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825KB ,
资源ID:26683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68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玉溪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2、目要求)1. 殷商时期,“上帝”是至上神,“天”不是神,它与“上帝”没有关系,周人曾为商人的臣属,信仰过上帝,但在周灭商后,逐渐用“天取代了“上帝”,这表明( )A. 周代比商代更具有理性精神B. 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统治特点C. 周统治者构建新的统治秩序D. 周代意识形态始终摇摆不定2. 绱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绡葛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战争。此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B. 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C. 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D. 诸侯实力逐渐增强3.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游侠非常赞赏,认为他们不求贤达于诸候

3、,无视官府法度,但是坚持自己的道义,为他人排忧解难。但是班固在汉书中却认为游侠大多犯法作科,阴贼好杀。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律制度逐步完善B. 游侠群体性质变异C. 社会主流思想变化D. 东汉推崇法家思想4. 魏书记载,北魏太武帝听人说大兴安岭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发源地之后,曾派人去祭祀并刻下碑文,后来有学者发现了嘎仙洞和碑文均与史书记载-致,就此认定鲜卑族起源于此,但有学者认为这只能证明太武帝到此进行过祭祀,并不能说明嘎仙洞真的就是鲜卑族的发源地。这说明( )A. 历史结论需要多重证据验证B. 史料运用需要进行辨伪C. 时代久远无法还原历史真相D. 实物史料没有研究价值5.

4、唐代自高宗武则天以后大量出现使职差遣,即以皇帝名义从原有的行政机构中临时派遣一些大臣去处理各种特别事务,这一现象导致( )A. 社会经济形势日益复杂B. 政府行政效率降低C. 原有行政体制受到冲击D. 中央集权逐渐削弱6. 宋代以前的宰相任免虽出自皇帝,但是,门阀制度的存在,贵族政治的现实,使皇帝在择相时不可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宰相去职后,凭其门第与门生故吏,仍发挥着巨大影响,不容忽视。宋朝皇帝诏敕未经宰相副署,是不能行下的。宋代相权虽隆,却从未危及皇权,宰相一旦去职,即从政治上退出,不再给政治以重大影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门阀士族逐渐衰落B. 皇权强化达到顶峰C. 宋代

5、中央集权加强D. 选官制度深刻变革7. 宋代蔡襄荔枝谱记载:“(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这反映出宋代( )A. 商业经营模式变化B. 社会诚信普遍缺失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8. 明代中国官方禁海,百姓便自求生计,私自接近外商,转贩商货,形成一股亦商亦盗的海上力量。这反映出( )A. 明朝海禁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 明朝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C. 官方政策与民间开拓的矛盾D. 明朝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9. 明清小说“三言二拍”中有许多故事描写了各色人物为自己奋斗,或经商致富,或投考中举,或白首穷经竟一无所

6、获,或巧遇良机而顿致富贵,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个人道路的多样化。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市民阶层群体逐渐壮大B. 社会经济取得较大发展C. 封建社会等级趋于解体D. 工商皆本观念成为共识10.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中旗员、汉员结构变化表:造成地方督抚旗员、汉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C. 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D. 满族官僚集团的腐败11. 洋务派一开始“练兵制器”以“求强”,之后开办民用企业以“筹饷”“求富”,再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逐步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主张作一些必要的变革。这反映出( )A

7、. 洋务派已冲破中体西用的藩篱B. 学习西方成为官僚群体的共识C. 洋务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D. 洋务派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化12. 陈旭麓先生认为维新思潮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场革命,使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人士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这说明( )A. 维新派改造了国民的思想B. 进化论已被中国普遍接受C. 维新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D. 维新思想颠覆了传统文化13. 许倬云认为五四运动与过去的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不同,经过学生们在首都联袂而起,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的“市民意识”,这说明五四运动( )A.

8、具有群众参与的性质B. 以一般市民作为先锋C.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D. 没有抗议论政目的14. 下图为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地图示意。此次战役( )A. 使日军无力再发动战略进攻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 抗战期间八路军发动的最大战役D. 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5. 下表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情况表。表中数据反映的变化( )A. 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捐税负担沉重B. 证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显著C. 有助于国民经济平稳恢复和发展D. 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恶劣16. 1956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指示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

9、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说明( )A. 国家进行有限的自由市场开放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C. 中国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D.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不够彻底17.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据经济的禁锢下,他们无法进城,于是洗脚上田,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 农村生产关系调整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计划经济体制束缚18. 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家大都认为大自然的变化必定是某种基本物质造成的,他们

10、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这反映出( )A. 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B. 自然派哲学家们反对宗教信仰C. 古希腊哲学逐渐脱离宗教的范畴D. 古希腊已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19. 历史学家房龙认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对往事不依不饶的好奇,对新情感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他们躁动不安的思想,使这个世界从我知道这个定论,发展到我真的知道吗?”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 )A. 热衷复兴希腊罗马文化B. 肯定个人的情感与欲望C. 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D. 激发了人们的怀疑精神20.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

11、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出( )A. 欧洲北部崛起和地中海地区的衰落B. 大西洋航线开辟后经济贸易中心转移C. 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D. 英国取得了殖民霸权21. 与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资本主义关系长期局限于城市工商业范围之内相比,英国到17世纪上半期,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相当高,这使得英国社会结构从领主一农奴双层式等级制向地主一农业资本家一农业工资劳动者三层式非等级制转变,社会力量的重心正从封建大贵族一边转向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乡绅一边。这表明( )A.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更成熟B. 大陆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于英国C. 君主立宪

12、政体的确立促进了经济发展D. 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推动资本主义发展22. 西家西斯莱(1839-1899年)的绘画村头中,向阳的树叶是金黄的,背光处是黑青的,墙壁上既反射着地面的阳光又反射着树丛的绿色,所以成为红绿交混的色彩,阴影不是黑色的,因蓝天的返照而变成透明的蓝色。该绘画( )A. 反映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B. 表现作者对田园生活憧憬C. 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D. 忠于画家视觉的真实感受23. 1932年,美国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团、美国民族主义党、美国自由同盟、全国社会主义同盟、三K党等法西斯组织和右翼团体等十分活跃。这反映出( )A. 三权分立体制受到冲击B.

13、 “冷战”中意识形态的渗透C. 美国政党政治发展完善D.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24. 1927年底到1928年初,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富农的破坏和小农经济的落后、商品率低是造成当年苏联粮食收购困难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粮食收购危机导致( )A. 苏联加快大规模农业集体化步伐B. 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C.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25. 1988年美苏交换中导条约批准书,里根宣布“冷战结束;而苏联解体后1992年两极格局才走向终结。这说明( )A. 美苏“冷战”导致苏联走向解体B. “冷战”引发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 两极格局并不必然形成“冷战”D

14、. 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状态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24分,27题12分,28题14分)26. 任何时期的思想发展,都需要秉持经世致用的思想原则,不断丰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他认为要“引古筹今,以为“经世之用”。黄宋羲提出:“受业者必先宗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清代章学诚也提出:“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这是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风气的一种否定。中国百科大辞典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前,历经了近30年极其艰苦的革命动员和战争。在如

15、此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为了适应各种挑战,形成了一套“游击式制定政策的方法。这套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兼具主动出击和迁回调整的策略,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允许改变一些已有的规定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这种政策风格要求决策者有较强的创造力。摘自德韩博天紅天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主革命各个时期毛泽东根据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思想主张。(任选两个时期即可)(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看法。27. 阅读材料

16、,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部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严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李悝,又名李克,约生于公元前450年。李悝为子夏的学生,是一个由儒家转变为法家的人物。李悝是战国时期第一个主持变法的人,变法内容是: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他要求“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荻如寇之至”;实施“平籴法”,他认为,粮价太贱,农民入不敷出,生活困难,国家就要贫困;粮价太贵,城市居民负担不起,生活困难,就要溜走他乡。他把丰年分为3等,亩产是常年4倍的为大,标准是

17、一个五口之家,种田100亩,可收600石;亩产是常年的3倍为中丰收,百亩可收450石;亩产是常年的2倍,则为小丰收,百亩可收300石。李悝把坏年成也分为3等,比常年减产三分之一为小饥荒,百亩能收100石;减产一半为中饥荒,百亩能收75石;减产五分之四为大饥荒,百亩只收30石。李悝在魏国还极力推行封建法治,编纂了法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李悝认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的变法思想和改革政策,不仅使魏国称雄于诸候,而且为各国统治者变法图强所效仿,成了封建社会中每个王朝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2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悝变法的时代背景。玉溪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19、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殷商时期,“上帝”是至上神,“天”不是神,它与“上帝”没有关系,周人曾为商人的臣属,信仰过上帝,但在周灭商后,逐渐用“天取代了“上帝”,这表明( )A. 周代比商代更具有理性精神B. 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统治特点C. 周统治者构建新的统治秩序D. 周代意识形态始终摇摆不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周人曾为商人的臣属,信仰过上帝,但在周灭商后,逐渐用“天取代了“上帝”,”可以看出,周代通过“天”取代“上帝”来重建新的统治秩序,以改变商朝旧的体制,巩固自身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理性,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神权与王权

20、的结合,排除B;D项太绝对,排除D。2. 绱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绡葛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战争。此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B. 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C. 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D. 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绱葛之战后,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B项正确;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是社会转型的表现,并非当时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天子尚未失去共主地位,C项错误;诸侯实力逐渐增强是表现,不是社会转型的

21、根本原因,D项错误。3.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游侠非常赞赏,认为他们不求贤达于诸候,无视官府法度,但是坚持自己的道义,为他人排忧解难。但是班固在汉书中却认为游侠大多犯法作科,阴贼好杀。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律制度逐步完善B. 游侠群体性质变异C. 社会主流思想变化D. 东汉推崇法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赞赏游侠超脱名利,为他人排忧解难(体现道家、墨家思想)到指责游侠犯法、好杀(违背仁、礼),两汉史学家对游侠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流思想变化,C项正确;法律制度逐步完善不是史学家对游侠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无视官府法度”“犯法作科”等说明两汉

22、时期游侠群体性质并未变异,B项错误;东汉推崇儒家思想,D项错误。4. 魏书记载,北魏太武帝听人说大兴安岭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发源地之后,曾派人去祭祀并刻下碑文,后来有学者发现了嘎仙洞和碑文均与史书记载-致,就此认定鲜卑族起源于此,但有学者认为这只能证明太武帝到此进行过祭祀,并不能说明嘎仙洞真的就是鲜卑族的发源地。这说明( )A. 历史结论需要多重证据验证B. 史料运用需要进行辨伪C. 时代久远无法还原历史真相D. 实物史料没有研究价值【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嘎仙洞中的碑文实际上是魏太武帝刻下的,所以嘎仙洞是否是鲜卑族的发源地还需要多重的验证,这就说明历史结论需要多重证据验证,故选A

23、;材料体现的是历史结论验证的问题,不是对史料辨伪,排除B;CD说法过于绝对,明显错误,排除。5. 唐代自高宗武则天以后大量出现使职差遣,即以皇帝名义从原有的行政机构中临时派遣一些大臣去处理各种特别事务,这一现象导致( )A. 社会经济形势日益复杂B. 政府行政效率降低C. 原有行政体制受到冲击D. 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以皇帝名义从原有的行政机构中临时派遣一些大臣去处理各种特别事务”就对原有的行政机构职能造成了冲击,故C符合题意;这一现象是加强皇权专制的表现,并没有导致社会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排除A;这种临时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B;这一现象是加强了君主专

24、制,和中央集权程度无关,排除D。6. 宋代以前的宰相任免虽出自皇帝,但是,门阀制度的存在,贵族政治的现实,使皇帝在择相时不可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宰相去职后,凭其门第与门生故吏,仍发挥着巨大影响,不容忽视。宋朝皇帝诏敕未经宰相副署,是不能行下的。宋代相权虽隆,却从未危及皇权,宰相一旦去职,即从政治上退出,不再给政治以重大影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门阀士族逐渐衰落B. 皇权强化达到顶峰C.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D. 选官制度深刻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通过科举制使士人成为“天子门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官员的结党营私,因此出现了“宰相一旦去职,即从政治上

25、退出,不再给政治以重大影响”的现象,D正确;门阀士族的衰落也是选官制度变革的结果,A排除;皇权达到顶峰是在清朝军机处的设置,B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C排除。故选D。7. 宋代蔡襄荔枝谱记载:“(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这反映出宋代( )A. 商业经营模式变化B. 社会诚信普遍缺失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宋代商人在荔枝树开花结果之前就立劵买断,待到荔枝成熟,商人转运至京师贩卖,这体现了商业经营模式转变,A正确;荔枝开花之时买断,“后丰寡,商人知之,

26、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这体现了商业诚信,排除B;C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是在明中后期,排除D。8. 明代中国官方禁海,百姓便自求生计,私自接近外商,转贩商货,形成一股亦商亦盗的海上力量。这反映出( )A. 明朝海禁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 明朝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C. 官方政策与民间开拓的矛盾D. 明朝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海禁政策下,沿海百姓为求得生计,最终形成了一股亦商亦盗的海上力量,这说明官方政策和民间开拓之间存在矛盾,C正确;沿海百姓形成一股亦商亦盗的海上力量,正说明当时海禁政策行之有效,排除A;自然经济解体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27、B;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9. 明清小说“三言二拍”中有许多故事描写了各色人物为自己奋斗,或经商致富,或投考中举,或白首穷经竟一无所获,或巧遇良机而顿致富贵,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个人道路的多样化。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市民阶层群体逐渐壮大B. 社会经济取得较大发展C. 封建社会等级趋于解体D. 工商皆本观念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使得个人在社会中道路呈现出多样化选择的特征,B正确;题干中不仅仅涉及到市民阶层,还有投考中举之人,排除A;C不符合史实,排除;D错在“共识”,排除。10. 下表为清代地

28、方督抚中旗员、汉员结构变化表:造成地方督抚旗员、汉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C. 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D. 满族官僚集团的腐败【答案】B【解析】【详解】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重用汉族官员,因此导致清代地方督抚中旗员、汉员结构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11. 洋务派一开始“练兵制器”以“求强”,之后开办民用企业以“筹饷”“求富”,再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逐步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主张作一些必要的变革。这反映出( )A. 洋务派已冲破中体西用的藩篱B. 学习西方成为官僚群体的共识C. 洋务派代

29、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D. 洋务派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部分洋务派官员在兴办洋务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性,说明的是洋务派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化,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对西方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排除;B说法错误,首先顽固派就反对任何改革,排除;洋务派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利益,C排除。故选D。12. 陈旭麓先生认为维新思潮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场革命,使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人士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这说明( )A. 维新派改造了国民的思想B. 进化论已被中国普遍接受C. 维新思想

30、具有启蒙的作用D. 维新思想颠覆了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维新思潮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场革命,使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可得出其强调维新思想推行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改造了”的说法错误,排除A;BD项太绝对,排除BD。13. 许倬云认为五四运动与过去的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不同,经过学生们在首都联袂而起,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的“市民意识”,这说明五四运动( )A. 具有群众参与的性质B. 以一般市民作为先锋C.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D. 没有抗议论政的目的【答案】A【解析】【详解】根

31、据“经过学生们在首都联袂而起,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的“市民意识”可得出五四运动较公车上书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阶层更多,故A项正确;先锋是学生,不是市民,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作用目的,排除CD。14. 下图为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地图示意。此次战役( )A. 使日军无力再发动战略进攻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 抗战期间八路军发动的最大战役D. 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平型关”“山西”等地标信息可知,这是平型关大捷,这一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正确;广州和武汉的沦陷使得日军再也无力发动战

32、略进攻,排除A;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抗战期间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排除C;D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15. 下表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情况表。表中数据反映的变化( )A. 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捐税负担沉重B. 证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显著C. 有助于国民经济平稳恢复和发展D. 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恶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法币急剧贬值,这给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民族资本家多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D正确,C排除;A与材料无关,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后被日本侵华战争打断,B排除。故选D。16. 1956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指示提出

33、: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说明( )A. 国家进行有限的自由市场开放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C. 中国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D.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不够彻底【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国家统购计划之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在自由市场进行自由买卖,说明国家是有限度的开放的自由市场,故选A;我国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彻底摆脱”的说法过于夸张,无从体现,排除C;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才完成,而

34、且有限度开放自由市场的做法属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并不是改造的不够彻底,排除D。17.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据经济的禁锢下,他们无法进城,于是洗脚上田,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 农村生产关系调整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票据经济”“从事各种非农产业”可知,这里指的是乡镇企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此时已经不再是票据经济,

35、排除A;题干涉及的领域是农村而非城市,排除C;题干现象正是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而出现的,D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18. 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大都认为大自然的变化必定是某种基本物质造成的,他们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这反映出( )A. 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B. 自然派哲学家们反对宗教信仰C. 古希腊哲学逐渐脱离宗教的范畴D. 古希腊已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他们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可得出古希腊的哲学家,注重在神话之外寻找世界的本质,逐步脱离了宗教神话的范畴,故C项正确

36、;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精神的起源是什么,排除A;哲学家并不反对信仰,排除B;科学研究方法在当时并没有,排除D。19. 历史学家房龙认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对往事不依不饶的好奇,对新情感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他们躁动不安的思想,使这个世界从我知道这个定论,发展到我真的知道吗?”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 )A. 热衷复兴希腊罗马文化B. 肯定个人的情感与欲望C. 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D. 激发了人们的怀疑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使这个世界从我知道这个定论,发展到我真的知道吗?”体现了怀疑精神,而这种怀疑精神是由于文艺复兴艺术家对往事好奇、对新情感的追求以及躁动不安的思想引起的,这说明文艺复兴激发

37、了人们的怀疑精神,D正确;A、B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文艺复兴并未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排除C。20.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出( )A. 欧洲北部崛起和地中海地区的衰落B. 大西洋航线开辟后经济贸易中心转移C. 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D. 英国取得了殖民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和国家停滞不前,西欧的尼德兰、瑞典、英、法等国和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等城市迅速发展,实质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B项正确;欧洲北部崛

38、起和地中海地区的衰落只是现象不是实质,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765年),C项错误;直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才取得了殖民霸权,D项错误。21. 与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资本主义关系长期局限于城市工商业范围之内相比,英国到17世纪上半期,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相当高,这使得英国社会结构从领主一农奴双层式等级制向地主一农业资本家一农业工资劳动者三层式非等级制转变,社会力量的重心正从封建大贵族一边转向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乡绅一边。这表明( )A.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更成熟B. 大陆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于英国C.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促进了经济发展D. 英国封

39、建社会解体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英国到17世纪上半期,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相当高,这使得英国社会结构从领主一农奴双层式等级制向地主一农业资本家一农业工资劳动者三层式非等级制转变”可得出,材料强调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力量发展壮大,其开展革命的条件更加强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法的比较,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大陆,排除B;当时英国还没有确立君主立宪,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封建制度解体的影响,排除D。22. 西家西斯莱(1839-1899年)的绘画村头中,向阳的树叶是金黄的,背光处是黑青的,墙壁上既反射着地面的阳光又反射着树丛的绿色,所以成

40、为红绿交混的色彩,阴影不是黑色的,因蓝天的返照而变成透明的蓝色。该绘画( )A. 反映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B. 表现作者对田园生活憧憬C. 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D. 忠于画家视觉的真实感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以成为红绿交混的色彩,阴影不是黑色的,因蓝天的返照而变成透明的蓝色”可知该绘画注重作者对光线和色彩的感受与描述,是印象画派的特色,追求视觉上的真实感受,故选D;该绘画注重光线与色彩,不是现代主义绘画风格,也不是对田园生活的憧憬,排除AB;印象画派产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前,排除C。23. 1932年,美国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团、美国民族主义党、美国自

41、由同盟、全国社会主义同盟、三K党等法西斯组织和右翼团体等十分活跃。这反映出( )A. 三权分立体制受到冲击B. “冷战”中意识形态的渗透C. 美国政党政治发展完善D.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1932年正值美国经济危机时期,这一时期法西斯组织和右翼团体十分活跃,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D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法西斯组织和右翼团体对政治结构的冲击,排除A;冷战是在二战后开始的,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法西斯组织和右翼团体,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不能认为这是政党政治发展完善的表现,排除C。24. 1927年底到1928年初,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富农的破坏和小农经济的落

42、后、商品率低是造成当年苏联粮食收购困难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粮食收购危机导致( )A. 苏联加快大规模农业集体化步伐B. 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C.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A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排除B;C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斯大林执政时期始终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25. 1988年美苏交换中导条约批准书,里根宣布“冷战结束;而苏联解体后1992年两极格局才走向终结。这说明( )A. 美苏

43、“冷战”导致苏联走向解体B. “冷战”引发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 两极格局并不必然形成“冷战”D. 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冷战”的结束在两极格局瓦解以前,所以两极格局不是导致“冷战”的必然因素,故选C;苏联解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仅仅是“冷战”导致的,排除A;两极格局并不一定导致“冷战”,所以B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说法由题意无从体现,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24分,27题12分,28题14分)26. 任何时期的思想发展,都需要秉持经世致用的思想原则,不断丰富完善。阅读材料,回

44、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他认为要“引古筹今,以为“经世之用”。黄宋羲提出:“受业者必先宗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清代章学诚也提出:“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这是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风气的一种否定。中国百科大辞典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前,历经了近30年极其艰苦的革命动员和战争。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为了适应各种挑战,形成了一套“游击式制定政策的方法。这套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兼具主动出击和迁回调整的策略,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允许改变一些已有的规定来适应周围环境

45、的变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这种政策风格要求决策者有较强的创造力。摘自德韩博天紅天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主革命各个时期毛泽东根据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思想主张。(任选两个时期即可)(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看法。【答案】(1)思想主张: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批判君主专制。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时代背景:明清之际,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国家统一;经济上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出现早期民主启蒙

46、思想。(2)示例:国民大革命时期,为了配合北伐胜利进军,毛泽东高度关注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并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吸取中共前期城市中心道路的教训,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探索出-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回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等等。(3)看法: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对关注时政,矫正明清之际学风起到积极作用:对激发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起到重大作用。【解析】【详解】(1)思想主张:根据材料“凡文

47、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黄宗羲:根据材料“受业者必先宗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国家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经济上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思想上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2)示例:根据题干要求,以选择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两个时期为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为了配合北伐的胜利进军,毛泽

48、东高度关注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并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吸取中共前期城市中心道路的教训,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探索出-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3)看法:根据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可知,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根据材料“这是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风气的一种否定”可知,对关注时政,矫正明清之际学风起到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思想对激发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起到重大作用。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部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

49、条约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阐释: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60、70年代,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规模小、资金少,具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许多措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一战”中,帝国主义放松对

50、中国的经济控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压制。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日本的侵华和解放战争中美国资本的倾销,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压制,发展艰难。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如能从“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等方面提取主题进行阐释也可赋分。【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纵观整个材料可知,材料反映

51、的核心问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关于阐释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遭到洗劫和陷入困境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得出受制于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结论。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李悝,又名李克,约生于公元前450年。李悝为子夏的学生,是一个由儒家转变为法家的人物。李悝是战国时期第一个主持变法的人,变法内容是: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他要求“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荻如寇之至”;实施“平籴法”,他认为,粮价太贱,农民入不敷出,生活困难,国家就要贫困;粮价太贵,城市居民负担不起,生活困难,就要溜走他乡。他把丰年分

52、为3等,亩产是常年4倍的为大,标准是一个五口之家,种田100亩,可收600石;亩产是常年的3倍为中丰收,百亩可收450石;亩产是常年的2倍,则为小丰收,百亩可收300石。李悝把坏年成也分为3等,比常年减产三分之一为小饥荒,百亩能收100石;减产一半为中饥荒,百亩能收75石;减产五分之四为大饥荒,百亩只收30石。李悝在魏国还极力推行封建法治,编纂了法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李悝认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的变法思想和改革政策,不仅使魏国称雄于诸候,而且为各国统治者变法图强所效仿,成了封建社会中每个王朝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53、学知识,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悝变法的时代背景。【答案】(1)措施:经济方面,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鼓励农耕,种五谷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政治方面。主张废除世卿世录制;主张用人唯才;主张以功受禄,赏罚分明;制定法经,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2)时代背景: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级产生并力量壮大。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变法革新,诸侯割据混战。铁农具、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度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士阶层活跃,民族交融局面出现。【解析】【详解】(1)措施:经济

54、方面,根据材料“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实施平籴法”可知,李悝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鼓励农耕,种五谷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政治方面:根据材料“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悝主张废除世卿世录制,用人唯才,以功受禄,赏罚分明;根据材料“李悝在魏国还极力推行封建法治,编纂了法经”可知,李悝制定法经,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2)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悝生活在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级产生并力量壮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变法革新,诸侯割据混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度确立,小农经济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思想方面,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士阶层活跃,民族交融局面出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