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03KB ,
资源ID:26478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47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1、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泛雅典娜节是古代雅典庆祝守护神雅典娜生日的节日,献祭过程由各个团体分别进行:宗教公职人员与男女祭司组成他们自己的分队,年长的男人与处于服兵役年龄的男人分开游行,外邦人的儿子与外邦人的女儿分开游行。这种献祭仪式反映出古代雅典A宗教活动不受政治的影响B不同社会群体的宗教信仰不同C居民的身份存在严格区别D各阶层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在举行雅典娜祭祀活动过程中,不同身份的居民组成不同的分队,体

2、现了古代雅典居民存在严格的区别,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古雅典的祭祀活动,没有涉及古雅典的政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社会群体共同祭祀雅典娜,体现的是共同的信仰,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材料描述的是居民的祭祀活动,并非在行使政治权利,故D项错误。2在古代雅典,宗教不是为了祈盼个人得救,而是谋求公共利益及安全;宗教官员与神职人员都由城邦任命。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缺乏宗教信仰基础C民主政治为宗教服务 D城邦利益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根据“而是谋求公共利益及安全”“宗教官员与神职人员都由城邦任命”可知,雅典的宗教、宗

3、教官员与神职人员都是为城邦公共利益服务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利益至高无上,故选D项;当时的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王权不存在,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雅典宗教的政治目的,但不能表明古代雅典缺乏宗教信仰的基础,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宗教为城邦民主政治服务,而不是民主政治为宗教服务,排除C项。3历史研究离不开对历史概念的正确解读,以下关于古希腊政治文明发展中若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A解负令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的法令B陪审法庭梭伦改革时期设立以受理公民投诉的最高法院C公民大会伯里克利时期创立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D五百人会议伯里克利时期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答案】B【解析】梭伦

4、改革时期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故选B项;解负令是梭伦改革时期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的法令,排除A项;雅典的公民大会早在提修斯改革之前就存在,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仍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排除C项;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排除D项。4柏拉图说“如果公民大会上讨论的是兴建一个工程或建造一条船,他们只听专家的意见;但如果讨论的是国家事务,任何人包括木匠、铁匠等也能表达意见,没有人会因为他没有专业知识而反对他”。公民大会体现了A民主决策的非理性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C公民意志的充分性 D民主制度的健全性【答案】C【解析】根据“但如果讨论的是国

5、家事务,任何人包括木匠、铁匠等也能表达意见,没有人会因为他没有专业知识而反对他”可知,雅典公民不受职业限制,能够通过公民大会充分参政议政,这表明公民大会体现了公民意志的充分性,故选C项;题干反映了雅典公民能根据具体事务的不同听取不同专业人士的意见,这表明公民大会体现了民主决策的理性原则,排除A项;题干没有具体反映公民大会的民主程序,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公民大会,不能说明民主制度的健全与否,排除D项。5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废除债

6、务奴隶制度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答案】C【解析】“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说明所谓的民主不一定是真正的民主,故选C项;“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与公民的身份没有关系,排除A项;“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不能说明这几个人是贵族,排除B项;“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说明参与的人数较多,不能证明缺乏热情,排除D项。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撤离”方式,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三次,由下表可知当时罗马共和国A民主政治逐步确立B法律体系走向

7、成熟C贵族色彩明显淡化D平民取代贵族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公元前5世纪前期罗马平民与贵族三次大规模的斗争及其结果,平民保民官的设立、平民大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平民得以参与制定成文法,限制贵族的司法解释特权等,说明和过去相比,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政治色彩日趋淡化,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贵族政治而非民主政治,A项错误;“法律体系走向成熟”与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共和国的平民“取代”贵族权利,D项错误。7古代罗马某一时期,初步司法程序由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执掌,通过初步程序,诉讼当事人确定“争执要点”,即拣出需要审理的问题。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

8、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这一时期古罗马A法律程序繁琐且过于注重形式 B讲究法律实践的公开公正C严格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实施具有主观随意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法律审判不代表执政官个人主观意见而是公平公开,故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及法律注重形式,A选项排除;题干中未提交身份不同的人进行同等的法律审判,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审判的公平公开,主观随意性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8罗马帝国时期,裁判官创立了妻财诉,以此保护妻子的追

9、索嫁资权。这样丈夫对夫妻财产,特别是原先具有赠予性质的嫁资的控制权和支配权逐渐被削弱甚至剥夺。这从侧面反出当时的罗马法律A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B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转型C全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D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罗马帝国时期创立的妻财诉,对妻子陪嫁财产所有权给予了保护,改变了之前具有赠予性质的嫁资的控制权和支配权逐渐被削弱甚至剥夺的局面,这是罗马保护私有财产的表现,而针对妻子这一性别群体的保护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罗马法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A正确;妻财诉并不能推动罗马帝国的社会转型,排除B;C表述绝对,妻财诉只是在嫁资领域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排除;通过妻财诉无法判断罗马整个法律体系是

10、否完备,排除D。9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中世纪圣经具有最高法律效力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国王和市民阶层在罗马法中找到支持,罗马法由此复兴,可见罗马法适应了当时不断发展的商品经济,选项C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资产阶级和教会的矛盾,选项A排除;选项B、D表述绝对,排除。10权利

11、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据此可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在于A有效保障英国政治环境的稳定B以法律权力代替君主权力C致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徒有其形D恢复了英国依法治国传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限制,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此可见,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以法律权利代替君主权力,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政治环境情况,故排除A;权利

12、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并非徒有其形,故排除C;权利法案颁布前,英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而非依法治国,故排除D。11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答案】A【解析】由材料“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

13、利性经济活动”可知经改革的英国文官独立于党派之外,不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故选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排除B项;英国文官制度不能杜绝英国政府的腐败,排除C项;英国文官独立于党派之外,并非党派制度,排除D项。12杰斐逊(1743年1826年)等美国政治家们提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这一思想在美国制度设计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与联邦制B总统制与两院制C共和制与总统制 D三权分立与民主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

14、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可知杰斐逊强调分权制衡和联邦制,故选A项;总统制并不能反映分权,排除B项;共和制表现为两党制,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指联邦制,而民主制强调人民选举,排除D项。13“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A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C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制宪者虽然反对奴隶制,但是为了维护联邦而同意保留奴隶制,这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倾向,C选项符合题意。违背共和主

15、义的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B选项排除。联邦制的推行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选项排除。1419世纪前期、中期,当英国、美国稳步从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推进时,法国两度重建帝国,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先后通过“全民公决”解决了皇位合法性问题。导致这一反差的历史因素是,法国A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B宪政制度缺乏理论支撑C反封建斗争彻底性不足D强人政治历史传统深厚【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波旁王朝君主专制程度在欧洲首屈一指,养成了法国人依赖政治强人的政治心态,而英国具有自中世纪以来的议会传统,美国则继承了英国的政治

16、传统,故表现出与法国较大的政治心态差异,故选D;工业革命时代的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故排除A;法国是启蒙思想繁荣发展之地,政治理论丰富,故排除B;法国大革命反封建彻底程度远超英国,故排除C。15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政府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也必须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旨在A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B推动民主共和政体在法国建立C探索抨击宗教神权的全新形式D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答案】D16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作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

17、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作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权力制衡的缺失B军事实力的强大C历史传统的延续D专制主义的传统【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军官意识已经渗透到教育、商业和中产阶级,说明德国由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德意志帝国民主制的弊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军事力量,排除B;材料主旨是军国主义而非专制主义,排除D。17、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

18、君主立宪制。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 B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 D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受到当时德意志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斗争、经济发展 现状、历史文化传统、原有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材料说明影响德意志帝国建立二元制 君主立宪制的因素是容克阶级领导统一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帝国的建立,这为其建立维护贵族权益的二元 制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18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

19、论一致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 国王退出英国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 D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答案】D【解析】德国作为行政首脑的宰相不对民意代表议会负责而对皇帝负责体现了专制色彩浓厚,故选D项;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国王是国家元首,排除A项;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体现三权分立,有利于防止专制,排除B项;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并不能表明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排除C项。19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傅立叶强调,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主张妇女解放;欧

20、文指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认识A旨在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与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相适应C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 D表明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理论作指导【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各种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的做法旨在改造现实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A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张对其进行改造,而不是与资本主义相适应,故排除B;材料既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又有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所以C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空想社会主

21、义理论并非成熟的科学的理论,故排除D。20如图是1871年巴黎公社画家萨伊德的漫画一颗奇怪的行星。画中一轮覆盖整个地平线的巨日下面写着“3月18日”,法夫尔和梯也尔(两人均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人)望着这一从未预料到的景象,在惊吓中变成了僵硬的石柱。此漫画的主要意图是A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歌颂无产阶级伟大力量C揭示巴黎公社兴起的原因D反思普法战争失败的教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关键信息“法夫尔和梯也尔(两人均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人)望着这一从未预料到的景象,在惊吓中变成了僵硬的石柱”可知该漫画表达了巴黎公社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见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B正确;巴黎公社没有受到科学社

22、会主义理论的指导,A排除;巴黎公社的起因是民族矛盾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排除;材料未涉及对普法战争失败教训的反思,D排除。故选B。21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革命领导人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并强调“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工人夺取政权,政治斗争是主要的,要达到共产主义,重在普及教育”。这些主张A深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影响B有利于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C重视提高全体国民教育水平D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工人夺取政权,政治斗争是主要的,要达到共产主义,重在普及教育”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因此材料的主张有助

23、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D正确;巴黎公社未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有制经济,B排除;C说法片面,排除。故选D。22. 如图为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革命党杂志新讽刺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地主问农民为什么抱着一条腿,农民回答不知道另一条腿该放哪里,因为到处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会找他要双倍赔偿。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革命使得农民的地位逐渐提高B.苏维埃政权主张没收地主土地C.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D.社会革命党属于农民阶级政党【答案】C【解析】据材料“农民回答不知道另-条腿该放哪里,因为到处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会找他双倍赔偿”可知当时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故C正确

24、;ABD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排除。23关于俄国二月革命,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新任命的委员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 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对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说明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故选C项;历史真相是由众多的史料证明的,不是由观点的新旧程度决定的,排除A项;题干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不能表明苏联时期的评价更客观公正

25、,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对二月革命的政权并存问题的不同认识,并没有提供“详实史料”,排除D项。24.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说明材料中体现的是通过发展壮大工农力量,建立新的政权,这是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西欧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故选D。25 1946年9月,苏联

26、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给苏联领导人撰写了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告,指出“战后欧洲经济支离破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巨额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广阔前景如此一来,美国就可以加强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奠定其引领世界的基础”。诺维科夫的报告A揭露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企图B无限夸大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C主张对抗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 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冷战的爆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46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美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引领世界”可知,诺维科夫的报告意在强调美国欲通过经济扩张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这一来自美国实地的论断,对苏联领导人决心对抗美国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冷战

27、的爆发,故选D项;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6月正式提出1948年实施,排除A项;“无限夸大”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史实,排除B项;报告没有提出主张,只是阐述了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26.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中,不少人认为其是“美国式的慷慨”,但更多的学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这是美国试图利用此计划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绝不是什么慷慨”。美国“地缘政治目标”的特点是A渗透性和控制性 B扶持性和协调性C竞争性和对抗性 D实用性和广泛性【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实现其对西欧进行政治渗透和控制的一项计划,这时美国正实施其全球霸权政策,所以这里的地缘政治目标是对西欧地区

28、的渗透和控制,故选A;B属于对“美国式的慷慨”一说的解释,所以与地缘政治目标无关,故排除B;美国的地缘政治是对西欧地区的,而这时美国需要西欧作为其阵营的一部分,所以不具有与西欧地区的竞争与对抗性,故C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实用性和广泛性不具有政治色彩,所以D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7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以此“和平竞赛”。苏联在华盛顿举办了宇航技术展览,美国人参观后感到害怕。而美国在苏联举办了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内心向往美国。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A苏联尖端科技领先美国 B美苏关系得到一定缓和C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D美苏“冷战”方

29、式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20世纪六十年代”是美苏争霸时期,美苏冷战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材料中“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相符,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苏联尖端科技领先美国,排除A;材料中“20世纪六十年代”是美苏争霸时期,故B项错误;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28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一幅关于戴高乐的漫画(见如图),题目为“他的梦想”。该画将戴高乐描绘成新时代的路易十四,手握原子弹的他端坐在写着“朕即欧洲”的轿子上,旁边的美国只有脱帽鞠躬致敬的份。该漫画A讽刺了法国的大国梦想B抨击了法国的核垄断战略C反对法德两国进行和解D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答案】

30、A【解析】据材料“该画将戴高乐描绘成新时代的路易十四,手握原子弹的他端坐在写着朕即欧洲的轿子上,旁边的美国只有脱帽鞠躬致敬的份”可知,戴高乐的梦想是超越美国的霸主地位,使美国俯首听命,但事实上法国始终处于二流国家的地位,A说法正确;据所学可知法国掌握核技术时,美国、苏联就已经掌握核技术,B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德关系,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裂痕,而不是资本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D错误。291978年,大平正芳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提出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当然要特别关照太平洋地区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日美合作范围不断

31、扩大C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D日本主导亚太经济合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当然要特别关照太平洋地区国家”可知此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扩大世界影响的意图,说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日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选A项;根据材料“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可知此时日本合作对象不断扩大,不是日美合作范围,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与材料所述时间“1978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是日本的“环太平洋合作构想”,并非亚太经济合作的实际,排除D项。301970年,拉美21国通

32、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两个宣言均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这一做法A实现了海洋秩序和谐发展B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C开启了不结盟运动的序幕D遏止了美苏争夺海洋霸权【答案】B【解析】拉美地区和非洲地区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在20世纪70年代宣布海洋主权的主张,客观上冲击了国际旧秩序,从而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故B项正确;A、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故排除C项。31.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

33、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A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经济封锁,区域联合C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交流合作,意识渗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事遏制,政治对抗均是冷战所留下的“历史垃圾”,也是当时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是冷战而非热战,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区域联合不是“历史垃圾”,不符合题意,排除;交流合作不属于历史垃圾,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2苏联解体后,美国在越过大西洋进行北约东扩的同时,还将全球战略的重点逐步移向太平洋,实行东西双向并进,分别营建“大西洋共同体”

34、和“太平洋共同体”。据此可知A美国图谋建立单极世界B美国主导了世界多极化格局C世界局势总体趋向动荡 D冷战中心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答案】A【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两洋战略,即同时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东西两翼分别营建“大西洋共同体”和“太平洋共同体”,把俄罗斯和中国作为主要遏制对象,图谋建立单极世界,故选A项;材料强调美国图谋建立单极世界,不涉及多极化问题,排除B项;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排除C项;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罗马政府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放尔特人于

35、是,强烈的不满遍布于被征服者全境有些统治者建议扩大被征服地区公民的权利,统治阶级中的某些人已经开始担忧罗马和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公民法只允许外人移入而不开放公民权。这样,法律关系便很难与实际状况相调和,罗马的统治陷入困难之中。据(德)紫淼(罗马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罗马国家“陷人困难”的原因,并指出其为应对困难而作出的法律调整。(6分)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

36、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以往文明的创造性的转化。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以往文明的创造性的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该体制在美国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10分)材料三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随着群众运动的高涨,英国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

37、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在工人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9分)【答案】(1)原因:罗马帝国疆域扩展,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公民法不适应新形势(4分)。调整:开放公民权,推行万民法。(2分)(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很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6分)意义: 共和政体的创立,为美国的长期稳定

38、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4分)(3)客观作用:扩大公民选举权;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分)。关系: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丰富马克思主义(3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下表是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的关键词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不结盟运动欧共体中国改革开放欧盟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并围绕它们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列出选择的关键词,观点明确,阐述要运用

39、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答案】关键词:不结盟运动 欧共体 中国改革开放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阐述:二战后,在美苏均势基础上形成了两极格局。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苏实力的相对削弱和其他力量中心的崛起,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首先,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宣告第三世界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次,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最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这些都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综上:世界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关键词:马歇尔计

40、划 北约 华约主题:两极格局下美苏全面对抗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关键词:马歇尔计划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主题:美苏对峙导致国际局势异常紧张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关键词:苏联解体 中国改革开放 欧盟主题:两极格局崩溃推动多极化趋势加强【详解】论述:首先按照要求,阅读表格,从表中选择三个相互关联的关键词,并就此提出一个观点,如选择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等关键词后,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这一主题;确定主题后,围绕该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三个关键词的内在联系,展开阐述,如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多极化、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欧共体

41、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并发展)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等因素影响、冲击美苏两级格局,促使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有所发展等;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观点明确,关键词间存在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楚。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19世纪,英国流行性瘟疫高发,城市人口死亡率特别高,城市公共卫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839年,查德威克进行城市卫生状况调查并发表英国劳工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报告列举城市卫生的恶劣状况,明确指出这些灾难是地方政府失职或无能造成。1848年,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对污水和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中央政府建立卫生部,负责全国的卫生管理工作。地方政府逐步建立卫生委员会

42、,负责当地的供水、清洁、排污等涉及卫生的管理工作,卫生工作成为政府的日常事务。为了克服地方政府的无序混乱局面,中央政府成立“地方政府部”,加强对地方事务的督促。1875年,新的公共卫生法颁布,汇集已颁布的30余部法律,并明确地方政府必须执行。随着这些法律的执行,城市卫生面貌大有起色,居民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 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措施的特点。(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答案】(1)采取立法手段推进改革;设置专职机构;注重中央政府的指导督促;改革措施涉及多个方面的治理(2)意义:建立近代公共卫生体系,改善城市卫生状况;为英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推动英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