明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企图分裂中国。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6、;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B项。答案:B8(2011海南单科)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解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历史概念的理解。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A项体现了辛亥革命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故选A项。答案:A9(2010安徽文综)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本题考查

7、辛亥革命的爆发,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漫画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葫芦尚未捺下”暗喻四川保路运动尚未被镇压,但它不能体现顾此失彼,且B本身说法错误;“瓢儿又起来了”暗喻武昌起义爆发,但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C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实力的强大,排除D。答案:A10(2010全国文综)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8、()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题干材料中老农对中华民国的惶然体现出当时的农村受辛亥革命影响很小,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答案:C11(2010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BCD解析:本题以清末民初社会习俗的变化作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的材料,通

9、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戏台、秀才、小脚等逐渐被火车、电话、大脚等取代,说明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的改变,故正确。清末民初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这与“烂秀才”只知埋头攻读四书五经相比,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所以与题干不符。答案:D12(2012汕尾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 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10、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关键信息:“24岁以前”即1920年前,作者关注相对论和社会契约论,即民主与科学,所以主要是反映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内容即民主与科学。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1淄博模拟)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

11、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材料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

12、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马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2)写出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西方”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3)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明确两种观点并利用史实进行论证;第(2)题从政治、经济、科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3、第(3)题列举近代中国被侵略以及反抗的史实;第(4)题从历史发展的规律等角度分析思考。答案:(1)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掠夺财富的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反对:尽管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2)因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

14、电磁学、相对论、量子理论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3)“沉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上升”:辛亥革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或民族工业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关注人类整体而不是局部(或全球史观)。有利于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特征,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历史,平等对待各国历史。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赋最优良的、

15、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苏格拉底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目的有何区别?(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

16、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4)你认为影响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从董仲舒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思考;第(2)题结合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主张去分析;第(3)题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分析,肯定南京临时政府教育的积极意义;第(4)题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2)教育可以让人认识自己的美德。苏格拉底的教育观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材料一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3)宗旨:坚持国民民主精神教育。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4)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求;科技发展水平;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教育家的个人因素等。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