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8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1年新课标高考复习方案生物配套月考试题(十).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试卷类型:B2011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五生 物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考查范围: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建议使用时间:2010年12月底(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0广州一模】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图1)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2. 【2010福州质检】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

2、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的限制C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的水平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3.【2010自贡三诊】下图表示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 )A 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 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

3、减小4.【201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以下四个图是两种面包虫(甲面包虫: ;乙面包虫: )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情形。图a、b的环境条件是温度34及70%相对湿度;图c、d的环境条件是24及30%相对湿度。其中图a、c表示单独饲养时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两种面包虫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B调节两种数量波动的因素是属于内源性的C无论单独饲养还是混合饲养时,乙面包虫的生存能力均比甲面包虫强D甲面包虫在温度、湿度的生态适应范围比乙面包虫窄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 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

4、丙 D群落丁6.【2010邢台二模】右图表示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弱强弱 Btt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t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增长Dt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7.【2010镇江调研】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

5、烈8.【2010嘉兴一模】右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细菌、真菌a无机环境小型食肉类cdeb绿色植物f( )A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c为第二营养级,e为三级消费者B如果大量捕杀e,则d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C进入c的能量约有10%20%的能量传给d,一部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另一部分传给f D由于长期使用DDT,c类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c类群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变异的结果9.【2010南通一模】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

6、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10.【2010龙岩市三校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 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 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11.【2010浙江三校联考】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能量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

7、落返回无机环境C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D图中C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12.【2010佛山一模】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13.【2010蚌埠

8、二模)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 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与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 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4.【2010北京东城区理综二】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15.【2010龙岩市三校联考】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9、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鼠草虫蛙蛇鹰 鹿16.【(2010南昌一模】右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17.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发展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

10、总能量是该城市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有机物总量越少,种群数量也越少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其获得的能量为大象所同化能量的10%20%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关系A0项 B3项 C5项 D6项18.【2010北京西城区抽检】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 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氧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19.【2010广东汕头一模

11、】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靠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20.【

12、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三诊】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C中营养化水体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21.【2010镇江调研】(11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

13、法叫做 。右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 和 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4)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14、。22.【2010天津一中月考】(14分)去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某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建构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b和c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a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a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b根据

15、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bNt=N0t (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天前种群数量的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c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表中Nt=N0 t 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2)对于该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此法不好的两点理由。 ; 。 (3) 利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对于东方

16、田鼠怎样处理较为恰当? 23.【2010福州质检】(10分)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1)图1能表示生产者的是 ,能表示消费者的是_。(2)图1中未标记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 百万千焦。(结果保留1位小数)。(3)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可表示 。(4)图2若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改 。24.(15分)近年来反常气候纷世界各地,突显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为此2009 年12月7日-12月18日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再次召开气候变暖大会,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

17、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缩写“COP15”;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_。(2)天气异常带来了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如俄罗斯卫生官员1月17日说,由于暖冬导致俄罗斯西部地区大量人群感染啮齿动物(D)传播的疾病。其原因主要是 。(3)某地区进行核试验造成A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受其影响D、C的数量可能变化是 。(4)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 ,可主要用反应 来表示。(5)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

18、物最多可增加 kg。(6)上图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和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7) 由于碳循环具有 ,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联合国制定京都议定书。但西方有些发达国家至今仍然拒绝在京都议定书是签字,其原因主要是 。25.【2010上海卢湾区质检】(10分)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植物 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来源:

19、 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C为入侵物种。请用坐标图在右边方框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2) 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占24% , aa个体占4% ;侵入该地区若干年后,Aa个体占48%,aa个体占16%。则该物种入侵后的基因频率 _(填“增大”“减小”“不变”)。(3) 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陆地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的调查。( 4 )该课外探究小组

20、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 5 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 。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_ _。2011届高三原创月考试题五(B卷)生物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图中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代表性别比例,代表年龄组成。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其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种群的年龄组成。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2.【答案】B【解析】:在该种群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

21、加,主要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的限制;到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故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在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3.【答案】【解析】 :从该图可以看出,种群数量为5只时,变态发育时间大大缩短,很快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而数量为160只时,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时间很长,完成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该图不能看出食物短缺降低存活率,故A错;从图中能看出的是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故B 错;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故C错。4.【答案】D【解析】:比a、b可知,在34,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甲乙单独饲养时,成虫生存

22、率均很高,而混合饲养时乙面包虫的数量逐渐减少,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在24,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无论单独饲养还是混合饲养,甲面包虫都不能很好的存活,说明受环境条件变化影响较大,因此甲面包虫在温度、湿度的生态适应范围比乙面包虫窄。5.【答案】D【解析】:由图示可知,群落丁含有的物种相对较多,且各种群的密度相差不大,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不易受到影响。6.【答案】A【解析】:注意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分析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属于竞争力悬殊较大的竞争。从结果看,乙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如果坐标的纵轴改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S”型

23、增长曲线;t和t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2值。据此我们可以得出tt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J”增长。7.【答案】D【解析】:通过曲线可以看出,这两物种有共同的食物,因此他们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表现为势均力敌的竞争,相互制约,故M、N将呈现“S”型增长;b越大,生物摄取食物种类的范围也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两物种存在竞争关系,d越小,两物种摄取共同食物的种类越相近,M与N种间竞争也越激烈。8.【答案】D【解析】:长期使用DDT,c类群抗药性增强,主要原因是在DDT的筛选作用下,将不抗药的个体除去,而抗药的个体比例逐渐升高。9.【答案】A【解析】:羊同化的能量为(n36n)64%n,

24、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8n),另一部分用于羊的生长、发育、繁殖(16n),其中一部分随羊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剩余的未被利用或流向下一个营养级。10.【答案】A【解析】:甲图中存在ABC的单向流动,应为组织液淋巴血浆的途径,因此甲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乙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应为血浆(甲图中的C),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使组织液增加会导致水肿。由乙图关系可知A、B、C、D依次为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在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C所处的营养级。11.【答案】A【解析】:分析图可知A、B、

25、C、D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C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利用,能量以热能(细胞呼吸)形式不断散失,因此需要不断补充。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该能量包括以热能形式散失的和、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以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能量来自中的一部分,因此总和不一定小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2.【答案】B【解析】:扬子鳄发出的声音吸引异性选择巢穴位置,说明信息传递可以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13.【答案】D【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草的呼吸作用+遗体残骸+;分解者可从各营养级获得

26、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不是最少;和分别表示兔和狐的同化量,因此/表示兔传递给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的同化量)=摄入草的能量-(兔的粪便量)=+兔的呼吸作用,因此D正确。14.【答案】C【解析】 : 生物群落包括此区域的所有生物,选项中缺少微生物(即甲);表示呼吸作用,而则表示捕食作用;缺少微生物后,动植物的遗传将堆积如山,影响正常的物质循环。细胞呼吸属于同化量,由于食物没有全部消化、吸收,故同化量小于摄入量。15.【答案】B【解析】 :A所固定的能量为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部分,加上传给B的部分以及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由题干的信息可知从A向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由B向C为15%,因

27、此C增加1 kg需要消耗A约41.6kg;数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情况,因此营养级的个体数可能存在少于C的情况。16.【答案】A【解析】 : 蛇可以为鹰提供食物资源,故当蛇种群为增长型时,鹰的食物资源可能更为充足,其密度就有可能增大,故A选项正确;图示食物网中没有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群落,故B选项错误;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故食物链越长,鹰获得的能量越少,故C不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上一个营养级获得能量的百分比,其值大约在1020之间,故图中虫、鹿、鼠三种生物所获得的能量的总和才占草能量的1020,故D选项不正确。17.【答案】A【解析】:生

28、态系统的结构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组成;人们开垦草原、种田,以及围湖围海造田,会打破原有生态平衡,所以农田生态系统不总是朝着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发展。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城市的能源可来自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后者如煤炭、柴油等,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只是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的其中一部分而已;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有机物总量越少,但种群数量不能确定;象粪所含的能量是草所同化的能量,故蜣螂没有获得大象同化的能量;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能量不能循环流动。18

29、.【答案】B【解析】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是物种的互利共生关系;弃耕地上出现小灌木林属于群落的演替;山区植被遭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说明此时已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上羊与草的数量关系,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中的反馈调节。19.【答案】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种群变化和生物进化,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并非一直稳定不变,故B错误;根据材料“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制约的迹象”, 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麋鹿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20.【答案】D【解析】 :一般用调查取样方法测定藻类、单子叶植物等的种

30、群密度;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在三这种数量最少,所以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中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脆杆藻最多,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由图可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在脆杆藻与微囊藻的竞争中脆杆藻处于劣势。21.【答案】(11分,每空1分,除特别说明外)(1)样方法 S0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3)C 因为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4)20 (2分) 0(2分)【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且在 S0 的面积内采样才能观察到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2)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

31、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的畸变,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3)图中数据显示,A、B和D三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在五年间不断的减少,而C种群恰相反,故相比之下C种群属于入侵物种。(4) 据图分析可知,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故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当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22.【答案】(14分,每空2分)(1) b数学形式 c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 湖州地的资源丰富、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

32、(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30=3000(1.0147)30(2)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或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引起环境污染; 没有被毒死的东方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有再度大爆发鼠患的可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退田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降低环境容纳量。【解析】: 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为: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Nt=N0 t ,即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其条件

33、是资源丰富、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等,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求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将提表中 等于1.47%及 N0等于3000、t等于30代入公式Nt=N0 t 即可。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此法不好的理由有: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或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环境污染;没有被毒死的东方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有再度大爆发鼠患的可能等。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较为恰当的处理方法应是:退田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 23.【答案】(10分

34、,每空2分)(1) I II和III (2) 9.0(3)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4) 去掉“CA”方向 【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释放,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消耗;另一部分则储存于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种,参与生物各种组织器官的构成,从图1中I、II、III三者关系分析得出,I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II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III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II所同化的能量(15.0百万kJ)II的呼吸量+0.5+2.5+3.0百万kJ,故其呼吸量应为9.0百万kJ;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35、则A、B、C、D、E可依次表示为生产者、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若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该把“CA”方向去掉。24.【答案】(15分,每空2分,除特别说明外)(1) 人们过度利用煤和石油使温室气体C02大量释放 ,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浓度CO2增加,形成温室效应(2)暖冬使D的食物A增多,D的数量也增多(3)D、C的数量将减少(1分) (4)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及少数腐食性动物 C6H12O6+6 H2O+6O2 6CO2十12H2O十能量(5)400(6) 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7) 全球性(1分) 担心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想把

36、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推向发展中国家(1分)【解析】:碳在生物圈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和化石能源(煤和石油)、空气中的CO2、生物体内的有机碳等;海水的酸性增强主要是因为C02气体的进入所致,随海水酸性的进一步增强,其吸收能力将逐步减弱,致命大量CO2气体在空气中滞留从而加重温室效应,一是会因海平面的上升而导致部分陆地被淹没,二是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加速物质的灭绝,三是温度的升高使光合产物积累减少;由图知A是生产者,A的减少将直接导致消费者(D、C)的数量减少。过程是物质分解的过程,主要是腐食性细菌和真菌等腐食性生物完成,属于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是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这主

37、要通过有氧呼吸完成。由题意可知能量的传递效率按20%来计算。25.【答案】 (10分,每空2分)(1) 如图(要求体现描点连线 2 分)(2)不变(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4) 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 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 【解析】:(1) 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J”型曲线。(2)入侵种群在原产地的基因频率为:A=(24%2+72%)2=60%,a=160%=40%;入侵后的基因频率为A=(36%2+48%)2=60%,a=160%=40%。(3)物种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4)大豆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个体数目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分析题表信息可知,随大豆种群密度的增加,所结种子总数减少,大豆的种群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