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655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本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 兼并争霸B. 楚王问鼎C. 三家分晋D. 设置官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是一把双刃

2、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即可概括出所谓“合法性”的含义是受周王册封的诸侯,遵守诸侯权利与义务的诸侯,诸侯可以在封国内设置官吏,故D项正确;ABC项都具有“合法性”,排除。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蕴涵的观念是A. 天人合一B. 天圆地方C.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D. 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反映出皇权至高无上的理念,故D项正确;“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

3、,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天圆地方”的观念,故B项错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故C项错误。3.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B. 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C. 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D. 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中可以看出,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

4、之人和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对地方的管理日益严密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明清主要是改革了地方上的官制,并没有扩大地方的行政权力,故排除A项;明代废除行省,设置三司,地方权力分散;清

5、代设置固定的总督、巡抚,布政使地位下降,都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管理日益严密,故选B项;题意反映的是明清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的内容,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成熟,地方机构的办事效率更无从体现,故排除C、D项。5.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探究,这四个选题的探究最终没有实际意义的是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 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C. 论乾隆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D.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武王伐纣灭亡商朝,新建立的周王朝实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以巩固统治,所以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具有实际意义,故排除A项;西

6、汉建国后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现实,认为是由于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导致的,所以汉初也进行了分封,出现了郡国并行的现象,所以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也具有实际意义,故排除B项;清代的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所以军机大臣不可能对皇帝实行制衡,所以论乾隆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没有实际意义,故选C项;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了唐代的君主专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故排除D项。6.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

7、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可知,清朝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接受国际惯例,从思想上开始平等对待其他国家,故C项正确。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形成,故A项错误。天朝观念并没有完全被摒弃,用词太绝对,故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7.美国人白齐文生性喜欢冒险,少年时就有到东方创立一个帝国的梦想,青年时开始周游世界。后来到中国时参加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后与李鸿章屡有激烈冲突

8、,被李免职。白齐文忿忿不平,投奔了太平天国。1865年,白齐文在厦门海关被清军逮捕。依据当时法规,清政府将把白齐文A. 就地正法B. 交美国领事审理C. 无罪释放D. 交国际法庭审判【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国人白齐文被清军逮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列强再华享有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华犯罪只能交给外国领事审理,清政府无权过问,故B选项正确;清政府无权将白齐文就地正法,故A选项错误;白齐文投奔了太平天国,也不能无罪释放,故C选项错误;当时也不存在国际法庭,故D选项错误。故选B。8.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

9、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 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 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C. 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 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的是一种矛盾的现象:“左辅正军师”东王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特点;“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法治思想。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革命性”不是前者所体现的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空想性;D选项没有反应出后半部分的先进性。9.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下列各

10、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西方思想广泛传播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土地革命遍及全国A. B. C. D. 【答案】A【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体现了“西化”、“自强”,西方思想广泛传播体现了“尊师”、“西化”,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体现了“爱国”,土地革命不符合题干所提到的时间,故排除含有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10.某一主题展览中,展出了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的三幅图片。下列有关解说正确的是A. 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B. 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C. 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D.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答案

11、】C【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图二反映的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图三反映的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在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形。故C项说法正确。其他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图片信息,在弄清图片反映的变化过程之后,根据所学确定变化的原因,从而作出正确选择。11.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即八

12、路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A. 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 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D. 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上表可以知道里面有八路军的指挥朱德,所以可以排除掉D;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排除A;材料反映出国共两党都参与作战,所以C正确;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与此相符合的重大军事行动是A. 解放

13、区进行土地改革B. 解放军举行战略反攻C. 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D. 解放军举行战略决战【答案】B【解析】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解放军第二年”指1947年,“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指1947年开展的战略反攻,故选B。【名师点睛】解放战争第二年即1947年,解放军开展的战略反攻,其它选项时间不符合。13.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 1911年1月

14、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A错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B错误;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C正确;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D错误;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15、同纲领明确规定,“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人民政府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反映了新中国A. 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B.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C. 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D. 确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由新民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排除A;1953年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指导下全面开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16、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所以选D15.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是A. 参加万隆会议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出席日内瓦会议D.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A项和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

17、订背景与材料不符,D项也错误。【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睛: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写入了这些原则。同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确认了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16.“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

18、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 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 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答案】D【解析】材料“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反映的是新中国的相关文件,故排除B项;材料“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体现出新中国刚刚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法律文件

19、是1949年共同纲领的内容,这一文件具有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故D项正确,AC项错误。点睛:材料“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 国共对峙,走向抗日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2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不符合1921-1935年的阶段特征,因此A选项错误;“开天辟地”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渐趋成熟”指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符合1921-1935年的阶段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国共对峙走向抗战是1927-1937年,不符合1921-1935年的阶段特征,因此C选项错误;“星星之火”指的是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符合1921-1935年的阶段特征,因此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8.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

21、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据所学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1982年宪法的颁布不能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故错误。材料反映了全国人大投票的情景,说明正确。所以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

22、制度的建设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2、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进了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4、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

23、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19.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答案】C【解析】【详解】“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的意思是说郑国的刀、宋国的斤、鲁之削以及吴粤之剑都比较厉害,离开此地就不能成为精良,充分体现出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艺分工日益精细,A错误。产品分类也不

24、是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管理问题,D错误。20.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A. B. C. D. 【答案】C【解析】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故错误;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都符合史实,故正确,故选C。21.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其中涉及经

25、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A. 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 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 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 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等十余种”可知,有关经济的法律在秦朝法律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秦朝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关于经济的法律占很大比重,无法体现“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B;秦朝仍然实行重农的政策,C错误;材料信息只是反映秦朝关于经济的法律占很大比重,无法体现“

26、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等十余种”分析解答即可。22.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A. 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B. 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 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 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都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和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7、,所以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等个体的主张,非整个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故A项错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政府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由材料无法判断是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的“开始”,故排除C项。点睛:材料由四则具体的史实-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构成,反应了中国传统社会对重农抑商的质疑。但是,这只是个案,不是整体性认识,注意区别个别和整体的关系。23.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

28、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可以得出此地农业发展让位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进行描述,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描述了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农业的商品化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当时,虽然手工业发达,但生产方式没有明显的变化,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紧扣两宋、明清时期江浙

29、粮食供应情况的变化,结合经济结构的转型分析归纳即可。24.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A正确;“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但并非全部都在秋收之后举行婚礼,表述过于绝对,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

30、法得出妇女地位提高的结论,故C排除;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与史实不符,故D排除。25.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也就是在元代,施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这说明元朝A. 民族歧视,控制思想B. 等级森严,制度矛盾C. 重视礼教,维护统治D. 重视理学,以备顾问【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可以看出元朝对儒家思想是十分推崇的,也就是说元朝对礼教十分重视,因此本题

31、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的问题;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制度矛盾;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以备顾问”的思想。点睛:本题答题的重点在于元朝所采取的措施和它的主张之间的差异,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反映出实质性问题,抓住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地位来分析,逐一排查,得出正确选项。26.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 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答案】A【解

32、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来进行生产可以看出,这是属于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民族工业。故答案为A项。从“行销于欧美两洲”来看,产品销往国外,排除B项;从“侨商陈启源”来看,继昌隆缫丝厂属于中国人创办的企业,排除C项;采用近代机器生产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排除D项。27.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曾回忆说:“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材料中的“那时”与下图中的哪一历史阶段最可能吻合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广大

33、群众提倡国货的运动使民族工业于1912-1919年迎来了它的春天,故C正确;是民族工业产生时期,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1895-1912年,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故B排除;1919-1927年,是民族工业衰落时期,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

34、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28.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 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张謇的大生纱厂取名“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儒家名言,即“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说明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以

35、满足民生需要为主要目的,应该以轻工业为主,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大力发展重工业,故B排除;“自强”“求富”为洋务运动的口号,但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29.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中国国内市场四大类商品货值所占比重如下表,它反映出该时期1920年(%)1936年(%)农业产品42.343.0手工业制造业产品32.225.5近代工业矿业产品12.719.4国内产商品合计87.287.9进口洋货12.812.1A. 列强在华势力减弱B.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C. 传统生产方式稳固D. 官僚资本迅速扩张【答案】C【解析】进口洋货货值所占比重稍微下降,说明

36、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商品输出相对减少,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无法看出,无法体现“列强在华势力减弱”,排除A;从1936年数据看出,农业产品、近代工业矿业产品所占比重都有所上升,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排除B;从材料看出,农业产品和手工业制造业产品所占比重很大,说明传统生产方式稳固,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情况,排除D。【名师点睛】本题容易错选B,知道经济结构优化的含义很关键,经济结构优化指在经济成分中,三种产业资金的分配与人员所占比例等。通过控制服务业,工业,农业所占比重,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可靠性,提高国家的财政实力等,从而使人民和国家获利。30.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

37、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D. 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亦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

38、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31.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成为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列强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具体表现,其目的是将自己的侵略势力不断扩展、延伸。铁路修到哪里,帝国主义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因此铁路成为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近代交通工具传入到中国,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

39、通近代化进程;便利的交通使相对闭塞的地区也与外界有了联系,有利于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是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因此正确,B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入侵之抢夺路权32.下图是无锡县某供销合作社发行的股票。合作社引入股份制因素,这一现象A. 能够有效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B. 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性质C. 是对“人民公社”进行的新体制改革D. 是对乡镇企业模式的有益探索【答案】A【解析】合作社引入股份制因素,民间资本可以投资入股,有利于解决合作社的资金不足问题。故答案为A项。合作社仍然属于集体所有,性质没有改

40、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应当是三大改造期间,从时间上可排除C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材料中的“某供销合作社”所反映的时间信息,根据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来确定答案。33.“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 深圳作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 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邓小平的讲话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次谈话推动

41、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故C项正确。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B项错误,深圳是8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34.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 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 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 先后实施改革开放D. 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和1992年左右两个高峰出现,分别与改革开放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有关,都属于管理体制改革,故D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42、制属于中国特色,没有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故A排除。1980年左右市场的主体作用还未发挥,故B排除。1992年左右属于改革的深入,不是开始实施,故C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影响35.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 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C.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答案】D【解析】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未经民主

43、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故答案为D项。“僭主”一般就是贵族,从其下场来看,不能反映贵族垄断国家政权,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实际上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政绩斐然也遭到惩罚,是法制程序正当性的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且从材料中的“重视平民利益”来看,平民是享有政治权利的。【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僭主”政治点睛:“僭主”政治是指古希腊历史上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僭主”政治对于肃清古希腊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过积极作用,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它促进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44、了希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雅典民主政治崇尚法律至上,“僭主”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始终不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导致材料反映的最终下场大多较为悲惨的结果。36.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得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A.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 民众思想深受束缚C. 政治生活特色鲜明D. 民主制的衰落根源【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希腊公民的自由是以奴隶的不自由为代价的,因而这种自由只是一个阶层的自由,而且是

45、一个很小的阶层公民的自由。雅典的民主制的不可调和得矛盾是奴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 奴隶制度是雅典民主制度衰落的根源,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37.英国某著名政治社会学家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时说:“国家宪法对英国人来说意味着其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是规范当下政府行为的法律、习惯和先例。”这表明英国A. 法律意志至高无上B. 奉行和平改良政策C. 注重实际政治经验D. 注重实行分权制衡【答案】C【解析】据材料“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规范当下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对于实际政治经验的重视,故C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当下的社会实际的问题,不是法律意志至高无上,故A选项错误;材

46、料未涉及和平改良政策,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分权制衡,故D选项错误。故选C。3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B. 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C.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D. 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联邦与州的关系,宪法规定突出了联邦的地位和权力。这种规定是为了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

47、能的行使。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不是国会与其他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BD项;C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39.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早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不会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影响,所以本题凡是

48、含均是错误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 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B.

49、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C. 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D. 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故A错误;B选项不符合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排除B;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分权制衡民主机制,有利于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故C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以及宪法制定的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政治体制,宪法是以共和派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取通过的。4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

50、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A. 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B. 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 “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D. “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答案】D【解析】苏联的“三和”方针、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均说明了“冷战”的方式有变化即有了新的扩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全面“冷战”的局面是早已经正式形成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双方早已经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和平”政策并未取代了“冷战”政策,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42.20世纪60年代初,某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的国际政治力量宣称:“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

51、、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该国际力量是A. 北约B. 华约C. 不结盟运动D. 欧洲联盟【答案】C【解析】在做本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的国际政治力量是不结盟运动,而北约、华约、欧洲联盟均是奉行集团宗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本题答案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43.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B.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 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

52、瓦解【答案】B【解析】“三极论”、“五极论”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综合实力也是在增强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一超多强局面还将长期存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4.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并结合所

53、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不是15世纪中叶,且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也不利于欧洲积累财富,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且价格革命是由于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由于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急需金银货币,这直接导致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学生据此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等相关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

54、银的结论。45.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A. 价格革命的发生B. 东方商品的输入C. 经济危机的爆发D. 资产阶级的剥削【答案】A【解析】【详解】1500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市场通货膨胀,民众购买力下降,促使封建地主阶级开始瓦解,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崛起,故A项正确;东方商品的输入早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正是崛起时期,没有经济危机的爆发,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资产阶级兴起、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开始走上

55、剥削道路,故D项错误。【点睛】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46.16-18世纪,世界上曾出现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B. 欧洲殖民者开拓美洲土地C. 工业革命使工业新城市增多D. 殖民地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母国【答案】B【解析】【详解】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排除A;材料反映了16-18世纪英法在美洲大陆的殖民扩张带有殖民色彩

56、的地名出现,故选B;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殖民地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母国的信息,排除D。47.关于下图中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B. 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 第段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国家是英国D. 第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解答本题注意图中1500-2000年这一时间因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排除A;之后荷兰、英国等走上扩张道路,而美国在1776年才独

57、立,故选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实力增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故排除D。 点睛: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为荷兰,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48.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C.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D. 大西

58、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故A选项错误;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的设问词“这种现象导致”,据此可以分析题干的要求是回答结果或影响,而不是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发现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价格革命的原因,B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只有C选项符合题干要求和所学知识。49.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

59、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A. 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B. 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 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D. 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荷兰海外扩张的贸易公司,获得政府一系列特权,故体现了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的特点,C项正确。早期英国的殖民活动以海上掠夺为主,排除A。B项是题干的片面体现,排除。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的侵略特点,与荷兰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50.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

60、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 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 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C. 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D. 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大工业”指的是工业革命,这段话作者在强调“大工业”“ 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故排除A,选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51.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

61、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无利可图B. 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C. 非洲人民的反抗D. 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注意题干中“工业革命”的信息,再结合材料中具体说明,可知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B项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C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1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

62、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4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5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52.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

6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 科技发明家是垄断组织出现主要推动力C.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科技发明出现后马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相关企业迅速建立,这说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C选项正确;A选项颠倒了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垄断组织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故D选项错误。故选C。53.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

64、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这说明该企业A. 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 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C. 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D. 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但是无法体现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经济发展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没有涉及生产的环节,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可判断出该企业还没有实行垄断,无法得出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故C项排除;结合“有义务为国

65、家服务”“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说明了企业兼顾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故D项正确。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效益54.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A. 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B. 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C. 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D. 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

66、整个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生产技术的复杂化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垄断组织发展较快受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发展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所述不一致;C项因果关系与材料相反;D项叙述错误,垄断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55.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A. 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B. 民生住房

67、得到有效保障C. 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D. 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是在强调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有了强烈的隐私观念,材料的主旨也是如此,是典型的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的社会现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ABD题干中没有体现。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名师点睛】在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在带来强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对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都是历来高考考查的重点,首先就要要掌握工业革

68、命的影响。另外,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和主要成就也需要各位同学掌握并熟记。56. 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 三国志B. 三国演义C. 三国D. 三国英杰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注意本题设问是“第一手史料”。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评价较高的正史,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正确;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是依据三国时期历史的再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三国属于影视作品,是依据三国时期历史的再创作,也属于第二手史,故C项错误;三国英杰传属于电脑游戏,是依据三国时期历史的再

69、创作,当然也属于第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定位】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割据与分立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中国史学发展史学理论史料分类57.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

70、主观认识。由此可知,材料“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历史叙述;材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历史解释,故D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点睛:本题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是关于历史理论的好题,契合历史学科的学术热点,这是高中历史教育的薄弱部分。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

71、观评判;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备考中,师生对这部分一定要关注。58.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错误即是指“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

72、性的结论”,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排除A;同样的道理,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明代文学,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状况不能整体上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排除BD;C项根据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的情况得出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这一结论,较为合理,因此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59.“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

73、”的是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给定的“史实”“史论”“史识”可以判断出A B两项是基本历史事实,即“史实”,C项是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评价,属于“史论”,D项站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运行的高度对唐代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得出的科学结论,所以属于“史识”,故选D。考点:古代

74、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6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B. 秦简的记载C. 民间的传说D. 史家的学术观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在备选项中秦简的价值最高,答案选B项,C项最低,A D两项价值相同但低于B项。考点:史料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24分,第2题16分,共40分)6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75、问题。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

76、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材料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

77、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特点: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体现救亡图存;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制宪的过程充满曲折。原因: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2)评价:代

78、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法制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但是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特点: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体现救亡图存;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制宪的过程充满曲折。(2)由材料“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法制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但是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6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

79、,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

80、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摘编自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答案】(1)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2)不同: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经济作物交流为主;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

81、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的包装。【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可得南北物种交融,据材料一“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可得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据材料一“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可得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等。(2)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可得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据材料二“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可得品牌化的包装,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可得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