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高等动、植物具有相同的生命结构层次B. 酵母菌和乳酸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 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生物,因此它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 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是能表现生命现象的有机体,生命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详解】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A项错误;酵母菌和乳酸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B项正确;病毒不能单独表现生命现象,不属于生命系统
2、,C项错误;不同的的生命系统层次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D项错误。2.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占细胞干重和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分别是C和0B. 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C. 绿色植物缺Mg对其生命活动基本没有影响D.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占细胞干重和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分别是C和0,A正确;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但在含量上差别较大,B正确;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绿色植物缺Mg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进而使光合作用减弱,C错误;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正确。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
3、叙述,错误的是A. 种子萌发时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B. 同一个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含水量基本相同C. 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D.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答案】B【解析】种子萌发时,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细胞代谢增强,A正确;同一个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含水量存在差异,衰老的细胞中含水量减少,B错误;某些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正确;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内有光合色素,水绵细胞中有叶绿体B. 磷脂是构成结核杆菌和噬菌体的必需成分C. 植物细胞
4、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D. 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 CO2 生产量与 O2 消耗量的比值大于 1【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二者在结构上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动物和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前者为乳酸,后者一般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水绵属于真核细胞,A项正确;磷脂是膜结构的组成成分,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有磷脂,B项错误;植物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C项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CO2只来源于有氧呼吸,CO
5、2 生产量与 O2 消耗量的比值等于 1,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对动物细胞无氧呼吸认识不清,误认为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来源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5.下图 1 和图 2 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A. 图 1 和图 2 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密切相关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融合与图 1 所示方式相同C. 图 2 中 a 表示是信号分子,有可能是激素D. 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1表示细胞间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图2表
6、示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进行信息交流。【详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项正确;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直接接触相互识别、融合,B项正确;图 2 中 a是由甲细胞释放的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有可能是激素,C项正确;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项错误。6.下列是有关生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 CO2 的消耗B. ATP 的消耗C. CO2 的生成D. 肽键的生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是否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膜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O2 的消耗发生于光合作用,CO2 的生
7、成发生于呼吸作用。【详解】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O2 的消耗、生成和ATP消耗均发生于细胞质中;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一般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项、B项、C项不符合题意;肽键的生成一定发生于核糖体上,D项符合题意。7.下列与细胞物质转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 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C. 协助扩散的方向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相对含量D. 生物大分子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答案】C【解析】细胞内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胞吞和胞吐,B错误;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
8、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协助扩散的方向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相对含量,C正确;核孔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点睛】物质运输方式判断方法据分子大小判断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8.在组
9、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 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B. 酪氨酸的氨基多C. 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D. 精氨酸的羧基多【答案】A【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是由R基决定的,因此酪氨酸和精氨酸的性质不同取决于两者的R基不同,故选A。9.下图为显微镜下同一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图不可能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 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尿素溶液可以让细胞从 A 形态变为 B 形态C. 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可以让细胞从 B 形态变为 A
10、形态D. 细胞从 A 形态变为 B 形态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大液泡,应为成熟植物细胞。B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失水过程中,也可能处于吸水过程中。【详解】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没有大液泡,该细胞不可能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A项正确;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尿素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质壁分离,B项正确;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可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会发生自动复原,C项正确;细胞从 A 形态变为 B 形态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项错误。【点睛】细胞液浓度、吸水能力的关
11、系:二者成正相关,细胞液浓度越大,渗透压越高,吸水能力越强。10.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由于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
12、所以在30 培养箱中培养的小麦种子,制成的提取液中含有的淀粉酶量比在20 培养箱中培养的小麦种子,制成的提取液中含有的淀粉酶量多。所以实验过程中,乙试管中产生的还原性糖比甲试管中产生的还原性糖多,因此乙呈砖红色,甲呈浅砖红色。而丙试管中加入的是蒸馏水,所以没有还原性糖产生,仍呈蓝色。考点:有机物的鉴定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有机物的鉴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淀粉水解和还原性糖鉴定方法的理解。11.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 胃蛋白酶、唾液淀
13、粉酶、多肽、水C. 胃蛋白酶、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多肽、水D. 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水【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考查。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分析题干可知,在各种适宜的条件下,乳清蛋白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但是当PH调至2.0后,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详解】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会被胃蛋白酶水解。剩余物质是胃蛋白酶,淀粉,在PH=2的情况下胃蛋白酶有很高的活性,可以把乳清蛋白分解,而唾液淀粉酶在PH=2的情况下失活,所以分解不了淀粉,然后胃蛋白酶是分解蛋白
14、质的,而唾液淀粉酶恰好又是蛋白质,所以唾液淀粉酶也被分解,所以最后就剩胃蛋白酶和淀粉,如果说还有的话就是唾液淀粉酶和乳清蛋白被分解后生成多肽,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专一性,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题干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唾液淀粉酶与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的判断是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的难点在于两种酶与两种底物混合,酶的最适宜PH不同,且胃蛋白酶能对唾液淀粉酶进行水解,比较混乱,学生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12.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 ATP 的生成,第二阶段没有 ATP 的生成B. ATP 与 ADP 均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
15、DP 脱掉一个磷酸基就是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C. 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 ATP 中D. ATP 在细胞内含量少,但能快速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呼吸作用是细胞产生ATP的重要生理途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可以产生ATP。【详解】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但只有第一阶段有 ATP 的生成,第二阶段没有 ATP 的生成,A项正确;ATP中含有核糖,ADP 脱掉一个磷酸基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B项正确;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 A
16、TP 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C项错误;ATP 在细胞内含量少,但能快速合成,通过ATP与ADP的快速转化,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D项正确。13.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选项待检测的物质使用试剂呈现颜色A苹果中的还原糖苏丹染液橘黄B马铃薯中的淀粉双缩脲试剂紫色CDNA健那绿染液蓝绿色DRNA吡罗红红色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水浴共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检测脂肪用到苏丹或苏丹染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橘黄色或红色脂肪颗粒,A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用到试剂是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甲基绿呲罗红染
17、色剂可将DNA染成绿色,将RNA染成红色,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C错误;甲基绿呲罗红染色剂可将RNA染成红色,D正确。【考点定位】检测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掌握:生物学实验往往都需要进行染色处理,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或存在的位置,如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水浴共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检测脂肪用到苏丹或苏丹染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橘黄色或红色脂肪颗粒,淀粉遇碘液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甲基绿呲罗红染色剂可将DNA染成绿色,将RNA染成红色,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14.下列结构中能产生H的是 (
18、) 核糖体 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高尔基体A. B. C. D. 【答案】C【解析】叶绿体中光合作用中可以产生H;线粒体、细胞溶胶中细胞呼吸过程也可以产生H。15.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 )A. 甲高于乙B. 乙高于甲C. 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 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答案】C【解析】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两者均为 03g/mL)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由于葡萄糖分子小所以甲浓度高于乙,水分子从乙流向甲,液面情况是甲高
19、于乙。由于葡萄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甲的葡萄糖流向乙,乙的蔗糖不能流向甲,一段时间后乙的浓度高于甲,水分子从甲流向乙,液面的情况是乙高于甲。所以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名师点睛】U”型管中水分子移动方向的分析(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浓度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
20、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16.下列活动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B. 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C. HIV的遗传物质D. 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参与生物体和细胞的构成、催化生化反应、运输物质、调节生命活动和发挥免疫作用等。【详解】接种乙肝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预防乙肝,抗体属于蛋白质,A项不符合题意;咀嚼馒头时,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所以会有甜味,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项不符合题意;HIV的遗传物质为RNA,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C项符合题
21、意;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D项不符合题意。17.为了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若 a 装置液滴不动,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 若 a 装置液滴左移,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 连接 ecd,并从 e 侧通气,d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CO2D. 欲证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需将 f 放置一段时间后,与 d 连接【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
22、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a、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距离代表消耗的氧气体积;b装置中液滴移动距离代表消耗氧气与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详解】若 a 装置液滴不动,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此时仅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若 a 装置液滴左移,b 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且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酵母菌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B项错误;连接 ecd,并从 e 侧通气,e侧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CO2,C项正确;证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需将 f 放置
23、一段时间后,消耗其中的氧气,然后与 d 连接,D项正确。【点睛】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18.细胞呼吸过程如图所示(字母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丙酮酸,O2参与水的生成B. 过程均能产生少量能量C. 线粒体中含有催化过程的酶D. 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产生B的过程有和【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A是表示丙酮酸,有氧呼吸第三阶段O2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A正确;据图可知,和是无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即产生少量能量;是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均可以产生能量,其中第一、二阶段产生少量能量,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故均能产生少量能量,过程不产生能量,B错误;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
24、段,场所在在细胞质基质,故催化过程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B是CO2,剧烈运动时,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只有有氧呼吸的过程才会产生CO2,过程不会发生在人体细胞中,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下图A、B为光合作用中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在虚线处改变植物所处的某一环境条件引起 A、B 物质的相对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改变的环境条件为( )A. 降低光照强度B. 增加 CO2 浓度C. 蒸腾作用加剧,引起气孔关
25、闭D. 适当增加环境温度【答案】C【解析】已知A、B为光合作用中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与曲线趋势不符,A错误;增加CO2浓度,会促进二氧化碳的固定,而C3的还原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与曲线趋势不符,B错误;蒸腾作用加剧,引起气孔关闭,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由分析可知,C5(B)的含量将增加,C3(A)的含量将减少,与曲线趋势相符,C正确;适当增加环境温度,影响酶活性,光合作用整个过程均有所下降,因此三碳化合物
26、和五碳化合物含量总体不变,D错误。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B. 光合作用产生的(CH20)中的氧全部来自H20C. 有些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有些细胞只进行光合作用D. 两过程产生的H的化学本质及还原的物质均不同【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余下的储存在ATP中,A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CH20)中的氧全部来自C02,B错误;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有些细胞既能进行细胞呼吸,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C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H为NADPH,用于C3的还原,有氧呼吸产生的H为NADH
27、,用于与氧结合生成H2O,即两过程产生的H的化学本质及还原的物质均不同,D正确。21.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 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0C)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 3.003.5A.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 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 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 30 C. 每天交替进行
28、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 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 10时的两倍【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中光照下吸收CO2的速率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的速率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详解】温度在 3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可以生长,A项错误;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最适于生长,B项错误;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取决于光照时积累的有机物量与黑暗中
29、消耗的有机物量的差值,在 20的条件下,该差值最大,C项正确;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为(3.503.00)12mg,在 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为(1.750.75)12mg,后者是前者的二倍,D项错误。22.下图是某生物体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具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图中的过程B. 能进行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能进行过程的生物是异养型生物C. 有线粒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图中的过程D. 乳酸菌均不能进行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中过程是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中获得能量的过程;过程代表光
30、合作用过程。【详解】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A项错误;能进行过程的生物属于自养型生物,B项错误;原核细胞如蓝藻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图中的过程,C项错误;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不能进行过程,D项正确。23.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 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C. 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D. 癌细胞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细胞高【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DNA在S期进行复制
31、,其含量在S期加倍,在这一时期PCNA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在G2期PCNA浓度下降。DNA复制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详解】图中DNA复制过程中PCNA浓度达到最高值,提示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PCNA是一类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A项、B项正确;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PCNA主要在分裂间期发挥作用,C项错误;癌细胞细胞分裂旺盛,PCNA含量较正常细胞高,D项正确。24.如图为某种高等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 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叶绿体通过分裂增多B. 过程中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
32、,形成纺锤体C. 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核DNA的含量加倍D. 过程中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答案】B【解析】【分析】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为细长的丝状,在分裂前期,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下可见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之下向细胞两极运动。【详解】高等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项错误;过程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同时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项正确;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DNA数量在间期加倍,C项错误;过程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伸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细胞中
33、部向内凹陷是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特征,D项错误。【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项目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前期)细胞分裂方式不同(末期)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由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25.图甲为某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体细胞,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所示分裂时期处于图乙中的BC段B. 图乙中BC段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C. 图甲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8条D. 图乙中CD的原因是着丝点发生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细胞染色体向细
34、胞两极运动,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AB段DNA复制,一条染色体中由含有一个DNA分子变为含有两个DNA分子。CD段一条染色体中由含有两个DNA分子变为含有一个DNA分子。【详解】图甲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处于图乙中的DE段,A项错误;图乙中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乙中BC段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B项错误,D项正确;图甲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C项错误。26.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细胞相比,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增
35、强B. 细胞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相同,基因表达功能也相同C. 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代表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同【答案】C【解析】与相比,的体积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减弱,A错误;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但是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B错误;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D错误。27.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或细胞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器官或细胞眼唾液腺皮肤甲状腺血细胞心脏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1 9321
36、863 0432 38123 5059 400A. 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数目最多说明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B. 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C. 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蛋白质有差异D. 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的【答案】A【解析】【分析】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核遗传物质相同,由于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导致不同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详解】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遗传物质含量相同,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情况不同,A项错误;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遗传信
37、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B项正确;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有差异,C项正确;细胞分化使细胞形态、结构不同,这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D项正确。28.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亲本采取的措施是 ( )A. 母本在开花前人工去雄B. 母本在开花后人工去雄C. 父本在开花前人工去雌D. 父本在开花后人工去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在受精前(即开花前)人工去雄,然后授以父本的花粉。考点:本题考查豌豆作为遗传学材料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
38、原核生物,原因是 ()A. 原核生物无核物质B. 原核生物无遗传物质C. 原核生物无完善的细胞器D. 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增殖,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增加体细胞数目,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详解】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拟核中,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A项、B项、C项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在真核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主要进行
39、无性生殖,不适用孟德尔遗传规律。D项正确。30.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长毛和短毛B. 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 棉纤维的长和粗D. 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答案】A【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兔的长毛和短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正确;米的黄粒和圆粒、棉纤维的长和粗,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C错误;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1.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简便的
40、办法是( )A. 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 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C. 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 让它进行自花授粉【答案】D【解析】鉴别一株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如果后代全是高茎则为纯合子;如果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且比例约为3:1,则为杂合子【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32.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B. 雄配子(A):雌配子(a)=1:1C. 雄配子:雌配子=3:1D. 雄配子比雌配子多【答案】D【解析】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产生两种类型的
41、配子,其比例为11,是指雄配子中Aa11,雌配子中Aa11。植物体产生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33.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试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试验结果是( )甲乙F1呈甲性状 甲乙F1呈乙性状乙甲F1呈甲性状 乙甲F1呈乙性状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甲性状为显性,则乙为隐性性状,具有乙性状的个体为隐性纯合子(用aa表示);由于甲性状为显性,则具有甲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aa),也可能是杂合子(Aa),要鉴定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若后代均为
42、甲性状,则甲性状个体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详解】甲(A_)乙(aa)F1呈甲性状,说明甲性状个体为纯合子;甲(A_)乙(aa)F1呈乙性状(aa),说明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乙(aa)甲(A_)F1呈甲性状,说明甲性状个体为纯合子;乙(aa)甲(A_)F1呈乙性状(aa),说明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因此,以上试验中和可以说明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乙性状的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并能够运用测交法鉴定甲性状个体是否为杂合子,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34.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
43、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 1/4B. 1/6C. 1/8D. 1/16【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详解】小麦的抗锈病相对于不抗锈病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该杂合子小麦的基因型为Aa,抗锈病杂合子小麦(Aa)自交得F1,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1/3,Aa占2/3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其中1/3AA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2/3Aa自交发生性状分离(AA:Aa:aa=1:2:1),所以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1/4=1/6。故选D。35.
44、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确认同源染色体的准确依据是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B. 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D. 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一般是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分离现象。【详解】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虽然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但不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不属于同源染色体,A项、D项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如染色体联会,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不一定
45、属于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点睛】性染色体属于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36.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的四分体个数是 ( )A. 1B. 4C. 10D. 20【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形成一个四分体。【详解】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共形成10个四分体,选C。37.某同学总结了四个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数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DNA数相同B.
46、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正好和DNA分子数相同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导致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进行复制,核DNA数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DNA数目减半,次级精母细胞中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数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DNA数相同,A项正确;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一半,B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7、,着丝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项正确;染色体数目是根据着丝点数目来判断的,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D项正确。38.A和a、B和b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则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 ( )A. Ab、ab、abB. aB、Ab、ABC. Ab、aB、aBD. Ab、Ab、Ab【答案】C【解析】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则与其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是Ab,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第一极体是aB,其产生的子细胞都是aB,答案C 。39.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
48、相同的是 ( )A. 场所相同B. 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C. 成熟生殖细胞数目相同D. 均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均是由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明确二者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精子形成于精巢,卵细胞形成于卵巢,二者形成场所不同,A项错误;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项错误;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项错误;二者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项正确。【点睛】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哺乳动物
49、)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睾丸卵巢时间初情期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40.受精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B. 保持了前后代体细胞质的相等C. 保证了细胞核大小的稳定D. 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
50、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考点定位】 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名师点睛】受精作用: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受精作用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3、意义:(1)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二、简答题41.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
51、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内才能进行。(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和_。(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_。(4)_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_。【答案】 (1). C (2). 没有细胞结构 (3). 活细胞 (4). A,B (5). 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6). 核糖体 (7). B蓝藻
52、 (8).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吸收和转换光能的色素) (9). D (10).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图中A为细菌模式图,B为蓝藻模式图,C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模式图,D中3为细胞核,D为真核细胞。【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C最有可能属于病毒,与其他三种图示相比较,C在结构上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其生活和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2)与真核细胞D相比,图中A、B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二者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3)图中B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吸收光能,并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53、4)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为真核细胞,应为D图,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拟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42.如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结构及物质转移示意图,下表为生理状况相同的幼苗在黑暗或3 klx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O2的变化速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O2释放速率(mgh-1)0.961.732.523.2
54、43.863.12.72黑暗下O2吸收速率(mgh-1)0.460.760.981.512.453.13.29(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结构乙的_上。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为保护色素,要加入的化学药品是_,图中结构甲中嵴的作用是_。(2)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b_(填“可以”或“不可以”)代表葡萄糖,因为_。(3)据表推测,图中结构甲中酶的最适温度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结构乙中酶的最适温度。(4)在3 klx光照、30 条件下幼苗叶肉细胞中物质b的转移途径是_。若每天用3 klx的光照射幼苗12 h,当温度为表中_ 时,幼苗生长最快。【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CaCO
55、3 (3). 增大线粒体内膜面积 (4). CO2 (5). 不可以 (6). 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7). 高于 (8). 向甲和细胞外转移 (9). 20【解析】【分析】表中照下O2释放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下O2吸收速率代表呼吸速率,图中甲内膜折叠,代表线粒体,乙内膜光滑,代表叶绿体。【详解】(1)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面积较大,其上有色素分布。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受破坏,图甲中嵴的增大了线粒体内部的膜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了位点,可以使有关反应有序、高效进行。(2)图中a物质由线粒体产生,可以被叶绿体利用,应为二氧化碳,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
56、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因此b不可能是葡萄糖。(3)叶绿体中实际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5时实际光合速率最大,说明结构乙中酶的最适温度为25,表中35时呼吸速率最大,说明线粒体中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叶绿体中酶的最适温度。(4)在3 klx光照、30 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大于0,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可以用于同一叶肉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同时可向细胞外转移。若每天用3 klx的光照射幼苗12 h,当温度为表中20 时,光照时净光合速率与黑暗中呼吸速率之差最大,此时幼苗生长最快。【点睛】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CO
57、2释放量(黑暗)吸收量利用量、固定量、消耗量O2吸收量(黑暗)释放量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黑暗)积累量制造量、产生量43.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种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是_。(2)A细胞有_条染色体,有_个DNA分子,属于_期。(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4)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答案】 (1). A C (2). B D E (3). 8 (4). 8 (5). 有丝分裂后 (6). A B C E (7). A、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
58、联会、分离现象,据此可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解】(1)图A、图C中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分离现象,属于有丝分裂过程;图B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E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A细胞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共有8个DNA分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属于有丝分裂后期。(3)同源染色体是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染色体,图A、B、C、E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图D中没有同源染色体。(4)图A、D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点睛】“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细胞分裂方式44.如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
59、的遗传系谱,请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1)该病是由_(显/隐)性基因控制的,I3和I4都是正常的,但他们有一女儿为白化病患者,I3基因型是_,他们再生一个白化儿子的几率是_。(2)2可能基因型是_,她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机率是_。(3)2和3的孩子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A1/2 B2/3 C1/4 D1/9【答案】 (1). 隐 (2). Aa (3). 1/ 8 (4). AA或Aa (5). 2/3 (6). D【解析】【分析】根据系谱中双亲正常,子代患病,可判断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发病率与性别无关。【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
60、传病,I3和I4都是正常的,但他们有一女儿为白化病患者,则I3和I4均含有致病基因,基因型均为Aa,根据分离定律,他们再生一个白化儿子的几率是(1/4)(1/2)=1/8。(2)1为患者,其父母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根据分离定律,2可能的基因型是AA或Aa,其中2/3的可能性是2/3,她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机率是2/3。(3)2和3的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他们的孩子是白化病的概率是(2/3)(2/3)(1/4)=1/9,选D。【点睛】解答第(1)小题最后一空时,应同时考虑生白化病孩子概率和生儿子的概率,而不能只考虑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45.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
61、试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癌变发生的原因是正常细胞中的_发生了突变。(2)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化疗,因为化疗采用的化学药物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期,有些化疗的药物还可以干扰_的合成。若该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期。(3)研究人员从人体的DNA中筛选、克隆出内皮抑素基因,将此基因转移到双歧杆菌中,经发酵制成口服制剂,此制剂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实验,以确定此制剂对生物体重要内脏器官的安全性,实验如下:实验材料: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水、食物等,健康鼠4只,生理状态如下:代号甲乙丙丁性别雌雌雄雄体重78 g76
62、 g99 g101 g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_为实验组,_为对照组。(均填代号)实验中,每日除要为小鼠提供生活所需的相同食物外,还要给实验组定时服用_,对照组则服用_。【答案】 (1).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 间 (3). 蛋白质(RNA) (4). 前 (5). 甲和丁(或乙和丙) (6). 乙和丙(或甲和丁) (7). 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 (8). 等量的水【解析】【分析】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的传递和表达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阻止任一环节均可以使癌细胞增殖停滞。【详解】(1)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抑癌基因主要阻
63、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癌变。(2)DNA复制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采用化学药物阻止参与DNA复制酶与DNA相互作用,将使癌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中的间期,用化疗药物干扰基因的转录或翻译,组织RNA或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组织癌细胞的增殖。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若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被阻断在前期。(3)确定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对生物体重要内脏器官的安全性,应进行有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的对照实验。该实验中性别为无关变量,因此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均应含有雌鼠和雄鼠。可选甲和丁(或乙和丙)为对照组,乙和丙(或甲和丁)为实验组。实验中,每日除要为小鼠提供生
64、活所需的相同食物外,实验组需服用一定量的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对照组服用等量的水。【点睛】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应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余因素都相同,以确定自变量的作用。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2)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研究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实验原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