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杜甫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注】此诗作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暮春,诗人在夔州。大历三年,杜甫乘舟出峡,南下洞庭潇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描绘了巫峡暮春时节的景色,营设了一种空廓明丽的意境,含蓄蕴藉,意在言外。B颔联写出了巫峡地界一年四季多风多雨的自然景况,也是真实表现了当地的气候特征。C颈联用“新暗”、“欲红”写出柳与莲色彩的变化,呼应题目“暮春”这一特定季节。D尾联写洲渚之上水鸟鸳鹭挟幼鸟自由翻飞,又随意
2、聚落在一处,暗示了自身的处境。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从戎曲谢眺选旅辞轘辕,弭节赴河源。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注】选旅:简选师旅。輟辕:关口名。弭节:驾驭车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景情事融合,再现军队赴边的过程,景真情真,以情动人,质朴刚健。B“日起”二句描写白日行军场面,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急风吹卷连旗。C诗人精心组合红尘、黄沙、清笳、边马等意象,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前气氛。D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独白
3、式叙事,曲折表达了诗人情感,有感荡人心的力量。2这首诗写“从戎”,有人读出了从军赴边的豪情,有人读出了被征服役的苦痛。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白居易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注】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
4、的才能。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C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D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2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三、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筋【注】,此地独从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5、。【注】匕筋:羹匙和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两句描写了大雨将至的景象,山间的“云气”“回风”拉开了降雨的序幕。B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雨势,电闪雷鸣,如天河之水奔流而下。C词的下片写诗人登上隐静山观雨,看到雨势汹汹,开始担心人间百姓的安危。D整首词紧扣观雨,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申暗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意境开阔,寓意深远。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诗人观雨的心理变化。(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
6、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
7、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月下小饮司马光美景赏心相值难,良宵四座尽儒冠。月华过冷衣襟润,酒力易消樽俎寒。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余欢。坊楼五鼓欲催曙,桂影长先高兴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和朋友月下饮酒的场景,描写生动细腻,语言诙谐幽默。B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诗人心中充满了愉悦。C诗人观察细腻,运用了视觉、触觉和听觉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D尾联照应上文,通过景物描写,写出时间的推移,突出宾主宴饮的陶醉。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
8、全诗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商妇吟林景熙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注】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在杨琏真伽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之”二字道尽南宋恭帝去后的黯淡前程,诗中又用“孤帆”“渺”加以渲染,使“思君之意”一开始就来得格外强烈。B“长忆”两句写
9、送人,不说君去,单言我归;从不忍说“良人”离去的情态和送行人掩泣而归的形象中反映了思念者的痴情。C“良人”一去十年,音信渺邈,然而这位思妇还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自誓,表现作者的“思君之意”,透入纸背。D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和顶针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2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韩将军还边李益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圣心戎寄【注】重,未许让恩私。【注】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
10、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一反送别的伤感,既写出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羡慕与激励之意。B首联点明时间,照应标题,以简练之笔展现出羽林将士意气风发之姿。C颔联暗用典故,借李广率少量骑兵智退匈奴的典故来刻画韩将军形象。D“旌旗上垄迟”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还边军队人数之多和行军迟缓。2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韩将军具备“将者”的哪几个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八、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雨二首朱熹其一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其二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此日无人问消息,不应憔悴损年芳。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
11、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开篇借助于“寒雨”“荒庭”写诗人夜听寒雨、难以成眠、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B其一中“万里”与“遥知”相对应,既写出自己漂泊异乡的孤苦,又写出自己当前所处的恶劣环境。C其二本身虽写的是故乡的梅花,但却有着强烈的自比意识,可以看作诗人自我精神的写照。D两首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在时空上由此及彼,而且存在思维上的前后连贯性。2本诗题为“夜雨”,但两首诗中都写到“风雪”,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答案】1A2诗人与家人拥塞(滞留)巫峡的苦闷心情。前两联以峡中拥塞之景与气候之恶劣衬无限愁闷之情。首联以“拥塞”一词写出巫峡的逼仄,与想象
12、中潇湘洞庭的宏阔构成对比。颔联写出巫峡气候特点,表明不宜久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久居峡中的郁闷心情。后两联乐景衬哀情。颈联杨柳成荫,色已暗绿;莲花含苞,红色欲吐。日月如流,自己却久卧峡中,表现诗人厌居异乡、急于离开的迫切心情。尾联以鸳鹭携子翻飞反衬自己不能携家人南下洞庭的苦闷。【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
13、项,意境为“空廓明丽”不准确。故选A。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本题要求是“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首联“卧病拥塞在峡中”,点明了诗人与家人滞留巫峡的苦闷心情。“拥塞”写出了巫峡的狭窄,突出了其给人带来的压抑之感。同时,又与想象中的“潇湘洞庭虚映空”形成对比,用潇湘洞庭的宏阔突出了眼下巫峡的“拥塞”。诗人用巫峡的“拥塞”之景衬托看自己无限的愁闷之情。颔联写出巫峡的气候特点,“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表明巫峡一年四季阴雨连绵,长年累月大风呼啸,不宜久居。这里
1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气候之恶劣,表现了诗人在峡中久居的郁闷压抑的心情。诗的后两联以乐景衬哀情。颈联“沙上草阁柳新暗”写杨柳成荫,色已暗绿;“城边野池莲欲红”写莲花含苞待放。美好的岁月匆匆流逝,自己却久困在巫峡中,表现诗人厌倦漂泊异乡、想要离开的迫切心情。尾联“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以眼前的鸳鹭携子翻飞的动人美景反衬了自己不能携家人南下洞庭的苦闷。一、【答案】1B2示例一:从军赴边的豪情。首句表露出被精选入伍,成为赴边征伐之一员的幸运与自豪;“日起”六句对行军场面的描写,突出兵势威武、军容整肃,蕴含不畏征途劳顿、无惧风沙的豪情;末二句体现了甘愿舍弃田园安定生活,效死沙场的慷慨壮志。示例二
15、:被征服役的苦痛。开头两句写军队赴边,征途遥远,暗含忧虑之情;“日起”六句描写行军道路艰难环境恶劣,突出征人的劳苦艰辛,蕴含痛苦悲伤之情:末二句写从军御边是被征服役,只得自勉的悲苦无奈。示例三:既有豪情又有苦痛的复杂情感。第一至第四句写军队赴边,场面宏阔,气势磅礴,表达征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第五至第八句写沙尘蔽路,胡笳凄清,边马烦劳,表现征途艰难环境恶劣,蘊含痛苦悲伤之情;最后两句自勉,有振作有无奈,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
16、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分析有误,“霜戈”指寒光闪闪的剑戈而不是说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故选B。2本题考查探究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不管是答怎样的感情,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在诗中找到能够体现这种感情的字词句,仔细分析与鉴赏。比如我读出了“从军赴边的豪情”。首句写自己被选入队伍,流露出一种自豪感。中间几句是对行军场面的展现,展现了行军环
17、境的恶劣,黄沙万里,清笳凄凄,但军队军容整肃,大家丝毫没有应长途跋涉而叫苦叫累,为国上战场,保家卫国无所畏惧。“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自己要放下田园耕种的愿望,为国效力,何须多言,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上战场的豪情。再比如我读出了“被征服役的苦痛”。诗中主要展现的是行军途中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黄沙漫天,风大路远,还写到了听上去令人感伤,容易勾起思乡之情的清笳之声,渲染悲凉气氛。另外采取折中的观点也可,即既有豪情也有被征服役的苦痛,结合以上两种综合作答即可。二、【答案】1C2运用比喻,用“埋于泥沙之剑戟”“困于浅滩之蛟龙”比喻受埋没之人才,既喻友,也喻己;“终难久”“可在多”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
18、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错误,尾联“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的意思是不惑之年就官至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
19、。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李景俭升为军司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的心情。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切分关键信息,最后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从整体上看
20、,诗歌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颈联“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的意思是剑戟尘埋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腾飞不在于水的多少。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剑戟埋于泥沙”“蛟龙困于浅滩”比喻贤达人才受到埋没,得不到明主的重用,这既是对友人李景俭的比喻,也是对诗人自己的比喻。同时,诗人贬官,位卑言轻,对李景俭升任行军司马有称羡之意,遣词贴切,语意明晰。“终难久”“可在多”表面上是说剑戟埋于泥沙终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困于浅滩终有腾飞升天的时候,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三、【答案】
21、1C2(1)认为自己看到了世间奇观,电闪雷鸣,天似乎要崩塌,雨水如天河泄水;(2)饱含赞许,认为大雨可以洗去尘垢,滋润焦槁的万物,是大自然的功劳;(3)寄托期望,希望世间晴明如雨后,一片祥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看到雨势汹汹,开始担心人间百姓的安危”错误,写人间的惊慌,突出雨势之猛。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
22、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可知诗人认为自己看到了世间奇观,电闪雷鸣,天似乎要崩塌,雨水如天河泄水;“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筋,此地独从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稿,造物不言功”,可知诗人饱含赞许,认为大雨可以洗去尘垢,滋润焦槁的万物,是大自然的功劳;“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可知诗人寄
23、托期望,希望世间晴明如雨后,一片祥瑞。四、【答案】1D2悲秋之情。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伤逝之情。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怀人之情。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
24、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误。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词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25、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词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空听潺潺清颖咽”,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抒发悲秋之情。“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
26、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五、【答案】1A2从首联出句看,表现了诗人幸遇月下良辰美景的欢愉;从首联出句至以下几句看,表现了朋友相聚,饮酒笑谈的欢乐;从“自有笑谈供逸气”一句看,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超凡脱俗气度的赞扬。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高雅淡泊生活的自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
27、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语言“诙谐幽默”错误,应该是“洗练自然”。故选A。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这首诗写诗人和朋友月下饮酒的场景,“美景赏心相值难”“值”是“遇”的意思,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直接表现了诗人幸遇月下良辰美景的欢愉;“良宵四座尽儒冠”“月华过冷衣襟润,酒力易消樽俎寒”描写与朋友月下畅饮的场景,表现了朋友相聚,饮酒笑谈的欢乐之情;“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余欢”这是一句议论兼抒情的句子,朋友之间意气相投,笑谈清雅,
28、无拘无束,胜过音乐助兴。暗含作者对超凡脱俗、高雅淡泊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尾联“坊楼五鼓欲催曙,桂影长先高兴阑”通过景物描写,写出时间的推移,突出宾主宴饮的陶醉。六、【答案】1D2尾句中的“身”“梦”,是从形体说到精神,由实到虚,虚实相生;“不出帏”寄托了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怀抱;“万里驰”则表达了对宋君的耿耿忠心。用这样两句结尾,深沉凝重,余味无穷,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含量,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
29、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D项,“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错误,本诗并未采用借代手法。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那么答题时就一定要将该句放到全诗的语境中,结合整首诗的内容、主旨进行鉴赏。“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的意思是:我虽身不出帷,但梦却追随万里之外的夫君。这是从形体说到精神,由实到虚,虚实相生。结合注解“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可知,“不出帏”寄托了
30、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怀抱;“万里驰”则表达了对宋君的耿耿忠心。表达效果方面,用这样两句结尾,深沉凝重,余味无穷,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含量,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七、【答案】1D2“独将轻骑出”可以看出将者之勇,勇敢坚毅,胆识过人。“暗与伏兵期”可以看出将者之智,心思缜密,谋略出众。“圣心戎寄重”可以看出将者之信,深受信任,忠心报国。【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31、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比喻手法”错,“旌旗上垄迟”中“旌旗”代指军队,这是“借代”手法。故选D。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性。“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运用李广的典故刻画韩将军的形象。为了迷惑敌人,他亲自率领少量骑兵出行,却在暗处设伏,将敌人引入包围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作者在这里是赞扬韩将军有李广一样的勇气和胆识,更有李广一样的智谋。符合题干中的“勇”和“智”
32、。“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皇上十分倚重韩将军,将整个军队以及国家安危都托付于他,可见对他的信任。符合题干中的“信”。八、【答案】1B2其一由此时此地的“夜雨”,想到家乡的风雪,虚实结合,写出了离家路途之远,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二写故乡的风雪,意在烘托梅花独自在风雪中飘香,托物言志,表达诗人要像梅花一样具有坚贞不屈和甘于寂寞的隐忍精神。【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33、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又写出自己当前所处的恶劣环境”错误,“万里”“遥知”都是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并不能体现当前所处的环境恶劣。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诗词中重要形象作用的能力。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形象。本诗中考查的是两首诗中作者描写“风雪”的用意,属于对关键意象的考查,第一首诗中描写“风雪”的诗句是“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这两句诗是作者的联想,他由此时此地的“夜雨”,联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乡也应是风雪满山的景象,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既交代出自己离家遥远的无奈,又蕴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深切的思念之情。第二首诗中“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含义为:在这寒冷的深夜里,家乡的风雪已经落满深山,只有梅花不惧严寒,依然独自芬芳。诗人渲染“风雪”之夜的寒冷环境,就是为了烘托梅花独自在风雪中飘香的坚贞不屈的形象。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本身虽写的是故乡的梅花,但却可以看作诗人自我精神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甘于寂寞的隐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