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771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通海二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理综化学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 冰醋酸是弱电解质,液态时能导电C. 盐酸中加入固体NaCl,因Cl-浓度增大,所以溶液酸性减弱D. 相同温度下,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浓度比0.1 molL-1氨水中NH4+的浓度大【答案】D【解析】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A错误;B. 冰醋酸是弱电解质,液态时不电离,不能导电,B错误;C.氯化氢是强电解质,盐酸中加入固体NaCl,Cl-浓度增大,但溶液的酸性几乎不

2、变,C错误;D.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相同温度下,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浓度比0.1 molL-1氨水中NH4+的浓度大,D正确,答案选D。点睛: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若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而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则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因此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并无必然联系。2.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 H0。t1 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 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

3、说法正确的是A. 0t2时间段内,正 逆B. 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IIIC. 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D. I、II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III【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0t2时,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t1t2时,反应达到平衡,v(正)=v(逆),故错误,不选A;B、t2时刻改变条件后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和原平衡等效,A的体积分数=,错误,不选B;C、向密度容器中加C ,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再次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说明和原平衡相同,符合图形,正确,选C;D、t2时刻改变条件后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和原平衡等效,所以、两过

4、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相等,错误,故不选D。考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B. 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C.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ClD. pH12的溶液:K、Na、CH3COO、Br【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H+、Fe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AlO2-会发生反应形成Al3+,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可能是酸性

5、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CO32-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pH12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 K、Na、CH3COO、Br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4.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硫酸盐的信息,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铝热剂就是单指Fe2O3粉和铝粉的混合物B. 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C. 分别还原a mol Fe2O3所需H2、Al、CO的物质

6、的量之比为3:2:3D. 明矾属硫酸盐,含结晶水,是混合物【答案】C【解析】铝热剂是指Fe2O3、V2O5等氧化物与铝粉的混合物,故A错误;氧化铁难溶于水,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是:样品粉碎 加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故B错误;分别还原a mol Fe2O3所需3amol H2、2amol A1、3amol CO,所以H2、A1、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故C正确;明矾有固定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5.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

7、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VA 族B. X元素有-3、+5两种化合价C. 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为奇数D. 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的水化物可以表示为H3XO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假设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n=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质子数为7,符合题意;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为17。AX为N或Cl元素,如为Cl,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A族,故A错误;B如为Cl,化合价有+7、+5、+3、+1、-1等,故B错误;CX为N或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

8、序数为奇数,故C正确;D元素X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可形成HNO3或HClO3、HClO4,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的关系的相关知识。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B. 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C. 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D.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答案】D【解析】:银镜就是单质银形成的,其不能溶于氨水,一般用稀硝酸除去,A错;硅酸钠能将玻璃瓶和瓶塞粘结在一起,B错;蒸干三氯化铁溶液时由于Fe3+水解,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铁,得不到FeCl3晶体C错;锌能置换硫酸铜中

9、的铜,铜锌可以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对。【考点定位】此题考查与化学实验有关的知识。7.双选题上海人张霞昌在芬兰发明了“纸电池”,这种一面镀锌、一面镀二氧化锰的超薄电池在使用印刷与压层技术后,变成一张可任意裁剪大小的“电纸”,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锌B. 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发生了氧化反应C.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D. 当有0.1 mol锌溶解时,流经电解质溶液的电子数为1.2041023【答案】AC【解析】锌为活泼金属,失去电子作负极,

10、A项正确;二氧化锰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因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用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得出正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C项正确;电子只能经外电路流动,而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流动,电解质溶液中应为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D项错误。 二、必考题部分 8.(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C2O42-_MnO4-_H=_CO2_Mn2_H2O(2)称取6.0 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 molL1

11、NaOH溶液至20 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总物质的量为_mol。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AKMnO4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作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该滴定过程_(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滴至16 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变为_。B若在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C若在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所得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1). 2

12、(2). 16 (3). 10 (4). 2 (5). 8 (6). 0.005 (7). 氧化剂 (8). 不需要 (9). 无色 (10). 浅紫红色 (11). 无影响 (12). 偏小 (13). 21% (14). 64%【解析】【分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根据电荷守恒计算H系数,根据氢原子守恒计算水的系数;(2)根据HOH=H2O计算中和的H的总物质的量;根据KMnO4溶液中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分析;原溶液无色, KMnO4为紫红色;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冲洗一下,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消耗KMnO4溶液偏

13、小;根据HOH=H2O、得失电子守恒列式计算原试样中H2C2O42H2O、KHC2O4的质量分数。【详解】(1)C:34,改变量(43)22,Mn:72,改变量(72)15,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所以在C2O前配5,MnO前配2,根据C和Mn原子守恒,分别在CO2和Mn2前配10和2,再由电荷守恒在H前配16,最后根据离子方程式两边的H原子个数相等在水前面配8,经检验离子方程式的氧原子个数相等,离子方程式为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 (2)由HOH=H2O知,n(H)n(OH)0.25 molL10.02 L0.005 mol。KMnO4溶液中Mn元素化合

14、价由+7降低为+2,所以KMnO4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作氧化剂;原溶液无色,而KMnO4为紫红色,所以不需要指示剂;当溶液中的H2C2O4和KHC2O4反应完全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若在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冲洗一下,溶质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再继续滴定至终点,所测结果无影响;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消耗KMnO4溶液偏小,则所得结果偏小;由电子守恒得n(还)20.10 molL10.016 L5,n(还)0.004 mol。设6.0 g 试样中H2C2O42H2O、KHC2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H2C2O42H2O)、n(KHC2O4),由得:2n(H2C2O42H2O)n(KHC

15、2O4)0.05 mol,由得:n(H2C2O42H2O)n(KHC2O4)0.04 mol,解上述两个方程式得:n(H2C2O42H2O)0.01 mol,n(KHC2O4)0.03 mol,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0.01mol126g/mol6.0g100%21%,KHC2O4的质量分数为0.03mol128g/mol6.0g 100%64%。【点睛】滴定过程中,待测液溅到锥形瓶内壁未冲洗,实际参与反应待测液偏少,所用标准液偏少,所以测定结果偏低;若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冲洗一下,溶质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再继续滴定至终点,所测结果无影响。9.为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小

16、组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甲装置中,a电极的反应式为_。(2)乙装置中,阴极区产物为_。(3)丙装置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外接电源a为_(填“正”或“负”)极,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若甲装置作为乙装置的电源,一段时间后,甲中消耗气体与乙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不考虑气体的溶解)。【答案】 (1). H2-2e-+2OH-=2H2O (2). 氢氧化钠和氢气 (3). 负 (4). 2NaCl+2H2O2NaOH+H2+Cl2,Cl2+2NaOH=NaCl+NaClO+H2O (5). 3:4【解析】【分析】(1)甲装置中,a电极通入的是氢气,因此a电极

17、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2)乙装置是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同时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产生氢氧根离子;(3)丙装置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氯气、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消毒作用的次氯酸钠,为使氯气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下端电极生成氯气,所以电源a为负极。(4)若甲装置作为乙装置的电源,因此满足电子转移守恒。每消耗2mol氢气同时消耗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而在乙装置中可以产生2mol氢气和2mol氯气,所以一段时间后,甲中消耗气体与乙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详解】(1)甲装置是氢氧燃料电池,a电极通入的

18、是氢气,a电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2)乙装置是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同时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产生氢氧根离子,钠离子向阴极运动,所以阴极区产物为NaOH和H2;(3)丙装置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氯气、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消毒作用的次氯酸钠,为使氯气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下端电极生成氯气,所以电源a为负极,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Cl2+2NaOH=NaCl+NaClO+H2O;(4)若甲装置作为乙装置的电源,因此满足电子转移守

19、恒。每消耗2mol氢气同时消耗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而在乙装置中可以产生2mol氢气和2mol氯气,所以一段时间后,甲中消耗气体与乙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10.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16,X2,Y2,Z2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它们均为工业合成某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其流程如下:已知:一定条件下,X2与Y2能反应生成A,X2与Z2能反应生成B;B和C分子均为常见的10电子微粒。请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X2与Z2可制成新型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石墨制成,通入的气体在电极表面放电,负极电极反

20、应式为_;(3)化合物B吸收C后形成的溶液pH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4)写出由C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第2周期第A族 (2). H22OH2e=2H2O (3). 大于 (4). NH3H2ONHOH(或NH3H2ONH3H2ONHOH) (5). 4NH35O24NO6H2O【解析】【分析】,C分子为常见的10电子微粒,符合;C是,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16,所以X是O元素;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和 , B为常见的10电子微粒,B是、A是NO;O2与Y2能反应生成NO,O2与Z2能反应生成,

21、Z是H元素、Y是N元素。(1)O是8号元素,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6个电子;(2)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是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3)水吸收氨气后形成的溶液是氨水,氨水中存在NH3H2ONHOH电离平衡;(4)氨气催化氧化为NO和;【详解】根据以上分析,(1)O是8号元素,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6个电子,所以O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A族;(2)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是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以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式是H22OH2e=2H2O;(3)水吸收氨气后形成的溶液是氨水,氨水中存在NH3H2ONHOH电离平衡,所以溶液呈碱性,PH7;(4)氨气催化氧化为NO和,反应方程式是

22、4NH35O24NO6H2O;【化学选修 物质结构与性质】11.下图为CaF2、H3BO3(层状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金属铜三种晶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铜晶体中铜原子堆积模型(1)图所示的CaF2晶体中与Ca2最近且等距离的F数为_,图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数为_。(2)图所示的物质结构中最外能层已达8电子结构的原子是_,H3BO3晶体中B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_。(3)金属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电性、传热性,对此现象最简单的解释是用_理论。(4)三种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_(填化学式),其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_。(5)

23、已知两个距离最近的Ca2核间距离为a108cm,结合CaF2晶体的晶胞示意图,CaF2晶体的密度为_。【答案】 (1). 8 (2). 12 (3). O (4). 16 (5). 金属键 (6). H3BO3 (7). 分子间作用力 (8). gcm3【解析】【分析】(1)根据CaF2晶胞结构可知,CaF2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Ca2和F个数比为1:2,铜晶体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为上层1、2、3,同层的4、5、6、7、8、9,下层的10、11、12;(2) H3BO3晶体中B原子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三条共价键,最外层共6个电子,H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只有氧

24、原子形成两条键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相互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每个B原子形成三条BO极性键,每个O原子形成一条OH极性价键;(3)金属键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原子联系在一起;(4)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熔化时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5)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离子数:阳离子数为81/861/24,而阴离子为8个,1个晶胞实际拥有4个“CaF2”。【详解】(1)CaF2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Ca2和F个数比为12,铜晶体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为上层1、2、3,同层的

25、4、5、6、7、8、9,下层的10、11、12,共12个。 (2)图中B原子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三条共价键,所以最外层共6个电子,H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只有氧原子形成两条键达到8电子稳定。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相互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每个B原子形成三条BO极性键,每个O原子形成一条OH极性价键,共6条极性键,B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16。 (3)金属键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原子联系在一起,可以用来解释金属键的本质,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传热性。(4)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熔化时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5)

26、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离子数:阳离子数为81/861/24,而阴离子为8个,1个晶胞实际拥有4个“CaF2”,则CaF2晶体的密度为478 gmol1(a108cm)36.021023mol1gcm3。【点睛】根据均摊原则,立方晶胞顶点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用 、晶胞楞上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用、晶胞面心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用,晶胞中心的原子被该晶胞完全占用。【化学选修 有机化学基础】12.氟他胺G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实验室由芳香烃A制备G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C的化学名称是_。(2)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该反应的类型是_。(3)的反应方程式为_。吡啶是一种

27、有机碱,其作用是_。(4)G的分子式为_。(5)H是G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取代基与G的相同但位置不同,则H可能的结构有_种。(6)4甲氧基乙酰苯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写出由苯甲醚()制备4甲氧基乙酰苯胺的合成路线_(其他试剂任选)。【答案】 (1). (2). 三氟甲苯 (3). 浓HNO3/浓H2SO4、加热 (4). 取代反应 (5). (6). 吸收反应产生的HCl,提高反应转化率 (7). C11H11O3N2F3 (8). 9 (9). 【解析】(1)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应取代苯环取代基上的氢原子,根据C的结构简式和B的化学式可确定A为甲苯,即结构简式为:,C的化学名称为三

28、氟甲苯。(2)反应是C上引入NO2,C与浓硝酸、浓硫酸,并且加热得到,此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3)根据G的结构简式,反应发生取代反应,Cl取代氨基上的氢原子,即反应方程式为;吡啶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产物的HCl,提高反应转化率。(4)根据有机物成键特点,G的分子式为C11H11F3N2O3。(5)CF3和NO2处于邻位,另一个取代基在苯环上有3种位置,CF3和NO2处于间位,另一取代基在苯环上有4种位置,CF3和NO2处于对位,另一个取代基在苯环上有2种位置,因此共有9种结构。(6)根据目标产物和流程图,苯甲醚应首先与混酸反应,在对位上引入硝基,然后在铁和HCl作用下NO2转化成NH2,最后在吡啶作用下与CH3COCl反应生成目标产物,合成路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