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44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南充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试题(含解析)1.史料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为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根据目前考古发掘可知,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墓葬多用一椁二棺(三重),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上是二椁三棺(五重)或一椁三棺。材料主要可以用来说明A. 礼乐制度长期的稳定性B. 西周时宗法制度逐步确立C. 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D.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西周至春秋早期诸侯的棺椁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为五重,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诸侯才逐渐是实现五重棺椁,说明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并不是礼崩乐坏,故选C,排除D;由材

2、料可看出礼乐制度是不断发展的,没有实现长期的稳定,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没有体现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排除B。故选C。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 借助神权思想来强化王权B. 发展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C. 强调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故选B;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民本思想,并非以神权思想来强化王权,排除A;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3、中,与天互动的对象是天子,而非民众,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学说的地位问题,排除D。故选B。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D.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执掌行政职能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化说明封建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相权受到削弱,这表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

4、整,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依然存在,故A项表述错误;材料并没有关于行政效率的论述,无法得出此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地位上升,并不能说明它们的决策权也扩大了,故C项错误。4.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C.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D.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提倡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明代言官“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

5、后继”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言官和其他官员的政治地位,A错误。明朝皇权废除丞相之后至高无上,不受约束,B错误。言官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并不是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错误。5.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A. 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B. 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C. 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D. 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1844年”、“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一

6、时矿禁大弛”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85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在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1844年”、“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一时矿禁大弛”的分析理解。6.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 人治观念与

7、法治理想的矛盾C. 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 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答案】B【解析】“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因人设法,人治和法治的理性存在矛盾,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专制统治信息,D错误;临时约法革命派思想,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二人的矛盾,排除C。7.如图1、如图2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A.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被迫战略转移B. 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 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1所反映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8、尤其是东北地区;图2所反映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和西北地区,从图1到图2说明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故选D;A选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且本题考查工业布局调整的目的不是调整的原因,排除; “一五”计划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B;“八字方针”中的“调整”主要是指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与工业布局无关,排除C;故选D。8.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 强调维护公共利益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注重兼顾多方利益【

9、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建筑物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维护了公共利益;“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维护了他人利益;“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维护了个人利益,因此这些条款兼顾了多方利益,故D项正确;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强调维护公共利益只涉及部分材料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故AB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 批判宗教神学C. 促进思想

10、解放D.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在反封建王权和教会特权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构想,故D正确;A项无法体现“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排除;B项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促进思想解放属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者共同的地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解答。10.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殖民者将大量金银运往亚洲,“在中国及印度大部分市场上,纯金和纯银的比价通

11、常是10:1,至多也不过12:1。而欧洲的比价是14:1,甚至是15:1”。这种差异A. 加速了亚洲商品流向欧洲B. 导致欧洲传统手工业消失C 使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加快D. 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按照材料意思,欧洲金银比价低于中国及印度,这就意味着和欧洲相比,同样重量的金银在中国和印度能买到更多的商品,故A项正确;欧洲传统手工业消失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和亚洲正常的国际贸易,不是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外商企业刺激、洋务企业诱导的情况下产生的,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

12、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的表现:1远洋商业活动范围扩大,世界各地区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2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取代11.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机车,但还没有试制成功,美国就于1807年成功试航了蒸汽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但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对之理解最透彻。这种现象A. 说明美国有崛起的技术条件B. 使美国成为19世纪的霸主C. 推动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D. 表明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科学转化

13、为技术的周期越短领先机会越大,美国领先欧洲率先试航蒸汽轮船以及对电的理解透彻都表明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故选D;材料中科学技术明显来源于英国或者欧洲,排除A;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领先地位,但仅仅是经济领域,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话语权较少,排除B;率先实现工业化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排除C。故选D。1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阶段过渡,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美国、加拿大、英、法等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法”,这是因为垄断组织A. 不利于生产力发展B. 不利于科技创新C. 违背自由主义原则D. 国家干预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第二次

14、工业革命时期出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垄断生产和市场,违背自由主义原则,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故C正确;垄断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错误;垄断情况下,垄断资本家可以集中组织进行科研活动,利于科技创新,B错误;垄断组织是私人垄断,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排除D。1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

15、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

16、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2

17、)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明朝:政府应对消极;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2)背景:明朝: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观念落后、愚昧。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明朝: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

18、;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解析】【详解】(1)特点:明朝:根据“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得出政府应对消极;根据“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得出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根据“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同时设坛做法事”得出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英国:根据“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得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根据“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得出周密部署

19、,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根据“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得出防疫工作制度化;根据“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得出防疫措施科学、进步。(2)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从英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文精神、自然科学等角度概括。影响:明朝:可从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的角度概括。英国:可从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的角度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及主张春秋战国孔子周游

20、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唐宋时期韩愈扛起儒学复兴的大旗。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穷天理。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

21、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逐渐冲击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唐朝已韩愈为代表的扛起儒学复兴大旗;宋代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重塑儒家伦理纲常。但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晚清,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22、,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逐渐冲击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唐朝已韩愈为代表的扛起儒学复兴大旗;宋代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重塑儒家伦理纲常。理学的形成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于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详

23、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可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在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寻求天下安定之道,商鞅主持变法进行富国强兵;唐宋时期韩愈谋求儒学复兴,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穷尽天理;明清出现以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思想为代表的思想活跃;晚清则开始出现“开眼看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或时代,知识分子在引领时代的同时也不能脱离时代的局限性,结合表格中知识分子的个人经历和贡献展开论述即可。15.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

24、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

25、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白银供给来源增加;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白银功能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2)影响: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白

26、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可知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依据材料“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可知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依据材料“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可知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以及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等回答。(2)影响:依据材料“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27、可知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依据材料“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可知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可知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依据材料“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可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等。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在1875年“马嘉理”事件和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处理和规定当中,郭嵩焘因时事需要出使英国,成为晚清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先人一步,

28、根据自身的认识,用“本末观”实现了对“体用观”的超越。他说“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郭嵩焘上奏新加坡设立领事片以“保护商民,与国政相经纬”,从而做到“官商之意常亲”,于是就有了中国在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新加坡领事馆。郭嵩焘对“夷夏观”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和认识,主张应该主动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郭嵩焘在得知英国将向喀什噶尔派驻大臣以保全阿古柏政权时,对英国政府提出了严肃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撤回使臣。在郭嵩焘使英前后,时人尤其是洋务派对西洋文明的认识,还停留在坚船利炮的层面上。而郭嵩焘则不然,他着重去把握西方文化和科学的精神实质。摘编自刘平郭嵩焘出使英

29、国述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6年郭嵩焘成为晚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郭嵩焘的历史功绩。【答案】(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地被引入国际外交体制之中;洋务运动的开展,对外活动的增多;中英外交争端的出现。(2)评价:以“本末观”代替“体用观”,超越了洋务派的思想认知,对时势的反思走在时代的前列;建议设立新加坡领事馆,主张各国平等交往,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利于接轨国际外交规则,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深化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洋文明的认识,为中国时人更进一步地理解西洋文明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马嘉理”事件并结合所学

30、知识天津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以及洋务派对外交往的态度等综合归纳即可得出其背景。(2)依据材料中“郭嵩焘先人一步,根据自身的认识,用本末观实现了对体用观的超越”“郭嵩焘上奏新加坡设立领事片以保护商民,与国政相经纬,从而做到官商之意常亲,于是就有了中国在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新加坡领事馆。郭嵩焘对夷夏观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和认识,主张应该主动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郭嵩焘在得知英国将向喀什噶尔派大臣以保全阿古柏政权时,对英国政府提出了严肃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撤回使臣。在郭嵩焘使英前后,时人尤其是洋务派对西洋文明的认识,还停留在坚船利炮的层面上。而郭焘则不然,他着重去把握西方文化和科学的精神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主张以“本末观”代替“体用观”,超越了洋务派的思想认知,对时势的反思走在时代的前列;建议设立新加坡领事馆,主张各国平等交往,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接轨国际外交规则,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深化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洋文明的认识,为中国时人更进一步理解西洋文明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