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22.50KB ,
资源ID:2663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63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潞西市芒市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 汉代儒学导学案 WORD版缺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潞西市芒市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 汉代儒学导学案 WORD版缺答案.doc

1、五步教学设计(高二)教学案 主备人:周海洋必修三1.2 汉代儒学一、教学目标:(1)知道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及影响;(2)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和科举制等重要史实,学生能理解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二、预习导学知识梳理一、“焚书坑儒”批判1、原因(1)秦朝统一并建立了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2)儒生、游士引用、

2、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3)导火线:关于与之争。2、过程(1)焚书:焚书的范围,不焚的书:(2)坑儒:3、评价:(1)实质:文化专制政策(2)积极:(3)消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中国政治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大体定型,需要以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以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2)董仲舒改革儒学,主张以思想上的大一统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并为汉武帝采纳。2、概况:统治时期,起用贤良。提出“罢黜,独尊”,得到 认可。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3、影响:消极: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结束了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

3、的_发展。积极: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_、文化和_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三、太学的出现1、汉代的教育体制:(1)中央:(2)地方:2、太学(1)背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文化政策。(2)创立:时期。(3)发展:自起,规模不断扩大,到中期,太学生达到三万多人。(4)影响:a、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的标志。b、对社会风气:带动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 对官位的垄断,出身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d、对儒学:推动了传播与发展。e、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事例:)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4、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科举制度(1)演变:确立: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废除:晚清(1905年)(2)特点:以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3)影响:有利于的稳固:儒生成为的仆从;儒学成为的思想工具。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导入新课。问题1: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有何影响?练习内化1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

5、项的是 ( )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 C.种树之书 D.墨家问题2: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2.“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3.“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董仲舒的哪些主要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问题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

6、施来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呢?练习内化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问题4:归纳太学出现的时间及其影响?练习内化3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问题5: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谈谈如何正确的评价科举制?四、目标检

7、测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3.“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

8、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5.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 )A.董仲舒借

9、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五、配餐作业基础题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C.D.2.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A完全抛弃先秦儒学B只吸取了法家思想内容C宣扬“君权神授”D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3.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人定胜天 D.实行“仁政”4.“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

10、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5.魏书崔浩传记载了崔浩的这样一段言论,浩曰:“古人有言,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易。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彗孛者,恶气之所生。”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思想 B君权神授理论 C封建迷信思想 D君主专制理论巩固题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

11、该是统一的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3.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A.燔诗书,明法令 B.罢百家,尊儒术 C.立中正,定九品 D.正君心,致良知4. “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

12、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5.西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提高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13、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尽可能充分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探究学习,试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运用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事物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课堂做的巩固练习较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