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72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课时)一、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的了解,及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归纳,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1.“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提出背景: ; 。(2)外交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影响:是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3.走向国际舞台

2、(1)1949年同苏联建交;(2)1954年4月7月,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 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1955年4月,中国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 ,这是第一次 的亚非国际会议。针对会议的分歧,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会议显示的团结一致、共同协作的精神被称为“ ”。(二)预习检测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 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

3、此政策下两项基本方针,在破除旧的外交关系基础之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A项符合题意。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生成问题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

4、效信息。同苏联结盟而保持独立性,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这些都反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项符合题意。日期自评组评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一)图文说史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步入会场(二)互动解疑1.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就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3.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1.“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 ( ) A.社会主义阵营一

5、边 B.第三世界国家一边C.发展中国家一边 D.苏联一边2.促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的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为了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中国政府采取的外交方针是 ( ) A.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D.“一边倒”4.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5.“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

6、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和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6.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丰富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 在联合国发挥了重大作用,初步确立了新中围的国际地位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形成了新中国成熟的外交政策 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 )A. B. C. D.7.下列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和平外交是独立自主的表

7、现 B.独立自主服从于和平外交政策C.实现了独立自主就能实现和平外交 D.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前提8.下列哪项不是亚非会议各国存在的“异” ( ) A.各自的社会制度 B.曾受殖民国家的压迫或奴役C.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 D.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习俗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二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

8、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为中国管理)。(注: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做出决定,条约于1980年4月11日期满后不再延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2) 简要分析中国政府在1979年做出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决定的原

9、因。(3)你如何认识“一边倒”这一外交方针? 日期自评组评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一)1(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初步形成(2)“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1)争取国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3)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2)日内瓦会议 世界五大国 (3)万隆会议 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三、(二)1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

10、关系。这实际上表明新生的政权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的地位。 2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中国政府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措词上进行了修改。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1)与会各国的“同”

11、主要是指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2)与会各国的“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3)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四、1.A 2.A 3.D 4.B 5.A 6.C 7.D 8.B 9.(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独立和发展的道路;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俄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制新生的政权。(2)中苏关系恶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70年代,中国与日、美等国关系不断改善,中国的国际处境发生了根本改变。(3)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扼制中国的企图;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