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42MB ,
资源ID:26748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74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1、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共计150分,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

2、,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

3、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

4、,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

5、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美学和艺术更追求美和善的统一,西方美学和艺术更追求美和真的统一,表现在戏剧中,西方悲剧往往一悲到底,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 B. 中西方对美

6、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本文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C. 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D. 西方文化强调“二元对立”,主张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得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造成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便提出中西美学的显著不同:中国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B. 第二段作者论证了中国美学强调抒情

7、与西方美学注重写实的差异,接着又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文学的源头不同。C. 第三段作者更进一层,论证了中西美学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显著差异。 D. 文章层次非常清晰,在论证过程中大量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将原本抽象的美学原理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假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不是安排大多数主要人物都死亡的结局,这出悲剧的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B. 诗经楚辞虽然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C. 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

8、模仿和写实,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所以它们的表现形式是相同的,但是迥异于我们的抒情文学。 D. 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从中吸收精华。(二)文学类问题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生如水稻陈甲元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父亲躺在他亲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柔软、温暖。这是老家的习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一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农村的伢子,有几个没亲手侍弄过水稻呢?懵懵懂懂

9、,清明下种,三起三落,浸种催芽。本县种子公司制种的威优46是父亲最信任的品种。用父亲的话说,稳产,饭好吃;老朋友稳当,靠得住。春夜魅人,经常要更换的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被一根花线连着,吊在青黑瓦屋厨房的横梁上,灯泡泛着黄光,照亮厨房门前泥浆色的大木桶。父亲晾晒两天的稻种拆了包,用强氯精消了毒,加温水泡着,长着厚茧的老手不时捞起轻浮的秕谷,手掌摊开着对看热闹的我们说,看,这就是秕谷,没用的家伙! 我一直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我远望着墨绿的稻浪托举着他头顶的

10、草帽,能想起课堂上老师吹来的唐宋的微风;冬天,天气寒冷,间或会有小雪,打湿院落的矮墙和柴火,通红的炭火旁,父亲使劲搓着稻草绳,身后的墙壁挂着他前些年亲手搓成的草鞋、草绳、草帽。只是稻草的手工成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已有了沉郁欲言的褐色父亲躺在稻草上多年后,我不经意间想起,对父亲,对父亲亲手摩挲了一辈子的植株,就怀有难以名状的心绪。 于是,我习惯了回去。想父亲,想从前的时候,我就一次次往回走。回老家看山岭,看老屋,看稻田,看稻子。 老家本身是稻区。不是山岭房屋环绕着青黄相间的稻田,就是或青绿或金黄的稻田环抱着山岭房屋。很多时候,田畴无言,却又千言万语、欲说还休,一种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姿态,是天底下

11、最朴实和厚重的无华。站在旷野的田畴深处,我总能感觉自己的卑微和轻小。那么多的农人,祖先的祖先赤脚走在田埂上的远远近近的身影,没有隔膜般素朴和亲切。田垄里,依稀听见犁铧清脆的声响和牧童的短笛飞扬。 而躬耕田垄一辈子的父亲,对稻田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他不但靠着田垄四季常新的稻子,养活了一家人;而且,仙风道骨的祖母说过,我家六姊妹,有两个的出生就和田垄和水稻紧密相连。 一个是二哥。正是苍翠欲滴的插秧季节,正是插秧竣工那天的黄昏时刻,家门口的田垄里刚刚插下青绿秧苗,母亲兴致勃勃挺着大肚子在青黑瓦屋的灶房间忙碌,突然间下身一热,连忙呼唤炉膛前烧火的小脚祖母。添丁之喜,大好兆头。脚上还沾着新泥的父亲,紧

12、张局促地抱着哇哇叫的二哥,只知道咧着大嘴对着帮忙插秧的亲友们傻笑。 还有小妹。小妹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中午时分,稻子收割的季节,田野到处金碧辉煌。人力打谷机在父亲脚下嗡嗡地响,也没请其他劳力,父亲和大哥两人轮流给稻谷脱粒。二姐一路小跑来到田埂对父亲说:妈妈让我告诉你,她生了,父亲手里捂着要脱粒的稻穗,大声说知道了,告诉你妈妈,我们打满这一担谷就回家吃中饭前面有了五个崽女,父亲对又一个新生命的来临已然淡定,四十不惑,小妹来临的时候,父亲的思想是不是已渐趋成熟?他看生命是不是也像看他手中的稻子一样,一茬一茬,心里有了新的内容? 应该是有了一茬一茬新内容的。父亲耕作了一辈子水稻,睡了一辈子稻草床,在稻草

13、的拥绕下离去以后,我也开始从事一项和水稻相关的职业,更近距离地走近和了解水稻,也更深刻地了解父亲。天生万物,相辅相成,水稻和人类,从一万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发现和种植后,人类的文明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观察、改良、提炼,期望这喂养我们躯体和灵魂的作物在灌满海水的盐碱地也能赐予我们食粮。 催芽,播种,育秧,除草,施肥,收割;萌芽,分蘖,抽穗,扬花,结实。一次生育,一段旅程。临了,稻桩化成基肥,哺育又一季新的生命。这样的轮回,和父亲这样的农人个体的生命又有多少差别?每年水稻成熟季,那如黄缎子一样铺陈在华夏四野、铺天盖地的水稻厚毯,又何尝不是为生命打底的最好成色? 又一

14、年冬天,又一年稻子收割后的空旷来临。记得当年稻草垛,转眼又是白头翁。我身在城市的高楼以当年在田野依偎草垛的姿势躺倒,想:原来和父亲一样,像水稻一样活着,到最后,都活成了大地不悔的精魂。(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把父亲和水稻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父亲依靠稻谷养活一大家子,传承生命;另一方面,父亲秉承稻粒身上的精神,活成了大地的精魂。 B. 文章第二段采用环境描写。“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青黑瓦屋”、“泥浆色的大木桶”等写出了农村家庭的简陋素朴,黄色的灯光则昭示着希望。C. 文中画线句子写作者面对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田畴,

15、不由得感慨生命卑微轻小,伤感、抑郁之情油然而生。 D. 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照应标题,增加了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5. 文章写二哥和小妹出生时有何不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分) 6.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与水稻有何相似之处。(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

16、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

17、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

18、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

19、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 “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

20、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C. 校园文化活动要扩大师生参与度,它的目的并不是比赛拿奖,而是要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D.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材

21、料一侧重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介绍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C.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实践学校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E. 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师资培训和课程体系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材料四侧重基

22、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9. 为了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

23、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

24、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B.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

25、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C.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D.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庶子,官名,始于周代,隋代东宫所属门下、典书二坊各以左右庶子为主官。 B. 东宫,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太子是封建时代皇帝或诸侯王的嫡长子。C. 秩奉,本义为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文中指俸禄。 D. 囹圄,本

26、义就是监牢,后又引申出束缚、困难的意思。文中指“监狱”。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裴政很有才干。他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虽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受到时人的称赞。 B. 裴政执法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C. 裴政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D. 裴政刚直不阿。云定兴把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大怒,调裴政出京担任襄州总管。1

27、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5分) (2)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共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1415题。途中寒食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14.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泷洲途中,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B. 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

28、,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C. 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D. “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E. 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共10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 ,_ ”。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

29、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自己向往田园的情绪。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4)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人生苦短的句子是:“_,_”。 (5)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7分)17.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国势日衰的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于1896年首派学子东渡扶桑,开中国留日运动之先河。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

30、弄巧成拙。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位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要在市场上恒河沙数的投资产品中,找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殊非易事。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讳莫如深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A. B. C. D.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B. 坚定不移地以

31、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C. 今年春晚表现了“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尤其是弘扬传统美德的歌舞小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互联网应建设“护联网”,一方面要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19. 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B.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C. 本人昨日

32、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20.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4分) 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21. 解读“一带一路”图标的构图要素和

33、寓意。(4分)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只蚂蚱生活在山脚下的草丛里,饿了吃青草,渴了喝露珠,过得很快活。可是最近,蚂蚱快活不起来了,因为很久没下雨,青草都枯萎了,露珠也没了。蚂蚱只能躲在枯草丛中,动都不敢动。一天,一只青蛙路过。蚂蚱朝青蛙喊:“伙计,天这么热,你去哪儿呀?”“天太热,很多泥塘都干了,我打算回家乡的大湖里去。”青蛙答道。接着,它看看四周问蚂蚱说,“这里这么干旱,你为什么不找个有水的新家?”“现在哪儿还会有水呢?已经好多天没下雨了。”蚂蚱说。青蛙说:“我的家乡就有水呀,那是一个大湖泊,一眼望不到边,湖邊长满青草,你跟我

34、走吧。”“拉倒吧,我才不相信呢,什么东西能装这么多水?”蚂蚱一脸不屑地钻回枯草丛里去了。第二天,青蛙回到了家乡的大湖边,一头扎进湖水里,畅快地游起了泳,而此时,那只蚂蚱却还趴在枯草丛中期待着下雨。在青蛙跳进湖水中的那一刻,它正好回想起了青蛙说过的话,然后一脸鄙夷地嘀咕道:“那只青蛙太会吹牛了,居然说它的家乡到处是水,还一眼望不到边,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地方”蚂蚱越想越觉得,自己真是一只聪明的蚂蚱。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卷) 命题人:普鸿生 常潇月注意事项:1.

35、本次考试共计150分,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

36、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

37、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38、。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

39、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美学和艺术更追求美和善的统一,西方美学和艺术更追求美和真的统一,表现在戏剧中,西方悲剧往往一悲到底,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 B. 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

40、而本文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C. 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D. 西方文化强调“二元对立”,主张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得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造成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便提出中西美学的显著不同:中国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B. 第二段作者论证了中国美学强调抒情与西方美学注重写实的差异,接着又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文学的源头不同。C.

41、 第三段作者更进一层,论证了中西美学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显著差异。 D. 文章层次非常清晰,在论证过程中大量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将原本抽象的美学原理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假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不是安排大多数主要人物都死亡的结局,这出悲剧的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B. 诗经楚辞虽然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C. 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和写实,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所以它们的表现形式是相同的,但

42、是迥异于我们的抒情文学。 D. 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从中吸收精华。【答案】(1)D(2)D(3)B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科学类阅读。(1)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D项“造成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于文无据。所以选D项。(2)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文中没有大量的引用论证,所以选D项。(3)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扩大范围。认识价值打折扣,与伦理价值无关;C项无中生有。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

43、完全不一样,但同为叙事文学,表现形式也未必都相同;D项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故答案为:(1)D(2)D(3)B (二)文学类问题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生如水稻陈甲元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父亲躺在他亲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柔软、温暖。这是老家的习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一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农村的伢子,有几个没亲手侍弄过水稻呢?懵懵懂懂,清明下种,三起三落,浸种催芽。本县种

44、子公司制种的威优46是父亲最信任的品种。用父亲的话说,稳产,饭好吃;老朋友稳当,靠得住。春夜魅人,经常要更换的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被一根花线连着,吊在青黑瓦屋厨房的横梁上,灯泡泛着黄光,照亮厨房门前泥浆色的大木桶。父亲晾晒两天的稻种拆了包,用强氯精消了毒,加温水泡着,长着厚茧的老手不时捞起轻浮的秕谷,手掌摊开着对看热闹的我们说,看,这就是秕谷,没用的家伙! 我一直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我远望着墨绿的稻浪托举着他头顶的草帽,能想起课堂上老师吹来的唐宋的微风

45、;冬天,天气寒冷,间或会有小雪,打湿院落的矮墙和柴火,通红的炭火旁,父亲使劲搓着稻草绳,身后的墙壁挂着他前些年亲手搓成的草鞋、草绳、草帽。只是稻草的手工成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已有了沉郁欲言的褐色父亲躺在稻草上多年后,我不经意间想起,对父亲,对父亲亲手摩挲了一辈子的植株,就怀有难以名状的心绪。 于是,我习惯了回去。想父亲,想从前的时候,我就一次次往回走。回老家看山岭,看老屋,看稻田,看稻子。 老家本身是稻区。不是山岭房屋环绕着青黄相间的稻田,就是或青绿或金黄的稻田环抱着山岭房屋。很多时候,田畴无言,却又千言万语、欲说还休,一种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姿态,是天底下最朴实和厚重的无华。站在旷野的田畴深处

46、,我总能感觉自己的卑微和轻小。那么多的农人,祖先的祖先赤脚走在田埂上的远远近近的身影,没有隔膜般素朴和亲切。田垄里,依稀听见犁铧清脆的声响和牧童的短笛飞扬。 而躬耕田垄一辈子的父亲,对稻田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他不但靠着田垄四季常新的稻子,养活了一家人;而且,仙风道骨的祖母说过,我家六姊妹,有两个的出生就和田垄和水稻紧密相连。 一个是二哥。正是苍翠欲滴的插秧季节,正是插秧竣工那天的黄昏时刻,家门口的田垄里刚刚插下青绿秧苗,母亲兴致勃勃挺着大肚子在青黑瓦屋的灶房间忙碌,突然间下身一热,连忙呼唤炉膛前烧火的小脚祖母。添丁之喜,大好兆头。脚上还沾着新泥的父亲,紧张局促地抱着哇哇叫的二哥,只知道咧着大

47、嘴对着帮忙插秧的亲友们傻笑。 还有小妹。小妹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中午时分,稻子收割的季节,田野到处金碧辉煌。人力打谷机在父亲脚下嗡嗡地响,也没请其他劳力,父亲和大哥两人轮流给稻谷脱粒。二姐一路小跑来到田埂对父亲说:妈妈让我告诉你,她生了,父亲手里捂着要脱粒的稻穗,大声说知道了,告诉你妈妈,我们打满这一担谷就回家吃中饭前面有了五个崽女,父亲对又一个新生命的来临已然淡定,四十不惑,小妹来临的时候,父亲的思想是不是已渐趋成熟?他看生命是不是也像看他手中的稻子一样,一茬一茬,心里有了新的内容? 应该是有了一茬一茬新内容的。父亲耕作了一辈子水稻,睡了一辈子稻草床,在稻草的拥绕下离去以后,我也开始从事一项和水

48、稻相关的职业,更近距离地走近和了解水稻,也更深刻地了解父亲。天生万物,相辅相成,水稻和人类,从一万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发现和种植后,人类的文明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观察、改良、提炼,期望这喂养我们躯体和灵魂的作物在灌满海水的盐碱地也能赐予我们食粮。 催芽,播种,育秧,除草,施肥,收割;萌芽,分蘖,抽穗,扬花,结实。一次生育,一段旅程。临了,稻桩化成基肥,哺育又一季新的生命。这样的轮回,和父亲这样的农人个体的生命又有多少差别?每年水稻成熟季,那如黄缎子一样铺陈在华夏四野、铺天盖地的水稻厚毯,又何尝不是为生命打底的最好成色? 又一年冬天,又一年稻子收割后的空旷来临。记

49、得当年稻草垛,转眼又是白头翁。我身在城市的高楼以当年在田野依偎草垛的姿势躺倒,想:原来和父亲一样,像水稻一样活着,到最后,都活成了大地不悔的精魂。(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把父亲和水稻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父亲依靠稻谷养活一大家子,传承生命;另一方面,父亲秉承稻粒身上的精神,活成了大地的精魂。 B. 文章第二段采用环境描写。“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青黑瓦屋”、“泥浆色的大木桶”等写出了农村家庭的简陋素朴,黄色的灯光则昭示着希望。C. 文中画线句子写作者面对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田畴,不由得感慨生命卑微轻小,伤感、抑郁之情

50、油然而生。 D. 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照应标题,增加了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5. 文章写二哥和小妹出生时有何不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分) 6.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与水稻有何相似之处。(5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分析】(1)C项,表述不当,朴实无华的稻区孕育着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作者虽然觉得生命卑微轻但想到祖辈生活在这里,又觉得素朴和亲切,农人们都很真实鲜活。(2)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表现手法的把握。对比手法在文本中经常出现,运用这种手法,有利

51、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这两段运用对比,就是为了突出父亲的逐渐成熟、沉稳。(3)此题考查考生对父亲性格特点的把握,但不是所有的特点都可以写进答案里,考生要筛选出父亲与水稻相似的地方写进去。故答案4、C5、二哥出生在苍翠欲滴的插秧时节,父亲脚上沾着新泥,紧张局促,对着亲友傻笑;小妹出生在金碧辉煌的收获时节,父亲淡定地继续给稻穗脱粒。此处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作者将父亲在不同年岁、时节听到二哥和小妹出生时的不同表现加以描述对比,表现了父亲如稻子一样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6、父亲的生活像稻粒一样圆满、充实;父亲的性格像稻草手工品一样沉郁、稳重;父亲如稻

52、子般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父亲的生命跟水稻一样厚重,不断传承、轮回。父亲和水稻一样,活成了大地不悔的精魂。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

53、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

5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

55、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 “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

56、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

57、近55%。 B.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C. 校园文化活动要扩大师生参与度,它的目的并不是比赛拿奖,而是要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D.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材料一侧重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介绍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

58、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C.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实践学校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E. 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师资培训和课程体系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9. 为了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考点】新闻,报告 【解析】【分析】7、曲

59、解文意,“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不当,原文说的是“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不是简单地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不是全盘否定文体活动。8、A项,“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偷换概念,原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C项,“实践学校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张冠李戴,由原文可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的观点。D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

60、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9、由材料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和材料四“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概括出师资方面的措施;由材料一“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材料四“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两者同属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可概括出思想理念方面的措施;由材料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材料四“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

61、课程”,可概括出课程设置方面的措施。故答案为7、D8、BE9、思想理念方面:要“道”“术”并重,找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和支撑点,大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课程设置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师资培养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师资不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

62、。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

63、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10. 下列对

6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B.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C.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D.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庶子

65、,官名,始于周代,隋代东宫所属门下、典书二坊各以左右庶子为主官。 B. 东宫,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太子是封建时代皇帝或诸侯王的嫡长子。C. 秩奉,本义为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文中指俸禄。 D. 囹圄,本义就是监牢,后又引申出束缚、困难的意思。文中指“监狱”。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裴政很有才干。他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虽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受到时人的称赞。 B. 裴政执法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

66、的人则严惩不贷。C. 裴政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D. 裴政刚直不阿。云定兴把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大怒,调裴政出京担任襄州总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5分) (2)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 (5分) 【答案】10、C11、B12、D13、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被人们称赞。太子没有治刘荣的罪,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背后不再说什么。

67、【考点】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解析】【分析】10、句中“元恺”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于荣”作“受制”的状语,后面断开。11、太子应是“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12、“太子大怒”错,是“云定兴大怒”。13、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句,博闻:见闻广博;强记:记忆力强;达:通晓;称:称赞;被动句。句,罪:治罪;面:名词作状语,当面;折:指责;短:过错。 【附参考译文】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县人。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被人们称赞。裴政熟悉典章制度,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迅速作出分析判断,执法宽仁公正,没有量刑过度的情况。有判死刑的囚犯,裴政就准许他的妻子儿女到狱

68、中看望。到冬天将要处决时,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处我们死刑,我们没有什么遗憾。”他执法公正都像这件事一样。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被人们称赞诚实谨慎。东宫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当时武职人员该轮番休息,通事舍人赵元恺奉命写文书,没来得及写成,太子有旨意,再三催促,刘荣告诉元恺说:“你只管口头陈奏,不必写出文书。”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文书在哪里?”元恺说:“秉承刘荣的意思,没有写出文书。”太子就拿这件事责问刘荣,刘荣便否认,说“没说过这话”。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推究审问,还没来得及陈奏, 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太

69、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情,二是依据证人证词,辨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非。我观察刘荣,他地位高权势重,即使刘荣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按道理说,不必隐瞒。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诬陷牵累别人。赵元恺找出左卫率、崔茜等人作证,崔茜等人交代的情况和赵元恺所说完全相符。从情理上既然难分是非,就应当根据证人判定。我认为刘荣告诉过元恺,这一情况一定属实。”太子没有治刘荣的罪,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背后不再说什么。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侍奉太子,准备些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裴政

70、趁机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这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云定兴大怒,把这话告诉了太子,太子更加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上任,所得俸禄分给下属官吏。百姓有犯罪的,都暗中掌握实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发他们,至于屡次犯罪的,就趁大规模的集会时,将他们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有五人被处死,流放的人很多。全境的人惶恐不安,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将他奉为神明,此后境内不设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裴政死于襄州总管任上,终年八十九岁。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1415题。

71、途中寒食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14.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作于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泷洲途中,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B. 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C. 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D. “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E.

72、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14、D,E题干“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答题关键词“不恰当”,选项中,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15、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答题关键词“感情”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

73、和情感关键词入手。本题抓住关键点“寒食”“暮春”“可怜”“作逐臣”“肠断处”分析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共10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 ,_ ”。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自己向往田园的情绪。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4)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人生苦短的句子是:“_,_”。 (5)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

74、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7分)17.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国势日衰的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于1896年首派学子东渡扶桑,开中国留日运动之先河。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

75、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位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要在市场上恒河沙数的投资产品中,找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殊非易事。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讳莫如深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A. B. C. D. 【答案】B【考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正确。苟延残喘指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错误。骇人听闻是指使人听了非常害怕,应该用耸人听闻(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正确。“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错误。火中取栗:偷取炉火里烤熟了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替人冒

76、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火中取栗”强调被利用后自己一无所得的意思,并不是形容冒险程度。正确。恒河沙数,佛教用语,出自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人们用该成语来形容数量很多。错误。“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不合语境,应该用“韬光养晦”。故选B项。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B. 坚定不移地以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77、C. 今年春晚表现了“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尤其是弘扬传统美德的歌舞小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互联网应建设“护联网”,一方面要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答案】C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是设在举行的”杂糅。B成分残缺,“坚定不移地”后加上“走”。D语序不当,应为“识别、使用、传播”。故答案为C。 19. 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分别总是在

78、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B.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考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得体;B、“探望”一般指探望病人,并且是指远程的方式,这里应该为“看望”;C、“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不甚感激使用错误,此处应用不胜感激。D、“

79、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答案:A。 20.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4分) 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答案】微商是人们在微博或微信平台里发送商品信息,利用网络支付功能达成交易目的的一种商品交易模式。 【考点】压缩语段 21.图标题:解读“一带一路”图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4分)

80、 最佳答案:一带一路标志以两条丝带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带汇聚形成球型,体现包容、团结、合作的寓意,代表全球合作,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丝带构成英文字母“S”,代表丝绸(Silk),球形中心隐含“大雁塔”,寓意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始于西安,惠及全球;BRF,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英文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的简称(2017年5月14日、15日,首次BRF将在北京举行)。(答对两点给4分) 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1、(60分)一只蚂蚱生活在山脚下的草丛里,饿了吃青草,渴了喝露珠,过得很快活。可是最近,蚂蚱快活不起来了,因为很久没下雨,青草都枯萎了,露珠也没了。蚂蚱只能躲在枯草丛中,动都不敢动。一天,一只青蛙路过。蚂蚱朝青蛙喊:“伙计,天这么热,你去哪儿呀?”“天太热,很多泥塘都干了,我打算回家乡的大湖里去。”青蛙答道。接着,它看看四周问蚂蚱说,“这里这么干旱,你为什么不找个有水的新家?”“现在哪儿还会有水呢?已经好多天没下雨了。”蚂蚱说。青蛙说:“我的家乡就有水呀,那是一个大湖泊,一眼望不到边,湖邊长满青草,你跟我走吧。”“拉倒吧,我才不相信呢,什么东西能装这么多水?”蚂蚱一脸不屑地钻回枯草丛里去了。第二天,青蛙回到了家乡的大湖边,一头扎进湖水里,畅快地游起了泳,而此时,那只蚂蚱却还趴在枯草丛中期待着下雨。在青蛙跳进湖水中的那一刻,它正好回想起了青蛙说过的话,然后一脸鄙夷地嘀咕道:“那只青蛙太会吹牛了,居然说它的家乡到处是水,还一眼望不到边,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地方”蚂蚱越想越觉得,自己真是一只聪明的蚂蚱。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思路:蚂蚱的“聪明”其实是自负、偏执及对善意的猜忌等,围绕此立意为切题;若从 “青蛙”的角度立意则次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