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能力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获得新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解析:“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指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直接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2、。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故A、B、D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2“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任何民族都是有
3、自决权的”可知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排除A、C、D。由“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新中国未照搬苏联的民族共和国制度,而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3(2012广东东莞模拟)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从材料1954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出A、C、D三项错误;A项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是在1949年;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D项是在19
4、56年。答案:B4(2012安徽名校联考)青藏高原唱响全国:“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改革开放 ABC D解析:七届二中全会未涉及西藏问题,排除;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故均正确。答案:B5(2012潍坊质量监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目的要求“人民民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和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当今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答案:D62001年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B说明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C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此排除B;C不符合史实,早
6、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已明确规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方针,排除C;D说法错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题干材料充分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答案:A7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解析:审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评论家俞可平的话,他认为“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
7、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充分表明他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渐进过程。答案:B8(2012巢湖模拟)“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分析可知指香港回归。答案:C9“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亚非各国坚
8、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解析:根据题干中“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分析,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巨大作用。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答案:C10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认为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产生了“变革性和根本性的影响”。下面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能够体现中非之间“亲缘”关系的有()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9、提出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万隆会议开创了中非友好往来的新局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众多非洲国家的支持有着紧密的联系,故正确。答案:A11(2012山东济宁质检)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采用排除法。中国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排除B项;两个组织的合作都致力于经济领域,排除C项;新时期的中国由结盟走向不结盟,排除D项。答案:
10、A12(2012北京崇文1月统练)近年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对每年近5万艘过往商船、油轮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多次到亚丁海、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这是中国在远离本国沿海的区域展现海军力量的空前行动,也是中国在近现代史上首次派遣海军在中国水域以外执行任务。这一行动说明()A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紧张和动荡不安B非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完全确立解析:“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随着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A错误;B、D与题
11、干材料联系不大,故A、B、D均应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届论坛以“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为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论坛并致词。两党有关方面负责人,台湾其他党派代表,两岸经济、科技产业以及文教、体育等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四百余人出席。两岸有关部门主管人士作为特邀嘉宾和特邀专家出席论坛。与会人士围绕增强两岸经济竞争力这一主题,就加强两岸新能源产业合作、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举行了文化教育专题座谈会。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2010年7月11日)材
12、料二2010年7月1日下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召开“台湾新契机,亚洲新时代”中外记者会,提出台湾“后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经济战略”发展布局。马英九表示,ECFA让台湾跨出三大步,包括突破经济孤立的一大步,两岸经贸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更是加速亚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一大步。台湾可以成为跨国企业进入大陆的跳板,对大陆到台湾的投资来说,台湾也可成为进入世界市场的平台,有助于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全球总部、外商区域总部。腾讯网材料三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饱经忧患而延绵不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体
13、。在大陆,过去60多年,大陆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在台湾,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枝繁叶茂。台湾同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王毅: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为改善两岸关系,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政策或措施?(10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意义。(6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4分)解析:第(1)问应紧扣海峡两岸关系缓和这一趋势作答。第(2)问要注意依据材料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分析有利于加强两岸合作等方面的意义。第
14、(3)问应从两岸的交流、合作方面说明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答案:(1)趋势: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密切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积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4分)措施: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意义:加强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交流,有利
15、于台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台湾经济发展,有助于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全球总部、外商区域总部,是加速亚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一大步。(6分)(3)两岸之间交往的加强,增强了两岸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两岸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日益形成民族经济体;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4分)142012年是中俄(苏)建交63周年。悠悠岁月,培育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也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
16、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梅德韦杰夫在2009年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相信在我们两国关系中,
17、60年标志着成熟,标志着两国关系达到全新水平。现在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发展前景的好机会。俄罗斯愿意深化同中国在各领域的关系。我们在这方面拥有一切条件,包括政治意愿、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关系、牢固的法律条约基础、人民相互好感、文化和经济互补、对国际重大问题立场一致、务实合作中照顾对方利益的睦邻精神。新华网请回答:(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8分)(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8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今天中俄两国发展良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
18、俄(苏)关系的发展史。第(1)问注意结合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环境进行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回答,也要认识到这种强调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的局限性。第(3)问要结合材料三,从梅德韦杰夫的讲话中总结出答案。答案:(1)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上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联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8分)(2)“一边倒”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扼杀新中国的企图;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一边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8分)(3)共同的国家利益。(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