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5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給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材必修I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其主体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准确地说是A.从中国境内出现人类到西周B.从早期国家起源到西周C.从中国境内出现人类到战国D.从早期国家起源到战国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究其主原因是A.统治者缺乏集权的意识B.不具备集权的制度保障C.交通和信息传递的落后D.物质和统治力量的不足3、 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实行“同姓不婚之制”

2、的政治意图主要是 A.以联姻扩大政治势力B.避免近亲结婚的危害C.防止家族内争夺财产D.杜绝人伦关系的混乱4、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统一的地方分权体制”,以下符合“统一”含义的是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C.“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D.“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5、 周武王灭商后,四土之域皆由周王宗亲直领,封召公于燕,封周公于鲁,封南公于曾,西土可能由周之权贵直接统辖。这意味着周人A.占据所有的战略要地B.试图改换政治身份C.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D.规范权力的再分配6、 2011年以来在叶家山西周墓葬中

3、发现的铭文,确证了历史文献不曾记载的周初封国曾国的存在;2002年出土的湘西耶里秦简有关“洞庭郡”的文字记载,对原湘西属于黔中郡的观点提出挑战。这说明A.传世文献记载不可相信B.只有考古材料有证明力C.甲骨文存留了历史信息D.考古发现推动历史研究7、 秦代,皇帝在对议君主名号、皇帝继承、封建礼仪及紧急事件等做出决定前,召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博士等宫集议,称“朝议”。这表明当时A.大臣拥有国政定夺权 B.舆情影响政治生活 C.皇帝决策方式多样化 D.地方官享有议政权8、 南北明时期,有人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荫资,唯在得人”,并恢复了举秀才、举孝廉的制度,一些寒门子弟通过明经(汉朝即己出现的

4、选举官员的科目)试策的方式逬入了仕途。这表明A.九品中正制被废除B.出现新选官制度的萌芽C.考试选官成为主流 D.选官财产资格受到限制9、 我国自唐代以来历代正史有“选举志”,通典中有“选举典”,通志中有“选举略”,文献统考,中有“选举考”。这种“选举”的方式主要是A.以少选少、自上而下B.以多选少、以众选贤C.自吿奋勇、毛遂自荐D.民间推荐、君主考核10、北宋政府时常派出特使不定期寻访诸路,观望民情,廉査官吏:但又曾下诏说,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路分的监(地方监察官)“觉察闻奏”。这反映出北宋朝廷A.对下派按察官员不信任 B.提高地方监察官的地位C.力图获得地方真实

5、信息 D.构建多曾次的监察网络11、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清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打破按山脉河流划分行政区域边界的作法,相邻行省 边界“犬牙相入”。据此可知,元代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12、明朝仁宗说:“科举取士,須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做到“南北兼顾”最有可能的措施是A.取消北方科举考试名额限制 B.严格限制南方科举考试人数C.降低北方学子科考录取标准 D.各地学子分

6、卷考试分地录取13、廷议是明朝六部官员集体议事的制度,廷议内容广泛而重大,参与人员较多,为皇帝提出决策方案,对己经拟定的皇帝诏书,六部官员还拥有审査和复奏权。廷议制度从朝廷决策的角度看A.行使了宰相机构的决策权B.弥补了六部各自为政的缺陷C.开启了决策的程序进程 D.皇帝被排斥在决策程序之外14、如下图所示,明代政府架构改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B.设置了内阁大学士C.皇帝理政压力增大 D.六部地位急剧下降15、雍正朱批谕旨是雍正帝对密折的批示汇编,共360卷,这些密折与朱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具体到天气变化、农业收成、粮食价格等。对雍正朱批谕旨,我们不能得出

7、的钴论是 A.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B.体现了雍正帝勤政务实的风格C.是研究淸期历史的重要资料D.批密折是雍正的主导理政方式16、右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的某次重要谈判,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这次谈判最有可能A.清政府于英国的谈判 B.辛亥革命期间的南北和谈C.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的谈判 D.国民政府与美国的谈判17、某条约规定:第四、(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该条约规定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A.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B.便利于打开中国大门C.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便利于对华资本输出18、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在“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曾说“我们

8、当然反对肢解那个帝国(指中国),而且我们也不认为美国的公众舆论将会支持这个政府(指美国政府)加入目前正在进行的惊人的掠夺游戏。同时我们意识到了保护我们在那个帝国的巨大商业利益的重要性。”以此说明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A.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B.促使美国占领中国市场C.美国扩充在华势力范围 D.反对其他国家掠夺中国19、十九世纪,沙俄企图将南疆地区变成自己独享的销售市场以及与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而左宗棠则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二者对新疆的认识A.直接导致中俄涉疆谈判 B.强调其重要但视角不同C.强调其重要且视角相同 D.都具有很高的战术价值2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

9、对1900年的社会评价道: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味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则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对此评论理解不准确的是A.作者对义和团运动持否定态度B.认为淸廷腐朽是义和团运动的原因C.指出了上下两端关系的两重性D.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21、下图所示为中国抗日战争时间起点的两种意见,其中第一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人民已开始抵抗日寇B.国民党政府己经对日宣战C.国共两党己开始合作抗日D.上海军民率先奋起抗日22、苏格拉底教训一个在议会讲这时有些胆怯的学生:“最有智慧的人也不会使你害羞,然而你却不好意思在一批笨蛋和傻瓜面前讲话!”他还列举这些笨蛋和傻瓜是“漂洗羊毛的、做鞋的、盖房的

10、,打铁的、种田的、做买卖的”这实际上反映出苏格拉底A.藐视劳动阶层和商人B.蔑视雅典的民主制度C.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D.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23、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西塞罗在书中指出:“根据经验来看,觉得王政(君主制)比别种政体是最可取的,但是王政总比不上以三种最好的政体互相联合互相纠正而成的那种共和政体。”西塞罗的这种政体生张A.不利于罗马的对外扩张 B.源于人生而平等的观念C.反映了权力制衡的思想 D.是当时政体嬗变的反映24、中世纪后期,“许多才智之士聚集在意大利一些城市共和国里,他们获得多方面的帮助;舒适的生活,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抬扬等。”这说明文艺

11、复兴滥觞于此是由于意大利A.资本主义首先萌芽 B.有优越的物质人文环境C.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D.继承了古罗马文化遗产第II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52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当时周克殷(商)才两年,殷贵族的的势力还很强大,同时东方有许多夷族的方国还不属于周的统治范围,很容易出现“闻武王崩而衅”的局面。所以周公自己就摄政称王,荀子儒效称此事为“及(兄终弟及)武王而属天下”。从有关文献记载看,周公摄政称“王”,以“王命”东征,以“王命”分封诸侯,是无疑的。然而,春秋时人不见有称周公摄政称王的,只说周公“相王室”。直到战国末年的荀子,才认为周公

12、摄政称王是以天下为重,断言这样的事“非圣人莫之能为”。摘编自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西周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公摄政称王的原因和对周初政治作出的贡献。(8分)(2)材料中“春秋时人”和荀子对周公摄政称王持什么态度?分别说明其原因。(7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吕后(刘邦之妻)死后,是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领导诛杀诸吕,决定代王刘恒(文帝)继承帝位;可是在汉昭帝(武帝之子)死后,大司马将军(与皇帝关系亲密的高级将领)霍光先是扶持丞相立昌邑王为帝,后又以武力威胁群臣更立帝即位。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三卷(1)材料一中两次帝位更替的过程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

13、知识指出不同的原因。(4分)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且寓制衡作用立意本善。唯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政事堂始设于门下省,武后初移于中书省;至开元十一年,改称中书门下于是宰相机关脱离三省成为超然独立之府署此种制度,宰相无掣肘之感,又不失中书起草,门下封驳之遗意,宰相权隆而亦不能专,且无行政之权,视汉之大政一出丞相者,似为精密。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梳理唐朝中枢机抅的演变过程(3分)并予以解释。(10分

14、)材料三 (明朝)废相后原属宰相的权力一部分收归皇帝(含司礼监),一部分流内阁,一部分流向九卿。后两部分权力多以制度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前宰相是由皇帝来任命的,其他高級官员则由宰相提名报请皇帝批准。而在明代,从制度上来说,阁臣、九卿等高级官员须经朝廷官员联合推举产生。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根据材料三,从用人权的角度说明明代皇帝与官僚集团关系的变化。(6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盂德斯鳩主张自由立宪主义,要求按照洛克的原则对主权加以分割,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卢梭则主张民主共和主义,该理论强调“主权在民”,同时他又强调主权“统一不可分割”

15、,反对代议制,反对党派政治,主张政治生活要絶对公开透明伏尔泰鼓吹“君主专制”,却也明确地带有“开明”这个前,这表明他和孟德斯鸠、卢梭一样都是法国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他还特别推崇革命后的英国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的主流派,而卢梭厕身于非主流派,但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前者受到冷落,后者却大受欢迎。何故?那时法国贵族传统势力强盛,资产阶級受到鄙视,哪怕再有钱、官再大,都比贵族低一头。 卢梭的思想是法国本土的、笛卡尔(法国哲学家)式的,其文章语言情感极其丰富,最少学究气,最易感染读者。一个百科全书派学者在给卢梭的信中说:“同你的这支笔作战实在太危险了你懂得如何取悦公众!” 摘

16、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思想的异同(6分), 并分析卢梭思想影响更大的原因。 (6分)一、选择题(242=48分)1-5:BDAAB 6-10:DCBAC 11-15:CDBCD 16-20:ADBBC 21-24:ABDB二、非选择题(共52分)26、(15分)(1)原因:周灭商不久,统治还不稳定;年幼的成王难以应对困局;周公摄政称王符合商朗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周公才能卓著。(答出2点即可,4分)贡献:周公辅佐成王东征粉碎商朝旧贵族叛乱,巩固了周的统治;继续分封诸侯,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 (4分)(2)态度:“春秋时人”持隐讳态度

17、,因为周公撮政称王是不符合当时的宗法制和周礼的;(3分)荀子持肯定态度,因为战国末年宗法制濒临瓦解,统一成为大势所趋。(4分)27、(25分)(1)不同:第一次丞相发挥决定作用,第二次中朝官发挥了决定作用。(2分)原因:汉初大都是功臣做丞相,位尊权重,掌握行政大权;从汉武帝开始,中朝官取得决策权,而丞相逐步变为执行官。(4分)(2)梳理:唐初中央实行三省制,实行决策的程序性分工;唐太宗时设置政事堂,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唐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成为独立的宰相机构。 (3分)解释:三省制下分工明确,相互制衡,有助于加强皇权,门下的审核权又制约皇权;由于中书、门下事权分立,有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的

18、弊端,故设政事堂;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后,摆脱了三省的掣肘,沿袭了原有职能,较好地处理了君相矛盾,并成为宋中书门下体制的基础。(10分)(3)变化:废相前,皇帝通过控制人事权,消弱宰相机构对皇权的制约能力,加强对官僚集团的控制;废相后,相权一分为三,并非皇帝独揽,官僚集团利用官员联合推举高官的制度,限制皇帝的用人权。(6分)28、(12分)异同:三人都崇尚自由平等和反对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伏尔泰和卢梭主张主权不可分割;伏尔泰认为主权在君,卢梭主张“主权在民”。(6分)原因:伏尔泰、孟德斯鸠受英国影响较大,卢梭的思维方式与法国人思维习惯更为契合;法国社会不平等现象更为突出;卢梭来自社会底层的经历;卢梭感性的文风更能打动读者。(答出3点即可,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