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高一语文 学案 1.1《采桑子·重阳》(旧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74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一语文 学案 1.1《采桑子·重阳》(旧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一语文 学案 1.1《采桑子·重阳》(旧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一语文 学案 1.1《采桑子·重阳》(旧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一语文 学案 1.1《采桑子·重阳》(旧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采桑子重阳1929年 【课前预习】 1、历史背景 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2、解题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

2、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3、分析鉴赏 分析鉴赏诗文 这首词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里面有许多写景的成分。但是正像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一样,写景只是手段,主要目的则在于透过写景来抒写心情。从全词来看,它

3、是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的。 上阕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这句是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转化而来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人生本来就短暂,再加了世事蹉跎,难免生出无穷感慨。 为什么作者人产生“人生易老”的感觉呢?请大家联系时代背景作个说明。 在1929年领导革命,即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

4、会上,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他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因而感到要把红四军领导到正确的革命路线上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说服同志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进行思想改造,才能开展革命。因而产生“人生易老”的感觉。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它不但是慨叹韶光易逝,人生短促,恰恰相反,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唯其易逝、短促,所以我们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把美好的青春献给壮丽的革命事业,莫让年货付流水。让“小我”为“大我”多发些光和热,这样才会感到充实和宝贵,也才会理解“小我”是易老的,但同时又是不朽的。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

5、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称,“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过程无穷无尽,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

6、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总之,这句话的意义是丰富的,情绪是昂扬的,它提示了永恒的真理,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作者把这一句话在全词的开头,给以突出的地位,使词一起就非常得势。这句话丝毫不含有消极、伤感的意味。 “岁岁重阳”以下进一步申说“难老”。岁岁年年都有重阳节,是过不完的,自然界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的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每年的重阳节也各不相同,即如今年的重阳节,重阳是赏菊花的日子,看到上杭野外的菊花盛开,想到这里刚刚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诗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阳节

7、不同于去年,又别有一段风光。可见“天”是“难老”的。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是经

8、过艰苦的军事斗争取得的,凡是经过斗争得来的东西,总使人感到更加可爱可贵,对它也更加珍惜。野菊本是平常的花,可是它却能在炮火连天中顽强地挺立着、开放着,绽黄吐香,把战地的重阳点缀得异样美丽。看见了它,就叫人对当前所取得的胜利感到加倍的喜悦。开在战地上的黄花是同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胜利可喜,黄花因之也觉得可喜;黄花可喜,连它的香气也似乎远胜平时了。“分外香”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只有三个字,可是却把以上这些意思曲折地传出。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他。感受到了“分外香”的“黄花”。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

9、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起句“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上段“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岁岁有秋风,秋去又秋来,今年又到重阳,秋风也依然劲厉。“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劲”除了写景之外,还有象征意味,大约是指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而言,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

10、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一个“劲”字就把这些象征意义暗示出来了, 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佳节,丛菊盛开,战地风光,十分鲜丽,因而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的感觉。这是与上文关联处。江天寥廓,万里秋霜,壮阔而又清美,也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的感觉。这也是与上文的关联处。“黄花”是近景,细小的景;“江天”是远景,是阔大的景。不管是远是近,是大是小,都能体现出“胜似春光”的特点,所以,它们是统一的。这样一写

11、,也就无处不佳的秋色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江天”句也是寓意。战争胜利之后,革命前途更觉光明,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也更坚定了。“寥廓江天万里霜”,正是前程远大、如花似锦的具体描写,形象是多么美!郭老解释“霜”字,以为“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词,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这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学作品中却有丹霜、紫霜等字面,这就说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时不是指霜的本身,而是指经霜变红、紫等颜色的草树之类。所以“万里霜”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五彩斑斓,各种色调都有。“万里霜”就是“万里秋”,作者选用了霜字,不仅由

12、于压韵的关系,也是由于霜字既响亮,又含义丰富。 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这首词的诗情画意最为浓郁,特别是上下阕的结句,写得尤其出色。“战地”句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高度乐观主义精神,“江天”句则不仅表现了作者海阔天空的气度,也表现了他含英咀华的修养。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总之,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4、字词 劲 寥廓 【课中讲授】 1、读注释。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

13、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2、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朗读诗歌 (3)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与刚才我们所谈到的诗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3、思考 (1)上阙,作者是抒人生苦短的感叹吗? (2)战地黄花分外香,表现作者怎么的心情,与上边的感慨有什么关系? (3)词一般是以情作结,而此词却以“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作结,有什么意义?

14、 【课后巩固】 1、迁移阅读 (1)简介“重阳” 重阳节: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 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

15、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2)欣赏唐诗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赏菊:喝菊花酒。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