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74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峨山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套试题共分、两卷。其中,第卷为单项选择题,要求将答案添涂在答题卡上。第卷为非选择题,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2)本套试卷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各位考生认真填写自己的有关信息。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金戈铁马,王

2、道霸业 2.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3.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

3、公正4.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5.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

4、。”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 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6.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史实的有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台湾1895中李鸿章说出了“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 B C D7.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已废除了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 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政策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

5、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鸦片输入大量增加削弱了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A B C D8.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9.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中共的这一声明应发表在 A西安事变前 B八一三事变后 C洛川会议后 D九一八事变后

6、10.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 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11.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B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成现实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区别12.孙中山(1

7、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13. 民国三十六年,国民政府为纪念五四运动向全国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A28周年 B29周年 C17周年 D36周年14.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

8、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5. 有一幅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图中三个铁锤分别指的是刘邓、陈谢和陈粟,这样一幅漫画反应事件的意义在于 A彻底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B粉碎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阴谋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鼓舞解放区军民团结抗敌的斗志16. 阅读下表,该表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是姓 名毛泽东朱 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 澜高 岗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B人民民主政府C多

9、党执政的民主联合政府D抗日民主政府17.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8. 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正中间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在主席台的顶端,是12个红色的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场的后墙是“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边是“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两条标语。会场两侧,插着24面红旗,代表着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插

10、放红旗的木座特意做成了“v”字形,意思就是“中国共产党的24年是胜利的24年”。该代表大会应该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21. 1880年,薛福成写道,“

11、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BC D22.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23.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12、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请结合铭文判断,属于秦朝的是 A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 B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C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D与张掖(古代郡名,在河西走廊中部)太守为虎符24.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25.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

13、,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B. C. D.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26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

14、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5、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立伪

16、引赞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贼情汇纂 材料二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

17、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材料三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据材料概括其要点。(4分)(

18、2)从材料二本身的选取角度来看,你认为是否相对客观?简要说明理由。(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辛亥革命所起的伟大作用。 (6分)28.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旋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

19、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图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困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固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烈,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请回答:(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

20、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2)图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3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现代化“必备的环境”是什么?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

21、努力。(3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的认识。(1分) 2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 兄弟现在想到一处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且为其他民族加入我们组织建国的机会。仿美利坚民族的规模

22、,将汉族尽管扩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的单一民族国家故将来无论何种民族参加于我中国,务使尽化于我汉族。本党所持的民族主义,乃积极的民族主义。诸君不要忘记。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材料三 有必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世界上有很多和中国一样的多民族国家,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处理好多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民族政策为世界在处理多民族关系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瓦格斯教授(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是什么?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5分)(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言

23、论反映了一种“大汉族主义”思想,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的民族政策”指的是我国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答案一、 选择1-5 AACDD 6-10 DBDAD 11-15 BAADC 16-20 BBBDC21-25 BCCAA二、 非选择题26.(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3分)(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

24、一。(3分)(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27. (1) 洪、杨等领导的革命意志逐渐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洪秀全大兴土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封建等级森严。(4分) (2) 客观。理由:材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实录,且材料作者与清政府和太平天国都没有利益上的利害关系。(2分) (3) 政治: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社会生活:通过断发易服、禁缠足、改称谓、行阳历、废跪拜等做法,废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宣传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28.(1)1842年南

25、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分) (2)国家主权在民。(1分)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扬了民主平等思想;但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2分) (3)第一次把中国入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1分)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或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1分) (4)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1分) 民族独立(或政治稳定)。(1分) 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1分) (5)追求民主与救亡国存相结合(或求民主与反侵略

26、相结合或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或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真正走上独立民主道路。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漫长而曲折。言之有理即可。(1分)29.(1) 方式: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安抚(任命为官、定居长安);册封;和亲(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积极作用: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分) (2) 第一种答案:赞同。 理由:孙中山在这里将汉族作为各族的中心,而且让其他民族同化于汉族,(2分)没有尊重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2分)使少数民族在汉族面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2分) 第二种答案:不赞同。 理由:孙中山的这一观点是在国内军阀混战和西方压迫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提出的,(2分)目的是为了团结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分),并不存在歧视其他少数民族的思想。(2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实施影响:对中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