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4.50KB ,
资源ID:266227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62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散文阅读(二十六)(全国).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散文阅读(二十六)(全国).doc

1、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散文阅读(二十六)(全国)(2012全国卷大纲版)(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 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2、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

3、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白莽柔石,在当时,

4、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时过境迁如夸知音难觅,令人感慨

5、;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分点答,6分,就要考虑三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答:【答案】(2分) 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固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每答出一点给l分。意思答对即可。(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答:【答案】 (2分) 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每答出

6、一点给l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着重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答:【答案】被书写的对象在历是上的重要性;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末的表现能力;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筛选能力。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

7、紧扣主题,层层深入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每答出一点给2分十五、(2012江苏卷)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邮差先生 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

8、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

9、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干什么的?”老太太问。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老太太没有图章。“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10、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11、)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标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

12、,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答案: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

13、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11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特点,12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13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14题要揣摩写作主题。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打破了以往命题的老路,也赞一个!但是不能单以命题人的理解而否

14、定了他人有道理的见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惟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唐诗中的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108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奇怪的是

15、,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声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绪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是三四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按佛法的说法:“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归途羁旅枫桥,冷月西斜,栖乌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只限于此,当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

16、唱。或许也正是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个中的滋味。要学禅事进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

17、正由于这样,我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素。 走出寒山古寺,日已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正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在等待着他们。是春风得意抑或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无力回天,那就学学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

18、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选自散文垫高心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1作者认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上上佳品,该诗的第一、二句是_ _, 。 2对枫桥夜泊这首诗,历来认为是一首抒发羁旅愁的诗作,但本文作者另有研究。请简要概述作者的观点。(50字左右) 答:_ 3作者造访寒山古寺后,是从哪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悟禅”的? 答:_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作者的理解与一般传统的认识不同,他认为“夜半钟声”震撼了诗人,使诗人自省自警,解脱了落第的一腔愁绪,转而刻苦攻读,终于中举。 3作者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悟得禅理的:从张继写枫桥夜泊,领悟其挫折面前不气馁,再

19、接再厉终获成功;推及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和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超脱现实的心理,领悟其身处逆境不烦不恼,自我超脱的人生;针对人们朝拜神灵的盛况,以为神灵并不能消灾赐福,“春风得意抑或是厄运当途”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客观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

20、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点,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欷歔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它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21、,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沉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为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

22、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

23、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选自散文垫高心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2

24、月版) 4作者在游览杜甫草堂公园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杜甫草堂”不只是一个休息场所,更有其深层的文化意义。杜甫草堂的文化意义是什么?(30字左右) 答:_ 5在细雨蒙蒙中游览杜甫草堂,作者认为这是老天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你理解“文章憎命达”的含义吗?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回答: 答:_ 6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请你从文中至少选出三个对比的内容: 答:_ 附参考答案: 4杜甫草堂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点,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是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5这句诗的基本意义是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就如杜甫,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成为一

25、代诗圣,彪炳青史。但他的凄凉际遇、他的苦寒人生,再次证实了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6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形成了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形成了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形成了对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雨街小景 柯 灵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寥廓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可是一睁眼我却看见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狭窄的斗室。 谁家的无线电,正在起劲地唱着。像是揶揄。

26、 气压低得叫人窒息,黄梅季特有的感觉,仿佛一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粘性的丝缕上。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雨脚忽然收了。厚重的云堆慢慢移动,漏出一角石青的天,洒下一片炙人的阳光。是羞于照临这不洁的都市吗?有如一个娇怯的姑娘,刚探出头就又下了窗帘。于是留下了阴暗仿佛比先前更浓的阴暗。且多了一种湿腻的燠热,使人烦躁。 雨又急骤地落下,忽然又停了。 傍晚倚窗。新晴的天,西边红得出奇。我忧郁地记起乡间老农的传说:这是“大水红”,预告着水灾的。 满地积水,将一条街化装成一道河,只是中间浮着狭窄的河床。这虽是江南,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一

27、滴足以润泽灵魂的甘泉,有如置身戈壁;眼前的一片汪洋,就得到了许多孩子的喜爱,他们跣着双脚,撩起裤管,正涉着水往来嬉戏。 一个赤膊者伫立在人行道边,用风景欣赏家似的姿态静静地看着这奇异的水景,看了一阵,就解下颈上乌黑的毛巾,蹲在水里洗起脸来。另一个少年却用双手掬起水来喝着。人世间的一切,对他们仿佛都是恩惠。 晚间,有撩人的月色。云鳞在蓝空上堆出疏落有致的图案。 积水似乎浅一点了,人行道上已经可以行人,只偶有汽车从水中驶过,还受着浪花的侵蚀。 从未有过的宁静。风吹起一街涟漪,迎月光闪耀着银色,远处的微波摇动街灯的倒影。是这样奇异的幻觉的水国风光,缺少的只是几只画舫,一串歌声了。 转过街角,我解放了

28、几天来拘羁的脚步。 很少行路人,除了我前面的两个:一个挟着蓝花布的破棉被,一个拿了席子和扫帚。是找寻什么的?他们低着头一边走一边就四处察看,沉默如同一块顽石镇在他们身上。到一处比较干燥的地方,他们停步了,一个用扫帚轻轻扫了几下,就在地上摊开了卷着的席子;另一个也就铺上棉被。 “今晚还露宿吗?”我不禁吐露了我的疑问。 “唔,在屋子里就得饲臭虫。”拿扫帚的咒诅似的说。 我看了他一眼,是胡桃似的多皱而贫血的脸。天上的云在厚起来,月亮一时隐没在云里了。我低低地说了一句,近乎自语:“天恐怕要下雨。” 他自始至终连正眼也没有看我,“下了雨再进屋里去吧。”咕噜着算是回答,身体却已经在潮湿的地上倒了下去。 “

29、要生病的。”可是我没有勇气再开口了。病魔对他们算得了什么呢! 我这才看见,不远处早有一个露宿者在做着好梦,连席子也没有,垫着的是几张报纸,已经完全湿透了,入梦的该是一身稀有的清凉吧?再走过几步,一家商店的门前又躺着四五个,蜷缩着挤作一堆。上面有遮阳,底下是石阶,那的确是燥爽的高原地带,不会有水灾的。什么幸运使他们占了这样的好风水! 多么残酷的生活的战争呵,可是人们面对着战争,他们就是这样地活着,并且还要生存下去 夜半,梦醒时又听到了奔腾的雨声。 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一日 1文章第一段提到雨中的江村和乌篷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_ 2结合上下文,请解释“气压低得叫人窒息,黄梅季特有的感觉,仿

30、佛一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粘性的丝缕上”这句话的含意。 答:_ 3雨街小景中人们的生存状态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答:_ 4文中说“多么残酷的生活的战争呵,可是人们面对着战争,他们就是这样地活着,并且还要生存下去”这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答:_ 1欲抑先扬,以雨中江村和乌篷船朦胧、诗意和清新的景色反衬雨街小景的灰暗、悒郁。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阴雨绵绵下人们湿腻、燠热的感觉和压抑、烦躁的心情。 3乐观(如许多孩子涉着水往来嬉戏),平和(如一个少年却用双手掬起水来喝着),坚忍(如两个人席地而睡);悒郁烦躁轻松震撼。 4对残酷的生活下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同情

31、;赞颂人民不畏困难、坚强乐观的品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断爱近涅槃 林清玄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它仿佛是两岸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则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 每当年节一到,我就会忆起幼年过年的种种情景。几乎在二十岁以前,每到冬至一过,便怀着亢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然后是放假了,一颗心野到天边去,接着是围炉的温暖,鞭炮的响亮,厚厚的一叠压岁钱,和兄弟们吆喝聚赌的喧哗。然而最快乐的是,眼明明地看见自己长大了一岁,那种心情像眼看着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过了二十岁以后,过

32、年显著的不同了。会在围炉过后的守夜里,一个人闷闷地饮着烧酒,想起一年来的种种,开始有了人世的挫折,开始面临情感的变异,开始知道了除去快乐,年间还有忧心。有时看到父母赶在除夕前还到处去张罗过年的花用,或者眼看收成不好,农人们还强笑着准备过一个新年,都使我开始知道年也有难过的时候。 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台阶,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有许多喜爱的事时机一到必须割舍,有许多痛恨的事也会自然消失,走快走慢都无妨,年还是一个接一个来,生命还是一点一滴地在消失。 最难消受的还是,不管我的心情如何

33、,挂在墙上的壁钟总是在除夕夜的十二点猛力地摇着钟摆,敲出清亮或者低沉的十二个响声,那样无情,又那样绝然,每到过年,我总也想起和钟臂角力的事,希望让它向后转,可是办不到,于是我醉酒,然后痛下决心:一定要把一年当两年用,把二十四小时当四十八小时来用。 想起去年的过年,我吃过年夜饭,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找一本书看,不知道为什么随手拿起一本佛经,读到了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其中有一段讲到“渴爱”的,竟与过年的心情冥然相合。它说渴爱有三:一是欲爱,是感官享受的渴求;二是有爱,是生与存的渴求;三是无有爱,是不再存在的渴求。我觉得二十岁以前过年是前两者,二十岁以后是第三者。 那本佛经里当然也讲到“涅槃”,它不

34、用吉祥、善良、安全、清净、皈依、彼岸、和平、宁静来正面说涅槃,而说了一句“断爱近涅槃”。这是何等的境界,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断绝自己的渴爱,绝处逢生,涅槃自然就在眼前,旧年换新恐怕也是一种断爱吧。 释迦牟尼说法时,曾举了一个譬喻来讲“断爱”,他说:“有人在旅行时遇到一片大水,这边岸上充满危机,水的对岸则安全无险,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机重重,彼岸则无险,无船可渡,无桥可行,我不免采集草木枝叶,自做一筏,当得安登彼岸。于是那人采集草木枝叶做了一只木筏,靠着木筏,他安然抵达对岸,他就想:此筏对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将它顶在头上,或负于背上,随我所之。” 举了这个例子以后,释迦牟尼指出这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因

35、为他不能断爱,那么他应该如何处置呢?佛陀说:“应该将筏拖到沙滩,或停泊某处,由它浮着,然后继续行程,不问何之。因为筏是用来济渡的,不是用来背负的,世人呀!你们应该明白好的东西尚应舍弃,何况是不好的东西呢?” 涅槃真的不远,如果能在年节时候,少一点怀念,少一点忆旧,少一点追悔,少一点婆婆妈妈,那么穿过峭壁,踩过水势,开阔的天空就在眼前了。 5第五段“敲出清亮或者低沉的十二个响声”句中“清亮或者低沉”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 6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部分句子的含义。 答:_ 7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回忆二十岁以前、二十岁以后过年的心情? 答:_ 8请简要概述作者对“断爱近涅槃”的认识。 答:_ 附参考答案: 5不矛盾。心情不同,钟声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二十岁前怀着亢奋的心情过年,钟声听起来清亮;二十岁后怀着忧虑的心情过年,钟声听起来低沉。 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二十岁以前“我”过年时亢奋、快乐的心情和渴望长大、希望远行的心思。 7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铺垫,引出“断爱近涅槃”的主旨;二十岁前和二十岁后过年时心情的强烈对比,突出“断爱”的重要性。 8一个人如果能随时随地断绝自己的渴爱,就会绝处逢生;过年时如果能少一些怀念、忆旧、追悔和婆婆妈妈就能感受到快乐;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勇于断爱就有可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