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一选择题1.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无机离子是A. Hg2B. Fe3C. Mg2D. Ca2【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Ca2+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故C正确。2. 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A. 脂肪B. 磷脂C. 胆固醇D. 维生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ABD
2、错误故选C【点睛】3. 病毒和细菌的根本区别是( )A. 有无细胞壁B. 有无遗传物质C.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 有无细胞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有无细胞壁不是病毒和细菌的根本区别,A错误;病毒和细菌都有遗传物质,B错误;病毒和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有细胞结构,D正确。【点睛】总结: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4. 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A. NH2CH2COOHB. NH2CH2CH2
3、OHC. NH2CH2CHCOOHCOOHD. NH2CHCOOHCH2COOH【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详解】A项表示的氨基酸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项正确;B、 B项的氨基酸中没有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项错误;CD、C项和D项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D项错误。故选A【点睛】5. 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A. 蛋白质B. 淀粉C. 水D. 糖原【答案】A【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4、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能识记细胞内各类化合物及含量:6. 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 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C.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 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A项正确;B、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项错误;C、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C项正确;D、1分子核苷酸是由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五碳糖,1分子磷酸组成,D项正确。故选B【点
5、睛】7. 主动运输不同于自由扩散的特点是不需要载体蛋白低浓度高浓度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能量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质,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质,错误;低浓度高浓度是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
6、体蛋白质,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质,正确;高浓度低浓度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向,错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错误;所以主动运输不同于自由扩散的特点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在不损伤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最适于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A. 蛋白酶B. 淀粉酶C. 盐酸D. 纤维素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特性。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所以选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很合适,不会伤害细胞的其他部分。9. 下图表示某一高等动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
7、细胞,其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 甲B. 乙C. 丙D. 甲和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甲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且走向同一极的四条染色体还具备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且走向同一极的两条染色体不具备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其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乙,B正确。A、C、D不正确。故选B【点睛】10. 能够直接提供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能量的物质是( )A. 蛋白质B. 葡萄糖C. 脂肪D. ATP【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TP是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
8、D正确故选D【点睛】11. 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和被分解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 叶绿体、葡萄糖B. 线粒体、蛋白质C. 线粒体、葡萄糖D. 高尔基体、蛋白质【答案】C【解析】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所以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在细胞中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均是能源物质,但是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所以C项正确,ABD错误。12. 细胞分化过程的实质是A. DNA的复制并平均分配B. 产生控制新性状的基因C.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D. 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细胞分
9、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细胞分裂会导致DNA的复制并平均分配;基因突变能产生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所以D正确。故选D【点睛】13.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
10、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14. 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新陈代谢速率加快B. 酶的活性降低C. 呼吸速率减慢D. 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A项错误;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有些没的活性降低,B项正确;C、细胞衰老后
11、,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项正确;D、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增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项正确。故选A【点睛】15. 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属于减数分裂特有的变化是( )A. 有细胞板形成B. 同源染色体联会C. 有纺锤体形成D. 着丝点分裂【答案】B【解析】【详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也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A错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没有,B正确。都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动,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都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12、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6.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 )A. 染色体上B. DNA上C. mRNA上D. tRNA上【答案】C【解析】【分析】1、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 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详解】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不含密码子,A错误;B、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含密码子,B错误;C、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C正确;D、tRNA
13、上有反密码子,但没有密码子,D错误。故选 C。17. 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A. 模型构建B. 假说-演绎法C. 类比推理D. 同位素标记法【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据此答题。【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时,采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但孟德尔遗传实验并没有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A错误;B、孟德尔发生遗传定律采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14、,而孟德尔遗传实验并未采用该方法,C错误;D、孟德尔遗传实验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B。18. 噬菌体在细菌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 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B. 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C. 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 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噬菌体的成分只包括蛋白质和DNA,它只能寄生在细菌中,以自身DNA作为指导,利用细菌中的原料合成自身需要的成分。因此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时,需要噬菌体的DNA作为模
15、板,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作为原料来合成噬菌体自身的蛋白质,A正确,故选A。19.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等位基因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 B. C. D. 【答案】A【解析】两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D和d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离,雌雄生殖器官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故正确;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A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
16、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20.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是 ( )A. 75%B. 25%C. 12.5%D. 37.5%【答案】A【解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说明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都是杂合子,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是1患白化病的几率11/43/475%,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21. 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
17、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 1/16B. 1/8C. 3/16D. 3/8【答案】C【解析】【分析】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则纯合高秆抗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感稻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F2代中出现既抗倒伏又
18、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16ddRR、2/16ddRr,所以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3/16。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A. 4个着丝点B. 2条姐妹染色单体C. 4个DNA分子D. 2对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详解】四分体含2个着丝点、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1对染色体。故选C。23.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B.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C
19、. 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D. 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都只形成一个子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B错误;C、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C正确;D、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
20、原细胞经减数分裂都形成四个子细胞,D错误。故选C。24. 已知1个DNA分子只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A. 4000个和900个B. 4000个和1800个C. 8000个和1800个D. 8000个和3600个【答案】C【解析】【详解】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有8000个碱基,800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A=T,G=C,A+C=T+G=总碱基/2,由题干知C=2200个,则腺嘌呤数目为8000/22200=1800,故选C。【点睛】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
21、啶总数相同,即AGTC。(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其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25.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
22、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还有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B、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C正确;D、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染色体不是由基因组成的,D错误。故选D。26.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A. DNA复制过程中B. RNA复制过程中C. 转录过程中D. 翻译过程中【答案】A【解析】
23、【分析】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解旋后,即DNA复制时期,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详解】DNADNA的复制过程中,双链DNA解旋,D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突变容易发生。故选A。27. 正常人体组织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 纤维素B. 氧气C. 钙离子D. 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
24、酸等。 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会出现在组织液中,A错误;B、氧气会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可以出现在组织液中,B正确;C、钙离子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淋巴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故选A。28. 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原因是A. 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一样B. 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D. 物质代谢速率快【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人体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有很大的不同,
25、故A错误;B、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会造成体温上升,故B错误;C、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能够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故C正确;D、物质代谢速率加快,体温不一定能维持稳定,故D错误。故选C【点睛】29.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 特异性免疫,抗体B.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C. 特异性免疫,抗原D.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1、疫苗是由减毒的或无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
26、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详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C。30. 如果某人支配左侧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患者( )A. 左腿能运动,针刺左侧有感觉B. 左腿不能运动,针刺左侧有感觉C. 左腿能运动,针刺左侧无感觉D. 左腿不能运动,针刺左侧无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
27、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详解】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B。【点睛】31. 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A. 胰高血糖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激素D. 胰岛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故
28、选D。【点睛】32. 下列哪种状况下,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可以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进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详解】A、无尖端,无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A不符合题意;B、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B不符合题意;C、尖端可以感受光刺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会出现向光弯曲生长,C符合题意;D、无尖端,无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D不符合题意。故选C。33. 园林工人经常修剪绿篱的目的是( )A. 抑制侧芽生长B. 解除顶端优势C. 抑制细胞生长速度D. 抑制植物向光生长【
29、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剪掉顶芽,解除顶端优势,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34. 人体中分泌雄性激素的腺体主要是A. 睾丸B. 卵巢C. 垂体D. 下丘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睾丸分泌的激素是雄激素,卵巢分泌的是雌激素,垂体可分泌各种促激素,下丘脑可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故选A。35. 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D. 甲状腺激素含量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
30、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错误;B、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C、结构乙受到
31、甲和丙的共同调节,C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36. 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 )A. 抗原B. 抗体C. 淋巴因子D. 过敏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抗原一般是外来的大分子物质,也可以是自身的物质,A错误;B、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C、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C错误;D、过敏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D错误。故选B点睛】37. 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经常被作为麦田除草剂,其原理
32、是A. 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B. 高浓度时促进杂草生长C. 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D. 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长素的两重性与植物器官的种类、生长素浓度、细胞的年龄以及植物的种类等有关,如:一般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详解】生长素类似物和生长素一样,具有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特点,一般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故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去除稻田中的杂草,又基本不影响小麦的生长,ABD错误,C正确。故选C。38.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一座山上的所有植物B. 一个池塘C.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D.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生物【答案】C
33、【解析】【分析】种群是一个区域中同种生物全部个体。详解】A、一座山上的植物有很多种,故A错误。B、一个池塘有无机环境和很多种生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故B错误。C、一块稻田的全部水稻是一个种群,故C正确。D、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生物是一个群落,故D错误。故选 C。【点睛】39. 调查一片广阔草地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A. 目测估计法B. 样方法C. 取样器取样法D. 标志重捕法【答案】B【解析】样方法一般用于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B项正确;目测估计法是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A项错误;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
34、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D项错误。40.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A. 基因、染色体、细胞B. 细胞、物种、生物圈C. 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 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
35、学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等。41. 下列用于鉴定还原性糖的试剂及产生的颜色反应是A. 苏丹染液,橘黄色B. 双缩脲试剂,紫色C. 碘液,蓝色D. 斐林试剂,砖红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A错误;B、
36、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错误;C、淀粉遇碘液变蓝,碘液用于淀粉的鉴定,C错误;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用于鉴定还原糖,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记住检验细胞中化合物的试剂以及颜色,归纳如下: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淀粉遇碘液变蓝。42.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 产生气泡量B. 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C. 催化剂的种类D. 试管中的过氧化
37、氢溶液的量【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图中显示,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因变量是反应速率衡量指标是气泡产生的多少、大小等。【详解】A、产生气泡量是实验的因变量的呈现方式,A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是因变量,B错误;C、催化剂的种类是实验的自变量,C正确;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错误。故选C。43. 下列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对实验操作的要求。【详解】在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应将提取的色素提取液在滤纸条上划线,然后将滤纸条放入层析液中,注意
38、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因为层析液有毒且易挥发,应用培养皿盖住盛有层析液的烧杯,故A正确。44.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提纯的 S 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DNA 和 DNA 酶,分别加入到培养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如图所示)。经培养后检测,会出现 S 型细菌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C、D三个培养皿内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R型细菌;A培养皿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部分R型细菌发生转化,所以会出现S型细菌,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艾
39、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解题关键是明确遗传物质是DNA,并且有S型细菌转化的试管中仍存在R型细菌。45.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斐林试剂与葡萄糖溶液混匀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B. 为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分析C. 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D.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充分【答案】C【解析】【分析】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
40、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详解】A、葡萄糖是还原糖,将斐林试剂与葡萄糖溶液混匀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
41、沉淀,A正确;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分析,这样实验结果比较准确,B正确;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时,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C错误;D、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充分,D正确。故选C。二简答题46. 下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_、_。(2)该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主要是(填标号)_和。(3)图中是该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4)图中是核糖体,它
42、是细胞内合成_的场所。【答案】 (1). 高尔基体 (2). 细胞核(或染色质) (3). (4). (一定的)流动性 (5). 蛋白质(或多肽)【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为内质网,为细胞质基质,为线粒体,为高尔基体,为核糖体,为细胞膜,为细胞核,为中心体。【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为高尔基体,为细胞核。(2)动物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此外在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3)图中是细胞膜,其主要成分磷脂(或脂质)是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多糖,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图中是核糖体,它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点睛】
43、本题结合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7. 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B、C所示的物质分别是_、_。(2)过程表示CO2与C5化合物结合的过程,称为CO2的_。(3)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那么在短时间内,C5的含量将_(增加/减少),C3的含量将_(增加/减少)。【答案】 (1). H (2). ATP(或三磷酸腺苷) (3). 固定 (4). 增加 (5). 减少【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表示光
44、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ATP的合成;是ATP用于C3的还原;是CO2的固定;是C3的还原;A是O2,B是H,C是ATP,D是(CH2O)。【详解】(1)图中B、C所示的物质分别是H、ATP。(2)过程表示CO2与C5化合物结合的过程,称为CO2的固定。(3)突然增加光照强度,C5的消耗不变,而C5的来源增加,因此短时间内C5的含量增加,同理突然增加光照强度,C3的消耗增加,C3的来源不变,因此C3的含量减少。【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要点是结合光合作用的图解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以及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场所和所需要的物质及反应
45、的条件。48. 下图表示某高等生物体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请据图回答。(1)该图表示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正处于分裂的_期,此时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单体。(2)该细胞在此次分裂结束后,将形成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答案】 (1). 动物 (2). 中 (3). 8 (4). 2 (5). 4【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详解】(1)此细胞没有细胞壁,并且具有中心体和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所以为动物细胞。正处于分裂的中期,因其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细胞中
46、含有8条染色单体。(2)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在此次分裂结束后,将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49. 下图是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1)肤色的正常与白化是一对_性状。 (2)1的基因型是_;3的基因型是_或_。 (3)若4与5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答案】 (1). 相对 (2). Aa (3). AA (4). Aa (5). 1/2【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1和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
47、4),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为aa,正常的基因型为AA、Aa,据此答题。【详解】(1)肤色的正常与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2)4是患者,其基因型是aa,则1和2的基因型都是Aa,3的基因型是AA或Aa。(3)6是患者,其基因型是aa,则5基因型是Aa,4基因型是aa,若4与5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50. 下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
48、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2)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图乙来传递的,该结构由突触前膜、_及B所示的结构_三部分组成,此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_。【答案】 (1). 感受器 (2). d (3). 突触间隙 (4). 突触后膜 (5). 神经递质【解析】【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根据突触结构可知,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乙图中是突触结构,A是轴突小体,B是突触后膜。【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中是突
49、触结构,是对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2)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以及B所示的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突触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点睛】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和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熟记反射弧的结构,能根据甲图中的d(突触)判断其他结构的名称;熟记突触的类型,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51. 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 b_,c_,d_。(2)c能产生_,d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其裂解并释放抗原。(
50、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_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答案】 (1). T细胞 (2). 浆细胞 (3). 效应T细胞 (4). 抗体 (5). 记忆细胞【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浆细胞,d是效应T细胞。【详解】(1)由分析可知,b、c、d依次是T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2)c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细胞的分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