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86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玉溪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1.下列有关大肠杆菌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的细胞核内均含有DNA和RNAB. 两者的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C. 两者均可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 两者均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细胞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B、大肠杆

2、菌无生物膜系统,B错误;C、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正确;D、大肠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注重平时的总结和归纳有助于解答此类试题。2.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存在能量的转换B. H+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线粒体内膜C. ATP合成酶不只有催化作用D. 线粒体内、外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H+顺梯度从膜间

3、隙经内膜上的通道(ATP合成酶)返回到线粒体基质中,说明需要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因此H+从膜间隙进入到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详解】A、图示过程中,H+顺浓度梯度转移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体现了能量的转换,A正确;B、由分析可知,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C、ATP合成酶还可作为转运H+的载体,C正确;D、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

4、幼嫩芽、叶细胞可利用丝氨酸合成生长素B. 生长素能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从而影响植物生长C. -萘乙酸是一种生长素,其作用具有两重性D. 同一植物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详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A错误;B、生长素为植物激素,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B错误;C、-萘乙酸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C错误;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等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

5、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2020 年春季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类RNA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噬菌体相比,新冠肺炎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B. 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细胞内以宿主D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外壳C. 消毒剂能使新冠肺炎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导致病毒失去活性D.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可在其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变异,A正确;B、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细胞内以自身RNA为模板

6、合成蛋白质外壳,B错误;C、消毒剂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同时让蛋白交联作用丢失,从而导致病毒失去活性,C正确;D、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发挥作用产生相应的抗体,故治愈后可在其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新冠肺炎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5.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吸收N、P、重金属等,及根系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生态环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浮床植物的水上部分可供鸟类筑巢,根系形成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7、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浮床能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C. 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区域D. 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结构形成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

8、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详解】A、浮床植物的水上部分可供鸟类筑巢,根系形成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体现了垂直方向上的种群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B、浮床使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能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B正确;C、浮床下方水体中的藻类植物与浮床植物为竞争关系,其数量低于无浮床的区域,C正确;D、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生态浮床技术,考查群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

9、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 重铬酸钾溶液可用来检测蛔虫细胞呼吸的产物B. 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特点C.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但属于对照实验D. 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答案】C【解析】【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2、做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详解】A、重

10、铬酸钾溶液可用来检测酒精,而蛔虫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A错误;B、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避光的特点,B错误;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为自身前后对照,属于对照实验,C正确;D、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基础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试题难度一般。7.蚕豆是云南重要的农作物。通过适当的措施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同时保证蚕豆高产是蚕豆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

11、列问题:(1)请为该实验拟定一个实验题目:_。每天的光照时间是这个实验的_变量。(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既能减少投入又能保证蚕豆高产的最佳种植措施是_。(3)参与蚕豆光合作用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或“类胡萝卜素”)。(4)从化合物合成的角度分析,适当增施氮肥能促进蚕豆增产的原因可能是: a_; b_【答案】 (1). 研究土壤条件和氮肥(尿素)施用量对蚕豆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 (2). 无关 (3). 种植在沙壤土上,且氮肥的施用量为240kg/hm2 (4). 叶绿素a (5). 氮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施加适量氮肥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使光合作用增强 (6).

12、氮是酶合成的必需元素,施加适量氮肥有利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合成【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条件和尿素的施用量;因变量为单株子粒的产量。每天的光照时间在各组之间相同,为实验的无关变量。相同土壤条件下,单株子粒产量随尿素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尿素施用量为240kg/hm2时产单株子粒产量最大,尿素施用量大于240kg/hm2时,单株子粒产量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尿素施用量条件下,沙壤土的单株子粒产量大于胶泥土。【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土壤条件和尿素施用量对豌豆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每天的光照时间对各组的影响相同,为实验的无关变量。(2)总结分析可知,种

13、植在沙壤土上,且氮肥施用量为240kg/hm2时蚕豆的单株子粒产量最大,为豌豆高产的最佳措施。(3)参与蚕豆光合作用的色素含量由多到少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4)氮元素是绿色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叶绿素合成需要氮元素,施加适量氮肥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使光合作用增强;氮是酶合成的必需元素,施加适量氮肥有利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合成。氮是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元素,施加适量氮肥有利于子粒中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产量。【点睛】本题通过探究土壤条件和尿素施用量对豌豆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实验,考查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验中变量的判断、对结果的分析能力。8.创伤或寒冷刺激下,机体会通过分泌糖皮

14、质激素来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图为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调控,此过程是_调节。A表示_激素。(2)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这一特点是受到了图中_的控制。(3)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是因为机体多处组织或细胞存在糖皮质激素的_。(4)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器官移植时抗免疫排斥,是因为糖皮质激素能减少淋巴细胞的数目,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抑制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淋巴细胞的_。(5)研究发现,精神抑郁也会引发图示的调节过程。据此推测,长期精神抑郁的人容易出现感染或发生肿瘤的原因是_。【答案】 (1)

15、. 分级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3). 下丘脑 (4). 特异性受体(受体) (5). 凋亡 (6). 长期精神抑郁的人糖皮质激素分必增加,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此过程为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2、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详解】(1)由图可知,下丘脑通过分泌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16、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此过程是分级调节。(2)由分析可知,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3)激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说明机体多处组织或细胞存在糖皮质激素的受体。(4)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使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免疫排斥反应减弱。(5)当人长期精神抑郁,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造成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降低,因而容易引起感染或发生肿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相关知

17、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该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A、B、C、D、E、F代表能量(A、B、C、D表示同化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_。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用图中字母表示)。(2)菟丝子是一种叶退化的植物,常生长于甲中某些生物的体表,菟丝子与甲中这些生物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_;调查某一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法。(3)图中所示生物可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4)与草原生态

18、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土壤_(填“更容易”或“更不容易”)积累有机物质。【答案】 (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 C/(B+F)100% (3). 寄生 (4). 样方 (5). 群落的物种组成 (6). 低或更低 (7). 更容易【解析】【分析】1、由图分析可知,A表示甲的同化量,B+F表示乙的同化量,C表示丙的同化量,E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甲为第一营养级,乙为第二营养级,丙为第三营养级。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样方法多用于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也可以用于调查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要求调查目标不移动或者移动范围很小;标志重捕

19、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详解】(1)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可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第二营养级乙的总同化量=B+F,第三营养级丙的同化量为C,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B+F)100%。(2)菟丝子是一种叶退化的植物,常生长于甲中某些生物的体表,靠直接从甲体内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存,因此菟丝子与甲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为寄生。由分析可知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常采用样方法。(3)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4)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生物

20、多样性低,抵抗力稳定性更弱(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较少,且代谢速率低,故土壤中的有机物不易被分解,容易积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间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0.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有色与无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隐性基因c、sh分别控制无色与凹陷。为研究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用双杂合子F,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籽粒数有色、饱满2910无色、凹陷2860无色、饱满137有色、凹陷

21、126籽粒合计数6033(1)玉米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答出2点即可)。(2)从表中数据可判断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基因Cc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理由是_。(3)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玉米籽粒的有色与无色、饱满与凹陷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答案】 (1).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雌雄同株异花,便于人工授粉;产生的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2). 遵循 (3). 测交子代中,有色与无色这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约为1 : 1 (或测交子代中,有色无色=11) (4). 一对 (5).

22、测交后代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11,且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1111【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表中数据可知,用双杂合子F,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后代中每对相对性的分离比都符合1:1,且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不符合1:1:1:1,可知,每对性状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两对性状之间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的连锁。【详解】(1)玉米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是,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絮顶生,雌蕊果穗在中部,雌雄同株异花,便于人工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

23、度快等。(2)从表中数据可知,测交后代中玉米籽粒颜色的分离比为有色:无色1: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3)从表中数据分析,测交后代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1:1,但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1:1:1:1,可推出控制玉米籽粒的有色与无色、饱满与凹陷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点睛】本题以玉米为题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玉米、果蝇、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纤维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酶可使纤维索分解。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培养

24、法测定几种土壤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能力,以筛选出适合提取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的成分有酵母膏、KH2PO4、 琼脂、土豆泥、风干粉碎的稻草和X。其中,加入风干粉碎的稻草目的是_; X是_,可在倒平板时加入,也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以便进行颜色反应。(2)接种时,首先需要用_对土壤样品进行梯度稀释,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培养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观察_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3)直接使用提纯的纤维素酶处理秸秆,能提高纤维素的降解率,但纤维素酶只能利用一次,固定化酶则可以使酶被重复利用。制备固定化酶一般更适合采用_法和_法;除可被重复利用外,固定化酶的其他优点是

25、_。【答案】 (1). 提供纤维素 (2). 刚果红 (3). 无菌水 (4). 降低微生物的浓度,涂布培养后直接分离得到单菌落 (5). 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 (6). 化学结合 (7). 物理吸附 (8). 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解析】【分析】1、刚果红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这是因为细胞个体较大,而酶分子很小;个体大的细

26、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体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几种土壤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因此培养基中加入风干粉碎的稻草目的是提供纤维素。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用于鉴别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能力。(2)接种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土壤样品进行梯度稀释,这样既可避免杂菌污染,又可降低微生物的浓度,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以便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培养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观察培养基中透明圈的大小筛选出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透明圈越大说明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反之则弱。(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

27、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鉴定和培养,要求识记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鉴别实验的原理;识记固定化酶技术的方法和优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草甘膦作为除草剂会把普通大豆植株和杂草一块杀死。科研小组从大肠杆菌中提取抗草甘膦基因(抗草甘膦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使转基因植物对草甘膦不敏感,能忍受更高剂量的草甘膦而不被杀死)导入到大豆体内而获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目的基因时,可从大肠杆菌中提取抗草甘膦基因转录的mR

28、NA,然后合成cDNA。利用mRNA合成cDNA的过程称作_,与大肠杆菌中提取抗草甘膦基因相比,利用mRNA合成的cDNA中不具有_、终止子等核苷酸序列。(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把抗草甘膦基因插人到土壤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原因是_;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把含有抗草甘膦基因的土壤农杆菌与大豆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中加入草甘膦,其目的是_。(3)成功导入抗草甘膦基因的大豆细胞可通过_技术培育出转基因植株,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4)为避免转基因大豆植株中抗草甘膦基因通过花粉对其他近缘作物造成污染,上述基因工程中可考虑将目的基因导人到大豆细胞

29、的_(填“细胞核”或“叶绿体”或“内质网”)中。【答案】 (1). 逆转录 (2). 启动子 (3). TDNA可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能整合到染色体DNA上 (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大豆细胞 (6). 植物组织培养 (7).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8). 叶绿体【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

30、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c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取所需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大肠杆菌中提取抗草甘膦基因相

31、比,利用m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中不含非编码区(包含启动子和终止子)。(2)T-DNA可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能整合到染色体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中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然后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连接。把含有抗草甘膦基因的土壤农杆菌与大豆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中加入草甘膦,只有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豆细胞才能在此培养基上正常生长,故其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大豆细胞。(3)将抗草甘膦基因的大豆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称之为植物组织培养。(4)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故上述基因工程中可考虑将目的基因导人到大豆细胞的叶绿体中。【点睛】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