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8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语文配套月考试题(六).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卷类型:B2011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三语文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建议使用时间:2010年11月下旬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2010黄冈中学五月二模)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曹操墓确认属实1月11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团赶赴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西高穴曹魏大墓。据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透露,通过考察,从考古学上已经可以确认西高穴曹魏高陵就是曹操墓。同一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公开发表长达万字的“实地考察报告”,再次提出质疑。他认为,发掘现场的1号墓只发掘了三分之一,就宣布紧邻的2号墓是曹操墓,不够严谨。另外,魏武王用的石碑与石枕,有两样重

2、要证据是从盗墓贼那里缴获的,人们有权利质疑证据的可靠性。此外,在曹魏高陵中没有发现汉末墓中常有的墓志砖;发现头骨鉴定为60岁左右,曹操去世时66岁,在证据链上不能无缝对接;墓葬中发现的两具女性遗骨的身份也无法作出解释等。带队考察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判断一个墓葬的主人,考古学家主要根据墓葬形制、规模、规格和年代,特别是墓葬中出土遗物,尤其是文字资料。按照这一方法,考古学家曾推断了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西高穴曹魏高陵。王巍强调,对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判断,依据的是考古发掘资料,后来回收或追缴的东西只是参考。魏武王的年号存在不到一年时间,所以这一墓葬的时

3、间段非常准确,而且墓葬规格高、形制特点突出,特别是墓葬方位,与历史文献吻合,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所反映的墓主人信息重要性不容置疑。该所安阳殷墟考古工作队队长唐际根也发文说,有10个源自考古材料的知识全部指向历史人物曹操,其中包括“唯一对唯一”的硬性条件。文献记载曹操生前患有头痛病,而收缴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可证实这一点,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条件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另外,墓中出土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或“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的八件石牌可证实墓主人死后称“魏武王”,附近的鲁潜墓载证实墓主人后世又被称为“魏武帝”,历史上曹操生前称“魏公”、“魏王”,死后被谥为“魏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又被称为

4、“魏武帝”,这种身份在历史上是唯一的。“从考古学上来讲,曹操墓的确认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刘庆柱认为,有三个原因引发了关于曹操墓的争议。首先,之前发生了“周老虎”、“躲猫猫”等事件,降低了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信任度。其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再加上历史故事的演绎,曹操本身就有很大的关注度。第三,部分所谓的专家,出于炒作的目的,提出一些纯粹是外行的说法。“外行的专家毕竟也是专家,应该凭实物说话。”对于曹操墓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原因,王巍解释说,这是基于曹操墓在学术上的重要性。曹魏时期年代确定的墓葬迄今发现很少。这一时期,无论是都城还是墓葬制度,都开了后世先河,但在已获得的考

5、古资料中,都城资料较多,墓葬资料相对贫乏。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发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尤其是这一时期高等级墓葬的空白。1下列对袁济喜质疑曹操墓理由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1号墓仅发掘一小半的情况下即宣布紧邻的2号墓为曹操墓,未免失之草率。B魏武王石碑、石枕、墓志砖等重要证物是自盗墓贼手中收缴而来,不足为据。C历史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与墓中发现的头骨鉴定年龄有一定的差距。D考古人员未能对墓葬中所发现的两具女性遗骨的身份作出合理解释。2下列有关墓葬主人身份判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考古学家除观察墓葬形制、规模、规格、年代等外,还可以特别根据出土遗物及文字资料来判断墓葬主人。B考

6、古学家对西高穴曹魏高陵墓主的判断,是将考古发掘资料与后来回收、追缴的文物结合起来进行的。C魏武王年号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这对寻找有明确铭文的文物、以确定墓葬年代及墓主身份造成了一定困难。D墓中出土的八件石牌证实了墓主死后“魏武王”的称号,而附近的鲁潜墓载则证实墓主后世被追称为“魏武帝”。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多“唯一对唯一”的硬性条件的满足,应该是判断并确认墓葬主人身份的最有力的一种证据。B即使不是专业的考古工作人员,如能根据考古实物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推断,其观点也是可以采信的。C曹魏时期的都城和墓葬制度都开了后世先河,因此考古学上的相关发现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研

7、究具有重要意义。D通过与曹魏时期其他高等级墓葬进行比较,应能有助于确认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高陵墓主的真实身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2010豫南九校考前仿真模拟)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厍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

8、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

9、”竟坐免。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注】挝(zhu):击,打。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 吊:吊丧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盈:充满、塞满C及下车,执法严正 下车:初到任D亲友无内

10、之者 内:入内5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3分) ( )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 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A B C D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

11、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7翻译。(10分)(1)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2)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二)(2010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

12、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8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5分)9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三)(2010哈尔滨适应性训练)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2)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2010宝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雪 夜日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

13、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

14、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有人来。”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唆,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

15、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房主人从呆

16、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1)下列对小说

17、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年迈的夫妇在儿子死了多年之后,始终深信儿子仍在自己身边,一家三口一直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执著的爱子之心,痴迷的恋子之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B小说开端描写的是:屋外雪花飘落,屋内炭火正红,父母在火盆边聊天,儿子在楼上学习。和谐的画面,虚幻的景象,温馨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C真相大白后,包括入室抢劫的陌生人在内谁都没有再说话。这个情节表明凶残的陌生人灵魂受到了震撼,人性中的某些因子在他内心深处被激活了,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D小说结尾与开头照应得非常完美。作家再一次写冬夜的静谧和像白色的小精灵一般 悠然飘落的雪

18、花。这样写既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又强化了小说开篇营造的温馨意境。E结局部分由警长解开悬念。由此推知,警长在这一地区工作时间较长,对辖区内居民的家庭情况较为熟悉,而且有较强的责任心。所以小说结尾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2)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6分) (3)从创作手法上看,设置悬念是这篇微型小说的重要手法。除此之外,作家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概述。(6分)(4)“儿子在楼上学习”,这是小说设置的悬念。有的读者认为,这悬念有些牵强,因为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作家为了引人入胜而故弄玄虚。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19、?说说你的理由。(8分)四、(2010大连市二模)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通俗史学家蔡东藩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常见。从

20、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

21、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筹办帝

22、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秘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

23、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

24、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

25、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

26、要分析。(6分)(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2010山西四校第四次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叶健英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新干线”打造成与“美国联合包裹快递”以及“美国联邦快递”等量齐观的国际品牌,为在美国打拼的华人争光。B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C做人要正派,要品行端正,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

27、目不窥园吗?D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会的强烈愿望。14. (2010西工大附中八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透过每年一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及被评选出的风云人物,我们不仅可以预见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走向,而且能解读出本年度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B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再起波澜,当事人孙中界已于19日用特快专递向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递交了赔偿申请,要求执法局赔偿他的损失,并通过央视等媒体向他公开赔礼道歉。 C根据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

28、500强多项经营绩效指标超过美国企业500强,1 706亿美元的净利润高出后者700多亿美元。 D“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对新闻媒体报道郑州市职防所开具鉴定张海超为“肺结核”的诊断证明的做法纷纷表示了不满。15. (2010正定中学三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 。 。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

29、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 BC D16(2010天津河西区一模)有位学生考上了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改正。(找出并改正至少三处) (5分)老师:你好!在高中阶段,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你鼎立相助的结果。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你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你的希望。你的学生 王珊2009年10月28日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17.(2010合肥第四次调研)根据语境要求,填写三个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6分)在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上,学生A说:感

30、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B说:感恩老师, , ;C说:感恩朋友, , ;D说:感恩挫折, , 。班长总结说:“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六、(2010江苏卷)作文(60分)18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1【答案】B【解析】墓中没有发现墓志砖,从盗墓贼手中收缴的物品也不包括墓志砖。2【答案】C【解析】原文是说“魏武王的年号存在不到一年时间,所以这一墓葬的时间段

31、非常准确”,而非为确定墓葬年代造成了困难。3【答案】D【解析】原文说曹魏高陵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高等级墓葬的空白”,说明无法借助其他墓葬来确认该墓墓主的真实身份。4【答案】D【解析】内:通“纳”,接纳。5【答案】B【解析】说孤僻刚直,说的不是士文。6【答案】D【解析】 “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是对“必死此官矣”的误解。7【答案】 (1)厍狄士文回到州里,就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长吏有一尺布一升粟的贪污,厍狄士文也不加以宽免。(“发”“无所”“宽贷”各1分,文意2分) (2)长孙览的妻子郑氏生性嫉妒,在文献皇后面前说她的坏话,皇后就命令长孙览休了她。厍狄士文把这件事当做一种耻辱,不跟

32、(她)相见。(“谮”1分,“耻”意动1分,省略成分“她”1分,文意2分)【解析】关键点:发擿,无所,宽贷;谮,状语后置句,“耻”的意动用法,最后一句的省略。参考译文厍狄士文是代州人。祖父厍狄干,是北齐的左丞相。父亲厍狄敬,官至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生性孤僻耿直,即使邻里至亲也没有人同他来往亲近的。年轻时喜欢读书。在齐朝时,他世袭受封为章武郡王,官职到了领军将军。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山东地区有身份的人大多出迎周朝的队伍,只有厍狄士文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周武帝认为他不同凡响,就任命他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后,厍狄士文被授官上开府,封为湖陵陂县子爵,不久又被封为贝州刺史。他生性清

33、廉刻薄,不接纳公家的特殊照顾,所以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他的儿子曾经吃了官厨中的饼,厍狄士文知道后,用枷锁套上送到狱中多日,还打了一百杖,又徒步把他送回京城。厍狄士文的仆从不敢随便出门,就是买食盐小菜也一定要到外地去买。凡是有人出门进门,都将门贴上封条。亲戚朋友也不跟他来往,贺喜吊丧之事也不互相走动。厍狄士文执法严肃,官吏们闻知而两腿打战,(社会上)路不拾遗。如果别人有小过失,他一定要千方百计引用法令加以陷害。一次上朝,正碰上皇上大摆宴席,皇上赏赐大臣们到偏房藏物之所任意拿东西。别的大臣都拿了很贵重的财物,只有厍狄士文口含一匹绢,两手各拿一匹。皇上问他拿得少的原因,他说:“我口手都拿满了,其他的

34、没有需要了。”皇上认为他很特别,就另外赏赐物品加以慰劳,让他回去。厍狄士文回到州里,就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长吏有一尺布一升粟的贪污,厍狄士文也不加以宽免。他一共揭发一千多人,皇上把他们都发配去防守岭南。(这些人的)亲戚来送别,哭泣之声传遍州境。到了岭南,遇上瘴气而死的人有十分之八九。于是死者的父母妻儿都哭骂厍狄士文。厍狄士文听说这一情况,就让人去抓捕,被鞭打的人塞满堂前,可是这些人哭骂得越来越厉害。有京兆人韦担任贝州司马,河东人赵达担任清河县令,二人都很苛刻,只有长史实行仁政。当时有人给这些人编成民谣说:“刺史治民如同恶魔,司马发怒如同蝮蛇,长史是含笑的判官,清河县令活活地吃人。”皇上听了这事

35、后感叹说:“士文实行暴政比猛兽还厉害。”最后厍狄士文因此被免职。不久,厍狄士文又出任雍州长史,他对人说:“我一向执法很严,对当政者不能察言观色,对权贵不巴结,一定会死在这个职位上。”等他到任上后,执法严正,不回避贵戚,宾客都不敢进他的家门,人们大都怨恨他。厍狄士文的堂妹曾是北齐的嫔妃,有姿色,齐朝被灭以后,就把她赐给了薛国公长孙览作妾。长孙览的妻子郑氏生性嫉妒,在文献皇后面前说她的坏话,皇后就命令长孙览休了她。厍狄士文把这件事当做一种耻辱,不跟她相见。后来应州刺史唐君明在母丧期间,将厍狄士文的堂妹聘为妻子。因此,厍狄士文、唐君明都被御史所弹劾。厍狄士文本性刚烈,在狱中多天,愤懑地死去。他家中没

36、有剩余的财物, 有三个孩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亲友中也没有人接纳他们。8【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解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37、。9【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解析】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咏物诗一般来说要么借物抒情,要么托物言志。10【答案】(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解析】考查常见名句默写,强调段落背诵,注意书写。11(1)【答案】AE【解析】B“虚幻的景象”有误,“儿子学习”是虚幻的,其他景象都是实在的。C“这是他洗心革面的开端”推断无据,

38、只能说陌生人对此有所触动。D“冬夜的静谧”和“强化了温馨意境”不妥,结尾的“静”主要是谁都不说话的“静”,以此反衬人们内心不平静的情感波澜;结尾的意境也不是温馨的,而是沉重凄伤的。(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2)【答案】儿子学习勤奋,经常闷在屋子里读书。儿子孝敬父母,需要什么就自己动手,不支使父母为自己干这干那。儿子身体健康,有一身好力气,父母相信他能把凶残的抢劫者打倒。(每点2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如有别的答案,必须符合文本,有所依据)【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形象的理解把握能力。这种题最重要的工作是从具体材料中概括出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然后再用材料加以分析佐证,有的考题需要说明人物形象的

39、典型意义。(3)【答案】描写人物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老夫妇、警察、抢劫者等用实写,写儿子用虚写;运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揭示人物性格。(每点3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除设置悬念外,这是两个很重要也很明显的写作特色;如有别的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作品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一般微型小说都要设置一个悬念,以此来吸引读者。但作品也运用了其他手法,比如描写人物的各种方法,情节设置方面的技巧等。要具体分析说明。(4)【答案】观点一:小说设置的悬念是自然而真实的,并不牵强。老夫妇由于对爱子的极度思念,往往会陷入一种虚幻的想象中,总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写表现了他们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是符

40、合生活情理的。儿子是老夫妇的精神支柱,“儿子还活着”是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虚幻的幸福遐想中生活下去并且安享晚年,就是因为他们信念不灭。作家这样设置悬念展示了崇高的人性之美。观点二:这样设置悬念违背了生活的真实,的确有些牵强。儿子死了多年之后,老夫妇竟然认为儿子还活着,这样的事情不可信,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小说开篇通过老夫妇的对话,煞有介事地描述儿子在楼上学习,完全是要将读者引入作家设置的迷宫,而背离了生活的情理。从构思来看,作家确有故弄玄虚之嫌,这种纯粹为了引人入胜的设置悬念,实在不足取,这是在创作中应当极力避免的。(两种观点都可以。意思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即可;表述不全、不

41、清,酌情扣分)【解析】这一道题是开放型的探究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先形成自己的观点,再从文章中找到一些依据,运用一定的逻辑,多方面来证明观点。12(1)【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和D不给分。【解析】A“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2)【答案】虽家境贫寒而不降志辱身

42、混迹官场,以博取富贵;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远离腐败官场,鄙弃荣华;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每点2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能力,也相当于一道概括题。从文章不同的内容里概括出人物的优秀品格,并用具体的事例简单加以分析。(3)【答案】以清朝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子,笔伐袁世凯的封建专制性质的“洪宪帝制”;把清史演义着手写作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把成书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自毙之时,说明恢复帝制绝没有好下场;以清朝灭亡的历史,封建帝制的不可复存,来教育后人。(每点2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把握能力。蔡东藩之所以这么做,

43、是有他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用意的。答题时要从不同角度来回答,切忌一句话说完,理由要充分。(4)【答案】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解析】这道题考查探究能力。答案从文本中可以感知出来。探究题的答题方法无非就是一道证明题。先说明

44、自己的观点,再从文章中找到言之成理的根据,能自圆其说即可。13【答案】B【解析】B项,通权达变:知道适时采取适应客观情况变化的办法或对策。符合语境。A项,等量齐观: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看待。语境不合。C项,目不窥园: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D项,交相辉映:相互照耀、映射,多指色彩亮丽的事物。如:灯光月色交相辉映。14【答案】B【解析】A项,递进失当,“不仅”与“而且”之后的分句内容互换。C项,句式杂糅,删去“根据”。D项,表意不明,社会各界究竟是对“新闻媒体”报道这一事件的做法不满,还是对“郑州市职防所”开具鉴定证明的做法不满,可在“报道”后面加“的”。15【答案】C【解析】整段文字

45、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是对的解说。16【答案】“你”改为“您”;“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改为“我能在您的帮助下学习,深感幸运(荣幸)”;“造诣是那样深厚”改为“水平很高”;“刮目相看”改为“非常敬重”;“改造”改为“锻炼”。【解析】处要表达尊敬;处“深感荣幸”是敬辞;太过艰涩;刮目相看,是用新的眼光来看,意思是原来不这么看;“改造”词语误用,对象不适合。17【答案】教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给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进取。【解析】这个仿写比较容易,也没有什么修辞手法,只要能看准对象,围绕“感恩”,说明不同

46、对象的意义即可。18【审题指导】导语部分对“绿色”和“绿色生活”的阐释也给考生一定的指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考生,都不会觉得陌生,人人都有话可说。“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活的理念”,这个提示可以让我们联系到“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学生们的一些生活细节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更加重视节能,随手关灯、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出行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更加重视环保,用布袋、竹篮等代替塑料袋,不乱扔电池等所以考生如果以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描写叙述来阐述对题目的理解,应该不是很难。 但是,要把它写深刻,写出特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注意的是,“绿色生活”是一个充满形象感的词,它不是

47、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的简单诠释,它能让考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引领深入的思考。考生如果注意到导语中的“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的提示语,扣住“生命”的概念,应该可以写得更深刻,更有价值。因为,“绿色生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我们生命的质量息息相关。比如“简单生活” “绿色生活”意味着物质生活简单,但是心灵生活丰盈。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的、喧嚣的社会,人们沉浮其中,缺少的不正是心灵的绿色吗?我们需要地球的绿色,我们也需要心灵的环保,我们不要灯红酒绿,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尔虞我诈,我们要简单澄澈中的人生大智慧。比如我们在热闹浮华背后的安静,对生活内涵的沉潜涵泳,其实也是对现代城市文明喧哗

48、的反叛。因为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亘古不变,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不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吗?唯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本作文题导语部分的“绿色”的阐释与“绿色生活”的题目关系不大,毕竟“绿色”的意象与“绿色生活”的概念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果有考生专注于“绿色”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可能会写偏或写得不深。“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体现了出题者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的精神,它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但它更直指我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等充满关注并深入思考,才能写出更有价值的文章。【优秀作文】 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 刚到村头,抬眼望见圩子上那片浓绿的白杨林,三叔便再也控制

49、不住内心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他双膝跪在地上,仿佛有千万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一声声“妈妈”的呼喊,叫人为之动容。 奶奶有三个孩子,三叔最小,爸爸最大,还有那与我未曾谋面的二叔,在一场意外中遇难了。不知怎么的,奶奶最疼三叔,临终前,还不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找到三叔。而我对三叔终究也了无印象。只知每到春节,奶奶总会呆坐在卧房里,对着那张泛黄的照片自言自语老半天,其间不时用手绢擦拭眼角,若有所伤。虽然人影模糊不成模样,但我隐约察觉奶奶的心事我起初把它归于去世已久的爷爷。 爷爷本是村子里的当家人,后在一场大水中为救村民献出了生命。为此,已经怀了三叔的奶奶哭昏了好多天才醒过来。村子以前很大,水灾之后

50、,定居的人就越来越来越少了。或许也正因为这场灾难,邻里之间相当和睦,彼此也算是知根知底吧,家家几乎无话不谈。 但奇怪的是,每提及三叔的话题,村里人就会摇头,顾左右而言它。直到那年春种,家家大忙,而我们家只有妈妈、姐姐和我忙前忙后,独不见爸爸。我信口问帮闲的奶奶,她近乎平淡地说:“到圩子上看看去,你爸该在那收拾白杨林呢!”我心里直犯嘀咕:“一片破草坪比粮食还重要?”果不其然,偌大的圩子上,只有爸爸正一铲一铲给树苗培土,还不时俯身观察长势。 对此,我便习以为常了,却冥冥中觉察到这片白杨林和我们家定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这个谜在奶奶弥留之际才得解开。在三叔十五岁时,村子又发生了一场灾难。但邻居们从不当我

51、面讲起他,而出于好奇,我多少次在梦里虚构了场景,几多凶险,几多恐怖。从奶奶的话中得知,这场灾难和我们家有着严酷的关系:我可怜的二叔就受死于这场灾难,而这一切却缘于我神秘的三叔。 我们村地势低洼,土质疏松,只要稍微摸一下,就是一层厚厚的土。爷爷生前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圩子上植草坪,以此固住土层。大家按此法在圩子上种植了草坪,村子的状况还真一天好过一天。人们看到圩子上的绿色,就像看到希望,似乎幸福正向我们招手。让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美好的愿望,竟然被我那调皮的三叔毁坏了。 三叔脑子灵活,他鬼使神差一般用药药鱼虾,不曾想废弃的药瓶丢在草坪上,从瓶子里流到草坪上,便将一片茂盛的草坪杀死了。三叔最初也不知道

52、,到来年春天,村民发现圩子老不见绿,始终一片荒凉。更可怕的是,这一年洪水泛滥,席卷了整个村子。二叔为救不会水的三叔,也被洪水夺走了生命。事后有人就把三叔药鱼虾的事情讲了出来,认定他就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奶奶没作辩驳,一面长跪在村里人面前,一面给遇难的二叔烧纸。三叔挨了村里人的打、奶奶的骂,就急了,逃离了村庄,至今未回。爸爸和妈妈外地打工,幸免一劫,当知道这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从此,奶奶和爸爸就承担起了村头圩子上种植白杨林的责任。 讲完这段往事,奶奶嘴唇翕动,似乎想要说什么。爸爸会心地点点头,猛一转身,眼泪夺眶而出。奶奶才闭上眼睛。她是要爸爸保护好圩子上的白杨林,另外一定要找到三叔。其实,

53、三叔和爸爸一直有联系,每年的树苗也是他买的,他只觉心里有愧,不敢回来。我见到他时,还不到四十岁的他,却已是双鬓斑白。 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那一片绿色的草坪温柔地布满了圩子,就像一枚枚大大的印章,刻满了生者对亡者深深的怀念,和对绿色生活的真诚的期许。【佳作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上感动较多阅卷老师的佳作,因为它准确的描写与小说的表达,让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异常突出。 一是描写与表述中传达出的语言特征:雅语,这是文字修炼功底。二是全文主题传达出的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与传统精神:保护自然与保护人际和谐,这是从古至今,中国人追求的生活的“绿色”。而这两点,恰恰是谭蘅君老师主张的“新文化作文”的判断标准:一是雅语,一是文化精神。因此,这是谭蘅君老师对“文化作文”理论突破所强调的“生活化呈现”方式。写作,不管它运用什么材料,古代也罢,当代也罢,历史文献也罢,生活现场也罢,实景也罢,虚构也罢,材料只是一种载体或手段,关键是文章里有没有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以及文章中语言文字有没有雅语特点。从以上两个方面看,我们确认这是一篇“新文化作文”,是用生活化方式呈现的佳作。本文之所以让人感动,本质的原因是文章揭示的人物品质与思想情怀。从中我们也看到“新文化作文”从广义的文化层面进行理解与延伸,以及对以往旧传统作文在文章品质与作者人格方面的影响与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