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9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 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城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城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 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见下图

2、),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A炎黄二帝热衷发明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C该陶器是黄帝作品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3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D人性的退化4 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强化文化认同B规范社会秩序C巩固宗法体系D加强道德教化5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

3、,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6 从秦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据此可知,这一传统()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7. 下图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按照时间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 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 D甲乙丙丁8 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

4、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9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

5、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10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A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B专卖政策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C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极为缓慢D土地税是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11.下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据此判断,图中处的政权应为( )A孙吴 B南齐 C北宋 D南宋12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6、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13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14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15有学者这样评

7、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A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存在巨大的局限性C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D有其时代的合理性16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

8、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1720世纪初,江苏南部地区的蚕丝出口因铁路通车逐年增加,蚕桑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沪宁铁路沿线地区常能见到连片桑田。尤其是无锡发展最快,成为“甲于东南的蚕茧之地”和江南丰沃的“养蚕地带之中心”。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瓦解有利农业区域的发展B沦为西方列强商品市场的程度加深C铁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发展D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呈现不平衡特征181913年宋教仁被刺,第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B舆论自由被破坏殆尽C新旧思想

9、的激烈冲突D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19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A 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B 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C 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20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

10、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A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B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C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D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21据统计,19371938年,民族工业有121家从上海迁移到武汉;1938.71938.10月,有304家从武汉迁移到宜昌;1938.121940.7月,有448家从宜昌迁移到四川重庆等地。由此可以得出()A使敌后战场直接得到了经济支持B美国支援了抗战时期中国的西部建设C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由此发生彻底改变D抗战全面爆发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格局221930年,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8年,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

11、、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A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忧虑B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C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D主张调查中国的国情231937年9月7日,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彭德怀等在山西雁门关以西的太和岭口与阎锡山进行会晤,商谈八路军入晋后双方的合作问题。这次会议与哪个战役有关()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徐州会战24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户数 抗

12、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 减租后 2.4 6.7 38.0 0 2.5 3.4 土地 抗战前 29.5 21.0 29.5 19.0 0.8 0.2 减租后 13.5 17.5 5 22.5 0.6 3.4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25费孝通先生在我这一年中提及1949年参加北平政治协商会议时的场景,仅服装就有“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表明政治协商会议( ) A代表的广泛性 B形式的开创性 C会议的重要性 D内容的保守性261952年,周

13、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27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

14、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8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时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此,毛泽东主要强调()A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模式B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C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坚持借鉴与创新结合的发展模式29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

15、期中国()A始终坚持不结盟的政策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与他国的政治合作增多30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311990年,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第一天排队的人从餐厅二层一直排到大马路。餐厅营业的首个周末就创下了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46万元的最高纪录。这说明()A美国正在对中国经济侵

16、略B国家政策影响民众生活C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到来D深圳率先实行对外开放3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93%下降到28.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A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C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33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前,在雅典担任公职是没有报酬的,伯利克里改革之后,担任公职是有津贴的。这种变化()A有利于改变公职人员的阶级结构B提高了公职人员的文化素质C实现了公

17、民政治地位的平等D消除了不同阶层公民的矛盾3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近代法国哲学家勒内简卡尔的名言是“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二者反映的相同理念是()A反对宗教愚味B提倡理性至上C弘扬民主法治D主张思想自由3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A信仰自由理论 B人类意识觉醒 C天赋人权思想 D民主制度诉求36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

18、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A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B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C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D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37“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形成了议会下院与国王的分权。议会仅仅夺取了立法权和财政权,行政大权仍然是国王的“世袭领地”。但国王为了便于推行其政策,不得不从下院势力最大的(即多数党的)议员中选用大臣。这表明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C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D“议会至上”得以确立38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普遍具有的本质

19、特征是(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91848年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幅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见下图),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该漫画说明()肮脏的“泰晤士老爹” A 工业发展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 先污染后治理的文明历程不可以逆转C 工业化必然伴随着环境破坏D 作者对工业革命持否定态度40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

20、0000000 A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B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C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41大萧条下,西方国家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建立关贸总协定,希望各国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额,削弱贸易壁垒。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主要是()A法西斯主义严重威胁各国安全B世界市场进一步深入发展C意识形态冲突下形成冷战格局D关税壁垒加重了经济困境42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

21、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43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旨在()A确立苏维埃的农民土地所有制B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支持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44瞿秋白赴苏俄考察期间发现,老工程师屡次怠工,唾骂布尔什维克,被下狱三四次依旧如此,政府没有技师,也只能听任也;乡

22、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想换盐,却不愿要政府发行的卢布。上述现象主要说明()A苏维埃政权缺乏群众基础B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凸显D斯大林模式下民众生活水平低下451965年,苏联颁布了集体农庄市场示范条例,规定无论是集体农庄还是个人都可以在集体农庄市场上自由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其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国家不加干涉。为了发展农庄市场,国家拨款在城市兴建库房、提供冷藏设备等。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B农业集体化弊端已经消除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重视农庄和农民的积极性46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以1974年

23、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这()A反映了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强化了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同盟关系C反映了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往来D有利于欧共体摆脱对美国的政治依附47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48肯尼迪在国内政策方面提出了众多计划,如: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税收制度、修

24、改农业计划、保护和发展天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等。但这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遭到了来自国会的重重阻碍,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A政府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B分权制衡受到冲击C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D国家垄断深入发展49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

25、走向开放50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学校后在纽约闯荡三天的经历,真实反映出美国传统教育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自由天性的压抑,强烈表达了他们的孤独、苦闷、彷徨以及对充斥全社会的虚假、伪善、丑恶的愤懑与抗议。和该作品属于同一派别的美术流派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总计50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作为工业化社会进程中城乡差距扩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历史产物,乡村医院的兴起可谓是应社会需求而生。19世纪兴起的各类医疗机构为乡村医院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新兴的接受过相关医学教育的全科医生数量大幅增长,为乡村医院提供了人员保障,民众对于医疗服务和机构的现实诉求为

26、乡村医院的兴起提供了现实土壤,而国家对于扩充病床的宏观需要则为乡村医院的兴起提供了制度环境。于是,乡村医院逐渐在英国各地建立起来。乡村医院往往规模较小,内部设备简单合理,造价低廉,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一名护士、若干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工资较为低廉。随着20世纪中期英国全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乡村医院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乡村医院”出现的背景。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上海开埠后,随着人口大幅增加,道路两旁出现很多土坑,供行人便溺。从1864年开始,租界当局大量建造了

27、装有自来水、煤气灯或电灯等现代设施的公厕,还建造了儿童公厕、女厕等专门性公厕。1909年,士绅胡文炜等集资兴办了华界首座现代公厕。到20年代中期,华界现代公厕发展到24座。1927 年以后,公厕数量不断增加,其兴筑与管理成为华界上海市政府卫生当局的工作重点之一。因经费不足,市政当局多通过竞标的方式将公厕承包商办。虽然市政当局对公厕的管理、清洁、售纸等行为都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和规范,但商办后的公有公厕和私有公厕一样,仍然积弊丛生,引起市民严重不满。1947 年,市政当局决定将市区公厕收归市办,由卫生部门雇工管理。但因市政当局财力不足,公厕市办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据苏智良、彭善民公厕变迁与都市文明

28、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公厕改革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上海公厕改革。(8分)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荀子提出了“天下之人有所共予”的命题,认为尽管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诉求,但也有许多共享和共通的东西。他提出人们可以共同分享来自东西南北江河湖泊丰富的自然资源,共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在处理国家与民众共享关系时,他提出了“裕民以政”,即通过政策措施让百姓获得利益并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针对社会分化,他提出“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应各取所得的道理;此外他主张哑聋

29、等残障人士需要国家照顾,即“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 摘编自宋国恺共享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意蕴材料二 20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摘编自刘晋祎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延承与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共享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

30、毛泽东共享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8分)玉溪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B 6B 7C 8D 9C 10A11. C 12A 13B 14D 15D 16C 17C 18A 19B 20B21D 22B 23B 24B 25A 26C 27D 28D 29B 30B31B 32A 33A 34B 35C 36D 37A 38C 39A 40D41D 42B 43B 44B 45D 46D 47C 48A 49A 50D51【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医学进步和各类医疗机构

31、的兴起;专业性全科医生数量大量增长;国家对于扩充病床的宏观需要。(10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五点即可) 52【答案】(1)从租界扩大到华界;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设施设备逐渐现代化;管理日益规范;官方主导,经营方式多样。(12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城市卫生问题的解决;提升了上海城市形象和市民文明程度;(积极作用,每点2分,共6分)因经费、管理、运营等问题解决不力,作用有限。(局限2分)53【答案】(1)基本内容:共享自然资源;共享政策利益,让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照顾到各阶层利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8分,每点2分) 影响: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稳定;丰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内涵;成为历代执政者治国理政理念。(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继承: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倡导共同富裕。(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发展:坚持效率原则,主张先富带动后富。(4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