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818.50KB ,
资源ID:2657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57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年政治高考热点三:收入分配改革.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年政治高考热点三:收入分配改革.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1年政治高考热点三:收入分配改革【热点背景】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当基尼系数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5左右,无疑已超过了国际惯例的警戒线。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最近的消息称,旨在“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在8月以后完成修订,并有望在年内出台。据披露,此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一个思路是“加工资”与“减税负”并举,一方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

2、酬的比重,强调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二次分配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格局。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自2月1日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半年已过,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已有27个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仅甘肃、广西、贵州、重庆没有公布最低工资调整方案。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为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北京市为11元,海南最低工资平均增幅达37%,位列全国之首。【知识链接】一、国民收入分配概述国民收入分配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即按照社会初

3、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每个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收入所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属于初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前提下,就有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行政力量,从财政中拿出部分款项进行转移支付,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收入再次分配过程。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

4、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概述(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1)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2)在非公有制范围内-实行非按劳分配方式: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这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这

5、里,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国家保护。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按土地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

6、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二)为什么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主体。因此,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还存在着多种非公制经济,也就必然会存在着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

7、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利率。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践证明,以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分配不公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

8、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过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亟待增加;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

9、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因此,理解分配不公关键是要明确分配公平的标准是什么。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应看分配与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是否相称,贡献多则收入多,反之则收入少;在再分配

10、中,主要应看政府是否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福利等手段对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在三次分配中,主要应看高收入群体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拿出部分财富帮助困难群体。现阶段分配不公的原因何在?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比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导致城乡之间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形成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机制还没建立起来,而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仍然存在,体制的不健全必然造成分配的不公平。同时,由于不同地区、领域、行业改革推进的先后和力度不同,因而享有

11、的机会、占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就会导致利益分配的差异。有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比如,受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劳动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基本社会保障欠缺等。比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据统计,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62%和60%,农民工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不足20%和31%。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一次分配中,没有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合理的分配比例关系,没有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二次分配中,没有以制度形

12、式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比例,难以确保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对分配的调节功能有限。同时,分配的调节和监管不够有效。对某些“灰色”和非法收入也缺乏有效的监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平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的诉求日益强烈,因而对分配不公的感受更加强烈。(四)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因、意义)?“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

13、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分配不公造成收入差距过大,是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体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不断走向共同富裕。分配不公使消费需求这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挥不出应有作用,阻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整贸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

14、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也关系到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出口的现状能否改变。提高国民消费能力,实现中国从“生产大国”向“生活大国”、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分配不公抑制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分配不公会使部分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社会地位下降,降低他们对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改革、投身建设的积极性;而部分既得利益者害怕改革触及自身利益,则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同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会导致激励机制扭曲,使部分低收入者对通过勤奋劳动改善处境失去信心,从而丧失工作和创造的激情,使社会发展丧失活力。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分配不公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群

15、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从而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孵化器”。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包括许多群体性事件,很多都源于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差距悬殊。分配不公还容易影响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容易泛滥。有利于理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上,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对矛盾。我们既不能因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也不能只顾效率

16、而忽视公平。只有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不断提高,社会整体财富才能持续稳定增加,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奠定物质基础;但如果忽视社会公平,收入差距超过合理的限度,就会挫伤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发展的效率,甚至使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因此,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机制,切实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果完全按效率原则进行分配,必然会产生较大差距,与公平原则相矛盾,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分配越平均,效率越低,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讲效率,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

17、获得高回报。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对社会贡献越大收入越高,这本身也体现了公平;注重公平,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普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时公平也是一种效率。“平均主义”不利于提高效率,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这是一些国家的历史实践证明了的。反对平均主义,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是必要的、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只要是对具有不同劳动技能和贡献者的承认和合理补偿,就是公平的。我们在反对平均主义,允许、鼓励一部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生产要素投资先富起来的同时,要防止收入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针。(五)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概括地说,就是: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破“

18、落差”。形成分享式收入分配机制,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活的更有尊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含义: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指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例关系。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现状:国家和企业分得多,居民分得少。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劳动者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相匹配,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处理好企业与劳

19、动者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涨工资。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最突出问题。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就应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增加工人的发言权。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财政支出、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都要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建立覆盖

20、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应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减少一般居住性需求的支出,释放出巨大的当期消费支出能力。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数量偏少,在全社会比重小。收入分配格局是哑铃型。加快推进城镇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

21、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稳步推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让更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积极引导人们自主创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渠道。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受教育时间越长,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

22、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调高”不是简单的“抽肥补瘦”、“劫富济贫”,更不是“均贫富”,而是要通过税收等手段,使高收入群体的一部分财富交给国家,用于二次分配。当前,对高收入群体的合法收入依法予以保护,同时进行必要的调节,这是促进分配公平、缩小社会成员收

23、入差距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减少税收流失。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推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应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

24、税漏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破“落差”,就是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破除垄断,通过竞争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破“落差”。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是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垄断行业存在垄断性收入,这些行业的工资远远高于一般行业的工资水平。其高收入并不是来源于经营管理水平高,生产效率高,而只是靠垄断

25、地位取得的。这种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来自于机会的不公平。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对高收入行业进行适当调控,对低收入行业适当调整,才有可能解决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试题演练】1.(32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指标数据年均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33.5万亿元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8.5%材料二: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仍有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如贫

26、富悬殊的距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9年的3.33:1,绝对差距超过1万多元;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高达10倍。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反映了2009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1分

2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分)(2)结合材料一、二,请你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14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3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2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分)政府要充分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

28、差距;(4分)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2分)2.(32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99年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我国GDP比重变化情况(%)注:1999年我国GDP为82054亿元,2009年我国GDP为335253亿元,增长了4倍左右。材料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既要注重发展经济,又要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

29、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材料三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后续发展的一块短板,主要表现在:一、工资增长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增长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合理;二、就业形势严峻;三、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住房费用支出过高;四、行业、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10分)(12分)材料一表明,1999年2009年我国GDP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盈余比重都有所增加,但

30、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反而有所下降。(2分)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有利于:调整优化分配结构,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分)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发挥宏观调控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2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公正与和谐。(2分)(如考生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2)分析材料二中政府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哲学依据。(10分)(10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两分法

31、,防止片面性。既要坚持发展经济,又要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通过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3分)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通过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分)(如考生从树立正确价值观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3)“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

32、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回答政府应怎样履行好这一承诺?(10分)(10分)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分)履行好经济职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2分)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好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惠民政策与措施。(2分)履行好政治职能,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为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2分)履行好文化职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2分)3.收入分配改革,重点是增

33、加劳动者收入。一方面,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工人收入偏低,增加他们的收入已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涨工资又会加大企业用工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发展不好,职工增加收入就成了无源之水,不仅难以持续,甚至保“饭碗”都会成问题。看来,解决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两难”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来消除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目前,工资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它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因此,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合情合理的。企业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涨薪会给企业带来的压力,财政税收

34、政策在这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减轻税负、缓解压力。国家应当出台扶持政策,减轻服务业税收负担,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充分就业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企业省下来的钱就可用于给职工涨工资,职工省下来的钱就变成了可支配收入。双管齐下,劳动者收入提高的幅度就会比较明显。4、(14分)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之间最高与最低工资差距倍数也在增大,1985年是2

35、.07倍,2001年是2.75倍,2008年是2.69倍。材料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2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4分)(3)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怎样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8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为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分配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缩小行来之间的收入差距。(每点2分,共8分)-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