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747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基本概况:A.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B.秦汉以来发展艰难(原因发展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弛道;西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丝绸之路等艰难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C.隋唐继续发展(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政策放松限制;柜枋出现,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 D.两宋时期空前繁荣(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环境宽松;纸币交子的出现;交通的发展) E.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发达) F明清城镇商业繁荣

2、(明清商业的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劳动力成为商品;商业竞争加剧;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徽商与晋商)商 帮起家发展兴盛徽 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经营典当,走出国门晋 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经营票号,走出国门二、城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时代市的变迁概况特点西汉长安城东西有九市。(坊市分开)定点定时,严格管理唐朝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坊市分开)同上宋朝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突破了时间地点限制,管理较松明清出现单一的商业城市(如扬州等)无三、对外贸易西汉: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唐朝 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

3、市舶使两宋:同十几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厚往薄来”“倍偿其价”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中外贸易渐趋衰微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很不平衡 4大商人、大官僚、大地主三位一体5、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商业起源很早,并在不断发展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2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

4、,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C2(2012安徽文综历史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5、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通宵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正确。北宋的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文娱场所的经营者在材料无法体现(实际上多为私人经营);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故B、C、D项错误。 【答案】A 3(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

6、,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以致商人群体增加,农民比例减少;A、C、D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答案】B4(2012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对外贸易【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

7、现和迁移理解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马可波罗”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元朝的对外贸易(因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长期居住中国),而福建泉州港在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或温陵,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答案】A5(2012江苏历史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宋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荣景象,从

8、画面可以看出当时的汴京突破坊、市限制。A项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B、C项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突破场景不符合。【答案】D6(2012海南卷历史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商业发展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表黑色边条到明后期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B项题干无从反映,说法

9、也与史实不符;C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 ,但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D7(2012上海历史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秦朝的商业)【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识记与迁移。公元前217年秦朝已经统一中原地区,并以秦半两钱作为通用全国的法定货币,因而蚁鼻钱已经不能再中原流通。【答案】C8(2012上海历史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的商业)【解析】B、C项在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城市已经出现,D项商人的衣着也是中国传统服饰,用排除法选择A项,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明朝中叶传入中国。【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